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介绍

news/2024/11/22 21:51:29/

文章来自于:http://baike.baidu.com/view/25278.htm

 

 CPU

简介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是一台电脑的核心,相当于人的大脑,它的内部结构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 存储单元三大部分。目前CPU主要接

CPU

口类型有两种:一种是INTEL的LGA775(又称为Socket T),另一种是AMD的Socket940(Socket AM2)。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主频、 前端总线频率、L1 和L2Cache的容量和速率、支持的 扩展指令集、 CPU内核工作电压 地址总线宽度等等。CPU的生产厂商现在主要有Intel、AMD两家,其中Intel公司的CPU产品市场占有量最高。目前市场上主流的CPU有:Intel公司的Conroe 系列、Pentium E系列、Celeron系列;AMD 公司的弈龙系列、Athlon64 X2 系列、速龙系列等等。

性能参数

  1.主频
  主频也叫 时钟频率,单位是MHz(或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CPU的主频= 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 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 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 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 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1G的全美达处理器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 总线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通俗地说,在 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 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 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 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 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 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 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 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 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 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 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 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现在AMD推出了 黑盒版CPU(即不锁倍频版本,用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6.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 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 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 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 指令缓存。内置的 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 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 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Cache( 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以前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现在 笔记本电脑中也可以达到2M,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可以达到8M以上。
  L3Cache( 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 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 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 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 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7.CPU扩展 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 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 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 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 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进的指令集,英特尔Prescott处理器已经支持SSE3指令集,AMD会在未来双核心处理器当中加入对SSE3指令集的支持,全美达的处理器也将支持这一指令集。
  8.CPU 内核和I/O工作电压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通常CPU的 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5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CPU故障排除维修

  1.机箱的噪音:
  故障现象:计算机在升级CPU后,每次开机时 噪声特别大。但使用一会后,声音恢复正常。
  故障分析与处理:首先检查CPU风扇是否固定好,有些劣质机箱做工和结构不好,容易在开机工作时造成共振,增大噪音,另外可以给CPU风扇、机箱风扇的电机加点油试试。如果是因为机箱的箱体单簿造成的,最好更换机箱。
  2.温度上升太快:
  故障现象:一台计算机在运行时CPU温度上升很快,开机才几分钟左右温度就由31℃上升到51℃,然而到了53℃就稳定下来了,不再上升。
  故障分析与处理:一般情况下,CPU表面温度不能超过50℃,否则会出现 电子迁移现象,从而缩短CPU寿命。对于CPU来说53℃下温度太高了,长时间使用易造成系统不稳定和硬件损坏。根据现象分析,升温太快,稳定温度太高应该是CPU风扇的问题,只需更换一个质量较好的CPU风扇即可。
  3.夏日里 灰尘引发的死机故障:
  故障现象:计算机出现故障,现象为使用平均每20分钟就会死机一次,重新开机后过几分钟又会再次死机。
  故障分析与处理:开始估计是机箱内CPU温度过高造成死机,在BIOS中检查CPU的温度,发现显示温度只有33℃。后来发现这台计算机开机时BIOS中检查的温度也就只有31℃,开机使用1小时后,温度仅仅上升2℃,当时室温在35℃左右。看来测得的CPU温度不准确。打开机箱发现散热片上的风扇因为上面积累的灰尘太多,已经转不动了,于是更换了CPU风扇,这时再开机,计算机运行了数个小时的游戏也没有发生死机现象。后来发现这块主板的温度探针是靠粘胶粘在散热片上来测量CPU温度的,而现在这个探头并没有和散热片紧密地接触,分开有很大的距离,散热片的热量无法直接传到温度探针上,测到的温度自然误差很大。更换CPU风扇时,把探针和散热片贴在一起固定牢固,这样在开机20分钟以后,在BIOS中测得的温度是45℃,之后使用一切正常。
  4.CPU 针脚接触不良导致计算机无法启动:
  故障现象:一台Intel CPU的计算机,平时使用一直正常,近段时间出现问题。
  故障分析与处理:首先估计是显卡出现故障。用替换法检查后,但有时又正常。最后拔下插在主板上的CPU,仔细观察并无烧毁痕迹,但发现CPU的针脚均发黑、发绿,有氧化的痕迹和锈迹(CPU的针脚为铜材料制造,外层镀金),对CPU针脚做了清除工作,计算机又可以加电工作了。
  5.CPU引起的死机:
  故障现象:一台计算机开机后在内存自检通过后便死机。
  故障分析与处理: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仔细检查各项设置均无问题,然后读取预设的BIOS参数,重启后死机现象依然存在。用替换法检测硬盘和各种 板卡,结果所有硬件都正常。估计问题可能出在主板和CPU上,将CPU的工作频率降低一点后再次启动计算机,一切正常。
  6.CPU风扇导致的死机:
  故障现象:一台计算机的CPU风扇在转动时忽快忽慢,使用计算机一会儿就会死机。
  故障分析与处理:由于现在的普通风扇大多是使用的滚珠风扇,需要润滑来润滑滚珠和轴承,这种现象估计是CPU风扇的滚珠和轴承之间的润滑油没有了,造成风扇转动阻力增加,转动困难,使其忽快忽慢。由于CPU风扇不能持续给CPU提供强风进行散热,使CPU温度上升最终导致死机。在给CPU风扇加了润滑油后CPU风扇转动,死机现象消失。
  7.CPU的频率显示不固定:
  故障现象:一台计算机在每次启动的时候显示的CPU频率时高时低。
  故障分析与处理:很可能是主板上的电池无电造成的。只要更换同类型的电池后,再重新设置BIOS中的参数,CPU的频率显示即可恢复正常。
  8.CPU超频引起显示器 黑屏:
  故障现象:一台计算机将 CPU超频后,开机出现显示器黑屏现象。
  故障分析与处理:这种故障应该是典型的超频引起的故障。由于CPU频率设置太高,造成CPU无法正常工作,并造成显示器点不亮且无法进入BIOS中进行设置。这种情况需要将CMOS电池放电,并重新设置后即可正常使用。还有种情况就是开机自检正常,但无法进入到操作系统,在进入操作系统的时候死机,这种情况只需复位启动并进入BIOS将CPU改回原来的频率即可。

