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是把rio的blog看完了..
把其中我觉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东西摘了下来(rio不要生气哟..)
他.是个很有思想的人.
祝.一路走好..
希望.有机会.还可以再见l..
:)
谢谢你.跟我说的每一句话.很感谢.
把其中我觉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东西摘了下来(rio不要生气哟..)
他.是个很有思想的人.
祝.一路走好..
希望.有机会.还可以再见l..
:)
谢谢你.跟我说的每一句话.很感谢.
但整个过程的关键是单词。新年后开始背单词,背的是王玉梅的。这里想谈下对单词书的看法,很多人喜欢背打乱顺序的,因为他们每次都从abandon开始背太烦了,其实如果你没有毅力的话,背什么书都是一样,按字母排序由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根据前后几个词类似的前缀找到记忆的感觉(记忆的感觉在后面有阐述)。当然,背单词是一回事,会用又是另一回事。这里要提一下我怎么背的,到现在已经把那本书背了快四遍了,如果算上每一遍中间重复的,可能有8遍了。所以说,边背边复习是很关键的,有的时候甚至要故意让自己忘记,然后再去看,再记住。关于记忆的感觉,先回答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背单词?背英文?记中文?记例句?其实英文单词和中文汉字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一个单词有特定的用途,很多时候又指意模糊。英文就不提了,举个中文的意思,河南话有个字是“中”,很多人问什么意思。这个“中”就代表了一切的认可的意思。那么背单词我认为不必注重汉语的解释,因为汉语解释还不是中国人加进去的,何况很多汉语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要注重的是单词的感觉,具体来说,就是,不记具体的汉语解释,而是去想像单词的语境,比如其使用场合,用起来的感觉,像staggering,stunning都是表示对事物景象的折服,那么stagger, stun本意分别为蹒跚和打晕,加了ing就成了形容词,这种用此感觉大家要去体会。最后,背单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坚持,长痛不如短痛,半年前我考六级时,词汇题完全是不看题目直接选的,因为看了也都不认识,现在基本上全都认识了,每天晚上在寝室走廊别人背六级词汇时喜欢找些难得来问我,但总是问不倒,呵呵,感觉真得不错哈。
上新东方时,Bobby老师就告诉我,背单词没有技巧,就是硬背,背着背着就有技巧了,的确,清华的学生都需要彻夜彻夜的背单词,何况我呢。
所以,坚持把单词背了吧,背到M是一关,背到S又一关。
单词背完后,应付考试已经没问题了。但要交流还是有困难,剩下的更难的就是听力和口语,这次听力考了61算比较低,因为听到PART B的时候放松了感觉题太简单,就有两个段子没听清楚。而我的口语现在不能说很好,但还是有了进步的,这里要感谢的就是美剧。先推荐两部,除了大家都看的24小时, CSI, friends, S&C, DH,我想推荐的是the apprentice和veronica mars都不能算是很热门,但the apprentice很适合申请商学院的同学看,具体有多好看了就知道了,VM讲的是美国高中生的事,美国高中生其实比我们对大学生都开放,所以很适合我们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到了美国后融入其社会,毕竟sexy&city,CSI发生的事不是那么普遍的,就像《我爱我家》演的事情太夸张一样。这些大家可以去5Q下载,音像店是买不到的。就像rain check这类词组,很多人记了不知道有用没,但在VM中经常听到。而且除了表示“这次不能不能赴约、下次一定”之外还可以表示一个人本来答应要请客,但有事要走了,下次一定。
基本上来说,托福单词背四五遍(后几遍越背越快),美剧看上十部左右(更快,我经常一天的时间看完一部24小时),这个时候,我只想说一句,英语想不提高都难。
最后,就是我的伤心处了,作文阿。打算开始背新概念3了(受新东方强浩老师影响),暑假7.17-8.5我报了北京的GMAT,到时候边学边背吧。背新概念,没什么难的,当你发现自己可以做一件小事的时候,你不妨试试去做一件大事,没准就做成功了。
谢说很崇拜我,其实她哪知道比我强的人多了简直是a myriad of,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我想这才是唯一我值得proud of 的trait(下午考试考到的单词)吧。
上新东方时,Bobby老师就告诉我,背单词没有技巧,就是硬背,背着背着就有技巧了,的确,清华的学生都需要彻夜彻夜的背单词,何况我呢。
所以,坚持把单词背了吧,背到M是一关,背到S又一关。
单词背完后,应付考试已经没问题了。但要交流还是有困难,剩下的更难的就是听力和口语,这次听力考了61算比较低,因为听到PART B的时候放松了感觉题太简单,就有两个段子没听清楚。而我的口语现在不能说很好,但还是有了进步的,这里要感谢的就是美剧。先推荐两部,除了大家都看的24小时, CSI, friends, S&C, DH,我想推荐的是the apprentice和veronica mars都不能算是很热门,但the apprentice很适合申请商学院的同学看,具体有多好看了就知道了,VM讲的是美国高中生的事,美国高中生其实比我们对大学生都开放,所以很适合我们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到了美国后融入其社会,毕竟sexy&city,CSI发生的事不是那么普遍的,就像《我爱我家》演的事情太夸张一样。这些大家可以去5Q下载,音像店是买不到的。就像rain check这类词组,很多人记了不知道有用没,但在VM中经常听到。而且除了表示“这次不能不能赴约、下次一定”之外还可以表示一个人本来答应要请客,但有事要走了,下次一定。
基本上来说,托福单词背四五遍(后几遍越背越快),美剧看上十部左右(更快,我经常一天的时间看完一部24小时),这个时候,我只想说一句,英语想不提高都难。
最后,就是我的伤心处了,作文阿。打算开始背新概念3了(受新东方强浩老师影响),暑假7.17-8.5我报了北京的GMAT,到时候边学边背吧。背新概念,没什么难的,当你发现自己可以做一件小事的时候,你不妨试试去做一件大事,没准就做成功了。
谢说很崇拜我,其实她哪知道比我强的人多了简直是a myriad of,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我想这才是唯一我值得proud of 的trait(下午考试考到的单词)吧。
我没说,因为我想说了可能也不会比理解。我们从小到大都在经历着考试,是一种标准化的生活。分数线,任何一个考试都有,要么是及格线,要么是录取线,大家总要在此较个高下。久而久之,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像在爬楼梯,爬上一层走几步,怒把力再向上爬,周而复始,你前面总有爬不完的楼梯,你后面也有不停追赶的人。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很累。
直到我接触到了美国的大学。
我并不亲美,也不推崇盲目留学。只是我在刚接触的时候发现这个申请及审核有着如此多的优点。
