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目的
- 分析比对产品核心业务流程和产品结构
- 分析产品用户群
- 记录产品UI设计和交互体验
下厨房介绍
- 下厨房是一款适合年轻人流行的美食食谱软件,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美食做法以及烹饪技巧;
- 2014年11月, “市集”上线,开始电商运营。由一个菜谱工具类应用成功转型为一个集合了工具、社区与平台电商属性的家庭美食入口;
- 产品定位:融合社交与电商的食谱工具;
- slogan: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 目标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体,热爱美食、追求健康、查询菜谱的人群。
美食社区APP产业背景
- “衣食住行”一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外卖产业壮大,随即出现食物卫生状况差的问题,虽然每年3.15晚会都会曝光,但是这种情况依旧普遍存在;
- 美食菜谱类APP也逐渐在定义人们的健康生活态度中不断壮大。
需求背景
- 饮食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慢慢开始注重饮食健康;
- 不会做菜: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没有太多时间专门去学习如何做菜;
- 缺乏交际:大多数人的社交是空洞的,对于一些热爱美食的人来说,有一个专门分享美食、交友的平台是很好的;
- 期待便携性:如今电商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如果看到一个喜欢的菜谱,直接在app上下单,就近送来最直接就开始做菜了,省去了外出挑选蔬菜、砍价的这些麻烦,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此时食谱APP在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应运而生
需求场景
- 下班回家不想叫外卖,在回家途中搜索菜谱,买菜回家做
- 从小喜欢美食,抽空精心烹饪美食上传分享,获取肯定
- 制作独有的菜谱,获得关注,制作课程赚钱
- 为了更好的进行身材管理,收藏菜谱,制定计划执行
- 厨房小白在下厨房app上购买推荐的厨具
- 买菜太远太麻烦,提前在app上预定
竞品选择
- 豆果美食:属于与下厨房功能相似、目标用户相似、市场发展方向一致的同类型产品
- 淘宝:在界面风格、分类、搜索和下单流程这些方面与下厨房类似
用户(对比对象:豆果美食)
使用下厨房app的用户性别比例 使用豆果美食app的用户性别比例
使用下厨房app的用户区域比例 使用豆果美食app的用户地域比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厨房和豆果美食的使用用户人群差不多,具体为:
用户特征
- 年龄范围:覆盖20——40岁的群体,主要是29岁以下年轻用户占主力性别比例;
- 男女性别比例:3:7 ,女性用户多于男性;
- 用户地域:以广东、山东、江浙、福建等沿海城市和河北、河南、四川等几个省份的搜索指数依次排列;
用户细分
- 网红、自媒体: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重塑个人品牌,积攒粉丝和口碑,发表课程
- 积极资深用户:喜欢表现自我,乐于分享和跟做喜欢的菜式,渴望成为网红
- 普通用户:喜欢做菜或打发闲暇时间和放松自己
典型用户特征
- 性别:女性为主
- 年龄:24-40岁之间
- 地区:一线二线和沿海城市为主
用户相同的非竞品
- 抖音、淘宝、微博、优酷、直播app等
小结:从用户群来看
1、一方面要更加迎合典型类用户的喜好(需要针对性调研典型用户的诉求),另一方面要对非典型用户进行挖掘;
2、着手分析用户群相同而非竞品的产品,学习他们是如何吸引和提高用户粘性的
产品业务逻辑(对比对象:豆果美食)
下厨房产品业务逻辑
下厨房业务逻辑图
- 下厨房app角色有一般用户,合作和入驻商户,提供课程的用户和下厨房app团队;
- 一般用户可以发现、查找菜谱,分享作品、创建菜谱,评论点赞收藏、购买食材和课程等;
- 合作商户以“下厨房精选”的方式销售其厨房及边缘产品,下厨房抽取佣金;
- 入驻商户可以展示、销售自己的食材,下厨房收取分成;
- 下厨房团队对下厨房app进行开发、维护、迭代、商家管理、用户喜好推荐,广告投放等。
主要功能对比
1、首页(对比对象:豆果美食、淘宝)
下厨房首页
豆果美食首页
淘宝app分类
