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5G及边缘计算接入网络的治理

news/2024/10/25 17:16:50/

edfd6cc80aa7ab131048d7744d30e575.png

内容来源:2021年10月23日,由边缘计算社区主办的全球边缘计算大会·上海站圆满落幕。会上,虎牙5G首席架构师林正显受邀发表了主题为《浅谈5G及边缘计算接入网络的治理》的演讲。

分享嘉宾:虎牙 5G首席架构师  林正显

整理编辑:上海大学  刘含

出品:边缘计算社区

4a2a5ec22aa732a9ad745c8668f2fa5d.png

浅谈5G及边缘计算接入网络的治理

  ——无线环境下APP网络质量调优思考与实践

林正显:谢谢还在场坚持的朋友们。什么叫边缘计算,前面的讲师都分享过了,我不再多讲。边缘计算的网络倒是可以讲一下,边缘计算网络无非就是边缘计算节点下沉到边缘之后,我们的端和边缘节点之间联系的网络,或者是边缘节点之间的网络,或者是边缘节点到云之间的网络。我今天主要讲的是端到边之间的那段网络,而且侧重的是无线侧的东西。

55d49f07274f2d6cabe3772fa636bf71.png

我个人是在2C行业做的,虎牙直播。这两年虎牙一直在实时内容创作和直播互动等领域发力,做了很多拓展和研究工作。虎牙采用的是端-边-云的网络架构。端边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是无线的接入,今天谈的主要是无线接入那一块,包括WIFI、4G和5G。SD-WAN也好,还是云边通讯也好,这一块大家讲得比较多,但是我发现对于接入侧,不管是边缘计算社区还是我之前参加的其他社区,大家都讲得比较少。今天我会把虎牙今年在做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教训跟大家分享一下。

1.

一些常见问题


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果是做网络的同行应该比较清楚我在上面列的是什么。

55a299d33fb700c8271131298b33272e.png

图1-场景1

如场景1所示,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图,整个来说它的RTT会非常低,但是它的丢包比较高,而且看起来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其实没有规律也是一种规律,它对应了一种场景。

4867158e229d1e9dc718eaedec2c4593.png

图1-场景2

第二种是什么呢?第二种是一个很怪异的现象,你会发现它的RTT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但是它的可用网络前面切得很平,后面掉下去,这个代表的是另外的模式。

a5b0300b55cb881a5a82bab134d66bb0.png

图1-场景3

第三种是丢包非常低,几乎没有丢包,但是RTT一直在抖。

3c211bf2686442bd7387894e3ef16c7a.png

图1-场景4

第四种是RTT和丢包都非常非常糟糕。

事实上这几种情况都代表着在线上的一些不同的故障模式。

2.

五花八门的原因


会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我们先看两个图,图2是抓取的一个在西藏做户外直播的主播的RSRP,也就是他的参考信号接收强度,这代表的就是他的无线接收强度的信息。可以看得到有一半的情况下,这个主播一定是开播质量非常糟糕。因为它的RSRP很多时候都低于-110dBm,这个时候的网络会很差。

a504b1034cdf69799cee85509dfe559f.png

图2: 主播RSRP显示图

图3是在公司找的一个角落里测的一个图。那个角落的信号强度不是特别好,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还存在很强的上行的干扰,所以会导致上行的传输误码比会很高,然后呢,手机肯定会把发送功率调大。一直增大、增大,最后到了23dBm,也就大概对应着200毫瓦的功率,几乎已经是国家规定的手机最大发射功率,这个时候最大上行带宽是多少呢?才0.1mbps。

535ffb7bf6deac8af2350782bda46a5e.png

图3: 测试信号相关结果图

这是两个例子,对于我们的接收网络来说还有很多不同原因。

比如大家在地下室里面就会体会得到,信号很弱。还有一种信号不弱但是周围干扰比较强,噪声比较大,这是强干扰的情况。还有就是我们可能信号也很好,也没有干扰,但是网络是拥塞的,比方说在一个万人演唱会或者是几万人的体育场,那么多观众,这个时候就几个基站的覆盖往往不能支持几万人的正常使用。还有一种是限速,很多主播或者观众用的流量非常夸张,哪怕是无限流量套餐,它也会有一个流量阈值,过了这个阈值就会被运营商限速,很多时候每秒钟不能超过1Mbps。

最后是一个乱序的问题,乱序是怎么产生的?

