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某些JR的观点:
首先,前提是20年前的大学生,请先问问你自己是不是?
事实上,你们仔细看帖的话,会发现仅就在这个帖子里,也有不少赞同我的声音,也有不小比例的人,在20年前就拥有了电脑和手机
如果你们要觉得,全国超过80%的人拥有才叫普及率高,有20%的人拥有,叫做没人用,那在中国14亿人口的基数上,这个标准就太高了,可能抽水马桶至今都还没普及呢!
我承认中国各区域的发展有很大不同,但既然你觉得上海北京无法代表全国,那西部某个县的县城就能代表全国吗?你们说我是我即世界,那你们何尝不是这样呢?别忘了,20年前的大学生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所以我拿上海做例子是再合适不过的,反而偏远的农村无法代表20年前的中国大学生!
最后,我只是想表达,中国20年前并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落后,甚至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仅此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看了个帖子,里面人都以为20年前的大学生没电脑,也没手机,你们问过当年的大学生吗?
本人刚好2001年进的大学,我来告诉中国当年真实的IT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1994年,初中一年级,上海从初中开始就有电脑课了。
我们学校的电脑房是港澳校友会捐赠的,型号是50台286,10台486,286是黑白的,DOS系统,486是好像是新买的,彩色的,Win94系统。
当年电脑课学的是一种编程的语言,会让一个箭头可以左转,右转,笔直往前多少米,等等。
然后时间来到我读高中,1998年,当时我家买了2样东西:首先是一台电脑,win97的系统,Intel的芯片,14寸显示器,我记得好像8000多元。然后是我爸买了个手机,爱立信的翻盖,跟BB机配合使用的,当时手机资费是双向收费,所以一般是打对方的BB机留言,然后对方看到你的消息,如果有需要的话,再用手机回你电话。BB机还可以看股票行情,国脉会发给你,当时股票数量不多,然后我爸就用手机打电话买卖股票。
再之后就是2001年我进大学的时候,寝室里有7个人,包括我自己有3个人有手机,到大一下半学期所有人都有了。我的第一台手机是Nokia3310,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不用带充电器,我周末回家充一次就行,打电话0.6元/分,后来还换过一个8250经典蓝屏。娱乐的话,除了去网吧,就是在寝室里玩小霸王红白机。
台式电脑一开始是宿舍条件不允许,但大家对电脑都不陌生,一直去校门外的网吧玩红警,传奇和奇迹MU,我们那个时候都开始用QQ联系了,所以我和我的同学QQ号都是8位数的,就是当时差不多时间申请的。
到了大二,我们搬到了4个人一间的学生公寓,上铺是床,下面是一个写字台,基本一半的同学都把台式电脑搬来了寝室。我们大学里学的Autocad,如果连电脑都没,还怎么学?当时在寝室里还用电话线拨号上网的,上网流量费是买电话卡充值的,我们为了节约买的都是广告卡,而手机基本班里人手一个了,诺基亚为主,还有moto,爱立信等。
所以20年前的中国已经很发达了,至少北上广这些大城市里的大学,我相信情况跟我是差不多的,何况我班里的同学,一大半都不是本地人,所以并非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