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学习MyBatis的时间成本要比学习Spring低很多,Mybatis是我所了解过的代码量最小、整体架构最简单,但是又是最具有学习价值的一个框架。如果,你想快速的阅读一个框架的源码,并且掌握这个框架的精髓,那么Mybatis一定是你的首选。
在开始我们的源码阅读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设计模式:
适配器模式
大话数据结构是这样解释的: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哪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这就是适配器模式。
什么意思呢?
简单解释一下,客户方希望调用一个类的 A ,B方法, 但是这个类是第三方框架的,或者说这个类早就写好了,不可能因为你的想法而改变。而这个类有C, D 方法。那么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类,类中定义A,B方法, 而A方法就是简单的调用C方法,B方法就是简单的调用D方法,这就是适配器模式的雏形。
当需要定义很多个这样的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接口,而这些需要定义的类都来实现这个接口,这就是适配器模式了。
代码说明:
被适配对象,也就是说这个类早就存在了,不允许更改。
package com.sjmx.adapter;//已存在的、具有特殊功能、但不符合我们既有的标准接口的类
public class Adaptee1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System.out.println("被适配类具有 特殊功能1...");}}
package com.sjmx.adapter;//已存在的、具有特殊功能、但不符合我们既有的标准接口的类
public class Adaptee2 {public void verifyRequest() {System.out.println("被适配类具有 特殊功能2...");}}
但是客户方希望调用这两个类,并且这两个类的方法名都必须是 aRequest(), 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适配器模式发光发热了。
首先定义一个接口:
package com.sjmx.adapter;//目标接口,或称为标准接口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public void aRequest();
}
定义两个实现类Adapter1 和Adapter2,分别对应Adaptee1 和 Adaptee2.
package com.sjmx.adapter;//适配器类,直接关联被适配类,同时实现标准接口
public class Adapter1 implements Target {// 直接关联被适配类private Adaptee1 adaptee;// 可以通过构造函数传入具体需要适配的被适配类对象public Adapter1 () {this.adaptee = new Adaptee1();}public void aRequest() {// 这里是使用委托的方式完成特殊功能this.adaptee.specificRequest();}}
package com.sjmx.adapter;//适配器类,直接关联被适配类,同时实现标准接口
public class Adapter2 implements Target {// 直接关联被适配类private Adaptee2 adaptee;// 可以通过构造函数传入具体需要适配的被适配类对象public Adapter2 () {this.adaptee = new Adaptee2();}public void aRequest() {// 这里是使用委托的方式完成特殊功能this.adaptee.verifyRequest();}}
模拟客户方调用:
package com.sjmx.adapter;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调用Adaptee1Target adapter = new Adapter1();adapter.arequest();//调用Adaptee2Target adapter = new Adapter2();adapter.arequest();}
}
客户方只知道有这么个接口,并且还需要知道这个接口对应的实现类,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去new出来实现类并且调用符合规范的方法就ok了,这就是完整的适配器模式。
这个设计模式很大的解决了客户的新需求与老系统的兼容性问题,但是它也是有缺点的。比如,我们的客户方每次调用都需要适配器对应的类是谁,功能是干嘛的,增加了代码的耦合度。而且,一旦哪天某一个具体的Adapter废弃掉了,或者类改名字了,但是这个类在客户方大量使用,我们是不是要到客户方代码中,把所有调用这个类的地方都得改一遍?
此时,我们就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去实例化这个Adapter,这就引出了简单工厂实际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设计模式,说白了就是负责实例化对象的。如果一个接口有几个实现类,我们该调用具体的哪一个实现类,这就是简单工厂负责的事情。
简单工厂、工厂、抽象工厂,在底层框架中都会被大量的使用到的。由于简单工厂实在太简单了,这里就不多说了,不了解的可以看我的 《大话设计模式》——读后感 (1)代码无错就是优?——简单工厂模式_chen_yao_kerr的博客-CSDN博客
Mybatis的日志模块巧妙整合 适配器设计模式 和 简单工厂设计模式
1.首先定义一个Log接口,这个接口规定好了具体的日志级别
2. 针对不同的日志框架,都提供一个适配器类Adapter,并且这些适配器都实现了这个接口
3. 利用简单工厂,把需要被代理对象按照优先级准备好。也就是把日志框架的Adapter准备好
4. 日志框架,肯定是按照优先级使用的。因此,mybatis的设计是如果已经找到了优先级中符合的日志框架Adapter,那么后面的框架都会轮空的。也就是说找到了合适的日志框架,那后面的框架就不要再new出来构造器Constructor对象了
6. 最为精妙的是,这个日志的简单工厂 LogFactory 还提供了一个泛型的getLog方法。而这个方法传递了业务类的Class文件,根据适配器Adapter的构造器对象和业务对象的Class文件,去实例化当前日志框架的具体Adater对象。神来之笔。
下面随处找一个Mybatis的文件,验证一下我们的观点:
这样一来,即使Mybatis把整个日志框架换掉,我们调用方的代码也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因为Log接口是我们自己定义的,每个Adapter都有对应的Adaptee。而更换日志框架,LogFactory有完整的逻辑帮我们处理,并且提供了统一的调用方法 getLog(Class<?> clazz), 客户调用方完全就不需要知道适配器(Adapter)是谁,被适配的对象(Adaptee)是谁,我也不管你改没改,我只要知道统一的Log接口,还有一个LogFactory对象就ok,完全达到了解耦的效果,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
以前,我们的业务代码使用哪个日志框架,都需要引入这个框架的包路径,一旦更改日志框架,所有的地方都得改,改动数量可不会少,动不动还容易出错:
而现在,如果我们自己定义的Log接口,我管你日志框架改没改呢,我管你日志框架是每天换一个,还是每小时换一个呢,我只关注我自己的Log接口及其实现类,他们都写好了,以不变应万变,堪称完美。mybatis就是这样做的:
这个设计思想,此处的代码,太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