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军:笨拙的Debug写出了2.13 (3)
---------------------------------------------------------------------------
-----
http://www.XiaoHui.com 2004-06-19 [本站整理]
吴晓军1947年7月14日生于山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专业毕业。1967年9月,参加
工作。1986年,2.13A问世。第一次见吴晓军是在科利华集团晓军公司关于商业管理软件
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时他正忙着以晓军公司总工程师的身份介绍晓军公司的十个管理软件
。我当时很诧异:吴晓军该不会改用Delphi编写管理软件了吧?
后来在京交会上,发现吴晓军仍然钟情2.13,耐心仔细地向用户展示他的2.13L版。有
人对此大惑不解:既然DOS已经日薄西山,而且,现在2/13也不是主流的DOS中文平台,连
赚取最后利润的机会都没有,那么,还做它干嘛?
但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一个做了10多年,曾经又被广泛认可的软件,想要轻易放下
,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简晶离开还要完善《中国龙》,陈江宁离开怡江明星还要把《
天汇》在Pwin95/EOS小窗口下切换不花屏改好一样,吴晓军也要把现在DOS中文平台所能达
到的技术高度,全做到2.13上,有没有人用是另一回事,做好2.13则是吴晓军的心愿。吴
晓军此刻的努力更多的可能只是为检验自己的能力。既然是为了实现自我,谁还会去管这
些努力,能否带来利润?
对于后来成为市场第一的DOS中文平台的是UCDOS,而不是最早成名的2.13,吴晓军的
解释是:他没有抓住机会。“早在1993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有能力做‘直接写屏’的软汉
字系统,但那时公司的汉卡卖得正火,市场人员坚决反对推出软汉字2.13,这样就给了
UCDOS后来居上的机会。”
为了抓住机会,吴晓军是有魄力的。为了推动产品,吴晓军曾经卖掉过汽车和住房。
这是许多发了一点小财,就整天想着怎样护住钱袋子的生意人所绝对不可比拟的。吴晓军
和机遇擦肩而过,不是因为眼光短浅,也不是因缺乏魄力。
世事无常。谁能想到吴晓军会离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晓军公司,然后又回到晓军公
司挂个总工程师的名份。他现在每天都要去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上班,主
要工作是网络和机器的维护工作,他是那里的总工程师。
吴晓军现在最开心的是,2.13的老用户找上门来,求他能帮助改进一下2.13,以满足
新的需求。许多用户告诉吴晓军,他们仍然在用2.13,而没有改用UCDOS,因为2.13打印速
度比UCDOS快,这让吴晓军很满足。
包括鲍岳桥在内的许多做中文平台的程序员都承认自己在做DOS中文平台时,从吴晓军
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UCDOS"主刀”鲍岳桥的第一本书就是《2.13剖析》,想必这本书
为他以后做UCDOS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但吴晓军还是保持着风趣幽默
的性格。在日前举行的周志农的婚礼上,有人称自己是“大老粗”。吴晓军则讲:“你算
什么大老粗’!比岁数,我比你‘大’,比所龄我比你‘老’,所以我才是‘大老粗’。”
吴晓军曾经用算不上开发工具的DEBUG写下了2.13H这样壮丽的篇章,H版以后他开始用
汇编,现在他打算用VB写程序。对于像吴晓军这样的传奇人物,不应该过多地考虑他在使
用什么开发工具,有人用了一辈子VC,也没能写出一个十个人曾经用过的程序,而吴晓军
用十分笨拙的DEBUG却写出了几乎每个使用过计算机的人都用过的2.13。
吴晓军:笨拙的Debug写出了2.13 (4) 梅开二度
---------------------------------------------------------------------------
“从2.11、2.12到2.13,从化工三厂到电子部六所,我就这样和计算机结上了不解之
缘。”
吴晓军祖籍山东,1953年随父迁家北京。1965年中学毕业后,吴晓军“接受再教育”
,先后上过财会班、搞过建筑,后来分配到北京化工三厂工作,这一呆就是19年。
1983年,计算机在企业应用还是新鲜玩意儿。吴晓军和几个同学借机与厂长聊天,终