编辑本段内存

  

内存条

[1]
内存泛指计算机系统中存放数据与指令的 半导体存储单元。按其用途可分为 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器。按工作原理分为ROM和RAM。ROM可分为只读ROM、可编程可擦除ROM和可编程ROM.而RAM可RAM为静态和动态RAM。内存(RAM)是CPU 处理信息的地方,它的计算单位是兆字节MB,即Million Bytes。1个字节又由8位(bit)二进制数(0、1)组成。存储1个英文字母需要占用1个字节(Byte)空间。而存储1个汉字则需占2个字节空间。早期的计算机主要运行D05系统和DOS 程序。那时内存的价格是很贵的,DOS对内存的要求也不高,只需640KB(1KB=1024B),所以那时的 计算机内存配得都不大,1MB或2MB就很好。现在内存价格大大降低了,由于现在的Windows系统和一些新的 应用软件对内存的需要是贪得无厌的,内存越大,它工作得就越好,所以现在的计算机1G内存已算是最低配置,资金充足的话,配上2G乃至8G也都不为过。目前比较知名的品牌有Hyundai(现代原厂)、Kingstone(金仕顿)、 宇瞻、Kingmax(胜创)、Samsung(三星)、ADATA威刚 和GEIL( 金邦)等。
  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操作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通常我们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 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的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当然内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
   内存频率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是1333MHz的 DDR3内存,以及一些内存频率更高的DDR3内存。
  大家知道,计算机系统的时钟速度是以频率来衡量的。晶体振荡器控制着时钟速度,在 石英晶片上加上电压,其就以正弦波的形式震动起来,这一震动可以通过晶片的形变和大小记录下来。晶体的震动以正弦调和变化的电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变化的电流就是 时钟信号。而内存本身并不具备晶体振荡器,因此内存工作时的时钟信号是由主板芯片组的北桥或直接由主板的 时钟发生器提供的,也就是说内存无法决定自身的工作频率,其实际工作频率是由主板来决定的。
  DDR内存和DDR2内存的频率可以用工作频率和等效频率两种方式表示,工作频率是 内存颗粒实际的工作频率,但是由于DDR内存可以在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两倍;而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四倍于工作频率的速度读/写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四倍。例如DDR 200/266/333/4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200/266/333/400MHz;DDR2 400/533/667/8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400/533/667/800MHz。