比如5G、4G用了MIMO和HARQ的技术;如果我们的RLC层或者PDCP层没有做一些按序递送的操作,那最后上层拿到的东西就有可能是乱序的。

上述这些五花八门的原因导致什么结果?

导致了业务需求和可用带宽的供给两者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矛盾,简单来讲就是供需矛盾。既然存在供需矛盾,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要么扩大供给,要么就是把需求给缩减。

3.

应对思路一:扩大供给(开源)


3.1  多接入(Multi-Access)

现在看一下扩大供给,就是开源节流的开源逻辑,会有哪些方案?

一个是多链路的接入,还有QoS机制,再一个就是网络切片(大家可能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个名词,叫5G网络切片),还有另外一种,虽然成本很低但是见效非常好的,那就是简单升级一下你的设备和通讯标准。我们会一个个去稍微讲细一点。

图4是5G的ATSSS的一个示意图。

d59eb513d1797cc80ff4672126080ae7.png

图4: ATSSS示意图

实际上更多想表现的是针对一个终端,我可以通过WIFI和运营商的5G网络或者4G网络同时接入运营商的网关,再通过一些去重的操作,再达到一个比较可靠的传输链路。这个在实现上本身分了两种,一个是Low Layer,另一个是基于MP-TCP,但是这两个东西实际来说对应用层是不可见的。我跟很多运营商的朋友有交流过,因为其实我自己也挺想用那个技术,但是挺遗憾,我得到的反馈是,运营商不太可能会去开放这个能力给我们用。但是我们不妨参考这个3GPP定义的能力,去把这个想法转移到我们的应用上去。在3GPP定义之前,很多人也已经做过了一些MIFI设备、多链路聚合的设备或者WIFI、4G聚合的设备,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就是一路如果不行了,不管是它的网络不通还是带宽不够,两路三路四路总归是OK的。利用APP主导的多链路接入以保证上行的稳定性,是比较常见的做法,比如说,如果传输的要求比较高,从一路移动的线路再加上电信、联通的线路,三路上去传输的是同一份数据,总比单路传输可靠的。还有就是通过厂商提供的API在应用层调用Wi-Fi/4G/5G双链路接入技术。

b8bd9a01f4cc812c7ffb0bf88f107153.png

图5: ATSSS的多链路聚合

3.2 无线QoS

QoS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话题,我大概2000年的时候做IP QoS的时候就接触过这个东西。下图这个是3GPP定义的5G的一个QoS的架构。和4G不同的地方在于:4G需要建立多个专用承载为UE提供具有不同QoS保障的业务。

bd3ae31f930fe1999398e19a0335020c.png

图6: 无线QoS图

但是5G里面不同的QoS会把它放在同一个PDU的会话里面。然后再通过PCC的QoS rules把不同的IP流映射到不同的QoS Flow里面,然后不同的QoS Flow再映射到不同的DRB里面,不同的DRB有不同的优先级的处理。

大家会想QoS的效果怎么样?先拿两个五六月份做的例子看一下。这个例子是一个主播,这是它的帧率。额定帧率大概是每秒24帧,但这个主播开始启用QoS之前,它的上行帧率非常糟糕,这个情况下视频基本不可用,卡得非常厉害。

e3bfa386fed98cc0c8dbf25958c8b711.png

图7: 上行帧率

当把QoS打开了之后,整个上行的帧率变得比较理想,这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个例子:在打开QoS之前,这个主播上行的RTT非常非常的差。理论上来讲,我们会觉得百毫秒以下是比较理想的上行延迟,而这个用户是几秒钟的级别。可以看到,当我们打开了QoS之后,整个传输质量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

868f872d8962e7b1b8c83e7f1e39c469.png

图8: 启用QoS对比图

● 无线QoS:存在的问题

你可能会想,QoS这么好的效果,为什么没有听到业界说有非常大规模的应用呢?特别是无线的QoS。是因为它其实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呢?