首先,并没有哪一项成绩能决定你被录取,曾有人被双螺旋的发现者之一沃森推荐去麻省理工读生物,没被录取,toefl/gre满分也不能够确保你被top10的名校录取。而曾有一个普通人被哈佛大学录取,因为那年哈佛乐队的一个大提琴手毕业而那个人刚好会拉大提琴;也曾有一个中国人不懂英文但开了家养鸡场,自主创业,颇有经商头脑,被哈佛商学院录取。
其次,选拔的标准是科学和人性的。任何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都无法蒙蔽录取人,他们更多考察的是你的人品,例如社区服务、志愿者、义务献血。当然,在中国很多申请人就伪造献血、义工的纪录。殊不知,那些真正的经历比他们得到的证明要宝贵多少倍。
也就是说,美国大学希望录取真正有能力的人,或者真正能回报社会的人。如果你仅仅是找关系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企图赢得任何教授青睐的话,我不任何那有什么plus point。换句话说,一张大学毕业证、注会资格证、英语四六级证书也不证明我们的实力。一个真有本事的人不需要上大学,自己创业;一个英语好的人不需要证书,找工作用全英文对话不就行了?同样,一次欺骗纪录、一个不人道的行为都足以毁掉你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所以,做作为一个人该做的事情。
恪守诚信、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心宽道远、行者无疆。
直到我接触到了美国的大学。
我并不亲美,也不推崇盲目留学。只是我在刚接触的时候发现这个申请及审核有着如此多的优点。
首先,并没有哪一项成绩能决定你被录取,曾有人被双螺旋的发现者之一沃森推荐去麻省理工读生物,没被录取,toefl/gre满分也不能够确保你被top10的名校录取。而曾有一个普通人被哈佛大学录取,因为那年哈佛乐队的一个大提琴手毕业而那个人刚好会拉大提琴;也曾有一个中国人不懂英文但开了家养鸡场,自主创业,颇有经商头脑,被哈佛商学院录取。
其次,选拔的标准是科学和人性的。任何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都无法蒙蔽录取人,他们更多考察的是你的人品,例如社区服务、志愿者、义务献血。当然,在中国很多申请人就伪造献血、义工的纪录。殊不知,那些真正的经历比他们得到的证明要宝贵多少倍。
也就是说,美国大学希望录取真正有能力的人,或者真正能回报社会的人。如果你仅仅是找关系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企图赢得任何教授青睐的话,我不任何那有什么plus point。换句话说,一张大学毕业证、注会资格证、英语四六级证书也不证明我们的实力。一个真有本事的人不需要上大学,自己创业;一个英语好的人不需要证书,找工作用全英文对话不就行了?同样,一次欺骗纪录、一个不人道的行为都足以毁掉你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所以,做作为一个人该做的事情。
恪守诚信、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心宽道远、行者无疆。
同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你现在状况如何,如果你决心做出一番事情,就把现在设为起点,开始努力吧,过程中你可以休息可以抱怨,但心中的信念不能动摇。
有很多愿望,但最高兴的时候还是能让爸妈高兴的时候,那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成就感,也许只是很小的成就,但是足够了。
不走寻常路。很多时候会有些odd behavior,但这也许是目前社会转型阶段留下的产物,就像中国人目前逐渐意识到credit的重要性,which has been concerned by westerners for decades。人定胜天,天道酬勤。努力吧,会有自己的Porsche,会有自己的villa。再晃几下就过一半了,到时候想努力也力不从心了。
有很多愿望,但最高兴的时候还是能让爸妈高兴的时候,那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成就感,也许只是很小的成就,但是足够了。
不走寻常路。很多时候会有些odd behavior,但这也许是目前社会转型阶段留下的产物,就像中国人目前逐渐意识到credit的重要性,which has been concerned by westerners for decades。人定胜天,天道酬勤。努力吧,会有自己的Porsche,会有自己的villa。再晃几下就过一半了,到时候想努力也力不从心了。
不要抱怨环境,弱者被环境改变,强者改变环境。包括对于思想政治课我认为也有必要去听一下,你可以不认同共产主义,但如果你对它缺乏了解就提前否定的话未免显得幼稚。
追求梦想的路途是最曲折的,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自信自尊都会受到强奸,但只要你努力,最终会成功的。总之,不要浑浑噩噩,不要愤世嫉俗,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情。我身边有个人骑自行车从成都骑到西藏,他做了一件让人佩服的事情。
但用一个logic来weaken一下,就是:我们往往容易记住那些优秀的,忽视那些普通的或者不好的。因此产生错觉that很多人都很厉害。
财大不可能给大家灌输这些思想,因为大学教育不会鼓励大家去冒险,只是帮大家找到一个普通的岗位,当然我们的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精英,但问题就在于人人都想成为精英。你要么努力成为精英,要么不努力看别人成为精英。
多思考,多问,不了解的事情去了解,感兴趣的事情就尽力去做。一个学期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当你努力去做每一件事,你会发现自己的潜力那么巨大,大到自己都无法相信。不要把目光局限在校园,要扩展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要知道那些北大清华上交复旦的学生在干什么,要知道海那边的日本鬼子在做什么,要知道地球那边的美国佬在研究什么,不然闭门造车永远早不出好车,也就是说如果你们只和学校的同学、学长学姐比,那就又完蛋了。
多思考,多问,不了解的事情去了解,感兴趣的事情就尽力去做。一个学期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当你努力去做每一件事,你会发现自己的潜力那么巨大,大到自己都无法相信。不要把目光局限在校园,要扩展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要知道那些北大清华上交复旦的学生在干什么,要知道海那边的日本鬼子在做什么,要知道地球那边的美国佬在研究什么,不然闭门造车永远早不出好车,也就是说如果你们只和学校的同学、学长学姐比,那就又完蛋了。
所以还是我那句话,别人做不到不代表你做不到,别人认为你做不到的不代表你做不到,因为别人做不到别人就认为你也做不到。
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又一次站在了自己设的陷阱里,以前每次都是这样,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然后不断的努力去追求,最后实现的时候老泪纵横,无限欣慰。
