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 IBM 如何用代码拯救生命

news/2024/10/30 21:30:09/

「人,才是科技的尺度,其价值观与责任决定了科技的未来。」

—— IBM 全球副总裁周忆

作者 | 唐小引

封图 | CSDN 付费下载自东方 IC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前两天,将愿景与使命更新为「科技向善」的腾讯旗下的 QQ 在朋友圈里引来了一阵二十年的刷屏。有位腾讯的开发者朋友说,除了 QQ,还有超过 20 年如今还保持着活力的互联网产品吗?我举了手,CSDN 今年也是恰好二十年了。

互联网行业,二十年已实属难得,更遑论能过百年,屈指算来,整个互联网领域能有几家。

这其中,蓝色巨人 IBM 是为最耀眼的一个。

无独有偶的是,「科技向善」也是百年 IBM 的使命所在。早在 2008 年,IBM 便成立了企业全球志愿服务队(简称 CSC),在全球范围内选送优秀员工,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不分国界、地区,无偿地提供亟需的专业技能及服务。

而从 2018 年开始,IBM 在全球范围内吹响了「代码集结号(Call for Code)」,出资 3000 万美元,和联合国、红十字会以及其他 NGO 非政府组织一起,号召全球所有的开发者,一起参与到「科技向善」之中,让程序员用编程之长应对自然灾害拯救生命。

为什么 IBM 会选择以代码集结的方式来应对自然灾害来救人类于危险之中?

这还要从 IBM 百年历史说起。

IBM 技术发展史:蓝色巨人如何用技术改变世界

对于许多互联网原住民及 80、90 后当道的技术圈来说,想要彻底地了解 IBM 这家公司,了解为什么今时今日计算机会成寻常,为什么人工智能人机大战会始于 IBM 深蓝,为什么科技向善成为了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还需要从一百多年前讲起。

起于机械时代的 IBM 曾经是一家以硬件著称的公司,乃至于收获了「大型机时代独孤求败」的评价,而由沃森父子到郭士纳,IBM 则完成了从机械计算、计算机硬件制造到服务与软件的更替。在《浪潮之巅》中,吴军这样评价早在 1946 年便意识到「电子计算机就是未来」的小托马斯·沃森:

小沃森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不是将 IBM 变成了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而是将计算机从政府部门和军方推广到民间,将它的功能由科学计算变成商用。

一句话总结,便是「计算机因为有 IBM,才从科学计算领域转而应用到了商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不懂计算机却以「让大象跳舞」为世人所知的郭士纳则从 1993 年开始,将 IBM 转变成为了一家以服务和软件为核心的服务型公司,打造起了 IT 服务业的航空母舰,对全球软件格局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及带动作用。

从发明计算机的硬盘、Fortran 编程语言、计算机内存(DRAM)、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AI 辩手 Project Debater,提出关系型数据库,构建 IBM Cloud、Watson,提供 IT 基础架构,积极拥抱开源甚至直接宣布收购了 Red Hat,经过百年发展,IBM 成为了整个计算机历史长河中无法规避的存在,是实至名归的科技常青树。

△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

百年后的今天,IBM 在不断的 Think 之下有了新的思考及使命,在 IBM 中国论坛上,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如此总结道:

一百多年来,IBM 正是通过对未来的不断思考,才跨过发展中的一座座高山,渡过转型中的一次次低谷,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而从 2006 年至今,IBM 已经进行过 55 项预测。回顾这些预测,很多已经成为现实,引领科技发展的方向,或是改变了商业运营模式、提升运营效率,或是应用科技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今天,我们的科技财富越来越多,科技对我们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如何使得科技向善,最终服务于人类,也是我们重点思考的内容之一。

人工智能崛起:人,才是科技的尺度

为什么科技向善成为了 IBM 的重点之一?我们可以从 IBM 全球副总裁周忆在 IBM 中国论坛的扪心之问中一窥:

一个世纪以来,人脑借助电脑发现和思考,互联网将地球裹入囊中,机器人进入生产流水线,3D 打印打出了航空发动机,生命遗传密码已被破解。我们的细胞技术,就在几周前,已经造出有血管、会跳动的心脏,准备移植到兔子身上;麻省理工学院的意念控制研究,其脑电波识别精确度已高达 90% 以上。恐怕,我们所有人在有生之年,都可能经历一场难以想象的、科技对我们的生命本质发起的冲击。

试问,技术洪流之下,人何以为安?

当我们的隐私已经无处安放,人工智能已经快成“精”时,科技向善难道是一个伪命题吗?

为什么科技让人们的隐私无处安放?为什么 AI 让不公平愈演愈烈?