就是接下来的第一个图所示,我刻意没有标哪个是成功率,哪个是失败率或者失败是什么原因。


我只想告诉大家说现在成功率还是一个问题。这个成功率里面,失败率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占比就是右边那个图的橙色部分,某些运营商在某些省或者城市里面它的支持还不够。这是一个QoS现在使用的失败率很高的主要原因。

7ed41dc38e1b4c901cc2a03dc29e63f9.png

图9: 成功率饼状图

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使用了QoS之后如果发现了网络的问题,我们想去排查,发现困难非常大,因为链条很长,我得去跟运营说我这个QoS打开了,你也反馈说开通成功了,最后为什么质量还是那么差;但查了半天,有可能会不了了之。所以说这个排查难度比较大,因为它不完全受控于应用层。

大规模应用的另一个障碍是网络本身负载就高,特别是在4G的时候,5G可能还好,5G整个网络还是比较轻载;比如说4G在广州地区,整个网络负载就非常重,这个时候如果要求把一部分流量再分给要求更高的视频,对于运营商来说非常吃力。此外,如果大家是做网络,也会比较好理解,那就是无线的覆盖对QoS的效果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我的信号很差,就算你给我最高的优先级,我也没有办法传更多的数据。

另外一个,就是GBR和MBR关系的问题。这里GBR是指保证速率,MBR是最大速率。理论上说我开通QoS服务,运营商应该给我保底的GBR,比如说4M每秒的流量给我,MBR的流量应该更高,网络一旦空闲,给我10M、20M理论上都是不过分的。但是往往在实践中运营商给的GBR和MBR是一样的!

这会导致什么呢?


导致我的一些应用特别是视频应用在有码率突变的时候,这个GBR和MBR的限定就特别难受,比如我的编码是VBR,我的编码码率抖动是非常厉害的。所以说,QoS这个东西在概念上已经说了很多年,在实现上特别是无线的实现上在应用上还是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地方,当然用还是可以慢慢用起来的。

3.3  5G网络切片

再来说一下大家应该听到比较多的5G网络切片。

下图也是3GPP定义的一个示意图。切片的概念是什么呢?无非是把一个物理的网络把它隔离成多个逻辑上相互独立的网络,使得可以独立运维,质量也互不影响,比如说切片A不会受切片B的影响,这是切片的概念。这在2B的场景大家听得比较多,例如我们可以给政府机关,或者军方、警方单独开放一个切片出来。

75580e302a78ad01d2752374316908d3.png

图10: 网络切片示意图

但是在我们2C的场景会怎么样?在2C场景下,我们用到一个URSP的规则,这个规则URSP是用户设备路由选择策略的规则。它是根据流量的特征来把你的流量映射到相应的PDU会话,简单来讲符合流量特征A的映射到切片A,符合流量特征B的映射到切片B。这个映射关系怎么确定呢?通常是根据我的APPID或者是访问的域名或者是IP的三元组或者是APN(在5G我们叫DNN),我不知道大家在有没有在手机上设过APN,现在中国移动大概能用的就是Internet或者MMS的APN。

49dc8ea15b15c7b2f1ff44e265eb080f.png

图11: URSP规则

我们在2B的时候可以讲切片讲得比较多,2C的时候基本上没法去用。问题是什么呢?因为到现在为止,我的手机操作系统和MODEM、还有应用层之间根本没有打通。所以如果有人跟你吹说他在2C的时候很好的用了切片,不管是云游戏还是其它场景,大概率是在吹牛。

比如说APPID的定义,现在都没搞清楚,对于安卓来说到底APPID是一个PackageName,还是PackageName加签名,还是应用市场APPID,现在都没有统一起来。此外,操作系统也没有任何接口给你设置这些东西,操作系统就算提供了接口,操作系统和MODEM之间的传递谈妥了吗?好像也没有完全谈妥。

