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但是,自从上了新媒体运营的车,发现自己真的错了。
每天都会因为选题而焦头烂额,在微博、知乎上面翻来覆去,想要找到适合今天感觉的文章,但是翻了半天感觉脑子里还是空空如也。一看表,已经两三个小时过去了,自己还什么都没有写出来,内心充满焦虑:看样子今天又要加班了。
选题困难到底应该怎么办?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习惯。说的有点空,可能不太好理解。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的知识体系,什么才是自己的工作习惯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是能够将外部的事件、素材等,经过自己的分析与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写作时能够随时使用。
这么说可能还是不太好理解,再向下分析。怎么把事件、素材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其实很简单,就是积累。整理一个个人的素材库、新媒体文案编辑,每天都在输出。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没有东西,总有一天写着写着会感觉到词穷,甚至会有失去希望的感觉。因此,收集和整理素材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这就相当于每天在“喂”给自己的大脑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具体到实处。收集的素材可以分门别类整理到一个专门的文件夹,也可以用笔记类应用随时进行摘录。但是这些都是形式,重要的还是每天要保持向大脑输入内容。每隔一段时间,例如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对本周收集的素材进行回顾和提炼,让这些内容真正走进自己的脑子里。不需要完全记下来,有个印象就可以了,知道自己有这方面的材料,在写作时随时都可以用上。
再延伸一点。收集的素材都应该分成什么类别呢?也就是说,要收集什么类型的素材呢?
其实什么素材都可以收集,例如在微博上看到的网友留言,非常的经典。可能在之前自己看一眼就过了,但是现在要学会记录这些内容,并且思考:为什么这样的留言非常有趣或者有内涵?是视角独特?还是表达上非常新颖?这样的评论代表了哪一类的人?他们的共同利益是什么......等等。
收集的素材要注意分类和吸收、收集的素材,可以按照标题、选题、案例、图片、设计、版式等等进行分类,分类的目的是帮助自己更好的梳理这些素材,进而吸收和理解,并且形成自己的方法论。而不是只收藏了就完事了,重在理解与应用。
关于热点、做自媒体,终归少不了要追热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新手并不知道怎么追,有时完全发现不了热点的存在。找热点,一方面可以查看百度、微博热搜榜,另一方面也需要自己多多留心。例如网易云音乐下架周杰伦的所有音乐并且收割了一波金币这件事,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并且很快就上了热搜。如果不会追热点,完全可以简单梳理和描述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加上网络上各方面的声音,接下来再进行深入的分析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