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宇宙飞船,绝大部分人的脑海中会蹦出一个词:高大上。每次发射至少都是千万级别的。照这么说,宇宙飞船用的计算机一定都是高配啦。
但,事实貌似不是这样。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天宫一号使用的cpu时钟频率仅10MhZ,而且内存仅有2M,这意味着跑Linux都很困难。
不过并不是只有天宫一号用这么低的配置,我来举几个栗子: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计算机,CPU是16位,主频2MHz,包含一个2K的RAM和36K的ROM,论数据,比不上现代的计算器。
再比如,哈勃望远镜的计算机:DF-224,其CPU的时钟频率是1.25MHz,也只有32K内存,后来在1999年换上了25MHz的486CPU。
再来个“土豪”,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的CPU:IBM RAD6000,256M内存,带有2G的Flash外存,CPU能力能达到400MIPS,已经算是航天器里的顶级配置了,但就这个配置,放到家用计算机里,至少也是十年前的水平。
由此看来,天宫一号的配置不能说差,应该算中等级别。
是不是很震惊?
那么,为何其计算机配置如此之低?
一个重要的原因,其主计算机往往直接或间接暴露在宇宙各种高能射线的轰击之下。
且电子信号频率越高越容易被干扰。
而航天计算机往往是用来执行各种科学任务,这就要求其设备的绝对稳定性,一旦损坏维修的可能性几乎为0,也容易误导地面科研人员。
解决干扰的重要方式就是降频。
且,航天设备往往会携带冗余设备,也就是说,其实真实的容量并不会这么低,但由于为了防止带电粒子进入电子设备导致其数据反转,所以,对多个cpu的计算结果的判断与储存也就占用了很大的空间。
对于处理图像来说,够用了,因为星际带宽很低。
不过,那些载人的航天器,由于其有屏蔽辐射的功能,宇航员的电子设备还是可以在舱内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