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国防科大校园网建设需求提供网络综合布线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主要对中国国防科大校园网的综合布线的各项需求进行仔细分析,并且详细对设计目标、系统设计原则、设计标准、系统产品选型及产品简介、总体系统设计方案、线槽及线缆布设要求和综合布线测试与验收等内容进行说明。通过中国国防科大校园网综合布线设计方案可以为中国国防科大校园网建设成为高性能的校园网,提高学校教学与科研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为中国国防科大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网络。
关键字:校园网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综合布线测试
目录
中国国防科大校园网... I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I
摘 要... 2
绪 论... 5
需求分析... 6
一、学校概况... 6
1.1 学校背景介绍... 6
二、校园网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7
2.1 用户需求分析... 7
2.2 功能需求... 8
2.3 设计目标... 14
2.4 设计原则... 15
2.5 设计标准... 15
逻辑结构设计方案... 16
一、园区应用、数据传输需求、流量分析边界... 16
二、网络逻辑区域... 19
三、网络拓扑图、交换策略... 19
四、物理网络设计... 24
五、IP编址策略... 25
六、路由协议... 27
七、网络边缘分发模块... 30
八、设备选型... 32
布线系统的设计及选型... 37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37
水平布线子系统设计... 37
管理子系统设计... 37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38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38
九、防雷... 40
设计依据及原则... 40
接地保护... 41
线槽及线缆布设要求... 42
安装前注意事项... 42
符合规范化标准... 42
线槽线缆布设要点... 42
综合布线测试与验收... 43
综合布线测试标准... 43
双绞线验收测试标准... 43
光缆测试... 46
对测试仪表的性能和精度要求... 47
测试程序... 48
测试结果应报告的内容... 49
工程验收步骤及方法... 49
工程报价及设备初步预算:... 50
总 结... 53
参考文献... 53
目前,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些高速发展的新技术带动人类步入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时代──网络时代,数据、话音、视频、多媒体等信息量急剧膨胀。信息传输的高速、安全可靠及各任意点之间的计算机网络通讯对信息传输介质及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当前及将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对建筑物布线的挑战是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要认真考虑的课题。综合布线系统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它以其极大的灵活性、适用性、可靠性、完整性等优点代替了传统的布线系统概念,并在我国很快为各级主管和技术人员所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国防科大校园网的建设已经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前由于网络、数据库及与之相关的应用技术不断发展,尤其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内部网(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正在迈入网络中心计算(NetworkCentricComputing)时代。人们传统的交互和工作模式正在改变。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们可以共享数据,使用群件技术(GroupWare)进而能够协同工作;多媒体数据的存储、传输、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以上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学校传统的计算机业务系统产生影响,使用户能更方便、更直观的使用系统,也使系统的性能更完善、功能更强大。
Internet的发展带动了全世界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为现代学校应用程序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能真正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使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将Internet技术应用到学校内部,并建立基于这种开放技术的学校应用程序,使学校本身具有了Internet的特性,这种应用体系结构就是Intranet──学校内部网。
Internet和Intranet代表着全新的信息时代的到来。Intranet使实现学校内部的信息化成为可能。学校工作人员和在校学生面对的信息资源已不仅仅来自于一个部门、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行业,而是所有Internet世界上的资源,使得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决策更为有效。
需求分析
一、学校概况
1.1 学校背景介绍
截至2014年4月,学校占地总面积6200多亩,共分为四个校区(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全部位于古城长沙。
一号院又叫本部、主校区,是研究生、博士生和学校科研工作所所在的院区,位于市区,硬件设施先进,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适中,东、北环绕浏阳河,南临烈士公园,西隔湘江眺望岳麓山,校园环境优美;
二号院是原炮兵学院;
三号院是原工程兵学院,是本科学员生活的地方,硬件设施良好;
四号院是原政治学院,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员大三大四生活学习的地方。
教学楼宽敞明亮,学校在读学生1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8400余人,研究生5600余人。各教学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
二、校园网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2.1 用户需求分析
设计一个网络,首先要为用户分析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用户对网络的真正需求,并在结合未来可能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设计合适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技术,提供用户满意的高质服务。网络在国防科技大学日常教学办公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网的运作模式会带来大量动态的www应用数据传输,会有相当一部分应用的主服务器有高速接入 网 络 的 需 求 目 前 为100/1000Mbps,今后可会更高)。这 就 要 求 网 络 有 足 够 的 主 干 带 宽 和 扩 展 能 力。同 时,一些 新 的 应 用 类 型,如 网 络 教 学、视 频 直 播 /广播等,也对网络提出了支持多点广播和宽带高速接入的要求。
除上述考虑外,还要注意到由于逻辑上业务网和管理网必须分开,所以建成后校园网应能提供多个网段的划分和隔离,并能做到灵活改变配置,以适应教学办公环境的调整和变化,及实现移动教学办公的要求。按目前通常的考虑,建议数据信息点的接入以交换10/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端口接入为主,以供带宽需求较高用户或应用使用。整个方案设计的目的是建设一个集数据传输和备份、多媒体应用、语音传输、OA应用和Internet访问等于一体的高可靠、高性能的宽带多媒体校园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防科大是一所军事院校,有着相当高度的保密需求,更有着众多的高精尖设备,综合布线时应着重考虑。
2.2 功能需求
(1)满足计算机教学科研、行政办公需要,提供各种教学、办公工具和支撑
平台,并提供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资源。
(2)具有完善的办公事务处理能力,包括电子公文传递、电子公文管理、电
子邮件、邮件收发等无纸办公自动化功能。
(3)满足信息情报交流的需要,方便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科研人员对各种信
息资料、科技情报的检索和查阅。包括Web查询、电子公告、电子新闻等。
(4)具有远程通信能力,借助电话网等通信手段,以最低的通信成本,方便
地实现远程互联,跨越地域限制,满足学校要求,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和
信息资源共享。
(5)具有收集、处理、查询、统计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原有数据资源,为学校领导提供准确、快捷的数字信息,实现数据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6)学校信息网络系统要保证实用和技术先进,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并能不断满足学校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7)学校网络系统一定要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高度可靠性、安全性,具有相当的冗余。容错能力强,确保重要及高敏信息处理的绝对安全保密。
用户需求
使用需求:
1.在校园内部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为计划、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
2,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为学校教师的备课、课件制作、教学演示提供网络环境;
3.通过互联网、录像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各种渠道获得多媒体资料,实现素材收集、电子备课功能。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协商学习、发现探究式学习以及自我评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4.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与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家庭之间通讯的出入口,提供电子函件、公告牌和教育教学信息查询等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5.及时、准备、可靠地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完成与因特网的通讯和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
6.实现课堂多媒体电化教学,具备适用于双向课堂语音教学及语音室功能学习。以代替手提录音机,实现音频数字化资源共享、集中管理。电教综合平台实现多媒体电教设备及室内电器设备电动一体化控制。总之,校园网的建设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校园网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学校现代化信息管理的基础,也提供了学校与外界交流的窗口。然而,校园网络管理应用系统支持的是一个不断多元化的网络应用系统设备组合,用以支持其日常运作和实现其长远目标。系统设备、管理者及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必须是亲密无间的,自觉而透明的,从而具备较强的扩展性。所以,这需要学校和我们共同设计建成一个先进的多媒体校园网络系统而努力。
响应时间:
在保修期内,自收到用户书面的服务请求起48小时内,若以上两种服务形式仍不能解决问题,可派工程师赴现场进行免费的故障处理。
适应性:
由于逻辑上业务网和管理网必须分开,所以建成后的校园网应能提供多个网段的划分和隔离,并能做到灵活改变配置,以适应教学办公环境的调整和变化。
应用需求
应用地点及规模:
根据我方所了解的学校总体目标,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学校内所有的局域网、网段和单机用户都连接起来,组成—个分布式网络系统。同时通过校园网向上连通省、市教委信息中心及CERNET和Internet连接, 向下覆盖全校,分享国内外的计算机资源信息,并建立基于校园网的应用系统,这是总的需求。设计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
1、应用特点
1) 网络办公管理功能
2) 网络多媒体教学功能
3) 电子图书馆功能
4) Internet/Intranet信息服务
5)系统管理和维护功能
2、应用规模等
服务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校园网规模日益增大,网络应用和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一卡通、办公自动化、财务、教务、学生管理、档案管理、图书、新闻和安保系统等应用,对校园网的运行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校园网管理部门的人员是有限的,面对开放的网络应用、纷杂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参差不齐的用户操作水平、还有恶意或者善意的冒险用户的网络攻击。如何保障校园网的高可用性和高稳定性、
提高服务水准和服务质量;如何解决好我校校园网管理人员不足和不断增长的校园网需求的供需矛盾,成为当前网络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更是我校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一大课题。另外,校园网络管理部门在做好信息化建设、管理好校园网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还应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达到校园网运行管理人员、学生网管员、校园网用户三赢的局面。本文主要针对校园网服务中心建设、培养技术过硬的学生网络管理员、支持大学生创业等作以探讨,以期建立和培养一支管理服务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的学生网络管理队伍,使校园网络服务中心逐步发展成具有合理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的培养体系。
安全性:
采用 CISCO专用防火墙PIX535。