这次也是一样,虽然面临的困难更多,但自强不息天道酬勤,期望看到一年后自己满载而归的情景。
这次也是一样,虽然面临的困难更多,但自强不息天道酬勤,期望看到一年后自己满载而归的情景。
本来不想说的,结果周三去看了下财大主页和光华园,加上前天突然一个财大的朋友和我说起这边怎么样,然后又说在柳林那边人都没什么斗志了。我一想,才发现自己在这三个月发生了很大变化。
她先问我这边课都学的什么,我实在难以启齿,因为除了统计学和金融投资,还有德语课可以算是一门课,其他就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了。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观念和思想的变化吧。统计课上有个同学Thomas,才上大二,已经开始寻找将来的职业了,他父亲在新加坡做生意,他大三上学期要过去实习,或者说是了解一下具体的工作以及这份工作需要哪些技能,如果不合适可以再换自己所学的专业。可以说是有的放矢。而国内呢,很多人是一周七天不离学校的,周末也在图书馆上自习。现在想想真是一件要不得的事情。一名大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无任何打算和了解就天天钻研书本知识,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阿!先学好了再去找工作?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过了解:学金融的有几个能说出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自己梦想的雇主是谁?学会计的有几个能把四大的英文名全部写对的?那些忙着考研的有几个对个研究生院导师和专业做过分析对比的?我们还不至于忙到没时间思考吧。有一本书“Monkey Business”被评为进入IB(投行)必看的书之一,其中在Epilogue(后记)开头是这么一句话:What’s the use in running if you’re not on the right road?(如果你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跑又有什么用?)
而且究竟什么最重要?CPA?TOEFL?GRE/GMAT?PAPER?Certificate?
她先问我这边课都学的什么,我实在难以启齿,因为除了统计学和金融投资,还有德语课可以算是一门课,其他就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了。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观念和思想的变化吧。统计课上有个同学Thomas,才上大二,已经开始寻找将来的职业了,他父亲在新加坡做生意,他大三上学期要过去实习,或者说是了解一下具体的工作以及这份工作需要哪些技能,如果不合适可以再换自己所学的专业。可以说是有的放矢。而国内呢,很多人是一周七天不离学校的,周末也在图书馆上自习。现在想想真是一件要不得的事情。一名大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无任何打算和了解就天天钻研书本知识,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阿!先学好了再去找工作?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过了解:学金融的有几个能说出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自己梦想的雇主是谁?学会计的有几个能把四大的英文名全部写对的?那些忙着考研的有几个对个研究生院导师和专业做过分析对比的?我们还不至于忙到没时间思考吧。有一本书“Monkey Business”被评为进入IB(投行)必看的书之一,其中在Epilogue(后记)开头是这么一句话:What’s the use in running if you’re not on the right road?(如果你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跑又有什么用?)
而且究竟什么最重要?CPA?TOEFL?GRE/GMAT?PAPER?Certificate?
往外看吧,当我还在苦苦学习英语的时候,欧洲人已经掌握了四五门语言;当我还在感慨差一分就去了人大的时候,在人大读书的同年级朋友已经转学去了美国;当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出国读书的时候,又一个同龄人已经在牛津读博士了。实在无意鼓吹崇洋媚外,只不过看了The Apprentice里美国人怎么做生意的,看了24小时里CTU怎么高效查案的,再看了柏林的交通系统是怎么便利的之后,才觉得建设祖国这条路还很漫长。
如果你认为你必须做什么事,那说明你被生活控制了。而人要快乐,就要把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变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
我为了申请商学院,必须考GMAT。很痛苦。
但如果是这样的:我想考一下GMAT,用来申请商学院。很爽。
再比如:我必须赡养父母。很痛苦。
但如果是这样的:我想等父母老了照顾他们报答养育之恩。很爽。
再比如:我必须挣钱养家糊口。很痛苦。
但如果是这样的:我想靠自己的技能挣点钱,改善生活。很爽。
我为了申请商学院,必须考GMAT。很痛苦。
但如果是这样的:我想考一下GMAT,用来申请商学院。很爽。
再比如:我必须赡养父母。很痛苦。
但如果是这样的:我想等父母老了照顾他们报答养育之恩。很爽。
再比如:我必须挣钱养家糊口。很痛苦。
但如果是这样的:我想靠自己的技能挣点钱,改善生活。很爽。
case3:我和XDF的故事。
我是去年暑假萌生了去XDF教书的念头,当时是SL老师的一句话:欢迎大家将来也来到XDF。但是我当时对自己没什么信心,根本不敢想。后来上完GMAT暑假回到家,参加了徐小平老师的讲座,讲座后拿到了XDF的托福高分奖,由于我参加的是第一届班,学生水平不是很高,导致只有两个人得了奖,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Mia同学了。当时我就想,是不是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呢?后来到了德国,看了看XDF网站的招聘需求,他也喜欢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我这虽不算English-speaking country,但也算ausland吧。于是我抓紧备考GMAT,成绩出来后还算说得过去,因为WY老师说过一句话:XDF老师能保证考到750,但不能保证考到780。再后来就和罗校长联系上了,他说我最好参加一下iBT考试。于是我就再次披上征战英语考试的战袍,具体细节不表。在6.22号出分后尽管分数不很令人满意,罗校长还是让我先准备录音。随后就是疯狂的录音准备阶段,在那20天里,几乎每天只睡5个小时,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10个小时,而且一天1-2顿饭。然后当我最终把5次课一共12.5小时的录音递交上去的时候,得到的没有表扬,更多的是负面的评论。但我没有放弃,我追着罗校长和他的助理问我哪里还能提高,每次得到反馈我就继续修改我的录音,修改我的语音语调,修改我的讲话方式,修改我的讲稿,修改说话的速度。同时还自己反复捉摸怎么能讲得更好,终于罗校长被我一次又一次的录音打动了,同意我和他搭伙讲课,我讲task1,他讲task2。以我现在的水平能让我搭伙讲课我已经很知足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希望寒假回来的时候能够讲全部的写作课。