「代码集结号」应运而生。

周忆这样说道:「科技如何使用,完全取决于人本身,而非科技。用好了,就是善,是进步;用坏了,就是恶,是倒退」。

为了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IBM 出资 3000 万美元,连续 5 年举办全球编程大赛,寻觅开发救灾所需要的各种硬件和软件代码。并且,开放了包括 Watson、AI、IoT、区块链、容器等在内的 160 多个服务,为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开发平台。

同时,面向全球发布了 200 多个开源小应用,为开发者提供基本构建服务,并帮助开发者实现在本地及云端部署。且应用一经开发,IBM 便协同以开源的方式向全球开发者社区开放,供全世界的救灾组织和程序员免费使用。

代码集结号:用代码拯救生命!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以代码集结的方式,在 IBM 中国论坛上,IBM 开发者生态数字化平台负责人倪鑫对 CSDN(ID:CSDNnews)如此说道:

开发者在国内常被称为「码农」、「程序员」,英文角度来讲,码农对应的英文单词是「Programmer」,而我们叫「Developer」,我们认为的开发者不只是码农和程序员,而是「爱码士」,因为开发者是热爱代码、有热情、活跃的创新者,愿意用技术去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并且在今时今日,我们的生活已经极大地被技术所颠覆,我们相信技术还可以应用到更好、更远大的场景中。

同时,即使科技已经如此发达,但我们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依然非常渺小,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召集全球开发者,利用 AI、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能够让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更加从容、有效、快捷,以及实现有效的预警,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应急举措,这就是「代码集结号」的初心,也是为什么会选择将开发者与公益相结合的原因。

不止于此,IBM 还帮助编程大赛的年度冠军因地制宜地部署他们的获奖方案,就拿摘得 2018 年编程大赛桂冠的「Project OWL(猫头鹰计划)」来说,OWL 是一个搭载了物联网技术的软硬件整合的解决方案,探测器通过无线网络热点发布信息,且可以穿越屏障传给应急救援的指挥中心,在云平台上形成地图,显示幸存者所在位置,从而尽可能地挽救生命。

值得称道的是, OWL 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在网络瘫痪的情况下清楚地了解灾情,用其联合创始人 Nick Feuer 的话来说,「就像猫头鹰的眼睛,在黑暗中也能看见」。


△Project OWL 联合创始人 Nick Feuer

对于从大学开始便在美国、欧洲等的黑客马拉松中获奖无数的 Nick Feuer 来说,「代码集结号」最意义非凡的地方就在于 —— 「代码集结号不仅是一个编程大赛,IBM 还帮助我们将想法变成产品,把技术交到最需要的人手中,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当前,OWL 正在和 IBM 企业志愿服务队的专家们一起,在波多黎进行方案的实施部署,并且,IBM 还帮助 OWL 团队与当地社区进行沟通,使之演示自己的技术和设备并听取反馈意见以促进迭代。

同时,倪鑫表示,IBM 正在不断地扩大「代码集结号」的生态圈,在今年,已经有超过 20 家企业和机构加入 Call for Code 生态圈共同推动科技向善。「一个企业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它商业上创造了多么巨大的价值,而是它真正对社会的推动」,倪鑫如是说道。


http://www.ppmy.cn/news/523548.html

相关文章

IBM技术论坛

http://www-900.ibm.com/developerWorks/cn/index.shtml

IBM在欧洲建首台量子计算机

​建造量子计算机 IBM在德国将建造欧洲首台量子计算机,使研究人员能在没有违反欧盟对数据安全主导问题的立场上,利用该技术。预计,这台量子计算机将于2021年初在斯图加特附近投入使用。 此次建造的是IBM Q System One(量子客报道…

IBM论坛:明确“商业人工智能”战略,落实合作伙伴收益

4月11日,以“天工开物•人机同行”为主题的2017 IBM论坛在北京召开。在去年的论坛上,IBM正式在中国宣布向“认知商业”转型。本次论坛,IBM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商业人工智能”的战略,并展示了IBM在全球范围内的进展,推动…

IBM论坛2005

3月16日,主题为“龙腾盛世,成就卓越”的“IBM论坛2005”在北京召开。图为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发表主题演讲 尊敬的来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早上好。首先允许我代表IB…

IBM developerWorks linux 技术论坛

IBM developerWorks: 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这里面的文章都是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技术贴。该论坛技术贴内容不错,且排版非常规范,这里随意列举一些实用贴:管理共享库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

ibm论坛地址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aix/library/au-vitips.html

IBM论坛2011

今天算是真正的见识了IBM大中国区的实力了。 实习进行了三个多月了,这期间时而在环宇,时而在盘古,偶尔在创新中心,但是最喜欢dascom的安静和随便。 早上六点二十就爬起床,乘地铁往国际饭店会议中心而去。一天的工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