PIX防火墙的特点有:
配置、安装简单执行速度快先进的安全技术,核心是基于自适应安全算法(ASA)的防护方案,可以非常有效的防止黑客攻击。 使用了增强性能的新特性-------直通代理简单性降低拥有成本 专用的全链路加密插件------使通过INTENET进行的安全通信更加可靠PIX防火墙改善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PIX防火墙提供了一个可扩充的特性。
可实现性:
此校园网设计方案遵循网络标准,并且用于高校内,提高了教学质量,便利了师生交流,使整个校园内部与外部互联网络互联互通,方便了信息的获取和资源的共享,在政策上具有可行性。
此设计方案中所设计到的一切技术,比如VLAN、无线网络、DHCP等,在现今社会都可以实现,并且都已经被广泛使用。
按照此设计方案来建设校园网所需的费用均在学校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并且设计方案中所选的设备都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
计算机平台需求总结
需求整理与分析
通过需求分析及收集到的数据,再结合实际情况,校园网络需求主要为以下五方面:教学楼、网络信息中心、图书馆、宿舍、餐厅。
(1)教学楼:主要为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语音室,将计算机多媒体视听引入课堂教学,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楼包括教学区、办公区、实验教学与实验中心区域,因此要对不同的区域作出不同的网络设置。
(2)网络信息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是校园网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负责网络的运维和管理。
(3)图书馆:图书馆是提供给师生自主学习和借阅书籍的场所,师生可以根据需求自主借还图书,同时基于web的图书音像可以供学生随时阅读。Internet的连接,使图书馆信息化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使师生能够得到近乎无限的网络学习资源。
(4)宿舍:学生宿舍分为10栋楼。宿舍区学生对网络尤其是对无线网络的需求比较大,因此要确保无线网络的覆盖率。
(5)餐厅:Internet的接入主要用于校园一卡通刷卡机的数据更新以及上传。
同时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餐厅以及校园内其他区域均设置无线网络介入点,确保在华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任何地方都能够访问得到校园网。
需求确立
通过需求收集与分析,最终确定学校网络的整体架构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结构部署,主干区域采用路由方式。带宽满足千兆核心汇聚、白兆桌面要求。核心交换机放置在网络信息中心,分别在教学楼A区、教学楼B区、图书馆、宿舍楼、餐厅部署一台汇聚交换机,分别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餐厅的每一层部署网络接入交换机通过光纤连接到汇聚。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主干网,是整个校园网的总节点,连接广域网,在主干网中采用以太网结构。同时在网络骨干上提供备份链路,提供冗余路由。
网络建设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两个部分,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无缝覆盖。网络地址使用私有IP地址,同时部署DHCP服务器,实现IP地址的动态分配。部署DNS服务器,负责用户访问校园网时域名的解析或转发。同时在网络设备上提供冗余配置,避免网络故障对用户造成麻烦或损失。
网络需求
相关技术,业务与应用:
校园网中的应用
在我校不断发展和壮大正朝着多元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建立一些生活学习所需的设施也是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必须考虑,也应该校园网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校园一卡通的使用
所谓校园一卡通,就是利用IC卡作为电子身份的载体,在校园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固定的身份,如教师、管理人员、专科生、本科生、临时人员等,成员的身份都可以通过其校园一卡通得到确认。用户的身份决定了用户在校园空间所享有的权限,如教师可以在教师食堂就餐、学生可以在学生食堂就餐、教师可以在图书馆借更多的书等。通过采用校园一卡通的解决方案,可以全面实现校园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信息按照用户的逻辑提取出来,以方便的接口提供给用户。
(1)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是校园网的基本功能: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收集、整理起来,主要是提供给特定的用户用于管理活动;
(2)决策支持
决策支持是信息服务的高级形式。为学校重大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如:教学评估、招生评估、毕业评估、学科评估等等。
(3) 电子商务
随着远程教育的开展和校内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进展,网上招生、在线注册、网上社区服务、
网上支付等具有校园特色的电子商务将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对于数字校园中和支付相关的各个应用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网上办公
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学校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提供了基于校园网的协同办公环境,使学校办公逐步向电子化、无纸化方向迈进。同时由于校园网络连接了办公室、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宿舍乃至教师家庭,同样一件工作在不同的场所办理成为现实的可能情况。
功能与负载,性能需求:
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骨干层设计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传输。网络的控制功能最好尽量少在骨干层上实施。核心层一直被认为是所有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所以对核心层的设计以及网络设备的要求十分严格。核心层设备将占投资的主要部分。
同样的,校园网汇聚层网络建设按照中小型校园网两种规来分析设计。对于大型校园网络,汇聚层的设计十分类似于核心层的设计思想。那就是将汇聚层当作本地交换系统的核心来设计,每个汇聚层的设计应该符合本地交换系统的应用需求。比如,对于教学系统,可能存在大量的语音和视频传输。据此,应该考虑汇聚层对QOS有良好的支持并且能提供大的带宽。如果本地子网无特殊需求,可以考虑这里是降低网络投资成本的点,选用一般设备即可。
中小型校园网络汇聚层的设计原则和大型校园网络汇聚层的设计是相同的,
既要兼顾本地的需求又要兼顾对整个网络的配合。
对于中小型校园网络,可能汇聚层和接入层并为一层,也就是出现了2层的结构。2层结构也好3层结构也好都是逻辑的,网络设计层次只要对需求有利就可以了接入层设备是最终用户的最直接上联的设备,它应该具备即插即用特性以及易于维护的特点。另外,设备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也应该考虑在内。至少性能方面应该考虑几个方面:
能提供好的性能价格比,不需要过高的性能;需求端口密度高的时候,最好使用堆叠方式;
建议重要部门的接入层设备提供网络管理功能;如果有多媒体应用,设备应该提供
IGMP Snooping功能,以充分利用带宽; 依据实际流量的情况选择上连带宽。
容灾与维护:
通过安装在主中心及容灾中心两边的数据复制及同步软件,通过解析源数据库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获得数据的增删改变化,再将这些变化应用到目标数据库,并利用现有的TCP/IP网络,对容灾备份中心的散据库及应用服务器以异步方式进行数据同步操作,以实现源数据库与目标数据库同步。
优点:
(1)只传输日志文件,数据量很小,对现有带宽资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2) 硬件资源的性能要求比较小,所以无形中降低了成本。
(3)采用软件备份机制,对现有的网络架构改动不大,不必担心后端存储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4)因为是软件备份,所以只要主中心与容灾中心的数据库软件本一致即可,对硬件没有什么额外要求。
缺点:
(1)服务器数量较多的环境,管理上的复杂程度就会增加,整体的投入成本也会增加。
(2)此方案的核心是借助软件手段来实现主中心与容灾中心的数据同步,因此业务系统的容灾备份的效果好坏与软件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联。 此容灾备份手段对于业务数据量巨大时,性能和效率都会比方案一有所减弱。
安全:
1.根据用户的特性和需求划分VLAN 校园局域网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局域网相比,联网计算机及网络用户的群体更为复杂。有教师备课机、学生机房、学生宿舍、图书馆、家属区以及人事、财务、后勤等行政办公计算机等。不同的用户对于网络有着不同的需求,对于自身
信息的安全性要求也不同,据此可以将校园网划分为多个VLAN。
2.在校园网出口设置防火墙网关防火墙网关能有效隔离校园网和外部互联网,使校园网与互联网之间的访问连接得到有效控制,阻止黑客对校园网的非法访问和攻击。针对校园网中部分重要的网段(如院长办公室、教务、财务、人事、科研中心、重要实验室等)设置防火墙网关,将他们和学生机房、学生宿舍及家属区的网段隔离,提供最基本的网络层的访问控制,使之不会受到来自校内其他网段的攻击。
3.合理运用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利用入侵检测技术构架校园网的主动防御体系,加强对校园网特别是行政、教研、服务器等重点网段的保护。
4.设置访问控制管理系统和智能信息过滤系统在学生上网比较集中的网段(如学生机房、学生宿舍、图书馆等),设置Internet访问控制管理系统和智能信息过滤系统,从技术上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管理和监控,防止学生有意无意访问含有黄、赌、毒、暴力、邪教等内容的网站。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及上网行为的管理,使他们不再主动上网浏览、下载、传播这类信息。
5.加强服务器安全设置服务器是校园网的核心设备,也是黑客们的主要攻击对象,所以它们要有最高的安全性。网络操作系统是校园网服务器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用户通过使用网络操作系统来使用校园网络资源,所以服务器安全的前提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
6.加强防范,防止病毒泛滥要建立一个有效合理的病毒预防和查杀机制。通过在网络中部署分布式、网络化的防病毒系统,不仅可以让单机有效地防止病毒侵害,还可以使管理员从中
央位置对整个网络进行实时状态下的病毒防护。
7.在防火墙内口上捆绑IP和MAC地址,在汇聚交换机上捆绑IP和MAC地址,在接入交换机上捆绑端口和MAC地址。通过MAC地址、IP地址、交换机端口的双重捆绑,解决校园网中IP地址盗用问题和IP冲突问题。
管理需求: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对管理子系统的理解定义上各标准、厂商有所差异,单单从布线的角度上看,称之为楼层配线间或电信间是合理的,而且也形象化;但从综合布线系统最终应用--
数据、语音网络的角度去理解,称之为管理子系统更合理。它是综合布线系统区别与传统布线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可管理性的集中体现。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称之为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大楼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用户可以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用于改变线缆路由。建议采用合适的线缆路由和调整件组成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整管理子系统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管理子系统三种应用:水平/干线连接;主干线系统互相连接;入楼设备的连接。线路的色标标记管理可在管理子系统中实现。
2.3 设计目标
国防科大建设校园网一期工程建设,将达到以下目标:
(1)构架千兆校园网主干,实现教学办公综合楼、教学楼、图书馆、教工宿
舍楼、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群的互联。
(2)每个教室、实验室、办公室、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均可实现100M的校园网接入,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校园网获取校园网信息。
(3)校园网将采用10M光纤接入中国电信网络。
(4)校园网将设置WWW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VOD服务。
(5)校园网必须安装内容过滤器,以过滤网站不良信息。
(6)校园网将建立一个OA系统,以便于学校无纸化办公。
(7)校园网将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防毒系统,以有效地杜绝病毒的传播。
(8)校园网必须能进行全网的智能化管理,使系统管理员能够方便、高效地
实现网络管理。
(9)校园网的一期建设必须为以后网络建设预留发展和扩容的空间。
(10)要求全网的交换机设备必须采用同一厂家的产品,服务器也统一品牌,
全网综合布线产品尽量全部统一。
2.4 设计原则
(1)经济性
在一定的资金资源下,建立一个高水平、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以最简便的方法、最低的投资,实现系统的扩展和维护。把当前先进性、未来可扩展性和经济可行性结合起来,保护以往投资,实现较高的总体性能价格比。通常情况下,综合布线系统的使用寿命为10~15年。
(2)灵活性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AMP所生产的超五类UTP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物理上采用星型拓朴结构,因此所有的信息通道全部可以通用。所有设备的接入、改动或者移除均不改变布线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以及必要的跳线来连接即可。另外,一个标准的插座,既可接入电话,又可用来接计算机终端,实现语音/数据相互转换。
(3)可靠性
综合布线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通道,每条通道都采用专用的仪器校核线路衰减、串音、信噪比,以保证电气的能力,因而不会造成信息的交叉干扰。另外物理拓扑星形结构的特点,使得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他线路的运行,同时为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测及维修提供了方便,从而保障了系统长时间的可靠运行。
