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升即走”?不升也能留!
在一次院士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教授透露,复旦将推出“非升即走”的替代计划,不升也能留,只要青年科学家在行业内做得足够好,就可以留下来,化解“五唯”压力。
同样对 “非升即走”持观望态度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时任校长表示:“决定一个大学水平的,是那些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突出的重大成果,而这样的成果,没有哪个是靠高压政策逼出来的。”
同为“双一流”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宣布,不采用“非升即走”或类似招录模式,不实行竞争性淘汰。
图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不采用“非升即走”或类似招录模式,不实行竞争性淘汰。
对“非升即走”说不的,还有重庆邮电大学、渤海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等诸多地方高校。
“非升即走”,水土不服
“非升即走”,源自美国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 “预聘-长聘”制度的一部分。
所谓 “非升即走”,较为常见的做法是,新聘任的教师进校时以 “预聘或准聘”制的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在约定聘期内 (一般为两个聘期,每个聘期为三年) ,完成规定的考核指标(晋升到高级职称的考核标准) ,达到要求且通过考核者可获得长期聘用或者转为事业编制,未达到要求者不再续聘或者转岗至非教研岗位。
但,国内的“非升即走”制,是在博士生过剩的情况下衍生出的,目的是优中选优,普遍存在竞岗现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非升即走”逐渐变质为“不升只走”、“升了也走”。
为了不失业,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发表最多的论文、拿到最多的项目就成为了青年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以迎合结果导向性的绩效考核。
新晋教师们疲于发论文、申项目的背后,竞相追逐短期成效乃至无人敢坐“冷板凳”等诸多问题,对于高校和科研事业的长期发展而言,绝非幸事。
科研有其自身的规律,很多课题项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打磨,甚至是运气和机缘。
除了“非升即走”政策,严格的招聘政策、教师分类管理政策和学术自由政策,或许是更为现实可行而有实效的办法。
竞争激烈依旧,选择评职好刊有保障
虽然已有C9高校发出不搞“非升即走”的政策倡议,但目前国内仍有相当多的高校科研人员疲于申报课题、发高分论文评职晋升的循环中,科研已经很忙了,如何费时间选择领域内的优质期刊呢?你可重点参考以下盘点的计算机领域高分区期刊:
2区智能系统类SCI&EI
【期刊简介】IF:4.0-5.0,JCR2区,中科院3区
【检索情况】SCI&EI 双检,正刊
【征稿领域】基于人工智能与系统和基础设施相关或结合研究
【参考周期】3-5个月左右录用
3区智能传感类SCI&EI(CCF-B类)
【期刊简介】IF:2.0-3.0,JCR3区,中科院4区
【检索情况】SCI&EI 双检,正刊,CCF-B类推荐
【征稿领域】智慧城市、绿色通信和机器智能及传感器网络等方向研究均可
【参考周期】3-4个月左右录用
2区传感器类SCI
【期刊简介】IF:3.5-4.0,JCR2区,中科院3区
【检索情况】SCI 在检,正刊
【征稿领域】
①传感器和应用中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②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弹性在传感器网络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③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的先进技术
【参考周期】2-3个月左右录用
更多领域SCI/SSCI/EI审稿快刊,可参考:10月SCI/SSCI/EI刊源已更新,1区TOP,新增多领域评职好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