In conclusion,往往我们就要放弃的时候,咬咬牙,自己对自己说一声,你能行,最后就真的行了。
综观以上三个故事,讲述的都是黎明中寻找黑暗,挫折中勇敢站起来的故事。LY姐姐的智商我不知道,我的智商是不高的,最起码不比常人高。所以各位,如果你们自认为智商也不高,那就努力吧,努力真的可以弥补智商的缺陷的;如果你们认为智商比我高,那也努力吧,因为你们将取得巨大的成就。
其实智商、毅力和成功的关系是这样的:就好比一个人在爬山,智商高的人呢爬得快些,智商低的人爬得慢些,但大家爬到山顶的时候都是气喘吁吁筋疲力尽了,这个时候究竟能否翻过这座山已经和智商没关系了,而和毅力有关系。也许一个智商高的人怎么也坚持不下来了,就一直呆在那座山的前面翻不过去,而智商低人呢,也许他是很晚才到的那座山,但他咬咬牙就翻过去了,然后继续缓慢的爬向下一座山。
所以爬山告诉我们的是:你最累的时候就是最接近山顶的时候。
我很喜欢在重大事件发生前写篇文章,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总在事情发生后写得话,那么记录下来的多半是成功却没有失败。
一开始我不相信自己,别人也不相信我;后来我还是不相信自己,但有人开始相信我。
时常有朋友说,你没问题的!
也许大家互相都这么说,但我宁愿相信他们是真的相信我。
踏踏实实做自己该做的事清,好好的生活,同时,继续帮助我能帮助的人。
一开始我不相信自己,别人也不相信我;后来我还是不相信自己,但有人开始相信我。
时常有朋友说,你没问题的!
也许大家互相都这么说,但我宁愿相信他们是真的相信我。
踏踏实实做自己该做的事清,好好的生活,同时,继续帮助我能帮助的人。
很多人在做选择的时候都很犹豫,害怕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影响将来的发展。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让自己不后悔,那就是,坚定自己的选择并尽可能地做更多的事情去给自己的选择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于是我在德国考了gmat,学了一点德语,自行车周游了西欧,学会了做饭且贯穿中西,在各科考试中尽量取得高分,考了新托福,为了去xdf讲课写了长达十万字的逐字稿。而事实证明,在德国付出的这一切,尽管很苦,尽管曾经不知是否值得,最终都是有回报的,都没让我后悔。
所以decision并不tough,真正tough的是生活本身。
就像一个在顶级投行的朋友说的:“投行最终是做销售的,一定要维持很多的关系。时间和体力都有限,只有放弃一些睡眠和娱乐。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刚入行时,你也不会天天和公司老总打交道。如果你能够每天16个小时做重复的劳动,还能够保持好的心态,认真的态度,那么,你才能渐渐接触到有趣的工作。”
于是我在德国考了gmat,学了一点德语,自行车周游了西欧,学会了做饭且贯穿中西,在各科考试中尽量取得高分,考了新托福,为了去xdf讲课写了长达十万字的逐字稿。而事实证明,在德国付出的这一切,尽管很苦,尽管曾经不知是否值得,最终都是有回报的,都没让我后悔。
所以decision并不tough,真正tough的是生活本身。
就像一个在顶级投行的朋友说的:“投行最终是做销售的,一定要维持很多的关系。时间和体力都有限,只有放弃一些睡眠和娱乐。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刚入行时,你也不会天天和公司老总打交道。如果你能够每天16个小时做重复的劳动,还能够保持好的心态,认真的态度,那么,你才能渐渐接触到有趣的工作。”
2月24日
CFA level1 经验分享
周围一些朋友要考6月份的CFA一级考试,我有幸于去年12月通过了level1,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吧。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说说手头要有些什么道具
由于CFA官方捆绑了考试和教材,所以大家在报名的时候会自动获得教材,但事实上1级考试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学过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和高等数学的同学来说大部分只知识已经具备了。对于这部分考生而言,只需在NOTES上花时间即可,这里的NOTES推荐到淘宝上购买。淘宝上notes种类繁多,建议购买那种6本notes加1本道德手册,再加一本exercise book的就行了。
然后就是计算机,官方有两种指定的计算器:德州仪器(TI)和惠普(HP),强烈推荐买TI PLUS的,还有一款更高级的是TI PROFESSIONAL,价格也要贵一些。TI PLUS大概是300块人民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在网上下载一个叫做“第六本解释”的文档,里面是对第六本note(全是习题)的答案解释,十分宝贵。传说把第六本note吃透考试就能过,当然,只是传说。
最后一个就是sample exam。在网上都能找到,注意有些是重复的。
二、重难点
整个考试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对金融的学生而言比较麻烦的是code of standards and ethics(CODE)还有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FSA)。至于CODE部分我建议把第六本note和额外买的那本exercise book都吃透。因为你会发现很多题目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这道题里面某种行为需要disclose而另外一道题里面却不需要disclose。诸如此类的题目很多,前后结合着来看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有个好消息就是,每年的CODE题目都会有重复的,就是和第六本note有重复,以及官方的sample exam。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FSA,财务报表分析。这部分占分数最多,但其归根结底就考了三个知识点:FIFO和LIFO对各种ratio的影响,capital lease和operating lease对各种ratio的影响,capitalizing cost和expensing cost对各种ratio的影响。注意!capitl lease和capitalizing cost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是相反的!把以上三个知识点搞懂同时再区分CFO、CFI、CFF以及的defered tax asset/liability,就OK啦!