(4)冗余性
在整个校园网的设备选择及综合布线中,为了方便今后的扩展,网络的核心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接入层交换机都至少留了三个以上的备用端口,冗余的端口为今后教学大楼进行办公室扩展都十分的方便,在综合布线的垂直主干道布线中,为了防止线路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布线中采用了两条主干道,都充分的考虑到网络冗余,为日后网络的管理与维护都提供了便利。
2.5 设计标准
* IEEE802.3 10-BASE-T
* IEEE802.3u Ethernet(100BASE-T)
* EIA/TIA568 EIA/TIA569EIA/TIA
* TSB36/40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 ISO/IEC IS 11801
* ISO/IECJTC1/SC25/WG3
* ANSI FDDI/TPDDI 100Mbps
* EIA、TIA568A/568B标准和ISO/IEC11801标准
* 邮电部《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YD/T 926.1-1997
* 邮电部《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纤技术要求》YDT/T926.2-1997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
* 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逻辑结构设计方案
一、园区应用、数据传输需求、流量分析边界
网络应用需求
这方面的需求不同学校有着明显不同,大体都可以分为,教学、办公、服务这四方面应用。如对教学、科研方面的网络设计应考虑稳定、扩展、安全等问题;办公、服务等带宽是要着重考虑的方面,所以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网络的结构,及安全问题。
校园网在信息服务与应用方面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 学校主页。学校应建立独立的WWW服务器,在网上提高学校主页等服务,包括校情简 介、招生信息以及校内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查询等。
2. 文件传输服务。考虑到师生之间共享软件,校园网应提供文件传输服务(ftp)。文件传输服务器上存放各种各样自由软件和驱动程序,师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随时下载并把它们安装在本机上。
3. 校园网站建设(WWW、FTP、E-mail、DNS、PROXY代理、拨入访问、流量计费等);
4. 多媒体辅助点播教学兼远程教学:校园网要求具有数据、图像、语音等多媒体实时通讯能力;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足够的带宽和可保证的服务质量,满足大量用户对带宽的基本需要,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突发的数据传输使用,最大可能地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
5. 校园办公管理;
6. 学校教务管理;
7. 校园通卡应用;
8. 网络安全FIREWALL;
9.图书管理、电子阅览室;
10. 系统应提供基本的Web 开发和信息制作的平台。
流量分析边界
流量监测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为网络出口互联链路的设置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网络出口流量和流向的分析,可以详细了解网络内部用户对其他外部网络的访问情况,从而有效地选择与其他网络的互联方式和互联地点,节约互联链路费用。
b)掌握用户对其他运营商的访问情况
通过对与其他网络互联流量的监控,分析网络内部用户访问其他外部网络的业务特点和主要流量的去向,准确掌握内部用户对外网的兴趣点,找到最多应用的热点信息内容。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网络内容的建设,将用户感兴趣的热点信息内容放到内部网络,减轻互联链路的压力。
c)评估分支网络的成本和价值
通过对各个分支网络出入流量的监控,分析流量的大小、去向及内容组成,了解各分支网络占用带宽的情况,从而反映其占用的网络成本,也可以了解其业务开展情况,并作出价值评估。
d)提供重要应用和大客户统计分析
通过对重要应用和大客户的流量进行统计分析,掌握重要应用和大客户的流量状况,进行网络带宽的成本分析,有助于在网络服务质量和网络成本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e)基于IP的计费应用和服务等级协议(SLA)的校验服务
通过对大客户接入电路上的流量进行监控分析,可以统计出业务类型、服务等级、通信时间和时长、通信数据量等参数,为基于IP的计费应用和SLA的校验服务提供数据依据。
f)掌握网络状况
通过对网络中一些特定流量的长期监控,有助于网管人员了解网络的流量模型,所形成的基准数据可供网管人员正确分析网络使用状况,并可及时发布异常警讯,在故障事件爆发或扩大前实施防范措施,进而提升网络的整体质量及效能。
g)实现对网络异常通信的检测,重点防范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的攻击和大范围的蠕虫病毒发作
通过对网络内流量的实时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网络中出现的异常流量,迅速分析出异常流量的具体属性。通过与网络通信正常基线的比对,管理员对出现的异常通信可以快速定性是否为网络安全攻击,确定安全攻击的类型,评估本次攻击的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并采用相应技术手段实施事故应急处理。
h)为网络优化提供数据依据
通过流量分析,可以为多出口的流量负载均衡、重要链路的带宽设置、路由选择和设定QoS等网络优化措施提供数据依据。
二、网络逻辑区域
三、网络拓扑图、交换策略
二、三层交换策略
基于第三层交换技术的校园网设计;内容摘要:以太网以其低成本、高速率和功能强大的优;论文中简要介绍了第三层交换技术和VLAN技术的特;关键词:第三层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校园网;一、引言: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采用网络互连设;二、第三层交换技术;所谓的第三层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交换概念而提出;第三层交换具有以下突出特点:有机的硬件组合使得数;
基于第三层交换技术的校园网设计
内容摘要:以太网以其低成本、高速率和功能强大的优势成为未来带宽接入的主流,而交换机对于构建高性能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网络各站点之间可独享带宽,从而提高了传输速率。但是传统以太网不能有效的解决广播风暴和安全性控制等问题。
论文中简要介绍了第三层交换技术和VLAN技术的特点和关键技术,及其在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和安全方面的作用。重点讨论交换技术的选择,并以本学校的虚拟局域网应用实践为例阐述了该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关键词: 第三层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校园网
一、引 言: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 ,采用网络互连设备 HUB,网桥和路由器来扩大网络的方案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络规模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基于共享介质的以太网逐步被交换网络所取代 ,交换网络可让每台主机都有机会独享整个网络带宽 ,没有竞争和冲突 ,各端口间的数据流量都能很快的传输。因此,在现在的校园网组建中应用了第三层交换技术。第三层交换技术它是将网络层的功能融入交换机 ,将第二层交换机与第三层路由器两者的优势集成在一起 ,在各个层次提高网络速度性能的一种网络技术 .用三层交换机可取代传统路由器充当局域网路由器的作用 ,采用三层交换技术还可有效地防止 IP盗用 ,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并使网络管理员对网络管理更加灵活方便 .所以第三层交换技术成为中小型校园网建设的有效解决方案。
二、 第三层交换技术
所谓的第三层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Reference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OSI/RM的第三层——网络层上实现了数据包的基于硬件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第三层交换具有以下突出特点:有机的硬件组合使得数据交换加速;优化的路由软件使得路由效率提高;除了必要的路由决定过程以外,大部分数据转发过程由第二层交换处理;多个子网互连时,只是与第三层交换模块的逻辑连接,不像传统路由器那样需要增加端口。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的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当然,第三层交换技术并不是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简单堆叠,而是将路由和交换功能集成在一起,充分利用了新型高速交换硬件、软件、协议的优势及智能网络处理能力,使得网络结构更加合理,网络传输延迟更低。
1
三、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 )
在局域网(LAN)的交换技术中,VLAN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技术,其核心是通过路由和交换设备在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基础上建立一个逻辑网络,使网络中任意几个LAN段或(和)单站能够组合成一个逻辑上的LAN,即VLAN。 VLAN在逻辑上等于OSI/RM的第二层广播域,它与具体的物理网及地理位置无关。不仅如此,VLAN还可以跨越多个交换机。引入VLAN技术后,LAN的网段划分,不再受其物理连接限制,可按部门、用户职能、工程组或应用需要进行划分。对于那些并不处于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站点,因某种需要频繁通信,一种高效、经济又简单的方法是将它们划分到一个VLAN中,使它们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像处于同一个LAN上那样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因此,VLAN技术的引人给网络设计管理和维护带来了某些根本性的改变,充分发挥了交换式网络的优势,体现了其高速、灵活、易于管理等特点。
VLAN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的广播域,能够将广播风暴控制在一个VLAN内部,划分VLAN后,由于广播域的缩小,网络中广播包消耗带宽所占的比例大大降低,网络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不同的VLAN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第三层(网络层)的路由来实现的,因此使用VLAN技术,
结合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交换设备可搭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网络管理员通过控制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来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同时VLAN和第三层第四层的交换结合使用能够为网络提供较好的安全措施。另外,VLAN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张性等特点,方便于网络维护和管理,这两个特点正是现代局域网设计必须实现的两个基本月标,在局域网中有效利用虚拟局域网技术能够提高网络效率。
划分VLAN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VLAN划分方法有:按交换端口号划分;按MAC地址划分;按第三层协议(IP地址)划分。各种划分方式侧重点不同,所达到的效果就不尽相同。目前在网络产品中融合多种划分VLAN的方法,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最合适的途径。同时,随着管理软件的发展,VLAN的划分逐渐趋向于动态化。VLAN可实现的功能主要有:1)提高管理效率;2)控制广播数据;3)增强网络安全性;4)减少站点的移动和改变开销;5)实现虚拟工作组。
四、利用第三层交换建设校园网VLAN
甘肃联合大学是一所极具现代意识、以现代化教学为特色的公办学校。为了更好地使用电脑这一现代化的高科技产物,使其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计划在校内建立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连网(Internet)相连。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讲究实效、安全可靠”的原首先,校园的整体信息化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原有的校园网络中的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已经或正在被统一到校园信息化的大框架内;而且随着原有应用的不断深化和各种新应用的出现,校园网络中的各种对应业务也在不断开展起来。其次,校园网络2则以满足校园内计算机系统的需要。本身的业务特点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的安全运营被作为校园网络未来持续发展的核心。这要求校园网络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安全、便于管理,可以方便的对用户进行认证并具有丰富的计费策略。实际上,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用户数量上,校园网都具备了某些中小型运营商的特点。而且从用户群体来说,校园网中的用户群体更加多样化,网络应用的规律不尽相同;用户的应用特点对网络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近几年来学校扩招的结果。各个高校无论从师生人数还是从学校规模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学校通过建设新校区,不仅原校区的面积扩大了,并且还在不同的地点有了第二处甚至更多的新校区。在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中,学校内部的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校园内部网络或本地网络而变成了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网络,其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很多城域网。其特点为,网络接入用户群体的绝对数量不大,但同时使用、同时在线的用户众多,数量集中;且此网络中大多数用户在网络接入方面缺乏别的选择。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引入VLAN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由于VLAN有许多优点,建立VLAN,可以简化网络站点(或终端)的增加、删除、移动操作,方便网络的维护、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网络管理费用;可以有效隔离广播数据,管理、限制VLAN间的访问,减少网间信息流量、节约带宽;可以增加工作组和网络的安全性;整个网络易于升级扩展等。VLAN的这些优点,恰恰是校园网所函需的。在技术方面,随着前述的第三层交换技术及第三层交换机的出现,用第三层交换机作为校园网LAN主干交换设备,使得VLAN的定义更加灵活,也更为理想。虽然利用路由器可以实现VLAN之间的通讯,但真正的三层交换只能在三层交换机中实现。原因很简单,只有在三层交换机中才能实现名副其实的线速交换。目前,在园区和大楼LAN组网环境中使用新型结构交换性能的第三层交换机作为主干交换设备是网络设计中常用方法。第三层交换机既可以根据多种方法来定义VLAN成员,随后配置VLAN,又不需附加其他路由设备来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因此,用VLAN构建校园网时使用第三层交换机作为LAN主干交换设备,不论从网络结构还是从降低网络传输延迟来说,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不仅中心交换机而且汇聚层上的交换机也全部采用具有三层交换能力的交换机,则可大大提高网络的效率。(一)校园网设计提供功能
