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参数和MySQL的一致性以及性能相关,默认配置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最优的。一般来说,互联网线上系统的配置: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0
sync_binlog —— 1000
一、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事务提交刷盘时机
如果我们想要提交一个事务了,会根据一定的策略把 redo 日志从 redo log buffer 刷入到磁盘文件里去。通过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来配置的:
值为0 : 提交事务的时候,不立即把 redo log buffer 数据刷入磁盘文件,而是依靠 InnoDB 的主线程每秒执行一次刷新到磁盘。此时可能你提交事务了,结果 mysql 宕机了,然后此时内存里的数据全部丢失。
值为1 : 提交事务的时候,必须把 redo log 从内存刷入磁盘文件,只要事务提交成功,那么 redo log 就必然在磁盘里了。注意,因为操作系统的“延迟写”特性,此时的刷入只是写到了操作系统的缓冲区中,因此执行同步操作才能保证一定持久化到了硬盘中。
值为2 : 提交事务的时候,把 redo 日志写入磁盘文件对应的 os cache 缓存里去,而不是直接进入磁盘文件,可能 1 秒后才会把 os cache 里的数据写入到磁盘文件里去。
可以看到,只有1才能真正地保证事务的持久性,但是由于刷新操作 fsync() 是阻塞的,直到完成后才返回,写磁盘速度很慢,因此 MySQL 的性能会明显地下降。
如果不在乎事务丢失,0和2能获得更高的性能。
# 查询
select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二、sync_binlog 控制着二进制日志写入磁盘的过程
该参数的有效值为0 、1、N:
0:默认值。事务提交后,将二进制日志从Buffer写入磁盘,但是不进行刷新操作(fsync()),此时只是写入了操作系统缓冲,若操作系统宕机则会丢失部分二进制日志。
1:事务提交后,将二进制文件写入磁盘并立即执行刷新操作,相当于是同步写入磁盘,不经过操作系统的缓存。
N:每写N次操作系统缓冲就执行一次刷新操作。
将这个参数设为1以上的数值会提高数据库的性能,但同时会伴随数据丢失的风险。
二进制日志文件涉及到数据的恢复,以及想在主从之间获得最大的一致性,那么应该将该参数设置为1,但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性能损耗。
默认,sync_binlog=0,表示MySQL不控制binlog的刷新,由文件系统自己控制它的缓存的刷新。这时候的性能是最好的,但是风险也是最大的。因为一旦系统Crash,在binlog_cache中的所有binlog信息都会被丢失。
对于高并发事务的系统来说,“sync_binlog”设置为0和设置为1的系统写入性能差距可能高达5倍甚至更多。
所以很多MySQL DBA设置的sync_binlog并不是最安全的1,而是100或者是0。这样牺牲一定的一致性,可以获得更高的并发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