这是现在导致我们在2C领域,比如我们用一个手机想去接入某个切片的时候很大的问题。然后我附这个图是什么呢?是前段时间我突然发现,安卓12冒出了对URSPRule的支持,也许意味着对安卓来说,安卓12才有机会把5G切片功能给用上去。

8de5b29b3b98e8af9d247a3750f16354.png

QoS与切片的使用建议(TOC场景)

不管是使用QoS还是切片,事实上我们想做的都是提升用户的接入质量。这两个东西使用还是有一些讲究的。比如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不管是开通了QoS还是开通了切片,成本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肯定是希望我网络接入质量不够的时候才会去打开QoS或者是使用网络切片。

其他时候就用普通的服务就OK了。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如果以后在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怎么动态的来开和关QoS或切片的问题。另外除了成本之外还有我刚才提到的GBR和MBR关系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实际例子,是吃鸡游戏的一个主播使用VBR编码的时候,因为画面的变动非常大,编码码率变化得也就比较大,使用2M的编码码率,输出码率有时候会冲到8M或者10M。这个时候如果申请QoS,在GBR和MBR相等的情况下,我申请的就不是2M或者4M,而是10M的码率,成本非常惊人。

4483a1dabed64354d1ca7c3b16d22063.png

图12: 码率变化图

所以说,对成本的考量,会决定我们一定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去打开QoS或者切片。至于怎么判断要不要打开、什么时候去打开或关闭QoS或者切片,也是有讲究的。时间关系,就不细讲了。

3.4  设备或者技术的升级换代

在扩大供给方面,还有一个成本比较低的做法,那就是对我们的设备或者是我们的通信标准进行升级。

●设备或者技术的升级换代(1):从4G到5G

比如说,我们从4G到5G的升级。

很多人都在谈5G,虎牙现在也有超过20%的用户是在使用5G的手机和网络。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总体来讲从卡顿率的角度来看,使用5G的主播的质量不见得比4G有多大的提升,为什么呢?

我们分析到很多用户发现,其实5G的网络覆盖比起4G来说还是有一些差距。这是特别大的一个原因,如果覆盖搞不定,那户外开播肯定没办法去做得很顺畅,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也比较普遍,是什么呢?我们很多主播就是带宽,哪怕买了无限流量的,播了几天就超过了限速阈值,后面运营商给你最小的带宽,大概是700K~800K左右,不管是4G还是5G,优势体现不出来。

5G好歹投入那么大,我们看到好的地方是什么呢?RTT方面看到5G在RTT方面稍微有一些优势,比如说我们在同城的话,我们的4G移动终端和同城服务器之间大概是40毫秒这样的RTT。换到5G可能是20毫秒,RTT稍微会有一些优势。另外一个就是在高码率的时候5G的稳定性确实漂亮一些,我们可以看到当码率升到4M或者8M的时候,使用4G来支撑开播,可用带宽或者RTT会比较抖,使用5G会好不少。当然这个我不排除现在5G网络负载还比较轻的原因。

总体而言,5G要在这个行业要比较好的应用,我觉得它的覆盖还得进一步的加强。

相信以后如果随着VR或者其他大码率的直播出现,可能4G真的扛不住了。这个时候也许用5G替代4G的动力才会更足。

●设备或者技术的升级换代(2):WI-FI

还有一个WIFI的事情。

我这里列了三个例子,这个绿色的线是指我们用户手机或者是移动终端到他们家WIFI网关之间的RTT,你可以看到,其实之间的距离可能就几米,但它的RTT就是几十毫秒或者几百毫秒。

f3d188a6218d2ea2e5293107c9812d76.png

图13: WIFI链路信息-用户A

用户A质量非常差,用户B是非常漂亮的,基本上就是两三个毫秒的RTT。用户C是时好时坏,而且这个用户很典型,因为它的终端到WIFI-AP之间的质量跟观众能够感受到的视频质量完全是正相关的。