为全校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并将计算机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改善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环境,提高其水平。
熟悉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手段,有利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
校园网的功能:在学院建成一个适合于信息采集、共享的内部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供教学及人员培训使用的内部网络以及内部办公网络;
3
实现到Internet的接入,实现信息在Internet的发布; (二)校园网设计目标思想
校园网的设计目标简而言之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ra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具体而言这样的设计目标应该是: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和获取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建设经济性。 1.高效实用。在校园网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高效实用,着眼于教学、科研、管理的实际需要,用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工作急需的问题。设备应易于使用和维护,为科学研究提供先进平台。确保使用技术成熟的网络设备和通信技术,建设高速的局域网络主干,以适应高带宽应用的需求。同时考虑对现有设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尽量保护原有投资。
2.高可靠性。网络是一种必须能够随时提供的资源。这就要求网络系统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应具有网络监督和管理能力,要充分考虑设备和线路的容错机制和冗余,能够在线修复、更换和扩充。
3.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整个网络是多种设备组成的较复杂的系统,必须着重考虑所选产品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4.开放与标准化原则。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相结合,尽量采用符合国际工业标准的、比较成熟的技术,兼顾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选择结构化、可扩充、多用途的网络产品,以保证网络在较长时间内不落后。校园网的建设是分阶段进行的,因此在总体设计中,应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使网络易于扩充,使相对独立的分系统易于组合和调整。校园网中选用的通信协议要符合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以保证网络系统的扩充以及互连性,只有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才能确保将来的发展。 5.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随着世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业务需求的扩大,网络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系统扩充性,主干网络设备应能平滑升级。因此建网时,要确保为网络扩展留有余地。由于计算机网络设备更新淘汰很快,建议采用当前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这些设备应有良好的扩张性,能兼容未来可能的技术。在校园网规划中,选好网络主干设施的重要性超过选择服务器设备。应保证现有布线可以重用或者重组,路由交换设备能通过降到下一级子网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
6.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校园网中保存的某些信息和配置具
4
有保密性,须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校园网管理和设备要求
1.高性能;所有网络设备都应足够的吞吐量; 2.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应考虑多种容错技术;
3.可管理性;所有网络设备均可用适当的网管软件进行监控、管理和设置; 4.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
\校园网管理条例\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此条例将对校园网的建设目的、机构组成、经费来源等做出规定,它是校园网所有规章制度的总纲。校园网领导小组应对网络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并进行监督,网络建设具体由\网络中心\组织实施,各系、部、处均应指派分管领导与网络管理员。
除了规范网络应用外,校园网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还可加速网上教学、科研、开发等工作的进展。在网络支撑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数据资源上网过程中,需要统一组织规划,协调好各相关部门的关系。考虑到我院的实际,从学生管理与教务系统入手建设网络资源和管理系统,是个合适的切入点。
网络中心形成了主干网,是整个校园网的总节点,并提供连接广域网和拨入服务。(实现校-校通的功能)在主干网系统采用以太网结构。
在方案中,中心机房放置着中心交换机、服务器群、路由器、机架MODEM等网络设备,这些设备以中心交换机作为中心,以星形拓朴结构通过双绞电缆线连接在一起。网络中心与子网的连接,是通过根据与子网的距离,通过光纤和双绞电缆线将中心交换机和子网的交换机或集线器连接起来。
综上所述,基于第三层交换技术的VLAN在校园网中的使用可为用户在网络设计、更新、扩展及配置的过程中带来前所未有的灵活性,VLAN还可以提供可扩展性、互操作性、较好的安全性及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如交换机(L2)、集线器(HUB)等以节省开支。它能极大地降低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开销并改善应用程序所迫切需求的性能。因此,第三层交换技术决非一种短期的解决方案,应在校园网及其它园区网的建设中广泛应用。
四、物理网络设计
垂直子系统的布线:
垂直子系统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连接各管理间、设备间的子系统,又称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所处的物理位置见“网络综合布线示意图”所示。主要是楼层子间的布线。它是综合布线的骨干,包括:
◆供干线电缆走线用的垂直或水平通道
◆设备间与网络接口间的连接电缆
◆设备间与建筑群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电缆
◆主设备间与网络中心之间的电缆
根据学院的情况,我们在各楼层之间的干线布线使用4对24AWG超5类双绞线。干线的路由通道选择封毕型的方式。这种通道的特点是楼层之间有一连串的接线间,电缆利用电缆孔或者电缆井穿过这些接线间的地板。电缆孔使用金属导管内嵌与地板中,外部只露出2~10公分即可。电缆要捆在钢绳上,并固定在接线间的干墙上。这很适合学院的网络布局。由于线用的是电缆,因此要注意防止电磁干扰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
水平布线子系统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连接用户工作区与布线系统主干的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由每层配线间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和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组成。其所处的物理位置见“网络综合布线示意图”所示。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子系统起着支线的作用,它将所有用户端设备通过连接器连
接到配线设备上。在设计水平子系统的时候,除了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双绞线外,还应根据安装地点的环境,选择好布线的路由和布线方式。根据学院的情况,我们可选择了黄色的100欧姆阻抗的UTP双绞线作为水平电缆。水平布线路由及方式受到很多的因素影响。对于本院来说,要视不同情况而定,对于教学楼,由于资金问题现有很多部门和组织暂时建立在教学楼,如实验室、图书馆、和其它组织机构等。一旦条件成熟就会迁移,原来的网络布局不再实用,为便于重组和改建,在水平布线时,采用直接埋管布线方。而对于变动性不大的各公寓等,为求美观和线路的保护采用线槽管道布线法,把线路安装在天花板内。在选择线路路由的时候,只要有可能,就应
使电缆隐藏在天花板或地板内,如果暴露在外的话,要保证电缆排列整齐,并尽可能将电缆布在墙角或者隐蔽处。水平线路还应尽量避免电磁干扰,和强电电缆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这我们将使用TIA/EIA-568-B结构化布线,对于此我们必须仔细地规划
电信设备室的安装,包括接插面板和HUB位置,以此将总的交接线路和软线长度限制在TIA/EIA-568-B的标准中。如图所示:
设备间子系统的布线:
设备间是学院网络设备、电话设备和电力设备集中之处。那里各种线路众多,
如果工作失误,造成跨类连接,轻者影响学院的正常通信,重者造成网络设备的烧毁,后果不甚设想。因此在设备间布线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网络设备安装位置,使得安装方便,节省网络材料成本和便于以后的网络扩充。
(2)设备间隔进线终端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3)设备间的选择要根据网络规模和建筑物的位置等综合因素确定。
五、IP编址策略
ip地址是四段式10进制数字表示的,但是他实质上是一串32位的二进制码,每段从0-255,例如:192.168.1.2,掩码的格式跟IP地址差不多,但是他更多的时候表示为255.255.255.0,由于二进制的关系,她是不连续的,只是用来划分网段的,最后一节的0表示这个网段有255台主机,如果最后一段是240,那就是15台主机了 如今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92.168.0.1。 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或 IP地址=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是因特网协会的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分配的,下有负责北美地区的InterNIC、负责欧洲地区的RIPENIC和负责亚太地区的APNIC 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地址的全球唯一性。主机地址是由各个网络的系统管理员分配。因此,网络地址的唯一性与网络内主机地址的唯一性确保了IP地址的全球唯一性。 根据用途和安全性级别的不同,IP地址还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公用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可以在Internet中随意访问。私有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只有通过代理服务器才能与Internet通信 网络号ip分类编址 用于识别主机所在的网络;主机号 用于识别该网络中的主机。 IP地址分为五类,A类保留给政府机构,B类分配给中等规模的公司,C类分配给任何需要的人,D类用于组播,E类用于实验,各类可容纳的地址数目不同。 A、B、C三类IP地址的特征:当将IP地址写成二进制形式时,A类地址的第一位总是0,B类地址的前两位总是10,C类地址的前三位总是110。A类地址 (1)A类地址第1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3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第一位固定为0. (2)A类地址网络号范围:1.0.0.0---126.0.0.0 (3)A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 ① 10.X.X.X是私有地址(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范围(10.0.0.0---10.255.255.255) ② 127.X.X.X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B类地址 (1) B类地址第1字节和第2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2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两位固定为10. (2) B类地址网络号范围:128.0.0.0---191.255.0.0。 (3) B类地址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 ① 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 ② 169.254.X.X是保留地址。如果你的IP地址是自动获取IP地址,而你在网络上又没有找到可用的DHCP服务器。就会得到其中一个IP。 191.255.255.255是广播地址,不能分配。C类地址 (1)C类地址第1字节、第2字节和第3个字节为网络地址,第4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另外第1个字节的前三位固定为110。 (2)C类地址网络号范围:192.0.0.0---223.255.255.0。 (3) C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 192.168.X.X是私有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D类地址 (1) D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 (2) D类地址范围:224.0.0.0---239.255.255.255E类地址 (1) E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五位固定为11110。 (2) E类地址范围:240.0.0.0---255.255.255.254 IP地址如果只使用ABCDE类来划分,会造成大量的浪费:一个有500台主机的网络,无法使用C类地址。但如果使用一个B类地址,6万多个主机地址只有500个被使用,造成IP地址的大量浪费。因此,IP地址还支持VLSM技术,可以在ABC类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子网。 无类地址 除ABCDE以外的IP地址段划分方式,如:192.168.1.0 255.255.255.252等分成C段划分的地址