于让厂长动心,花5万元买了一台计算机。那是一台BCM-3的8位机,国产货,但已蔚为奢侈
。吴晓军在8位机上就开始琢磨汉字问题。经过改造,BCM-3已经可以打印出相当漂亮的报
表。
1985年,厂长认为5万元买回来的“铁疙瘩”还颇有些用处,便出资十几万一口气买了
5台PC/XT机。吴晓军开始为这几台机器忙乎起来:办培训班,装汉字系统,打印报表等。
当时的CCDOS 2.10做得并不怎么出色,尤其在字库和打印方面不如人意。吴晓军拷了个24
点阵的打印字库,并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压缩成3张低密软盘,这就是最初的2.11。
二个月后,增强版本2.12诞生。1986年初,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的一次展览会上,吴晓
军的2.12初露锋芒,同时偶然地结识了后来担任晓军电脑总经理的雷虹。
为了减少字库对内存的占用,并保证硬盘访问频率更低,吴晓军开始思考2.12的改进
版。1986年4月,2.13问世,该版本仅将一级字库驻留内存,同时采用绝对扇区方式访问硬
盘。
1986年12月,吴晓军对2.13作进一步改进,增加了4种字库,并改善输入法。既然改动
不大,吴晓军也无意把它称为2.20,是为2.13A。于是,2.13后续版本一直沿用着英文字母
的升序排列。
1987年,由于各种因素的驱遣,吴晓军从化工三厂调到电子部六所平安里门市部工作
,2.13也随之在那里销售开发。
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2.13的版本一直在跟进。A、C、D、E、F、H,只有G版是个例外
。其中有这么一段掌故:
经过简单加密的2.13新版本每每面市不久,解密版便到处流行,吴晓军很想知道个究
竟。有一次,某厂商给用户配机器时,用户特别提出想装一套全拼。吴晓军便顺水推舟加
了上去,并郑重其事地标注为2.13G版。果然不久之后,这个纯属子虚乌有的试探性G版便
在市场上堂而皇之地散布开来。
1990年,吴晓军同已经从单位出来经营“晓园电脑”的雷虹等人计划着创办公司、销
售2.13等诸般事宜。夏天,吴晓军正式提出辞呈,六所没有着意阻拦,只是让吴晓军起草
了一个“2.13F、2.13H版权归属”的简单说明。后来,六所所长还曾感喟,“不该放吴晓
军走。”可当初,谁又能料到几年之后是什么样呢?
“五个人凑起来的股份,两个人开发的产品,晓军电脑公司正式剪彩了,我出任董事
长。”
1990年,晓军电脑工程部成立。5个人每人凑了2000元的股份,吴晓军负责2.13的开发
,雷虹和另两人主管销售,机械部信息中心的一位股东开发dBASE的程序自动生成软件。
1991年,吴晓军开始准备开发晓军汉卡。依赖于2.13H,吴晓军用汇编重写了所有代码
。I型汉卡比较简单,很快被II型汉卡所取代。
1992年,中国软件市场吹的是“硬”风。汉字系统、中文字处理、中文排版,本已十
分窄僻的中国软件领域,纷纷无意直面盗版的压力。防解密成了大家“苦不堪言”的“洪
水猛兽”。汉卡是这场混战的焦点。巨人、方正、王码、晓军各种汉卡粉墨登场,市场拼
到最后,似乎大家都是盈家。2.13II型汉卡为晓军电脑公司的成立以及最初几年的利润增
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迟到的隐患一直笼罩着业已扭曲的软件市场,晓军汉卡也不
例外。
1992年6月10日,晓军电脑公司正式成立。中关村颐宾楼三层的爆竹声中,吴晓军为自
己与伙伴辛勤创业的结晶剪了彩。那是值得回忆的年月,踌躇满志的计算机从业者们众志
成城,大家把脚下的这片土地幻想成10年前美国的“硅谷”,共同期待着中国软件腾飞的
黎明。雷虹与吴晓军忙着一年一度的全国巡展,从北国冰城到南疆特区,大家倦慵的脸上
写着激情的微笑。1993年,晓军电脑在全国各地已陆续设置23个办事处,共有员工150余人
,规模可谓宏大。无论是吴晓军还是2.13汉卡的事业,正勃发出一片盎然的生机。
吴晓军在小屋里写程序。推开窗户,他有些隐忧。各地纷纷传来消息,汉卡销售持续
低落,品牌林立的软汉字系统正在抬头,花样翻新的技术拥蹙而来,吴晓军有些拿不定主
意,自己刚写好的支持直接写屏的软汉字系统该不该推出去。
雷虹和其他两位副总经理主持着公司的经营,他们给吴晓军带来的决策是:软汉字暂
时不要推出,汉卡的日子本已窘迫,权且放一放吧。
这一放,就是一年。支持直接写屏的软汉字系统2.13L推出为时已晚。晓军电脑在直线
下滑的汉卡营收中节节失利,公司面临高峰之后的低谷。不久,正在徘徊的吴晓军接到雷
雷虹想出的“新点子”:公司要做中文速录机,时值1994年春节。
“晓军电脑到今天这个地步,我让出了公司法人的位置。”
中文速录机不失是一个好东西。通过特殊的键盘,连续输入汉语拼音就能自动生成汉
字文档,这自然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在人代会、党代会、法庭审讯等很多场合也确