编辑本段硬盘

硬盘简介

  英文名称:Hard disk
  硬盘是一种主要的电脑存储 媒介,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 硬盘驱动器中。不过,现在可 移动硬盘越来越普及,种类也越来越多。

硬盘发展史

  从第一块硬盘RAMAC的产生到现在单碟容量高达300GB多的硬盘,硬盘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以下是其历史及发展。1.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 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 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

硬盘接口分类

  绝大多数台式电脑使用的硬盘要么采用IDE 接口,要么采用SCSI 接口。SCSI 接口硬盘的优势在于,最多可以有七种不同的设备可以联接在同一个控制器面板上。由于硬盘以每分钟3000—10000转的恒定高速度旋转,因此,从硬盘上读取数据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在笔记本电脑中,硬盘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停止旋转,以便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老式硬盘的存储容量最小只有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径达12英寸的碟片。现在的硬盘,存储容量已从以MB为单位发展到以GB、TB为单位,台式电脑硬盘使用的碟片直径一般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使用的碟片直径一般为2.5英寸。新硬盘一般都在装配工厂中经过低级格式化,目的在于把一些原始的扇区鉴别信息存储在硬盘上。
  sata(serial ata):即串行ata接口,它作为一种新型硬盘接口技术于2000年初由 intel公司率先提出。虽然与传统并行ata存储设备相比,sata硬盘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磁盘系统的真正串行化是先从主板方面开始的,早在串行硬盘正式投放市场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就已经就绪了。但在intel ich5、sis964以及via vt8237这些真正支持sata的 南桥芯片出现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是通过第三方芯片实现的。这些芯片主要是siliconimage的sil 3112和promise的pdc20375及pdc20376,它们基于pci总线,部分产品还做成专门的pci raid控制卡。

编辑本段光盘驱动器

  

光盘驱动器

随着多媒体电脑的盛行, 光盘(CD-ROM)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大家对多媒体光盘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自己的电脑上配备一台光驱,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光驱的机械装置和软驱很类似,其中共有三个马达,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光驱的上面有一个用来旋转光盘片的马达,和一个驱动雷射针头读取资料的马达,还有第三个马达,专门负责驱动光盘片的插入和退出装置。
   CD 驱动器
  光盘(CD) 驱动器已日渐普及,尤其在 多媒体计算机中。计算机的CD 驱动器与音乐光盘很相似,使用激光束阅读数据,并且数据CD 存储信息的容量达700 MB 。CD 驱动器可用来检索大量的数据或在工作时播放您喜的音乐CD 。
   DVD 驱动器
  新型的DVD光驱的外形和操作与一般的CD光驱类似,但DVD光盘的容量是CD的七倍以上。(一张单面单层DVD可存储完整2小时的 电影。)

编辑本段软驱

  随着U盘、 读卡器、移动硬盘的普及,软驱已经没有实用价值。

软驱

编辑本段显卡

  

计算机硬件

显卡是显示器与主机通信的控制电路和接口,其作用是将主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 模拟信号,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显卡的基本作用就是控制 图形的输出,它工作在CPU和显示器之间它的主要部件有:显示芯片、RAMDAC、 显示内存、 BIOS 芯片及插座、特性连接器等。显卡的三项重要指标:刷新频率、 分辨率、色深。从总线类型分, 显示卡有PCI、AGP、PCI-E三种。现在PCI-E显示卡已非常普遍。而且,出现了 双显卡,性能更加优秀。
  整合显卡的2D性能差不多能完全满足现在一般人士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其最大瓶颈落在3D性能上,而决定整合显卡3D性能的主要因素除了 显示核心外,就是整合显卡的显存大小了。因整合芯片组较多,整合显卡的显存大小最终成了消费者的一种迷惑,下面让我们一一为你揭开。
  Intel公司的810和815系列芯片组中的整合显卡是 以不变应万变中的典型。“不变”指的是这两个系列芯片组整合的都是1752显示核心,而“万变”则是指整合显卡显存的大小不断地变化。1752的显存大小在计算机启动的BIOS内存自检中显示只有1MB,在Windows中用Windows自带的DX诊断程序检测一般为3.5MB或者是5.5MB,但这三个值均不是1752显卡的真实值。因为1752显卡采用动态分配技术,系统将按照应用的需求,动态调用4-48MB内存作显存用,达到充分合理利用内存的目的。其中810DCl00和810E这两个芯片组相对而言较为特殊,采用这两个芯片组的上板上一般都整合了4MB的显示缓存。严格地说,这4MB显示缓存不用于任何直接的2D和3D加速,只用于3D图像的Z加速(深度渲染),但正因为这4MB显示缓存有这样独特的作用,从而大大地减轻了内存和CPU的工作负担,所以无论是在测试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810DCl00和810E都要比其他的810芯片组主板快得多。
  采用VIA MVP4芯片组的主板,一般来说对3D方面没有多大的需求。该芯片组整合了9880显卡,其最大显存数为8MB,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BIOS中强行设定其显存的大小,属于静态分配内存,只能满足现在最起码的3D要求。