- 从首页图片可以看出豆果美食和淘宝都是将所有入口以分类的方式放在了首页,有什么功能一目了然,降低了使用难度。而下厨房将推荐和关注放在首页,突出喜好和社交,而把菜谱分类放在了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
- 豆果美食和淘宝排版类似,淘宝大类目图标采用统一的圆型格式、图片上用两个大字来描述类目名称,视觉上更美观也更直观;
- 淘宝“猜你喜欢”的功能利用搜索记录和大数据很大程度上给用户提供了便利。
2、搜索(对比对象:豆果美食、淘宝)
- 在搜索上下厨房和淘宝比豆果美食多了“视频菜谱”的筛选条件,迎合短视频的快速发展,让用户多一个选择
3、分类(对比对象:豆果美食、淘宝)
下厨房app分类
豆果美食app分类
淘宝app分类
- 下厨房和淘宝在每一类菜谱上面添加了图片,视觉上很吸引人,而豆果美食以单纯文字列出菜谱种类,让人点击欲望不高;
- 下厨房和豆果美食分类方式大同小异,包括热门、菜式、场景、食材、地域等;
- 淘宝独有的“为你推荐”同样很大程度上给用户提供了便利。
小结:下厨房和淘宝相对于豆果美食在分类方式上清晰简洁,在视觉上采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更加友好和吸引人;淘宝更加人性化。
4、创建菜谱(对比对象:豆果美食)
- 下厨房:有推荐到分类功能;
- 豆果美食:自动识别食材、添加商品功能;
小结:相对来说豆果美食在添加商品的功能可以达到为商品引流的目的,在添加食材方面更加智能快捷,但是在附加功能展示方面不是很明显。
5、分享(对比对象:豆果美食)
-
下厨房:有关联菜谱、添加标签功能;
-
豆果美食:有艾特朋友、添加标签、添加商品功能;
小结:相对来说豆果美食添加商品的功能能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但是在附加功能展示方面不是很明显。
6、购买观看课程(对比对象:豆果美食)
豆果美食:部分课程提供会员免费观看功能
下厨房:提供免费试看功能;将每段视频分割并加上标签,让人能准确调节和把握操作进度。
小结:这两款产品课程页面差不多,下厨房在排版、交互方面相对更精细一些。
业务流程
下单流程(对比对象:豆果美食、淘宝)
下厨房app市集购物流程图
三种产品购物下单流程差不多,淘宝独有选择配送方式和运费险功能。
UI(对比对象:豆果美食)
- 下厨房页面风格十分统一,简约以及白色调给人淡雅、文艺的产品形象,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
- 豆果美食整体看上去非常杂乱,图标不统一、很大且粗糙,排版混乱而且很挤。
总体来说下厨房在ui上完胜
用户评价
整体用户评价4.0分,且绝大占比的评分都是5颗星,然后是4颗星,极小比例的数据是1颗星和2颗星
- 在去掉界面菜谱分类和每周推荐后出现了大量差评:
- 越改越差,想赚钱而不想用户体验
- 新版界面好多没用的,都没有菜谱的分类和排名了!
- 找不到我需要的高端食谱了
总结
名称 | 优势 | 不足 |
下厨房 | 1.UI设计简约、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2.菜谱分类上面添加了图片,视觉上很吸引人; 3.搜索功能增加“视频菜谱”的筛选条件,迎合短视频的发展趋势; 4.视频课程中提供免费试看功能和将每段视频分割并加上标签,让人能准确调节和把握操作进度; 5.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基本一周左右更新一次; 6.相对其他同类产品如豆果美食等下厨房市场占有量大; | 1.首页菜谱分类很不显眼,加大了使用难度,降低了用户体验; 2.在新版本中电商和课程倾斜力度过大,排版上菜谱板块大幅减少,本末倒置。再加上产品细节不足导致用户体验断崖式下降;
|
豆果美食 | 1.首页作为统一分类入口和推荐菜谱功能很清晰; 2.菜谱中添加商品链接的功能可以达到为商品引流的目的; 3.部分课程提供会员免费观看功能; | 1.界面设计杂乱,图标不统一; 2.分类以单纯文字列出菜谱种类,让人点击欲望不高; |
淘宝 | 1.主页的“猜你喜欢”和分类中的”为你推荐”更人性化; 2.分类图片上用两个大字来描述类目名称,视觉上美观且更直观; | 功能集成过多,排版过于密集 |
总的来说下厨房在产品UI方面做的更出色,更迎合用户喜好,此外其有向电商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来看下厨房操之过急搞混了主次,骂声一片,用户随时可以选择其他产品;
豆果美食中规中矩,发展方向不错,UI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建议:高质量菜谱作为根本源头,大量吸引流量;以文字或视频的方式作为切入点,采用引导式的方式进行课程和电商发展。
接下来会对下厨房的市场、运营以及关键节点增长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