有其独到的用处。但中国的应用市场就是这么怪,晓军电脑在中文速录机上的庞大投入终
究自噬了苦果。
雷虹,还有当时的董事会都把中文速录机看成晓军电脑重焕青春的“突破口”。吴晓
军尽管心里没有底,但也默认了,至少,他未曾料到这里面本身的技术难度。
公司为速录机没少花钱:在中科院化学所租了一座楼,一年50多万;在云南开一次代
理会花去30万;1994、1995年专为之巡展;其他项目也纷纷下马。钱花得痛快是想收获更
大的利润回报,结果却事与愿违。
费牛劲做出来的速录机,羞答答难以实用。智能识别率不理想、专用键盘培训时间长
等弊病一时在技术上难以克服。直到最后,晓军电脑的中文速录机也未能挽救公司衰退的
厄运。
吴晓军作为公司董事长、企业法人,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越到后来,他越感觉情
况不妙。当时,他曾想到过做晓军电脑的自有品牌微机。
1994年,晓军电脑与颐宾楼合作开办了颐科电子市场,销售电脑配件。吴晓军决心趁
此机会,自己组织货源装配计算机,并打出晓军电脑的品牌。事实上,后来售出的贴有“
晓军电脑”标牌的计算机质量都不错,用户也很信赖。但由于吴晓军与雷虹经营思路的分
歧,晓军品牌PC机计划胎死腹中,终未成气候。
1996年初,晓军电脑彻底陷入经营困境。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公司五人创业组中
的一人离开了公司,很多开发人员和销售人员也陆续辞职。昔日声势浩大的晓军电脑,如
今只能苦苦支撑。“公司走到今天这一步,主要经营人应该负起责任”,吴晓军在新年董
事会上提出,“我让出公司法人的位置”。四人董事会最后决议,“董事会解散,所有原
始股冻结,雷虹出任企业法人,同意吴晓军辞职”。
1996年后的晓军电脑已与吴晓军无甚瓜葛。CSC收购晓军电脑虽轰动一时,中关村“村
民”莫不瞠目,然而,吴晓军黄鹤已杳,这是后话。
“我当初就说过,只要六所搞微机,我一定会回去的。”
1997年7月,电子部六所华胜计算机公司爆出冷门,“华胜也要做PC”的传闻不胫而走
,多家新闻媒体均以重要版位刊载了该消息。正受聘于中农公司从事网络建设和系统设计
的吴晓军,此刻的心情难以名状。很早以前,吴晓军就对六所所长说过“只要六所搞微机
,我一定会回去的“。现在设想果真成了现实,而世事沧桑,吴晓军亦非当年的吴晓军,
他还回去吗?
1997年10月,有消息证实,吴晓军已在华胜上班,出任微机事业部总工程师。所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不过短短的一个轮回。前后不到7年光景,吴晓军二进六
所,岂不正应证了这道偈语么?
从马来西亚考察回来,吴晓军认认真真开始走他的“华胜”路。划分产品线、策划品
牌形象、研究机型配置,吴晓军在新的征程上同样忙碌。只是,没有了当初的“身不由己
”,他显得更加豁达。回忆晓军电脑走过的几年,吴晓军谨守沉默。过去已成为历史,历
史亦是财富。吴晓军说他要整理一些东西,他是对的。
吴晓军印象
吴晓军可称得上PC领域的第一代程序员。2.13曾一度影响过我国微机汉字处理的一个
历史阶段。在众多初涉计算机汉字处理的年轻人心目中,吴晓军、2.13、晓军电脑三者之
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等号。
应该说,吴晓军较之同时代的大多数程序员,资历要老、年纪稍大。吴晓军干过财务
、化学分析、建筑,近40岁才开始接触并从事计算机行当。那时,已是微机燎原之势。
吴晓军有恒心,2.13是他用Debug一句一句写成的;吴晓军有勇气,晓军电脑创始之初
,仅有5条人枪、1万块钱;吴晓军有魄力,1993年晓军电脑在全国23个城市遍地开花;吴
晓军有激情,年近50岁依然信心满怀地在华胜做PC;吴晓军也有遗憾,晓军电脑从盛极一
时到黯然没落,他不无感。
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日新月异,吴晓军缅怀逝去的那个时代,那个黑白屏幕、字符翻
飞的时代。不管你信或不信,吴晓军到现在没使用过C、C++,更遑论VB、Delphi,他始终
用汇编。
作为一个程序员,吴晓军没有多少遗憾,尽管难以跟进潮流;作为一位经营者,吴晓
军的舞台过于短暂,也有过重大的失误。
从调入六所,到离开六所,现在又重回六所,人们说吴晓军“回了娘家”。但吴晓军
离开晓军电脑、CSC购并晓军电脑,这其中曾有过一段中农公司的插曲。吴晓军自称在寻求
“归宿感”。“把档案搁在人才交流中心,不是长久之计。华胜现在要做微机,这当然是
一个最好的归宿”。那么,我们姑且说,吴晓军现在是“再续前缘”罢。
晓军电脑也许会渡过难关,假如……
·实现了直接写屏的软汉字系统2.13L早些推出
·公司没有将几乎全部的资源投入到汉字速录机的研制上
·坚定不移地发展晓军电脑自有品牌PC机
《中国计算机报》1998年3月12日A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