编辑本段声卡

简介

  

声卡

声卡(Sound Card)也叫 音频卡(港台称之为声效卡):声卡是 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 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声卡的基本功能是把来自 话筒、磁带、光盘的原始声音信号加以转换,输出到 耳机、扬声器、扩音机、 录音机等声响设备,或通过音乐设备数字接口(MIDI)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
  声卡是计算机进行声音处理的适配器。它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音乐合成发音功能;二是 混音器(Mixer)功能和 数字声音效果处理器(DSP)功能;三是模拟声音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声卡处理的声音信息在计算机中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声卡工作应有相应的软件支持,包括驱动程序、混频程序(mixer)和CD播放程序等。
  多媒体电脑中用来处理声音的接口卡。声卡可以把来自话筒、收录音机、激光唱机等设备的语音、音乐等声音变成数字信号交给电脑处理,并以文件形式存盘,还可以把数字信号还原成为真实的声音输出。声卡尾部的接口从机箱后侧伸出,上面有连接麦克风、 音箱、游戏杆和MIDI设备的接口。

工作原理

  麦克风和喇叭所用的都是模拟信号,而电脑所能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两者不能混用,声卡的作用就是实现两者的转换。从结构上分,声卡可分为模数转换电路和 数模转换电路两部分,模数转换电路负责将麦克风等声音输入设备采到的模拟声音信号转换为电脑能处理的数字信号;而数模转换电路负责将电脑使用的数字声音信号转换为喇叭等设备能使用的模拟信号。

声卡类型

  声卡发展至今,主要分为板卡式、集成式和外置式三种接口类型,以适用不同用户的需求,三种类型的产品各有优缺点。
  板卡式:卡式产品是现今市场上的中坚力量,产品涵盖低、中、高各档次,售价从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早期的板卡式产品多为ISA接口,由于此接口总线带宽较低、功能单一、占用 系统资源过多,目前已被淘汰;PCI则取代了ISA接口成为目前的主流,它们拥有更好的性能及兼容性,支持即插即用,安装使用都很方便。
  集成式:声卡只会影响到电脑的音质,对PC用户较敏感的系统性能并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大多用户对声卡的要求都满足于能用就行,更愿将资金投入到能增强系统性能的部分。虽然板卡式产品的兼容性、易用性及性能都能满足市场需求,但为了追求更为廉价与简便,集成式声卡出现了。
  此类产品集成在主板上,具有不占用 PCI接口、成本更为低廉、兼容性更好等优势,能够满足普通用户的绝大多数 音频需求,自然就受到市场青睐。而且 集成声卡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PCI声卡具有的多声道、低CPU占有率等优势也相继出现在集成声卡上,它也由此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据了声卡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外置式声卡:是 创新公司独家推出的一个新兴事物,它通过 USB接口与PC连接,具有使用方便、便于移动等优势。但这类产品主要应用于特殊环境,如连接笔记本实现更好的音质等。目前市场上的 外置声卡并不多,常见的有创新的Extigy、Digital Music两款,以及MAYA EX、MAYA 5.1 USB等。
  三种类型的声卡中,集成式产品价格低廉,技术日趋成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随着技术进步,这类产品在中低端市场还拥有非常大的前景;PCI声卡将继续成为中高端声卡领域的中坚力量,毕竟独立板卡在设计布线等方面具有优势,更适于音质的发挥;而外置式声卡的优势与成本对于家用PC来说并不明显,仍是一个填补空缺的边缘产品。