剩下的内容比如quantitative,asset valuation,derivatives等等都是比较简单的,注意计算就行。
三、其他
考试的时候是不可以穿外套的,也不能带任何透明的袋子,所有的东西都拿在手里进去,不能带水,不能带餐巾纸。然后就是3000多人在一个大礼堂里考一天,超过瘾的。如果是在上海考还有可能遇见一个超牛的监考JJ,她的特点是又瘦又高,戴副眼镜,把卷子收上去后查卷子的动作超级夸张,把所有人的卷子折成150度,然后差数量。
虽然当天要考6个小时,但当下午5点从考场出来的时候一点也不累,反而大家在讨论说应该晚上再考三个小时才过瘾。而且我的感觉是上午的考试很多小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难,下午考试就是计算,知道原理就很容易。
如果经过了努力的训练,题目都是可以提前做完的,所以时间上不用担心。而且考试过程中随时可以去厕所,考场也提供有纯净水和纸杯。
如果是在上海考的话中午可以去附近有一家兰桂坊吃面,味道相当好的,不过价格也不便宜。考完的晚上如果不急着走就去外滩看看,对着黄浦江唱支歌,眺望一下浦东的HSBC TOWER,感觉不错,呵呵。
我初步打算明年六月考二级,希望多结识一些战友,呵呵。
祝大家考试顺利!
CFA level1 经验分享
周围一些朋友要考6月份的CFA一级考试,我有幸于去年12月通过了level1,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吧。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说说手头要有些什么道具
由于CFA官方捆绑了考试和教材,所以大家在报名的时候会自动获得教材,但事实上1级考试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学过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和高等数学的同学来说大部分只知识已经具备了。对于这部分考生而言,只需在NOTES上花时间即可,这里的NOTES推荐到淘宝上购买。淘宝上notes种类繁多,建议购买那种6本notes加1本道德手册,再加一本exercise book的就行了。
然后就是计算机,官方有两种指定的计算器:德州仪器(TI)和惠普(HP),强烈推荐买TI PLUS的,还有一款更高级的是TI PROFESSIONAL,价格也要贵一些。TI PLUS大概是300块人民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在网上下载一个叫做“第六本解释”的文档,里面是对第六本note(全是习题)的答案解释,十分宝贵。传说把第六本note吃透考试就能过,当然,只是传说。
最后一个就是sample exam。在网上都能找到,注意有些是重复的。
二、重难点
整个考试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对金融的学生而言比较麻烦的是code of standards and ethics(CODE)还有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FSA)。至于CODE部分我建议把第六本note和额外买的那本exercise book都吃透。因为你会发现很多题目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这道题里面某种行为需要disclose而另外一道题里面却不需要disclose。诸如此类的题目很多,前后结合着来看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有个好消息就是,每年的CODE题目都会有重复的,就是和第六本note有重复,以及官方的sample exam。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FSA,财务报表分析。这部分占分数最多,但其归根结底就考了三个知识点:FIFO和LIFO对各种ratio的影响,capital lease和operating lease对各种ratio的影响,capitalizing cost和expensing cost对各种ratio的影响。注意!capitl lease和capitalizing cost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是相反的!把以上三个知识点搞懂同时再区分CFO、CFI、CFF以及的defered tax asset/liability,就OK啦!
剩下的内容比如quantitative,asset valuation,derivatives等等都是比较简单的,注意计算就行。
三、其他
考试的时候是不可以穿外套的,也不能带任何透明的袋子,所有的东西都拿在手里进去,不能带水,不能带餐巾纸。然后就是3000多人在一个大礼堂里考一天,超过瘾的。如果是在上海考还有可能遇见一个超牛的监考JJ,她的特点是又瘦又高,戴副眼镜,把卷子收上去后查卷子的动作超级夸张,把所有人的卷子折成150度,然后差数量。
虽然当天要考6个小时,但当下午5点从考场出来的时候一点也不累,反而大家在讨论说应该晚上再考三个小时才过瘾。而且我的感觉是上午的考试很多小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难,下午考试就是计算,知道原理就很容易。
如果经过了努力的训练,题目都是可以提前做完的,所以时间上不用担心。而且考试过程中随时可以去厕所,考场也提供有纯净水和纸杯。
如果是在上海考的话中午可以去附近有一家兰桂坊吃面,味道相当好的,不过价格也不便宜。考完的晚上如果不急着走就去外滩看看,对着黄浦江唱支歌,眺望一下浦东的HSBC TOWER,感觉不错,呵呵。
我初步打算明年六月考二级,希望多结识一些战友,呵呵。
祝大家考试顺利!
美国的教育则更为高明,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每年为其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这两个国家对本国人才进行了基本高等教育后,免费送给美国,而美国只需要为这些人才提供基本的生活并减免学费就可以了。他们为美国创造了大量财富,而美国用这些财富制造的小鹰号和尼米兹号一共五艘航空母舰现在正在西太平洋严阵以待,雷达卫星在我们头上徘徊。
伊甸园字幕组组长讲述她如何练听力的!
前段时间不少朋友问我怎么学好英语,说实话我本人英语不是很好,但我深知一点就是学习无捷径。但当我告诉朋友们学英语就是反复的学没有技巧的时候,大家总会感到一丝失望。因此,我特别邀请了一位朋友和大家聊一下她练听力的过程。
先介绍一下作者:考拉小巫,伊甸园论坛字幕组组长,大家经常看的美剧或欧美电影都是她带领的团队第一时间听译出来的,江湖上有人称之为“大陆听力第一人”。
以下为正文:
--------------------------------------------------------------------------------
今天写点儿正事。说说该如何修炼咱们的耳朵。
先说一个基础问题:有一个真理是不变的,那就是,语言,是一种能力。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任何一个,没有连续的三个月以上的辛苦付出,是不会有显著提高的。不管怎样的方法,怎样的秘诀,如果你不坚持,是不可能有任何提高的。
其次再来说技术性问题:该如何练听力。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办法,没有一套方案是可以做到放诸四海皆准的。所以我只能分享我自己的练习耳朵的过程,然后提些建议。
1. “到底应该怎么练听力啊?”