df6d86f6ad953c1f98f83c94c5323e37.png

图14: WIFI链路信息-用户B

f8889b54f69850832d94a7c1b1055d6b.png

图15: WIFI链路信息-用户C

你会发现在主播C这个例子里面,如果改善了开播设备到他家里AP那段的通信,对这个场景来说,整个端到端就是非常漂亮的。

●设备或者技术的升级换代(3):WIFI的代差

所以,我经常在不同场合讲,最简单的去把网络质量搞好的一个做法是:提示我们的用户,升级他的手机或者升级AP。

我在我家架了两个设备,一个是WIFI-4的网关,另外一个是WIFI-5的网关,然后我用两台手机去测,手机当时是空载的,空载的时候RTT会偏高,我估计空载的时候手机会降频。但不管怎么样,从总体来看,WIFI-4的网关比WIFI-5的网关延迟会有相当的差距。

c035c18aaf2f6747c3bddcea55454e4a.png

图16: 手机A和B的数据

这个差距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WIFI-4的网关已经是十年前买的,处理器的能力肯定比现在的网关处理能力差很多。另外一个是WIFI代差的区别,WIFI-4和WIFI-5的代差,这个图可以明显看到差别很明显。

c0d5f6967405b135b5dfd7ee8a96176d.png

图17: WIFI网关信息数据

如果我们做直播平台,让我去帮用户升级他的网关或者手机,可能做不到,但是去提示他这个总该可以吧。这个对平台方来说,可能是成本最低的,可以迅速把质量拉升上去的一个做法吧。

4.

应对思路二:减少网络消耗(节流)


我们讲完开源,再讲一下节流的事情。节流我们可能听得比较多的是:“拥塞控制”,以及网络不行时的降帧率、降码率的措施。但这是被动的做法,它损伤的是视频质量和开播质量。

有一些偏主动的,或者说能够尽可能的不去降太多质量的做法,现在业界也在做。

比如说,我们要去研究6G的东西,6G提出来的是什么呢?其中有一项是语义通信,或者叫语义的提取、编码和通讯。我们是希望它能够打破香农公式的极限,但其实不是打破,毕竟香农公式给出的是数据传输信道的容量极限,数据再上一层才是语义。

不管我们的1G到5G,我们做的都是数据的通信。我们能不能有一天让网络传输的是我们的意思而不是数据本身。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网络两端通信双方可能要有一些共通的知识库,针对数据的理解,再把它提取到语义,传输的是语义。

这有两个好处,一个有可能是传输量变得特别小;第二个是什么呢?有可能我对纠错的算法有不同的做法。这个是这一两年业界逐渐在考虑的东西。也有人想把它推到物联网那边去,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还有一个是基于AI的编解码算法。例如大家应该听说过谷歌的Lyra,声称是3kbps可以达到比较流畅的语音交互,这样一来对网络的依赖就减轻了很多。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做法,像虎牙用得比较多的是服务端的超分,我可能上行的时候上去的码率比较低,但我做一个漂亮的超分之后,会让整个画质得到比较好的增强,下发给观众端更清晰的画面。总的来说,如果管道不够好的时候,千方百计想怎么去提升它所传输的数据的表达效率,以此达到最终质量不会降得特别多的结果。

5.

“古老”的话题:带宽估计


不管是开源还是节流,其实特别依赖同一个东西。我必须得清楚地知道当前网络发生了什么,当前网络到底有多少带宽是可以用的。如果带宽不够的时候,我可能要去申请用更多的带宽,这时候想方设法做开源;或者当谋求不到更多资源的时候,这个时候得考虑节流。

它的基础是必须要对现在网络状况有比较好的预测和估计,这就是带宽估计的逻辑。带宽估计的概念或者带宽预测的概念也是比较古老的问题。

在实时音视频方面,有GCC等类似的算法,也有人在研究的基于AI的带宽估计算法,这方面的探索一直在做,而事实上做得比较好的也没有几家。BBR对文件传输类比较好,但是应用于音视频通信就比较差强人意,实时或准实时音视频对带宽估计的要求比文件传输要高。这一块每家还得继续去再发力。这个话题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讲,今天不展开。

我大概讲一下我们的做法。

我们基于吞吐率、RTT以及丢包率,再加上我们对一些特定的模式的判断,还有引入应用层等方面的跨层信息,构建了针对视频传输的带宽估计的算法,测试结果还算是比较让人满意。

