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斯拉「开天辟地」地把17寸的大屏装进车里,人们开始对车载大屏有了更高的追求。
尽管还是有很多人依恋旋钮的操作手感,但是从趋势来看,那个时代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不管你喜不喜欢、习不习惯有个大屏幕在车里,你都得开始学会克服「屏幕恐惧症」,并且试着爱上它。连3万多的电动车芝麻(参数|图片)E30都开始往车里塞大屏幕了,这就是趋势。
费力不讨好的车载大屏
大屏上总得有内容吧?于是不管是阿斯顿·马丁还是众泰,不管是高端豪华品牌还是国民品牌,纷纷开始搞起了「车联网」。
车主们买车前看见大屏幕高高兴兴,用了一年半载之后,他们发现自己「上当了」:屏幕虽然看着洋气,但是根本不好用,连最基本的导航功能,都做不好。别笑,这还真是现在的普遍情况。试过了那么多的车联网系统和人机交互,真正让我们称赞的,还真没几个。而且「用户体验」和屏幕尺寸大小根本不成正比。
于是车主们开始把那块大屏幕连同它背后的车联网系统打入冷宫,重新拿起手机进行导航。当然,使用手机的理由还有更多:App 丰富、速度快、手感好、4G 速度无敌……甚至有人吐槽:一个 iPad,完爆所有车载大屏。
虽然有这么多的槽点,但是如果现在哪个新车不带大屏幕,它可能还真不好意思杵在展厅里了。
最为难的可能就是车厂了。你们想要大屏,我给了,然后你们又不喜欢用……要知道,我们看见的是一块屏幕和它的系统,看不见的却是它背后的主机、车联网后台、地图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等等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是钱,还得考虑怎么把这些环节都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所以,车厂为了这块大屏,可没少花人力物力财力。谁都知道车联网是趋势,尤其是中国品牌,他们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可能更多:发动机、变速箱比不过人家合资品牌,搞互联网我们有心得啊,把这个做好了,也算是自己的独特优势,而且,也能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形象。
这方面的钱必须花,但是价格越低的车,对于成本就越敏感,假设整套系统分摊到每台车上的成本是3000块,车厂可能要卖到5000块才行,对于50万的车来说,这5000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十万甚至五六万的车来说,这就是相当高的一部分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车企确实很为难。
用平板代替大屏的一个新思路
最近采访时,听到一种思路:对于中低端车型来说,如何少花钱多办事,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车联网功能?答案是,留下车内类似 T-Box 的通讯模块、留下车联网后台,但是取消车载大屏和多媒体主机,让车主手里的平板、iPad 承担起原来大屏的功能。你们不是想要车联网功能吗?不是想要大屏吗?没问题,分开满足你们。
有不少创业团队也在做类似的事:开发各种各样的「车机硬件」,配合用户的平板电脑,实现车联网功能,而他们更多瞄准的也是存量中低端车市场。
仔细想想,其实也是个不错的思路。虽然说原装车载大屏、平板设备在车里使用的话,都会各有优劣,但在平板上开发一套系统,使其具备导航、娱乐、车辆信息、车辆控制等功能,对于中低端车型来说,乍看起来还真是一个低成本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如果单纯从功能、UI 来看,可能车里的那块屏没法跟它比。
原来用户在车里使用手机、平板,虽然体验不错,但是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没办法和车有机结合,二者彼此孤立。因此很多人有这个观点:在车里使用平板、手机,依然是移动互联网,而不是车联网。未来,如果平板电脑能成为车里的一个交互媒介,那么它一定是和车辆或者车联网后台相连接的。
当我们讨论「车载大屏」时,包括的应该是两层意思:车联网、大屏。刚才说的这种方案解决了一部分「车联网」的需求,那「大屏」呢?平板电脑毕竟不是固化在中控台上的,没了这个东西,恐怕很多人的虚荣心就没了落脚之地。平板电脑支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不爽的人肯定还是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