六、路由协议
路由的权威定义是网络信息从信源到信宿的路径。路由过程是指网络设备从一个接口收到数据包后根据其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和转发至下一接口,这里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三层交换机和防火墙。有三种方式可产生路由:一是无需配置自动生产的直连路由,二是需手动配置的静态路由,三是有动态路由协议发现和学习到的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分外部路由协议和内部路由协议两种,外部路由协议适用于多个自治系统或域间的路由信息交换,其代表BGP一般应用于网络服务商内部;内部路由协议适用于局域网内部,例如RIP、OSPF等都可用于组建校园网内部路由信息。根据校园网建设规模和网络拓扑情况,从中选取合适的路由协议,对整个校园网和校园信息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内部路由协议比较
现今常见的内部路由协议有RIPv2、OSPF和EIGRP。这些路由协议的作用都是生成局域网内部路由信息表,并保持动态维护和更新。怎样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需要参考路由协议的五项主要性能指标:路由协议计算方法正确性、路由收敛速度、路由协议占用的系统开销、路由协议自身安全和路由协议适用的网络规模。
1.1 计算方法正确性
路由协议计算的正确性指路由协议所采用的算法是否可靠。错误的静态路由配置会导致产生浪费大量网络带宽的路由环路,某些动态路由协议在特定环境中也会产生路由环路,优秀的路由协议算法应有避免环路机制。RIPv2采用的是距离矢量算法,虽然启用路由毒化、抑制时间和触发更新可降低产生环路的概率,但仍然无法避免距离矢量算法容易产生路由环路的缺陷。OSPF使用基于Dijkstra的链路状态算法,此类算法杜绝了产生路由环路的可能。EIGRP使用结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的弥散修正算法(DUAL),同样可有效避免环路。
1.2 路由收敛速度
路由收敛指局域网中所有网络设备的路由表达到一致。快速收敛意味着当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网络设备能很快感知并更新变化的路由信息。RIPv2采用周期性广播(30秒)更新路由信息,固定广播更新周期导致较慢的收敛速度。OSPF和EIGRP采取不定周期的组播在局域网中维护所有网络设备路由表信息的统一,同时在发现路径信息改变时立即触发路由信息更新,这种触发更新机制带来快速路由收敛。
1.3 系统资源消耗
运行路由协议需要占用CPU、内存等系统资源,最终的路由信息由局域网中所有网络设备并行运算和协商后的结果,这里的系统资源指局域网中所有网络设备的系统资源。相比较链路状态算法,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RIPv2路由协议具有消耗系统资源少的优势。虽然OSPF多个数据库加上复杂算法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但对用于网络汇聚与核心层的网络设备,此类用于计算路由的系统开销对正常的信息数据传输交换几乎没有影响。
1.4 自身安全性能
各网络设备协商路由信息时有数据交换,路由协议安全性是指交换相关数据过程中是否有防数据篡改等攻击的性能。除已淘汰的RIPv1和IGRP,目前常见的RIPv2、OSPF和EIGRP路由协议都具有基于MD5摘要算法的认证功能。
1.5 适用网络规模
路由协议适用网络规模和拓扑略有差异,RIPv2协议在设计时有最大15跳的限制,所以适用于中小规模网络,与距离矢量算法有关的EIGRP协议同样不适用于大型网络。受益于区域划分机制,OSPF协议可应用在多达几百台网络设备组成的大型网络中。
2 路由协议的选择
综合比较这五项路由协议主要性能指标,如图1所示,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型网络应优选OSPF路由协议、而中小型网络可选择OSPF和EIGRP路由协议。EIGRP路由协议是思科网络公司的私有协议,与其他品牌厂商的网络设备不兼容。当网络整体改造升级时统一采购思科设备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使用EIGRP协议。
十多年前,国内院校开始出现校园网。当时校园网都是小型局域网,只覆盖信息计算中心和网络机房。而现今的校园网都是从当年的小型局域网发展而来,或多或少保留并使用着当年的一些网络设备甚至是路由协议。不论全校网络是否升级改造,选配思科品牌作为替代全校所有网络设备的可能性很小。现今国内高校经过兼并重组和发展,基本拥有两个以上的校区。每个校区内的校园网已然扩张覆盖到整个校园,整个校园网属于大型局域网。根据上述两点实际情况并参考各常见路由协议的性能,OSPF是校园网内部路由协议的最佳选择。
3 OSPF路由协议工作机制
OSPF协议工作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首先使用组播形式发送Hello包来寻找网络中可与自己交互链路状态信息的周边路由器,组播有利于提高网络使用效率,减少对其他无关OSPF网络设备的影响。可以交互链路状态信息的路由器互为邻居。其次是建立邻接关系。所有路由器仅与DR/BDR(制定路由器/备份制定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若网络中未选举出DR/BDR,则先进行选举。DR负责用LSA(链路状态公告)描述该网络类型及该网络内的其他路由器,同时也负责管理他们之间的链路状态信息交互过程。若DR失效,BDR立刻取代DR功能,选举DR/BDR机制可实现网络快速收敛。当建立可靠邻接关系后才相互传递链路状态信息。再次是各路由器建立LSA,建立邻接关系的OSPF路由器之间通过交互LSA,最终形成包含网络完整链路状态信息的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OSPF路由器采用增量更新的机制发布LSA,即只发布邻居缺失的链路状态给邻居,避免了类似RIP协议发送全部路由信息带来的网络资源浪费问题,还保证了路由器之间信息传递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收敛速度。最后各路由器依据LSDB结合路由器之间路径开销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出路由。由于OSPF区域内的路由器对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有相同认识,所以计算出的路由不会产生环路,而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出的路由,合理的将路由选择和网络能力挂钩。 4 OSPF路由协议特色优势
为提高校园网运行的可靠和稳健性,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应考虑网络拓扑和路由协议的冗余热备能力。给校园网中所有网络设备都配置冗余热备链路,理论上可行,实际应用上难度较大。目前适合的方案是:每个校区的校园网选择采用以星型为主的网络拓扑结构。拥有ISP出口和大型机房的主校区设置网络核心与汇聚。每个分校区也有网络汇聚,通过租用光缆将所有汇聚与核心设备以环形网络拓扑结构相连。这里的环形网络只是个物理环路,实现链路冗余备份需要结合路由协议对与物理环相连的两个端口设置不同的路由优先级。为了方便校园网区域管理和减少路由信息复杂程度,可将具备冗余热备功能环形网络设置为主要区域,其余各校区内的网络定义为非主要区域。OSPF路由协议恰好支持此类功能。
OSPF提出的分区域管理是为了解决由于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较大系统资源消耗。OSPF可将一个大局域网分为几个小的区域(Area),网络设备仅需要在自己区域内相互建立邻接关系并共享统一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原来整个大型局域网的庞大链路数据库就会按区域划分为几个小数据库,并在自己的区域内进行维护。这种区域划分机制不但降低系统资源消耗,而且提高网络资
源利用率。OSPF区域划分后,路由信息通信分为区域内和区域间两种,为有效管理区域间通讯,需要定义一个骨干区域(Area 0)来汇总每个区域的网络拓扑路由到其他所有区域。所有区域间通信都必须通过骨干区域,所有非骨干区域都必须与骨干区域相连,非骨干区域之间不直接交换数据。介于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之间的网络设备是区域边界网关,同属于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在环形主干校园网方案中,各校区的汇聚交换机承担区域边界网关角色,如图2所示。
5 结论
OSPF路由协议不是网络的唯一选择,类似其他内部路由协议,OSPF也有缺陷。OSPF不支持多路由动态负载均衡(EIGRP支持),配置动态负载均衡需要结合手动配置路由信息优先级或借助相关专业网络设备。同时OSPF没有把相邻网段路由信息自动汇总的功能(RIP和EIGRP支持),路由信息汇总需要由网络管理员人工配置。瑕不掩瑜,经过多年市场洗礼,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开发的OSPF已然成为大中型局域网内部路由协议的最优选择,小型局域网一样可以使用OSPF路由协议。
网络拓扑简单,规模不大,特别是没有冗余热备链路的校园网除了可选OSPF内部路由协议外,还可以选择配置静态路由。正确配置的静态路由同样可以保障平稳的网络运行,且不占用任何系统开销。物理链路正常情况下,静态路由配置立刻生效,不存在收敛时间。静态路由同样被所有厂商网络设备支持。
七、网络边缘分发模块
CDN的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
从技术上全面解决由于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原因所造成的用户访问网站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原理
CDN是构建在网络之上的内容分发网络,依靠部署在各地的边缘服务器,
通过中心平台的负载均衡、内容分发、调度等功能模块,使用户就近获取所需内容,
降低网络拥塞,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和命中率。CDN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内容存储和分发技术。
CDN的基本原理是广泛采用各种缓存服务器,将这些缓存服务器分布到用户访问相对集中的地区或网络中,
在用户访问网站时,利用全局负载技术将用户的访问指向距离最近的工作
正常的缓存服务器上,由缓存服务器直接响应用户请求。
关键技术
1)内容发布:它借助于建立索引、缓存、流分裂、组播(Multicast)等技术,将内容发布或投递到距离用户最近的远程服务点(POP)处;
2)内容路由:它是整体性的网络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内容路由器中的重定向(DNS)机制,在多个远程POP上均衡用户的请求,以使用户请求得到最近内容源的响应;
3)内容交换:它根据内容的可用性、服务器的可用性以及用户的背景,在POP的缓存服务器上,利用应用层交换、流分裂、重定向(ICP、WCCP)等技术,智能地平衡负载流量;
4)性能管理:它通过内部和外部监控系统,获取网络部件的状况信息,测量内容发布的端到端性能(如包丢失、延时、平均带宽、启动时间、帧速率等),保证网络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使用了CDN缓存后的网站的访问过程为:
1)用户向浏览器提供要访问的域名;
2)浏览器调用域名解析库对域名进行解析,由于CDN对域名解析过程进行了调整,所以解析函数库一般得到的是该域名对应的CNAME记录,为了得到实际IP地址,浏览器需要再次对获得的CNAME域名进行解析以得到实际的IP地址;在此过程中,使用的全局负载均衡DNS解析,如根据地理位置信息解析对应的IP地址,使得用户能就近访问。
3)此次解析得到CDN缓存服务器的IP地址,浏览器在得到实际的IP地址以后,向缓存服务器发出访问请求;
4)缓存服务器根据浏览器提供的要访问的域名,通过Cache内部专用DNS解析得到此域名的实际IP地址,再由缓存服务器向此实际IP地址提交访问请求;
5)缓存服务器从实际IP地址得得到内容以后,一方面在本地进行保存,以备以后使用,另一方面把获取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完成数据服务过程;
6)客户端得到由缓存服务器返回的数据以后显示出来并完成整个浏览的数据请求过程;
何为CDN?百度百科这样解释,CDN是构建在网络之上的内容分发网络,依靠部署在各地的边缘服务器,通过中心平台的负载均衡、内容分发、调度等功能模块,使用户就近获取所需内容,降低网络拥塞,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和命中率。CDN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内容存储和分发技术。
CDN的基本原理是广泛采用各种缓存服务器,将这些缓存服务器分布到用户访问相对集中的地区或网络中,在用户访问网站时,利用全局负载技术将用户的访问指向距离最近的工作正常的缓存服务器上,由缓存服务器直接响应用户请求。
何为MEC?百度百科如是解读,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可利用无线接入网络就近提供电信用户IT所需服务和云端计算功能,而创造出一个具备高性能、低延迟与高带宽的电信级服务环境,加速网络中各项内容、服务及应用的快速下载,让消费者享有不间断的高质量网络体验。
移动边缘计算MEC把无线网络和互联网两者技术有效融合在一起,并在无线网络侧增加计算、存储、处理等功能,构建了开放式平台以植入应用,并通过无线API开放无线网络与业务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对无线网络与业务进行融合,将传统的无线基站升级为智能化基站。
面向业务层面(物联网、视频、医疗、零售等),移动边缘计算可向行业提供定制化、差异化服务,进而提升网络利用效率和增值价值。同时移动边缘计算的部署策略(尤其是地理位置)可以实现低延迟、高带宽的优势。MEC也可以实时获取无线网络信息和更精准的位置信息来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CDN+MEC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近日,Gartner研究公司的副总裁兼知名分析师Thomas Bittman发文称,边缘计算正在吞食云计算。云计算具有敏捷性,这很好,但光有这点还不够。大规模集中化、规模经济效应、自助服务和全面自动化满足了我们的大部分要求,但是它克服不了物理问题:数据的重量和光的速度。由于人们需要与身边的数字辅助现实进行实时交互,所以等待几英里或几千里之外的数据中心响应行不通。延迟很重要。