195570c81fdef43bbc8224b92d2f031d.png

图18: 带宽估计

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说了。带宽估计还有另外一个思路,我们为什么要估计?因为我们不知道网络上发生了什么。但是有人是最清楚网络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的,运营商就有很多的信息。

他知道这个基站现在所有用户上行信道质量是什么样的,有多少PRB可分配,有多少用户是要优先处理的。这些信息运营商或者基站它是知道的。如果哪一天把信息开放出来了,对整个带宽估计会有很大的作用。

比如我现在有一个安卓手机,我想方设法的去采集一些RSRP或SINR的数据,但是对苹果手机完全没有任何这方面的信息,因为苹果不给。如果运营商开放一个接口出来,把无线信道信息和PBR分配的信息给我,哪怕不直接告诉我有多少带宽,自己能大致能推导出来这个上行可以达到多少带宽。

我觉得这是带宽估计最靠谱或者说是最简单的一种做法,我们现在用很多的方法去做估算、做滤波,做人工智能的训练,如果结合运营商的数据可能会更精准。

6.

无线网络的优化的其他方案


当然无线网络优化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我们知道边缘计算会导致非常多的海量数据产生,如果不能把数据都传上网的时候,能不能做一些本地卸载的东西?

事实上是有很多的,比方说,4G已经定义了LTE-Direct,5G的时候叫D2D,主要看你有什么应用场景。D2D意味着我两个用户的通信的数据通道不会再依赖于基站,而是直接点到点的两个设备之间的通讯,但是用的还是运营商的频谱。还有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无线是有广播的特性,可以想想怎么用好广播的特性。

比如我以前想的例子,在大规模赛事直播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用多媒体多播广播系统(MBMS)来发送信号,我只是在广播信道发送了一路视频,所有用户去监听该广播信道,他就可以看到同样的视频;当然,前提是这个基站下是希望看同样视频的人足够多,广播的特性或者优势才能够体现出来。

还有一个,实在没办法了,我解决不了,那就绕过去。我最近去看一些LoRa或者类似无线技术的东西,发现还挺好玩的,它的速率在国内被限制到不超过5kbps,但是你会发现基于LoRa的对讲机做得非常小,但是通话距离又蛮大。

在一些物联网的场景,当NB-IOT和CAT1不适合的时候,也许我们能够去考虑其他的方案,LoRa只是一个例子。

7.

总结和展望


刚才讲的无线接入网络,尤其是4G/5G的接入网络,是端到端网络里面总体来讲质量比较差的一段,差到什么程度?

我们有一个数据:在使用4G的虎牙主播里,上行质量不好的主播占比会超过10%,而其中因为信号不好导致了质量差的占比是多少呢?只占了20%;也就是说质量差的4G主播里面,有80%左右的比例是网络拥塞或者限速或者其他非覆盖原因导致,所以这一块可优化空间还是蛮大的。我们刚才谈到的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去谈优化思路。

“开源”大致对应着运营商经常讲的“网随业动”,我的网络要随着业务来变动,如果业务需求量大,网络供给变得更大一些,这是运营商的底层逻辑。

但是我们在2C场景下做,就得在业务层做这个事情。如果是网络没法给我提供更多的带宽,这时候做的就是节流或者是“业随网动”,网络给了你多少带宽,你的业务就跟着网络带宽的供给来变化。这个逻辑大家都比较清楚。

开源节流的一个基础是精准的带宽估计,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我原来一直觉得带宽估计这个事我做起来应该不难。但是后来发现理论上还行,真正在工程上去做一个对音视频非常准的带宽估计,还有很多工作去做。

我们再展望一下,不管是正在慢慢起来的5G或者是2030年的6G,我们这个优化的思路还会不会存在?现在6G大家都在考虑,比如我们的可见光通信、我们的太赫兹、我们的陆海空全域覆盖,这些都是一些不断把我们的管道做大的一些措施,因为我们大家都能看得到,随着物联网还有其他一些诸如XR业务的兴起,流量越来越大,对管道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当然,应用的需求也会跟着越来越大,所以流量治理和优化的需求一定还会存在,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同优先级的业务,怎么去跟其他业务去抢占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刚才讲的那些开源节流逻辑还是存在。