我正式开始重视起听力,是从大一开始的。郑老师给我们推荐Step by Step四册书听,我每个学期听一册,用两年听完了这四册书,上面的题都认真做了。最一开始一定是什么都听不懂的,因为高中之前,我基本没怎么练习过听力,(原来牛人也不是天生的!)准确地说,那时候不知道原来耳朵是需要练习的。。我没有别的办法,听不懂就重新听,用复读机一遍一遍地听,四册书我觉得我听了不下二十遍,听坏了两台复读机,N个耳机,耳朵插耳机插的出水疱,(“大陆听力第一人”称号来之不易啊)后来换成戴在头上的大耳机就稍微好了些。这套教材很好,因为难度是一点点提升的,所以比较推荐。
除了Step by Step以外,同时进行的听力练习就是听广播。专四有新闻听力,所以我和张希就去店里买收音机,因为是痛下决心要练好听力的,所以我们都狠下心买最好的收音机,接收效果强的那种。于是,我们就买了全店里最大的收音机,比一般的正常收音机都大两倍,我俩买的一模一样的,只是她是黑色的我是灰色的。于是学校里就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有两个人拿着砖头大的收音机在学校的清晨走来走去,嘴里还一直念念叨叨。(看来想练好听力还要拉得下面子啊 哈哈)
起初刚开始听的时候,听的是VOA,因为传说BBC很快,所以我没敢碰它,只碰了VOA。第一天听的时候我给崩溃掉了,只能听懂“This is VOA。。。”。但是没有办法,只能一天覆一天的听,不能断开。于是我就每天像一个石头一样,早晨六点半到八点整,雷打不动,起床听VOA。正好步行去学校。到后来的时候,八点开始上课了,我还偷偷把天线伸出去继续转台听BBC。大家别觉得听不懂很可怕,咱们是中国人,北方人第一次听广东话也听不懂,但是你多听,硬着头皮听,不就也慢慢能听懂了吗?比如小怡子,她一开始也不懂上海话啊,那么复杂,谁能听懂?但是在上海活了四年,现在小怡子不但能听懂上海话说话,还能听懂上海话骂人,还会说上海话,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别问,你就听。听不懂咋办?听不懂继续听啊!(如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真理往往就这么简单)说那么多废话干啥!你就听就行了!只要你别放弃,你早晚有一天能听懂!就比如我,大一一年基本没咋听懂,但是就傻傻地听,在大二的一天早晨,我正在刷牙,广播里好像正在播布什的一个演讲,我突然发现我一字不落的都能听懂了,我一兴奋,就把刷牙水喝了。(突然听懂是一种境界,把刷牙水喝掉也是一种境界)
后来越听VOA越觉得速度慢,于是转战BBC。第一次听BBC,以为是辩论会,后来发现,是正常语速,我就给崩溃了。崩溃完以后,继续听,终于发现,要想练耳朵,BBC才是王道。我觉得跟读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法,他说一句,你就在三秒钟以后重复他的话。我就那么一直跟读了好几个月。英音和美音都听习惯了,才是真正听力好。光吃美音,不吃英音,那不行。毕竟现在国际正式场合,新闻发布会的同传之类,都说的是英音。
我就这样听力教材加VOA和BBC,坚持了四年没断。如果一般早晨没起来,那么当天的听力我一定会在下午五点补回来。听力,是需要每天都坚持的,一天都不能断,不能断,把它当成吃饭和喝水。耳朵这个东西,你不用了,一定会生疏的。
如果听广播没法做到,可以上网听,我博客左边有VOA,BBC,CNN,CSPAN等听力网站的链接,进去以后都有在线可以听的。
2. “我真的认真听了,但是我为啥就听不懂呢?”
这是一般人们爱问的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如果听不懂的话,有两个可能。第一,你练习的不够久。比如小怡子,她如果只在上海待了一年,是不可能听懂上海话的,只有她待了四年,她才能真正听懂。明白?第二,很可能是你发音不准。听力能听懂东西,是一个语音识别的问题。比如你一直把“尴尬”念成“监介”,那么别人说“尴尬”的时候,你一定听不出来那是“尴尬”。所以,如果你真的很下辛苦练听力了,坚持了至少三个月以上,你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就也许是你的语音识别有问题,当然不可能像尴尬监介那么严重的语音识别有误,但只要发音不准确,就绝对可能导致你听差。这样的情况下,就好好补习一下音标一类的知识,让自己首先能把音念准了,然后再听。这样也许会有帮助。
3. “我听听力的时候总走神,到底怎么回事啊?”
有人听听力总是听着听着就差了,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如果是这样,就说明你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事,这样的话,你要是总走神,就算坚持了三个月,其实也相当于只听了3天的功力,没啥大用。你要是坚持不了,你可以试一下跟读,哪怕隔句跟读,也能保证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因为你要是要做到跟读,就必须使劲听,并努力记忆他的话,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了。还有,强烈建议早晨听听力,可以很清爽,不要再睡过去了。
4. “给推荐点儿练习听力的教材哇!”