Thomas Bittman认为,边缘更可能会有其自身的重量,且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者与消费者体验,而不是取决于企业,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工作负载。无论在供应商方面还是在企业客户方面,边缘都会造就一些大赢家和大输家。边缘不容忽视,因为它可能是一种重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到时会上演抢地盘、争夺边缘的好戏。
笔者看来,如果将云计算比作是人的大脑,而MEC则为神经末梢,大脑负责统筹调度和高效计算,而神经末梢则负责收集各种信息的载体。CDN则负责内容的边缘存储并以最快的速度分发至用户侧,为用户提供极致服务体验。
以智能驾驶为例,云负责路线规划和方向确定,而MEC则负责各种传感数据的收集(车距、实时路况等),我们不可能所有的信息都要实传到云端以寻求反馈,而希望尽快的本地化解决,减少主干网络的拥塞。
这样以来,MEC边缘计算与CDN边缘存储分发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天作之合。而这与网宿推出的社区云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了。将网络功能边缘化,这或是未来5G、IoT时代的一大主力战场了。
MEC未来市场又当如何呢?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数以万计IoT设备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将给通信技术带来无限压力。这就要求靠近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或者设备,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实时处理设备收集的有价值的数据。
据了解,一架波音787每秒就会产生5GB的数据;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每秒会产生1GB的数据,并且它还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据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大约将会产生260亿的物联网设备,市场规模达1.9万亿美元。IDC发布的相关预测,到2019年,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到2025年,物联网将产生95%的实时数据。
简而言之,未来,MEC的市场将不可限量。
八、设备选型
传输媒质
综合布线系统常用的传输媒质有对绞线(又称双绞线)、对绞线对称电缆(简称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和光纤光缆(简称光缆)4种。
1、对绞线 目前,国内外对绞线导体的直径标准有所不同,国外厂商常以美国线规(AWG)作为缆线导体直径的标准。美国线规每递增三档,它所表示的导体横截面积减少一半,而电阻值可以增加一倍。
2、对绞线对称电缆 当多对对绞线组成电缆结构时,即成为对绞线对称电缆。根据在电缆结构中是否采用屏蔽措施,又可分为非屏蔽对绞线对称电缆(UTP)和屏蔽对绞线对称电缆。根据屏蔽层材料不同又可分成各种型号,如FTP、STP和SFTP等屏蔽对绞线对称电缆。UTP是无屏蔽层结构的非屏蔽缆线,它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弹性好、使用方便和价格适宜等特点,所以使用较多,甚至在传输较高速数据的链路上也有采用。但是,它的抗外界电磁干扰的性能较差,安装时也因受到牵拉和弯曲而使其均衡绞度易遭破坏,因此,不能满足EMC(电磁兼容性)的规定,在传输信息时向外辐射,容易泄密,在党政军和金融等重要部门的工程中不宜采用。STP(每对芯线和电缆绕包铝箔、加铜编织网)、FTP(纵包铝箔)和SFTP(纵包铝箔、加铜编织网)对绞线对称电缆都是有屏蔽层的屏蔽缆线,具有防止外来电磁干扰和向外辐射的特性,但它们都存在重量重、体积大、价格贵和不易施工等问题,在施工中要求完全屏蔽和正确接地,才能保证特性效果。因此,在是否采用屏蔽缆线时,应从安防工程建设、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化小区的使用性质、所在环境和今后发展综合考虑选定。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YD/T838.1—4 1996-1997)和《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31997-1998)的规定,在机关报建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不允许再采用120Ω产品。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国发布的两个通信行业标准,它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补充和完善,但两者各有其适用范围。前者是一个通用性的电缆产品标准,该标准所覆盖的电缆品种中有一些并不属于综合布线系统的范畴,所以标准的内容较宽。而后者的标准主要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内容,有一些要求是前面通信行业标准中(YD/T838)没有包括的内容。因此,在后面的标准中除另有规定的条款外,综合布线系统中所用的电缆也应符合《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中(YD/T838)的规定。 对绞线对称电缆可用于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
3、同轴电缆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一般不用同轴电缆,它主要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所采用的同轴电缆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两种类型,具体使用如下所述。
(1)基带同轴电缆 基带同轴电缆采用了铜金属编织网状的屏蔽层,其特性阻抗为50Ω,如RG—8和RG—11粗同轴电缆以及RG—58细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的外径约13mm。细同轴电缆的外径为6.4mm。目前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广泛使用以太网,其电缆连接按接口标准不同分为粗缆接口方式和细缆接口方式两种。粗同轴电缆在网络接口安装时,不需要将同轴电缆切断,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灵活调整计算机的入网位置,但是在网络上必须安装收发器和收发器连接电缆(又称收发器电缆或收发电缆),因此,安装施工难度较大,总体造价较高。粗同轴电缆接口方式一般用在比较大型的局域网络,它的标准距离长、工作可靠性高。细同轴电缆接口方式,在安装时要切断电缆,两头须装基本网络连接头,然后接到T型连接器两端,因此,安装施工简单,工程造价较低,但是当接头过多时容量产生接触不良的隐患,这是目前以太网在运行中最常见的故障。在计算机系统的网络中不论采用粗同轴电缆或细同轴电缆,都需注意以下两点: a、当网络拓扑结构为总线型,且在一根同轴电缆上连接多个计算机时,由于某处发生故障,就会直接影响到整根电缆上所有计算机的工作,并会对诊断和排除故障都有影响。为此,这种网络结构虽能适用于计算机分布密集的场合,但在设计中仍然应考虑连接计算机的数量,否则应采用对绞线或光缆。 b、为了使同轴电缆的电气特性保持不变,其电缆屏蔽层必须完整,且应有良好接地。同时在同轴电缆的两端要装有终端器等以削弱信号反射作用,保证信息传输质量。
(2)宽带同轴电缆 宽带同轴电缆主要用于电视节目或宽带数据的传输,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为铝箔冲压制成,其特性阻抗为75Ω,常用的宽带同轴电缆有RG—59等。
4、光纤光缆 目前光缆使用的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根据所采用的材料成分、光纤的制造方法、光纤的传输模式(或称传输总模数)、光纤横断截面上的折射率分布和工作波长等可以划分不同类别,现以综合布线系统中最常用的工作波长、传输模式和光纤纤芯直径几种划分来介绍。
(1)按工作波长划分 ·短波长区(第一窗口)0.85μm(0.8μm-0.9μm); ·长波长区(第二窗口)1.30μm(1.25μm-1.35μm); ·长波长区(第三窗口)1.55μm(1.53μm-1.58μm)。
(2)按传输模式划分 ·多模光纤(MMF)它包括缓变型(又称梯度型、渐变型)和突变型(又称阶跃型)两种。0.85μm短波长区为多模光纤,在1.30μm长波长区内有多模光纤,也有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SMF)一般为突变型。在1.55μm长波长区中均为单模光纤。
(3)按光纤纤芯直径划分 以光纤纤芯直径和包层直径表示其分类。 ·50μm/125μm(光纤纤芯直径/包层直径)折射率为缓变型的多模光纤;·62.5μm/125μm折射率为缓变型的增强多模光纤;·8.3μm/125μm折射率为突变型的单模光纤。目前,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按工作波长采用的光纤是0.85μm和1.30μm两种。以多模光纤纤芯直径考虑推荐采用50μm/125μm或62.5μm/125μm两种类型的光纤,在要求较高的场合,也可采用8.3μm/125μm突变型单模光纤,其中以62.5μm/125μm缓变型增强多模光纤使用较多。因为它具有光耦合效率较高、光纤纤芯直径较大、在安装施工时光纤对准要求不高、配备设备较少,对于光缆微小弯曲或较大弯曲时,其传输特性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等优点。
连接硬件
连接硬件是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线架(柜)和各种连接部件等的统称。配线架等设备有时又称为接续设备,连接部件包括主件的连接器(有时又称适配器)、成对连接器及接插软线,但不包括某些应用系统对综合布线系统用的连接部件、有源或无源电子线路的中间连接器或其它器件(例如阻抗匹配变量器、终端匹配电阻、局域网设备、滤波器和保护器件)等。连接硬件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综合布线系统中连接硬件的使用功能、连接方式、用途和装设位置以及结构有所不同,所以分类的方法也有区别,一般有以下几种:
1、按连接硬件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线路段落来划分 ·终端连接硬件:如总配线架(箱、柜)、终端安装的分线设备(如电缆分线盒、光纤分线盒等)和通信引出端(即各种信息插座)等。·中间连接硬件:如中间配线架(盘)和中间的分线设备等。
2、按连接硬件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的使用功能来划分 ·配线设备:如配线架(箱、柜)等;·交接设备:如配线盘(交接间的交接设备)和屋外设置的交接箱等; ·分线设备:有电缆分线盒、光纤分线盒和各种信息插座等。
3、按连接硬件的设备结构和安装方式来划分 ·设备结构:有架式和柜式(箱式、盒式);·安装方式:有壁挂式和落地式;信息插座有明装和暗装方式,且有墙上、地板和桌面等多种安装方式。
4、按连接硬件装设地方来分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通常以装设配线架(柜)的地方来划分,有建筑群配线架(CD)、建筑物配线架(BD)和楼层配线架(FD)等。 此外,连接硬件尚有按外壳材料或组装结构以及特殊要求来分,因分类繁多且不常用所以不作细述。目前国内外产品的连接硬件主要有100Ω电缆布线用、150Ω电缆布线用、光纤或光缆用(它们都包括通信引出端的连接硬件)三大类型。
综合布线系统用电缆的技术要求
100Ω对称电缆
1、主要电气特性 有些电气特性有可能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还有一些常用的普通绝缘材料可能使电缆的电气特性随温度变化呈非线性变化。因此,当温度超过40℃时,需要采用特殊绝缘材料的电缆。电缆电气特性的温度系数由生产厂家或有关产品标准规定。
2、机械物理性能100Ω对称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标准规定。 150Ω对称电缆 1、主要电气特性 由于温度变化或采用特殊绝缘材料等情况与100Ω对称电缆一样规定办理。 2、150Ω对称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标准规定。 100Ω和150Ω对称软电缆及接插件软线用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和机械物理性能与一般对称电缆相似,具体规定的要求如下所述:
(1)衰减和直流电阻不宜大于规定值的150%,按照这种比例关系,10m机械长度(即实际长度)的电缆,其等效电气长度最大可达到1.5m。但是由于带连接器或不带连接器的短段软电缆有所不同,其等效近端串音衰减和衰减要求需作进一步研究,目前尚难确定。
(2)绞合的接插件软线用电缆和设备电缆的电气特性宜满足相同类别的100Ω水平电缆或150Ω水平电缆的电气特性要求,设备电缆也宜按此要求考虑。工作区电缆则应符合《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三部分:工作区对绞电缆》(YD/T838.3—1997)的规定要求。
(3)150Ω接插件软线用电缆和设备电缆的附加机械物理性能要求见表1规定,其它机械物理性能应与150Ω对称电缆相同。
其它技术要求
1、对称电缆附加串音要求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如在同一根电缆中需要传送多个信号时,应考虑附加近端串音要求。
(1)在主干布线子系统中的电缆,其近端串音应以反映总串音能量的功率和来考核,其要求的数值需计算得出。某一频率下的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可按《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一部分:总规范》(YD/T838.1—1996)的规定计算。
(2)在水平布线子系统中,当线对数超过四对电缆时,其近端串音要求与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电缆相同;当一根电缆连接到两个或多个通信引出端时,电缆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应考虑对称电缆附加串音要求。同样,综合电缆、光电综合缆、多个单位电缆以及通过转接点或其它方式,与多个通信引出端连接的电缆要求也相同,要考虑附加串音要求,这些电缆还应满足100Ω和150Ω对称电缆的有关要求。综合电缆、多单位电缆内单位之间或与多个通信引出端连接的电缆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应比规定的近端串音衰减要求提高△NEXT,△NEXT按下式计算,式中n为电缆内的相邻单位数。
△NEXT=6+10log10(n+1)(dB)
应该说明的是尽管电缆已符合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的要求,但在同一根电缆内的线对,也有可能不支持不同传输方式的几种应用。当满足上面计算公式时,能使同一根电缆内的不兼容性降到最小。为此,在这里设定不同传输方式的应用间的最大功率电平差不超过6dB,这就是说当使用对称电缆进行布线时,在同一根电缆内的线对不支持最大功率电平差超过6dB的不同传输方式的应用。
2、关于测量电气特性的要求 在测量100Ω和150Ω对称电缆的衰减、近端串音衰减、特性阻抗和结构回波损耗时,均应使用扫频测量。使用线性或对数频率间隔,扫频测量所用的频率点数,应不少于规定频率范围覆盖的10倍,频程数的100倍,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程度。
综合布线系统用光缆的技术要求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的光缆有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它们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包括光纤类型、光纤光缆传输特性要求、光缆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多模光纤光缆