另外节流那一块,我个人对AI和语义通信这两个领域比较感兴趣一些。在座如果有人是做音视频和做传统网络相关的话,这些领域可以关注一下。

顺便说说MEC。大家应该听到别人跟你灌输MEC边缘计算的各种好处,车联网怎么受益于MEC的东西。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简单的问题,联通的车怎么跟移动的车通信?在同一个运营商里面,UPF可以下沉到地市,也可以在UPF旁边建一个MEC,这对于运营商来说没问题,但两个运营商之间的MEC怎么对通,需要经过全国那十几个互联节点吗?

进一步地,算力等资源如何调度和分配,以及是通过边缘容器还是边缘FAAS服务来承载,算力节点之间如何通信等等,其实都是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真正落地的一些点。存在着一个趋势,就是资源的融合,且它可能会再进一步的得到增强。这个资源包含云和网的资源。这个趋势对网络治理的要求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谢谢大家!

感谢林总对全球边缘计算大会的支持,欢迎阅读,欢迎大家扩散传播!感谢!

091bcdce1ca39f630a1547cfa5235575.gif

边缘计算社区:促进边缘计算领域知识传播,中立,客观,如果您关注边缘计算、5G、物联网、云原生等领域请关注我们。

c6a71238f17ae84c5e615fdf7c6526e7.gif


http://www.ppmy.cn/news/526300.html

相关文章

深度好文推荐:互联网厂商,究竟是如何看待5G的?

内容来源:2021年10月23日,由边缘计算社区主办的全球边缘计算大会上海站圆满落幕。会上,虎牙5G首席架构师林正显受邀发表了主题为《浅谈5G及边缘计算接入网络的治理》的演讲。经过整理后,分享给大家。 整理编辑:上海大学…

【小沐学Android】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之颜色篇

文章目录 1、简介1.1 Android1.2 Material Design 2、Material Design 12.1 材料设计2.2 颜色 3、Material Design 23.1 材料系统3.2 颜色 4、Material Design 34.1 颜色样式4.2 配色方案4.3 Material Theme Builder 结语 1、简介 1.1 Android 谷歌在2007年发布了第一个测试版…

液晶屏的连接性能及可靠性,寿命评估

一.连接性能 平板显示器件的外引线联接难度在于密度大,有些还是非金属材料,如ITO等。液晶显示即是如此,为此随着液晶显示的发展已经开发了一系列连接技术,如COB,COF,COG等。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

医用显示器

1 与普通显示器区别 通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不同,技术要求的参数要求也不同,下面根据主要参数进行比较说明 支持DICOM PART14的标准 一个专业的医用显示器必须支持DICOM PART14的标准,也就是说必须具备调整DICOM标准曲线的能力,使…

嫖一嫖显示器的Over drive (OD) 功能

1.背景 如下图:快速运动的画面会产生拖影现象,影响游戏体验,视觉观感 2.产生的原因 当响应时间大于刷新时间的时候,就会产生拖影。因为,上一帧还没有渲染完,又来了新的帧。 3.首先明确上面两个时间的概念…

【电子基础】液晶显示器原理·LCD驱动基础

LCD显示器概述 ——》液晶显示器,LCD为英文 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缩写,它是一种数字显示技术,可以通过液晶和彩色过滤光源,并在平面面板上产生图像。 ——》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相比,LC…

显示器的Overdrive设置

前言 本文整理自《显示器响应时间的秘密》,感谢原作者,很专业的一篇科普文。 什么时候会产生拖影? 首先要明确两个时间: 响应时间:信号输入与实际图像输出之间所需要的时间刷新时间:两次信号输入之间的…

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

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 一直以来,更完美的视觉享受都是我们的追求,传统的CRT显示器就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球面到柱面再到平面直角,直至纯平的发展。在这段加速度前进的历程中,显示器的视觉效果在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