这个问题我没什么发言权,因为我用过的书版的教材很少,只有Step by Step和中级听力、高级听力。我练听力主要就是听广播了。。
5. “咋能通过看电影来练习听力呢?我发现我每次电影看了,但是听力没练。。”
我自己是在听力练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开始做电影的。我最一开始的听力,并不是通过看电影提高的。我最一开始看电影,也是看中央六台那种的,中文配音,中文字幕,跟英文不沾边。后来才开始买碟看(那个年代还没开始流行从网上下载看)。后来就加入了字幕组,一开始没敢尝试听译,因为我对我自己的听力那时候还没自信到那种程度。听电影和听新闻绝对不是一回事,就算你BBC和VOA都听得百分之百了,电影绝对有听不出来的东西,一是因为角色发音各种奇怪,二是因为新闻里是正式用语,而电影里是俚语偏多,语速快的时候能吓死人。
你要是选择用电影练习听力,建议最好有听力基础,至少VOA的水平应该能听懂百分之七十。可以选择一部你最喜欢的百看不厌的电影,反复看好几遍,遇到听不懂的地方,拖回来重新听,听了五遍以上若是还没听懂,就不要听了,直接挂字幕看看人家说的是啥,看到subtitle以后再分析一下你为啥没听懂,如果单词明明都认识,但你就是没听懂,那八成就是因为吞音连音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好解决,你自己学会这样的读法,下次就能听懂了,还是一个语音识别的问题。
如果你决定用电影来提高听力,那你一定要记住你看这个电影的目的不是for fun,是要练听力,所以别看着看着太高兴,到后来直接挂着字幕一路看过去,那样就没有效果啦。谁最一开始都不习惯看裸片(即无字幕),你得坚持住,哪怕半懂不懂半猜半懂得也得看完,多看几遍,多听几遍,就明白了。然后再外挂字幕看。
6. “为啥电影里总有听不懂的东西”
这个问题我专门问过阿比大叔,就是我最最崇拜的听译牛人,(“华人听力第一人”?)他的答案就是缺乏对画面的分析,在短短两分钟左右的预告片里,很有可能突然插出来一句莫名其妙的台词,这个时候如果能仔细分析背景画面,就能分析出来很多剧情。这点我做的很不好,郁闷的要死。还是缺乏练习,啥时候电影能看到阿比大叔那个水平,我就开心了。所以我还要努力!!!
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我说话一向废话很多,我也很无奈,我语文不是很好,大家将就着看哇。
再强调一遍,语言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捷径而言。听说读写四项能力,都是硬功夫,你什么时候不狠下心死练,是不会有实质性提高的。我想起了XDF一个老师说的经典的话,能力提高的最大捷径就是努力,但是努力最痛苦,所以很少人能走成捷径。So,如何提高,其实人们自己心里都清楚,但还是会期望度很高的去问别人该如何做,当得到一个答案的时候,自己又失望,怪人家没有把“真经”传授给你。但其实,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真经,没有秘诀,唯一有的,只有一日一日的切实付出。如果你能疑虑的少一些,付出的多一些,你的听力早就上去了。(说得多好啊,还说自己语文不好,让本人汗颜了!)
所以,赶快抓起任何一个材料,只要是native speaker说的东西,开始练吧。时间很宝贵。Hard work counts,其他都是扯淡。
先说一个基础问题:有一个真理是不变的,那就是,语言,是一种能力。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任何一个,没有连续的三个月以上的辛苦付出,是不会有显著提高的。不管怎样的方法,怎样的秘诀,如果你不坚持,是不可能有任何提高的。
其次再来说技术性问题:该如何练听力。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办法,没有一套方案是可以做到放诸四海皆准的。所以我只能分享我自己的练习耳朵的过程,然后提些建议。
1. “到底应该怎么练听力啊?”
我正式开始重视起听力,是从大一开始的。郑老师给我们推荐Step by Step四册书听,我每个学期听一册,用两年听完了这四册书,上面的题都认真做了。最一开始一定是什么都听不懂的,因为高中之前,我基本没怎么练习过听力,(原来牛人也不是天生的!)准确地说,那时候不知道原来耳朵是需要练习的。。我没有别的办法,听不懂就重新听,用复读机一遍一遍地听,四册书我觉得我听了不下二十遍,听坏了两台复读机,N个耳机,耳朵插耳机插的出水疱,(“大陆听力第一人”称号来之不易啊)后来换成戴在头上的大耳机就稍微好了些。这套教材很好,因为难度是一点点提升的,所以比较推荐。
除了Step by Step以外,同时进行的听力练习就是听广播。专四有新闻听力,所以我和张希就去店里买收音机,因为是痛下决心要练好听力的,所以我们都狠下心买最好的收音机,接收效果强的那种。于是,我们就买了全店里最大的收音机,比一般的正常收音机都大两倍,我俩买的一模一样的,只是她是黑色的我是灰色的。于是学校里就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有两个人拿着砖头大的收音机在学校的清晨走来走去,嘴里还一直念念叨叨。(看来想练好听力还要拉得下面子啊 哈哈)
起初刚开始听的时候,听的是VOA,因为传说BBC很快,所以我没敢碰它,只碰了VOA。第一天听的时候我给崩溃掉了,只能听懂“This is VOA。。。”。但是没有办法,只能一天覆一天的听,不能断开。于是我就每天像一个石头一样,早晨六点半到八点整,雷打不动,起床听VOA。正好步行去学校。到后来的时候,八点开始上课了,我还偷偷把天线伸出去继续转台听BBC。大家别觉得听不懂很可怕,咱们是中国人,北方人第一次听广东话也听不懂,但是你多听,硬着头皮听,不就也慢慢能听懂了吗?比如小怡子,她一开始也不懂上海话啊,那么复杂,谁能听懂?但是在上海活了四年,现在小怡子不但能听懂上海话说话,还能听懂上海话骂人,还会说上海话,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别问,你就听。听不懂咋办?听不懂继续听啊!(如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真理往往就这么简单)说那么多废话干啥!你就听就行了!只要你别放弃,你早晚有一天能听懂!就比如我,大一一年基本没咋听懂,但是就傻傻地听,在大二的一天早晨,我正在刷牙,广播里好像正在播布什的一个演讲,我突然发现我一字不落的都能听懂了,我一兴奋,就把刷牙水喝了。(突然听懂是一种境界,把刷牙水喝掉也是一种境界)
后来越听VOA越觉得速度慢,于是转战BBC。第一次听BBC,以为是辩论会,后来发现,是正常语速,我就给崩溃了。崩溃完以后,继续听,终于发现,要想练耳朵,BBC才是王道。我觉得跟读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法,他说一句,你就在三秒钟以后重复他的话。我就那么一直跟读了好几个月。英音和美音都听习惯了,才是真正听力好。光吃美音,不吃英音,那不行。毕竟现在国际正式场合,新闻发布会的同传之类,都说的是英音。
我就这样听力教材加VOA和BBC,坚持了四年没断。如果一般早晨没起来,那么当天的听力我一定会在下午五点补回来。听力,是需要每天都坚持的,一天都不能断,不能断,把它当成吃饭和喝水。耳朵这个东西,你不用了,一定会生疏的。
如果听广播没法做到,可以上网听,我博客左边有VOA,BBC,CNN,CSPAN等听力网站的链接,进去以后都有在线可以听的。
2. “我真的认真听了,但是我为啥就听不懂呢?”