1、光纤类型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推荐采用多模缓变型折射率光纤,纤芯/包层标称直径为62.5μm/125μm光纤光缆,此外还允许采用有50μm/125μm多模缓变型光纤光缆。
2、光缆传输特性要求 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2—1997)规定,要求多模光缆(不论其类型)中的每一根光纤都应该满足表2中的传输特性要求。
3、光缆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 屋内或屋外光缆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应分别按国家推荐性标准《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7425-87)和《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GB/T8405—87)的规定进行试验,并要求必须符合上述标准规定。
单模光纤光缆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单模光纤光缆的品种不多,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光纤类型 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规定,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允许采用的单模光纤光缆,其光纤为国家推荐性标准《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 9771—1989)规定的BI.I类光纤。
2、光缆传输特性要求 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926.2)的规定,单模光缆传输特性要求如下:
(1)衰减 单模光缆中每一根光纤的衰减都应符合传输特性要求。当工作波长为1310nm时,应小于0.45dB/Km;在工作波长1550nm时,应小于0.3dB/Km。光缆的衰减测量应按照《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GB/T8401—87)的有关规定办理。
(2)截止波长 每一根光纤的截止波长应按《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GB/T8401—87)中有关规定,当采用2m长的光纤试样测量时,λc应在1100nm与1280nm之间;当采用22m长的光纤试样测量时,λc应小于1270nm。
(3)波长色散 零色散波λo应在1300nm与1324nm之间,并且在λo处的色散斜率的最大值不应大于0.093ps/nm·km。
3、光缆机械性能和环境要求 光缆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应分别按《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7425—87)和《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GB/T8405—87)的规定进行试验,并要求符合上述标准规定。
布线系统的设计及选型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它一般分为六个子系统。
综 合 布 线 系统 的 组 成,系统采用星型树状结构,由主配线架(MC)到层配线间(TC)的路由,可适应多区管理的需求。使得维护管理比较容易,重新配置灵活,故障隔离和检测容易。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布线由信息插座至终端设备的连线组成,是插座至电用户终端的区域。它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模块、网卡和连接所需的跨接线,并在终端设备和信息口I/O连接时,可能需要某种传输电子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并不是工作区子系统的一部分。本布线系统的信息端口总数为
114个,电脑网络按8芯 线设计,一律使用RJ45-8芯I/O模块,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单口、双口模块及相应的信息插座面板,实行墙上安装。信息插座在墙上安装时插座盒底边距地300mm,在信息插座旁安装单相三孔电源插座。工作区子系统为满足信息高速传输具体情况,全部选用5类系列信息模块。
水平布线子系统设计
水平子系统是由建筑物各管理间至各工作区之间的电缆构成。水平子系统的作用是将垂直干线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及组网实现(二层)子系统电缆延伸到用户工作区,该系统从各个子配线间出发到达每个
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水平线缆采用超5类4对UTP线缆。满足百兆、千兆以及多媒体传输业务的要求。本方案中水平线缆直接延伸到用户工作区,由配线间向各工作区连接;数据点采用超5类UTP线缆、语音点采用3类UTP线缆。由于所用的数据线均采用了超5类UTP双绞线,超5类布线与垂直干线一起使用,为带宽应用程序提供完全的端到端布线解决方案,适用于网络的扩展及升级,成本底、维护费用少。
管理子系统设计
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常用设备包括配线架、理线架、跳线和各种标识,其作用是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允许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新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设备移动时能方便的进行跳接。配线间安装布线管理设备和网络设备。同时为方便日后的更改、增加、维护,必须要对整个布线系统的电缆、连接硬件、空间、走道等进行统一管理。在使用跨接线或插入线时,交叉连接允许将端接在单元一端的电缆上的通信线路连接到端接在单元另一端电缆上的线路。跨接线是一根根短的单根导线,可将交叉连接处的两条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线包含了几根导线,而且每根导线末端有一个连接插座重新提供一种简易的方法,而且不需要安装跨接线使用的专用工具。在本项目中采用超5类快接式配线架。配线间的网络设备的电源均由机房的不间断电源(UPS)供电。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由连接设备间与各层配电间的干线电缆构成。干线子系统是整个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馈电线)电缆的路由。它通常是两个单元之间,特别是在位于中央点的公共系统设备外,提供多个线路设施;该系统由所有的布线电缆组成。或者由导线和光缆以及将此光缆连到其它地方的支撑硬件组合而成;传输介质可能包括一层多幢建筑物的楼层之间垂直布线的内部电缆或从主要单元(如计算机房或设备间和其它干线间)来的电缆。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布线数据系统的中心单元,实现每层楼汇接来的电缆的最终管理。设备间是在每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设备间子系统所有的进线终端设备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各配线间安装:
机柜采用落地方式安装,
对所有信息点均通过一定的编码规则和颜色规则加以区别,使管理变得透明、简单、显得整洁漂亮,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管理。数据主配线间设在整个校园的网络中心,用光缆连接到各栋楼的配线机柜内,本机柜另外还担负着一楼的所有信息点的配线架的任务。
设备间位置的确定应满足:
(1) 尽量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
(2) 不能与卫生间相邻或在其楼下;
(3) 不宜设在建筑的顶层或地下层。所以该方案中的设备间设在一楼进门口的位置。对设备间环境的要求:设备间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主设备间内需建立一个照明良好、经过仔细调节、安全而又得到保护的环境。保持室内无尘土,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室温保持在18℃到27℃之间,安装合适的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消防系统。
九、防雷
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BG50057-94
1.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1.3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JGJ/T16-92
1.4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9361-88
2.设计原则
由于机房雷电防护系统对所保护系统的业务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雷电防护系统应具备先进性、可靠性、易维护、易升级等方面的突出特性。
3.防雷防浪涌及接地系统
3.1实施防雷工程主要就是要保证机房设备安全运行,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质量,在各点进行不同等级的防雷保护。根据办公楼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防雷措施:
1.对信息中心机房进行全方位的防雷接地保护;
2.对监控机房等进行全方位的防雷接地保护;
3.对室外摄像头进行电源、视频、控制线路进行全面保护;
3.2机房内部防雷辅助措施
1.为了保证在机房内的工作人员不受静电及电磁脉冲的危害,需在静电地板下做均压网,且均压网与接地做良好的连接。使整个机房内地板的电位一致。
2.需将静电地板下方的支撑钢架与均压网做良好的电气连接,使静电地板上积累的电荷有良好的泻放通道。
3.将机房内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的金属表面与均压网汇流排做良好的电气连接
接地保护
综合布线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接地是提高应用系统可靠性、抑制噪声、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在进行布线设计施工前,都必须对所有设备,特别是应用系统设备的接地要求进行认真研究,弄清接地要求以及各类地线之间的关系。如果接地系统处理不当,将会影响系统设备的稳定性,引起故障,甚至会烧毁系统设备,危害操作人员生命安全。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和设备的接地,按不同作用分为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及屏蔽接地等。
1.接地系统
1.1机房独立接地要求
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中对接地的要求: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的接地电阻应≤4欧,本设计的接地电阻≤2欧,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机房设独立接地体接地网,要求接地桩距离大楼基础15-20米。
1.2机房接地系统
计算机接地系统是为了消除公共阻抗的合,防止寄生电容偶合的干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如果接地与屏蔽正确的结合起来,那么在抗干扰设计上最经济而且效果最显著的一种,因此,为了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保证设备人身的安全,针对不同类型计算机的不同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接地系统。
线路防护
进入建筑物的所有线路必须安装电涌保护器,低压配电线路应设计三级保护。
技术参数
SPD1:选用I级分类试验冲击电流Iimp通过幅值电流不小于35KA(10/350μs),残压小于4KV;
SPD2:选用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5KA(8/20μs),残压小于1.5KV;
SPD3:选用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3.5KA(8/20μs),残压小于1.2KV;
产品验收
所有产品必须具有国家相关部级质检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线槽及线缆布设要求
安装前注意事项
主机房内预留接地端子,接地线与建筑共用接地系统连成一体。各楼层配线柜单独接地,接地导线截面为20mm2,各段金属桥架和钢管应保持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做良好接地。
由于网络布线工程实施设计对布线的全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程实施的设计机构应慎之又慎。在实施设计时应注意。
符合规范化标准
结构化布线的实施设计不仅要做到设计严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还要使其造价合理,符合规范化标准。国际和国内对结构化布线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一系列规范化标准,这些标准对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的定义,规定了其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线槽线缆布设要点
PVC管道布设:管道可以明敷或预埋,在线路中间要注意管道的拐弯半径必须满足线缆最小半径要求。金属管道和强电系统保持足够距离,并且保护接地。
金属桥架安装:金属桥架用于本设计弱电系统的线缆敷设,所以其大小要求考虑所有弱电系统线缆的使用,要注意桥架的拐弯半径必须满足线缆最小半径要求。金属桥架要尽量和强电系统的管线保持足够距离,并且保护接地。
布线线缆:每个系统线缆在管道和桥架内要求分开布放、绑扎,在布线缆时,避免拉力过大和不匀,线缆头要有标签编号,方便识别。
综合布线测试与验收
综合布线测试标准
根据TIA/EIA 568标准,GB/T 8401标准
连线的性能取决于电缆特性、接插硬件、跳线、各个连接点以及安装与维护的方法。针对已凭据TIA-568标准设计的电缆工程所进行的后阶段性能测试的验收测试规格。
超五类电缆系统测试内容简述
AANSI/TIA/EIA—568—5—2000和ISO/IEC11801:2000是正式公布的超五类D级双绞电缆系统的现场测试标准,也有符合该标准Ⅱe级精度要求的测试仪(如Fluke DSP-4X00系列)。超五类电缆系统的测试内容,除了五类电缆系统的四项基本测试项目外,还有回波损耗、衰减串扰比(ACR)、综合近端串扰(PS—NEXT)、等效远端串扰(ELFEXT)、综合远端串扰(PS—ELFEST)、传输延迟、迟延偏离、环路电阻与阻抗等。
双绞线验收测试标准
1.国际商业建筑物布线标准: TIA/EIA 568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讯行业标准 YD/T926.2-1997 neqISO/IEC11801:1995
验收测试项目
(1)双绞线测试项目
1.长度
长度有物理长度与电气长度二种。所定义基本链路/通道的物理长度是两个端点之间的电缆物理长度总和。通过测量电缆物理长确定。电气长度由信号传输延迟导出,并依绞合的螺旋线(结构)和介质材料而定。基本链路的物理长度是94M。通道的最大物理长度是100M(含快速边线与快速连线)
