| 机器人之父:加腾一郎
美国机器人元老
|
机器人的命名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剧本中,卡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写成了"Robot","Robota"是农奴的意思.该剧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被当成了机器人的起源.剧情是:
罗萨姆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产品推向市场,让它去充当劳动力.机器人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没有感觉和感情,以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不公平的劳动.
后来,罗萨姆公司取得了成功,使机器人具有了感情,导致机器人的应用部门迅速增加.在工厂和家务劳动中,机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员.机器人发觉人类十分的自私和不公正,终于造反了,开始屠杀人类.因为机器人的体能和智能都非常优异,因此消灭的幸存者,但没有结果.最后,一对感知能力优于其他机器人的男女机器人相爱了.这时机器人进化为人类,世界又起死回生了.
几千年前人类就渴望制造 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如古希腊诗人Homeros的长篇叙事诗 《伊利亚特》中的冶炼之神瘸腿海倍斯特司 ,就用黄金铸造出一个美丽聪颖的侍女;希腊神话《阿鲁哥探险船》中的青铜巨人泰洛斯(Taloas);犹太传说中的泥土巨人等等,这些美丽的神话时刻激励着人们一定要把美丽的神话变为现实,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出现了自动木人和一些简单的机械偶人。
机器人的分类
到了近代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之后,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也相继出现并且活跃在不同的领域,从天上到地下,从工业拓广到 农业、林、牧、渔,甚至进入寻常百姓家。机器人的种类之多,应用之广,影响之深,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
类人机器人:从前面几部分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机器人并不像人,有的甚至没有一点人的模样,这一点使很多机器人爱好者大失所望。也许你会问,为什么科学家不研制类人机器人?这样的机器人会更容易让人接受。其实,科学家和我们爱好者的心情是一样的,研制出外观和功能与人一样的机器人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目标。然而,研制出性能优异的类人机器人谈何容易!不要说让机器人去完成什么样的工作,仅双足直立行走就是一个很大的难关。
机器人与人的学习方式不一样。一个婴儿要先学走,再学跑;而机器人则要先学跑,再学走。也就是说机器人学跑更容易些。
美、日等国都在研制类人机器人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日本本田公司于1997年10月推出了类人机器人P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类人机器人科戈(COG);德国和澳大利亚共同研制出了装有52个汽缸、身高2米、体重150千克的大型机器人。我国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出了两足行走机器人、北京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研制出了多指灵巧手等。
机器人的神经
在给机器人造就肢体和感觉器官的同时,也应该给机器人造就一个“大脑”,使它具有辨别、分析和规划的功能,从而指挥自己的运动和工作。这个大脑就是机器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机器人“大脑”的要求,不妨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