这是一般人们爱问的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如果听不懂的话,有两个可能。第一,你练习的不够久。比如小怡子,她如果只在上海待了一年,是不可能听懂上海话的,只有她待了四年,她才能真正听懂。明白?第二,很可能是你发音不准。听力能听懂东西,是一个语音识别的问题。比如你一直把“尴尬”念成“监介”,那么别人说“尴尬”的时候,你一定听不出来那是“尴尬”。所以,如果你真的很下辛苦练听力了,坚持了至少三个月以上,你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就也许是你的语音识别有问题,当然不可能像尴尬监介那么严重的语音识别有误,但只要发音不准确,就绝对可能导致你听差。这样的情况下,就好好补习一下音标一类的知识,让自己首先能把音念准了,然后再听。这样也许会有帮助。
3. “我听听力的时候总走神,到底怎么回事啊?”
有人听听力总是听着听着就差了,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如果是这样,就说明你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事,这样的话,你要是总走神,就算坚持了三个月,其实也相当于只听了3天的功力,没啥大用。你要是坚持不了,你可以试一下跟读,哪怕隔句跟读,也能保证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因为你要是要做到跟读,就必须使劲听,并努力记忆他的话,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了。还有,强烈建议早晨听听力,可以很清爽,不要再睡过去了。
4. “给推荐点儿练习听力的教材哇!”
这个问题我没什么发言权,因为我用过的书版的教材很少,只有Step by Step和中级听力、高级听力。我练听力主要就是听广播了。。
5. “咋能通过看电影来练习听力呢?我发现我每次电影看了,但是听力没练。。”
我自己是在听力练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开始做电影的。我最一开始的听力,并不是通过看电影提高的。我最一开始看电影,也是看中央六台那种的,中文配音,中文字幕,跟英文不沾边。后来才开始买碟看(那个年代还没开始流行从网上下载看)。后来就加入了字幕组,一开始没敢尝试听译,因为我对我自己的听力那时候还没自信到那种程度。听电影和听新闻绝对不是一回事,就算你BBC和VOA都听得百分之百了,电影绝对有听不出来的东西,一是因为角色发音各种奇怪,二是因为新闻里是正式用语,而电影里是俚语偏多,语速快的时候能吓死人。
你要是选择用电影练习听力,建议最好有听力基础,至少VOA的水平应该能听懂百分之七十。可以选择一部你最喜欢的百看不厌的电影,反复看好几遍,遇到听不懂的地方,拖回来重新听,听了五遍以上若是还没听懂,就不要听了,直接挂字幕看看人家说的是啥,看到subtitle以后再分析一下你为啥没听懂,如果单词明明都认识,但你就是没听懂,那八成就是因为吞音连音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好解决,你自己学会这样的读法,下次就能听懂了,还是一个语音识别的问题。
如果你决定用电影来提高听力,那你一定要记住你看这个电影的目的不是for fun,是要练听力,所以别看着看着太高兴,到后来直接挂着字幕一路看过去,那样就没有效果啦。谁最一开始都不习惯看裸片(即无字幕),你得坚持住,哪怕半懂不懂半猜半懂得也得看完,多看几遍,多听几遍,就明白了。然后再外挂字幕看。
6. “为啥电影里总有听不懂的东西”
这个问题我专门问过阿比大叔,就是我最最崇拜的听译牛人,(“华人听力第一人”?)他的答案就是缺乏对画面的分析,在短短两分钟左右的预告片里,很有可能突然插出来一句莫名其妙的台词,这个时候如果能仔细分析背景画面,就能分析出来很多剧情。这点我做的很不好,郁闷的要死。还是缺乏练习,啥时候电影能看到阿比大叔那个水平,我就开心了。所以我还要努力!!!
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我说话一向废话很多,我也很无奈,我语文不是很好,大家将就着看哇。
再强调一遍,语言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捷径而言。听说读写四项能力,都是硬功夫,你什么时候不狠下心死练,是不会有实质性提高的。我想起了XDF一个老师说的经典的话,能力提高的最大捷径就是努力,但是努力最痛苦,所以很少人能走成捷径。So,如何提高,其实人们自己心里都清楚,但还是会期望度很高的去问别人该如何做,当得到一个答案的时候,自己又失望,怪人家没有把“真经”传授给你。但其实,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真经,没有秘诀,唯一有的,只有一日一日的切实付出。如果你能疑虑的少一些,付出的多一些,你的听力早就上去了。(说得多好啊,还说自己语文不好,让本人汗颜了!)
所以,赶快抓起任何一个材料,只要是native speaker说的东西,开始练吧。时间很宝贵。Hard work counts,其他都是扯淡。
--------------------------------------------------------------------------------
附:作者blog
http://blog.sina.com.cn/loveandpeacejoy
http://blog.sina.com.cn/loveandpeacejoy
插播一条新闻:大量重复测试表明,外企的性格测试如果想通过,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测试中自信,把自己当作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此结论刚才经小小徐同学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