2.线序 根据EIA/TIA568国际标准,RJ45水晶头线对顺序为:橙白,橙 ,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第一对线:第1根线(绿白色)与第2根线(绿色)
第二对线:第3根线(橙白色)与第4根线(橙色)
第三对线:第5根线(蓝色)与第6根线(蓝白色)
第四对线:第7根线(棕白色)与第8根线(棕色)
一般以太网的数据传输只使用双绞线的第1、2对线。
3.衰减
由于集肤效应、绝缘损耗、阻抗不匹配、连接电阻等因素,造成信号沿链路传输损失的能量,称之为衰减。衰减是针对“基本回路”/“通道回路”信号损失程度的量度。最坏线对的衰减应小于以下“基本回路”/“通道回路”允许的最大衰减值。链路的衰减不应超过下表所列的数值。衰减是在基本链路或通道中信号损耗的测量,由一条链路内所有线对的最坏情况下的衰减值为基准确定。现场测试仪报告衰减值和在不合格点上的频率,或对一个合格状态的在最大衰减值的频率。
4.近端串音
电磁波从一个传输回路(主串回路)串入另一个传输回路(被串回路)的现象称为串音,能量从主串回路串入回路时的衰减程度称为串音衰减。在UTP布线系统中,近端串音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布线系统都应通过NEXT衰减的测试,而且NEXT衰减的测试必须从两个方向进行,也就是双向测试。近端串音的损耗应达到或超过下表的数值,近端串音是一个在UTP上布线链路内信号从一个线对耦合至另一个线对的度量。在某链子路的近端一个送入平衡信号的线对线对作为干扰对。同时在近端测量被干扰线对上所感应出的差动信号。现场测试仪对于合格条件,报告最坏状态下的Next边限值,其中衰减与近端串音是使用现场仪表,对已安装UTP布线系统链路的扫描/步进频率电压测量中得到的。
5.回波损耗
36线对的最坏情况是在频率为45.0MHz时发生的,此结果我们可以接受,因为最坏点要比标准所规定的好1.4dB。但是,即使出现负值,我们也可以不关注这些点,因为这段范围对我们的测试结果没有影响。另外,当链路长度很短的时候,可能整个频率段都会落在3dB的范围之内。但是,人们不要忘记回波损耗产生的根本原因,即电缆性能和电缆与各连接器的连接。
6.环路电阻
环路电阻(20℃时):<176Ω/Km
容抗: 54nF/100m
阻抗: 100±15Ω
7.阻抗
阻抗 ( Ohm ) 107 - 111
(2)双绞线测试参数
频率 MHZ 基本链路最大衰减(DB)(ATTENUATION)水平电缆长度:90M设备连线长度为4M温度20度基本链路最小近端串音(DB)(NEXT)最坏对组合
(3)综合布线连接方式测试
1.水平布线测试连接方式
基本连接方式
基本连接是指通信回路的固定线缆安装部分,它不包括插座至网络设备的末端连接电缆。基本连接通常包括:水平线缆、双端测试跳线。其中F≤90m,G和H≤2m。连接到测试仪上的连接头不包括在基本回路的定义中。
说明:F-信息出口或转接点和水平跳线之间的连接线;G-测试跳线;H-测试跳线
通道连接方式
通道连接是指网络设备的整个连接。通过通道回路测试,可以验证端到端回路(包括跳线、适配器)的传输性能。通道回路通常包括:水平线缆、工作区子系统跳线、信息插座、靠近工作区的转接点及配线区的两个连接点。其中B+C≤90m、A+D+E≤10m。连接到测试仪上的连接头不包括在通道回路中。
说明:A-工作区设备跳线;B-转接线;C-水平布线;D-快接式或卡接式跳线;E-通信配线架设备跳线;区域测试仪有Fluck、MicroTek的公司产品。
水平布线光纤测试连接方式
光纤链路长度只要在楼宇内进行,就不受严格限制。
2.楼宇内主干布线
楼宇使用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和大对数铜缆布线均可,测试起点为楼层配线架,测试终点为楼宇总配线架,主干链路长度<350m。
光缆测试
测试标准:光缆传输性能的测试可参照GB/T 8401执行。
(1)光衰减
无论是水平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还是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光缆中的每芯光纤的光衰减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值。
光缆布线各子系统光衰减(表5-1)
类型子系统 | 单模光衰减(dB) (1310nm) | 单模光衰减(dB)(1550nm) | 多模光衰减(dB)(850nm) | 多模光衰减(dB)(1300nm) |
水平布线(100m) | 2.2 | 2.2 | 2.5 | 2.2 |
建筑物布线(500m) | 2.7 | 2.7 | 3.9 | 2.6 |
建筑群布线(1500m) | 3.6 | 3.6 | 7.4 | 3.6 |
(2)全程光衰减
由若干子系统组合成的光缆布线链路,在工作波长点,每芯光纤的全程光衰减不应超过11dB。
(3)光缆布线系统的测试元素及标准
楼宇内布线使用的多模光纤,其中主要技术参数为:衰减、带宽。
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链路的传输窗口
1.多模光纤:芯线标称直径62.5/125um或50/125um,8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3.5dB/km最小模式带宽为200MHz.km;131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1dB/km最小模式带宽为500MHz.km。
2.单模光纤:芯线符合IEC793-2,型号BI或ITU-tG.652标准。1310或15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1dB/km,截止波长应小于1280nm;1310nm时色散应≤6ps/km.nm,1550nm时色散应≤20ps/km.nm。
3.光纤连接硬件:最大衰减为0.5dB;最小反射衰减:多模20dB,单模26dB。
对测试仪表的性能和精度要求
1.测试仪表的性能要求
符合下述要求,按时域原理设计的测试均可用于综合布线现场测试。
(1)在1~31.25MHz测量范围内,测量最大步长不大于150kHz,在31.26~100MHz测量范围内,测量最大步长不大于250kHz,100MHz以上测量步长特定,上述测量扫描步长的要求是满足设计量和近端串扰指标测量精度的基本保证。
(2)用于五类以下(含五类)链路测试,测量单元最高测量频率极限值不低于150MHz。在0~100MHz测试频率范围内应能提供各测试参数的标称值和阈值曲线。
用于高于五类的链路参数时,参数系统测量频率应扩展至250MHz在0~250MHz参数频率范围内提供各测试参数的标称值和阈值曲线。
(3)每测试一条链路时间不大于25s,且每条链路应具有一定的故障定位诊断能力。
(4)具有自动、连续、单项选择测试的功能。
2.测试仪表的精度要求
测试仪表的精度表示综合布线电气参数的实际值与仪表测量值差异程度,测试仪的精度直接决定着测量数值的准确性,用于综合布线现场测试仪表至少满足实验室二级精度,具有向上溯源能力,测试仪本身参数与参数频率直接有关。光纤测试仪测量信号动态范围≥60dB。
(1)测试判断临界区
测试结果以“通过”和“失败”给出结论,由于仪表存在测试精度和测试误差范围,当测试结果处在“通过”和“失败”临界区内时,以特殊标记如“*”表示测试数据处于该范围之中。测试数值处于该区时,即使报告“通过”,也应视为已接近“不通过”的危险边缘,应做为“不通过”处理。
(2)测试接头误差补偿
由基本连接方式和通道方式可知,在定义链路时并未包括测试仪远、近两端的接头部分,但只要进行测试,这两个接头就会客观存在,由前述测试NEXT可知,接头是造成整个链路串扰NEXT的主要因素。因此,解决测试仪接头带来的测试误差问题,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由测试仪制造方提供专用测试线;该测试线配用的缆线和接头是特制的,这种特制测试线测试时带来的NEXT很小,但存在下述严重缺点:
①该测试线造价昂贵而且是易磨损的消耗器材;
②在通道连接方式,用户末端线缆是要包括在链路之中的,无法由测试仪制造商给这些末端用户线缆一一配接专用插头,故这种解决办法仅仅对基本连接方式链路测试可行的通。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近端串扰数字分析技术(TDX)的补偿法,该方法能够根据时域分析原理计算整条链路各位置的NEXT值,可以准确地找出定位在链路两端的接头所造成的NEXT值并从总测试结果中予以扣除,对测试插头带来的影响有效地起到补偿作用,克服了第一种方法的缺点,测试精度得到提高。
测试程序
在开始测试之前,应该认真了解布线系统的特点、用途,信息点的分布情况,确定测试标准,选定测试仪后按下述程序进行:
1.测试仪测试前自检,确认仪表是正常的;
2.选择测试了解方式;
3.选择设置线缆类型及测试标准;
4.NVP值核准(核准NVP使用缆长不短于15米);
5.设置测试环境湿度;
6.根据要求选择“自动测试”或“单项测试”;
7.测试后存储数据并打印;
8.发生问题修复后复测;
9.测试中出现“失败”查找故障。
测试结果应报告的内容
除长度、特性阻抗、环路电阻等项测试外,其余各测试项都是与频率有关的技术指标,测试仪测试结果应报告表中所规定的各项目,并按测试结果内容说明规定做出报告。
以上测试方面,在从配线架连接到数据网络设备之所有双绞线电缆都要执行。在测试过程中,如有任何信息端口不能通过测试,需作出检查,维修或更换,直至全部通过测试为止。而当整个布线工程完成后,全部之测试报告则会连同其他文件一并交到用户手上作为纪录。
工程验收步骤及方法
工程验收
1.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验收以前,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交给建设单位。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安装工程量;
(2)工程说明;
(3)设备、器材明细表;
(4)竣工图纸为施工中更改后的施工设计图;
(5)测试记录(宜采用中文表示);
(6)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由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双方洽商记录;
(7)随工验收记录;
(8)隐蔽工程签证;
(9)工程决算;
3.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做到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
在验收中发现不合格的项目,应由验收机构查原因,分清责任,提出解决办法。
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如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工程报价及设备初步预算:
项目名称 | 单价(元) | 数量 | 价格(元) |
集线器 | 5150 | 3 | 15450 |
机柜 | 1000 | 3 | 3000 |
配线架 | 780 | 3 | 2340 |
UTP | 5580 | 3 | 16740 |
AMP RJ | 450 | 100 | 45000 |
单孔五类信息插座 | 50 | 30 | 1500 |
网卡 | 200 | 30 | 6000 |
服务器 | 500 | 1 | 500 |
网络施工 | 200 | 30 | 6000 |
Eudemon1000E-N下一代防火墙 | 21000 | 1 | 21000 |
|
|
|
|
总计 | 34910 | 204 | 117530 |
工程报价
名称 | 型号 | 价格 | 数量 | 总计 |
防火墙 | CISCO ASA5580-20-8GE-K9 | 270000.00元 | 1台 | 270000.00元 |
服务器 | HP ProLiant DL580 G7(584084-AA1) | 225000.00元 | 8台 | 1800000.00元 |
核心交换机 |
| 90000.00元 | 2台 | 180000.00元 |
汇聚交换机 | CISCO WS-C3750-48PS-E | 44000.00元 | 6台 | 264000.00元 |
接入交换机 | CISCO SRW248G4 | 4000.00元 | 162台 | 648000.00元 |
路由器 | 华为3Com Quidway AR18-18 | 6000.00元 | 1台 | 6000.00元 |
光纤 | AMP 室内单模紧套管型光缆1664042-6 | 6.00元 | 1961米 | 15688.00元 |
AMP 室内多模紧套管型光缆2-1664044-1 | 10.00元 | 2587米 | 25870.00元 | |
双绞 | AMP 超五类双绞线 | 750.00元 | 65箱 | 48750.00元 |
模块 | 普天超五类网络模块 | 8.00元 | 10000个 | 80000.00元 |
面板 | SunnyGreen 英式一位信息面板(NF1312) | 6.00元 | 10000个 | 60000.00元 |
| 2口ST耦合器 | 301.00元 | 9个 | 2709.00元 |
线槽 | 线槽50*100 | 24.00元 | 30米 | 720.00元 |
线槽 | 线槽30*80 | 18.00元 | 300米 | 5400.00元 |
机柜 | PUI机柜 | 3500.00元 | 3个 | 10500.00元 |
插座 | 多媒体光纤信息插座 | 220.00元 | 2个 | 440.00元 |
工具 | 单对打线工具(含手柄和刀头) | 28.00元 | 2把 | 56.00元 |
跳线 | ST-ST多模双芯跳线6FT(尾纤) | 180.00元 | 10根 | 1800.00元 |
水晶头 | 水晶头 | 0.08元 | 1200个 | 96.00元 |
电源 | AP C SURT10000UXICH | 28600元 | 1台 | 28600元 |
辅材 |
|
|
| 1500元 |
总价 | 3477239.00元 |
、
总 结
通过本次设计使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而且具有了一定的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独立的工作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通过对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这几个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为中国国防科大校园网提供完整的网络布线系统,同时也为中国国防科大校园提拱严密监控系统为学生提供了生活的安全保障。且该布线系统能够充分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发展,实现高速数据通信、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讯协议和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在内的广泛应用。中国国防科大校园网网管中心包括网络系统、监控系统等为一体的中心机房,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网络管理员对整个校园进行维护管理,还可以节省在维护、更新这方面上花费大量资金,方便的在数据上的交流。可以为生活、娱乐、学习、工作上提供便利,让老师、学生得到优质的网络信息保证,为网络的传输提供一个很好保证,为客户全方面的提供信息保证。
参考文献
[1]艾永乐主编·《校园网络规划》·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张军征主编·《校园网络规划与建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彭文生主编·《校园信息化规划管理及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冯皓主编·《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04月
[5]尚凤琴主编·《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0月
[6]黄明章主编·《综合布线详解》·石家庄出版社2003年8月
[7]Brown Troy·NagleBill·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Dupont·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combined·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