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2023年pmp考场交卷至今已40余日,回顾这段备考经历感慨万千,今天将我的备考经验以故事呈现,一方面希望能对其他想考PMP的同学有所帮助,另一方面感谢自己备考路上所遇皆良善、所行化坦途。
01
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备考pmp的原因与众不同,现在回忆确是“擦肩而遇”。2019年12月,在好友及同事的建议下,我计划备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职称(以下简称“中项”)。好友刚通过网工中级,鉴于我不是科班毕业,为储备职称降低难度,于是介绍我了解同为软考的中项。初次接触软考,没有备考经验,甚至对ITTO死记硬背,而对案例分析分配较少时间,恰逢工作业务的突破,2020年上半年已无精力沉着储备,遂放弃。当时对中项的感受是包罗万象、知识体系庞大繁杂。
02
心有灵犀一点通
放弃之余,常常想到中项,但2021年上半年结婚下半年职场转型,2022年迎接小家庭的新生命,软考一直搁置。直到2022年8月公司第一次组织pmp培训,选拔30人参加培训并选取平均成绩前10的员工公司支付考试报名费用。这才成就了我和pmp的擦肩而遇。在此之前虽有听闻pmp,但并未引起兴趣。若无公司组织,可能至今还尚未开启中项的备考。而更加振奋我开启系统性规划的原因,是pmp培训前的预习视频。那一刻,当我看到49个过程,看到十五至尊图,已经奠定了我2022年11月通过PMP、2023年5月通过中项、2023年11月通过高项的规划。
现在回忆当时的心态,对于新学员学习pmp看到49个过程组可能短时间难以适从,但是对于已经系统学习过中项,对49个过程有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备考pmp入门阶段极为轻松。这更让我坚信,曾经任何的付出和积淀,总会在未来某一天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予回馈。
03
似曾相识燕归来
pmp备考之初,信心充沛。也参照软考备考方式系统的记忆了重要领域的ITTO。
然而,软考和pmp毕竟文化底蕴不径相同。现总结pmp备考经验有如下几点:
(1)大致知道重点的ITTO是属于某过程的即可,不必花费太多时间用于ITTO记忆,pmp场景题目,更多是对情景的分析,需要通过记录问题-识别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变更-解决问题的思维线择优选择最佳选项。
(2)对于敏捷及混合,还是要熟读《敏捷实践指南》。将敏捷思维、原则根植于心,便于情景分析。
(3)备考期间具体的提升办法是模拟题+改错。pmp题目做错一遍不会一劳永逸,第二次依然大概率会做错。因此定期回顾总结极为重要,这个过程是对思维矫正梳理的过程。
(4)3小时50分钟的模拟考试对大脑是一次折磨,日常的折磨让我们考场上游刃有余,所以尽可能每周做1-2套模拟题,完全模拟考场时间,一次性答完试题,这样习惯的养成能够规避实际考试时候时间不足的窘境。
(5)全新的pmp试题作答完成总是没有50%正确率的把握,但认真备考的情况下,结果却总会出乎意料。318考试结束感觉大概率是凉了,但成绩出来后似乎还比较理想。
04
长风破浪会有时
原本规划2022年11月通过pmp,2023年5月通过中项,但是由于疫情西安pmp考试至2023年3月。因此2023年上半年极为痛苦。3月18日pmp交卷后,19日就开始中项备考,并于5月27日中项考场交卷。虽不知下午能否过线,但上午试题预计65分以上应无悬念,86.7%的正确率应该算是高分了吧。软考的备考相比pmp要艰辛一些,但也有一些小心得。
(1)除质量、风险ITTO需要死记记牢,选择题考ITTO更多是考察理解,经常题干问输入或输出,四个选项里必然有一个是输出或输入,所以中项ITTO不用牢记,更多在于需要认识它;
(2)案例分析找错改错备考阶段需要动动笔,同时多总结配置、风险、采购可能的错误,万变不离其宗;
(3)计算临场发挥很重要,避过常见的坑,就超过70%的考生了,这就需要多做历年真题,中项、高项计算都要做,要多做几遍。今年计算pv很多考生出场路上说是80/2=40,我心里确信这样解体是错误的,因为往年真题中有类似题目。
05
曾经沧海难为水
虽然不确定能否通过中项,但是已经决定备考下半年高项。前路坎坷,内心忐忑。1.5小时完成计算及2道改错已经让我“西斯疾控”,更何况10大领域10篇论文需要对应考场时才获知的不同答题论点。估计未来半年少不了焦虑和挣扎。但是每每想到副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算是该领域最高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足够聊以慰藉。新的赛道,希望能够向优秀的人学习,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同成长。希望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希望百战归来仍少年!
06
写在最后
所遇皆良善、所行化坦途。感谢备考路上来自同事兼好友的指点,来自公司提供pmp的培训机会,感谢领导据理力争的名额争取,感谢一直以来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备考的妻子。如果说我为什么能够通过,我觉得是围绕在身边的这些幸运的眷顾。最后,也祝愿大家独占鳌头、连中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