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非常薄,也就相当于一篇中篇小说把。它是一位挪威作家易卜生在19世纪中后期创作的一部话剧,讲述了那个时代一个欧洲家庭发生的一些事情,读到最后我才明白过来这个书名的含义,和想表达的思想。
以下是我的吐槽:
实话说,也许是中国人跟外国人文化和思维的不同,这部书的前大半部分我感觉写的没什么意思,都是为了最后的矛盾爆炸做铺垫,简直可以一目十行的看过去,肥皂剧一样的生活场景。整部书读完之后,也并没有什么触动,只是知道了作者的思想罢了,跟《雷雨》这种话剧比起来,这情节简直low爆了,很多地方处理的很生硬,也没有什么逻辑和铺垫。主人公家的医生怎么就突然跟女主人表白了?女二号怎么突然就是那个奸诈的银行员工的前妻了?有了这微妙的关系,然后就没下文了。看了以后,感觉相当于用一页纸交代一下前面的关系,然后最后来一幕表现一下男主人公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反应和收到借据时的反应,这本书就可以截稿了。然后读者应该在内心总结一下读后感:女人不是男人的玩物,维护妇女的利益刻不容缓,女人想要的不是这样的玩偶生活,她们要找回自己的人格,跟丈夫有平等的关系,作为男人也应该以剧中男主人公为反面来反省自己,恩就是这样,全剧终。黑了一波之后,anyway,这部话剧还是不错的,毕竟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人来看待100多年前的人写的话剧,未免体会不到那种情感,即使当时的人看完一定连声叫好。
扯:
扯得再远一点,扯到政治和社会发展上来看这本书,发现在那个时代,女权渐渐地被人们重视起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并可以接受男女平等这样的现实,这样的一种声音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变革,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脑力劳动逐渐代替体力劳动带来的变革。这一点非常的伟大,也是历史的必然。从人类聚居开始,就是父氏社会,从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等等宗法制度到古希腊雅典城邦中只允许成年男性参加投票,从古至今,男性的地位一直高于女性,这也是由古代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由于生理发育上的原因,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优势,力量与速度上的优势明显,自然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与野兽搏斗时、行军打仗抢地盘时、维护正义与和平时都需要男性的武力,耕作、修筑、放牧……这些都需要男性的体力与耐力,在这种生产模式下,自然而然男性的地位就要高于女性,这一点是客观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科技的持续进步,人类发明了各种工具,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女人用机关枪同样可以打死野兽,在银行里坐办公室上班这种活女性同样可以做,人类从体力劳动为主渐渐发展到脑力活动为主的时代,而女性的大脑与男性大脑的区别并没有她们肌肉上的区别大,渐渐地女性在社会各行各业地占据各种跟男性相同的地位,女权问题自然就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当女性承担着跟男性一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时,她们也自然应得到属于自己的地位。这部话剧就是这个变革的一份子,通过讽刺来展现社会的不公和根深蒂固的思想。这些文化和理念的传承没有那么容易改变,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瞬间所有人都接纳某一种新思想,这需要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2000年前的嫡长子继承制在如今的中国还有着影响,女权主义搬上人类文明发展日程来这才不过几百年的光景,也许几十代人之后,男女平等的思想才会逐渐烙在大家心中,不过也说不定女性在后来的文明演变中体现出比男性更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那以后也许还会有男权主义者都说不准~
意外发现:
作者这部书有一个地方提到了Chinese,我不得不说我对此有点敏感,原文是这样的:
HELMER:
Yes,but in the case of knitting that can never be anything but ungraceful;look here----the arms close together,the knitting needles going up and down----it has a sort of Chinese effect...
主人公跟另一个人说编织东西的时候姿势没那么优美,有点中国味。。。。。
可想而知中国人在19世纪末的欧洲人心目当中的样子,贫穷、粗鄙、野蛮、愚昧的形象油然而生。。。就像我们现在形容一个人落魄的时候会说你怎么跟XX难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