编辑本段网卡

网卡名称

   网络接口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又称 网络适配器 (NIA-Network Interface Adapter),简称网卡。用于实现联网计算机和网络电缆之间的物理连接,为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提供一条物理通道,并通过这条通道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在 局域网中,每一台联网计算机都需要安装一块或多块网卡

网卡

,通过介质连接器将计算机接入网络电缆系统。网卡完成物理层和 数据链路层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网卡与网络电缆的物理连接、 介质访问控制(如:CSMA/CD)、 数据帧的拆装、帧的发送与接收、错误校验、数据信号的编/解码(如: 曼彻斯特代码的转换)、数据的串、并行转换等功能。

网卡功能详解

  网卡上面装有处理器和存储器(包括RAM和ROM)。网卡和局域网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电缆或双绞线以串行传输方式进行的。而网卡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则是通过 计算机主板上的I/O总线以并行传输方式进行。因此,网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进行串行/并行转换。由于网络上的 数据率和计算机总线上的数据率并不相同,因此在网卡中必须装有对数据进行缓存的存储芯片。在安装网卡时必须将管理网卡的 设备驱动程序安装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这个驱动程序以后就会告诉网卡,应当从存储器的什么位置上将局域网传送过来的数据块存储下来。网卡还要能够实现 以太网协议。
  网卡并不是独立的自治单元,因为网卡本身不带电源而是必须使用所插入的计算机的电源,并受该计算机的控制。因此网卡可看成为一个半自治的单元。当网卡收到一个有差错的帧时,它就将这个帧丢弃而不必通知它所插入的计算机。当网卡收到一个正确的帧时,它就使用中断来通知该计算机并交付给协议栈中的 网络层。当计算机要发送一个IP数据报时,它就由协议栈向下交给网卡组装 成帧后发送到局域网。
  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网卡上的芯片的个数不断的减少,虽然现在个厂家生产的网卡种类繁多,但其功能大同小异。网卡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
  1.数据的封装与解封:发送时将上一层交下来的数据加上首部和尾部,成为以太网的帧。接收时将以太网的帧剥去首部和尾部,然后送交上一层
  2.链路管理:主要是 CSMA/CD协议的实现
  3.编码与译码:即 曼彻斯特编码与译码。

编辑本段电源

   电源的工作原理
  自从IBM推出第一台PC至今,微机电源已从AT电源发展到ATX电源。时至今日,微机电源仍是根据 IBM公司的个人电脑标准制造的。市场上的ATX电源,不管是品牌电源还是杂牌电源,从电路原理上来看,一般都是在AT电源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改动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买到的ATX电源,在电路原理上一般都大同小异。在微机国产化的进程上,微机电源技术也由国内生产厂家逐渐消化吸收,生产出了众多国有品牌的电源。微机电源并非高科技产品,以国内生产厂家的技术和生产实力,应该可以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电源产品。然而,纵观整个微机电源市场情况却不尽人意,许多电源产品存在着各种选料和质量问题,故障率较高。
  ATX电源电路结构较复杂,各部分电路不但在功能上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且各电路参数设置非常严格,稍有不当则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其主电路原理图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电路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从电源输入到开关变压器T1之前的电路(包括 辅助电源的原边电路),该部分电路和交流220V电压直接相连,触及会受到电击,称为高压侧电路;另一部分为开关变压器T1以后的电路,不和交流220V直接相连,称为低压侧电路。二者通过C03、C04、C05高压瓷片电容构成回路,以消除静电干扰。其原理方框图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整机电路由交流输入回路、整流滤波电路、推挽开关电路、辅助开关电源、PWM脉宽调制电路、PS-ON控制电路、保护电路、输出电路和PW-OK信号形成电路组成。弄清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对我们维修判断故障是很有用处的。

编辑本段显示器

  

显示器

简介

  显示器(Monitor)是计算机的主要输出设备,没有它,我们和计算机打交道的时候,将变成睁眼瞎。也许您的工作每天都需要面对计算机的屏幕,可是您是否真正的了解它呢?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在购买电脑时,只关心显示器是14寸还是15寸的,而并不关心显示器的其它性能,其实购买一台电脑最不应该省钱的就是显示器了。目前显视器品牌繁多,市场上常见的品牌有:戴尔(DELL)、三星(Samsung)、索尼(Sony)、LG、 优派(Viewsonic)、飞利浦(Philips)、 宏基(Acer)、 美格(MAG)、EMC等不下几十种。根据显像原理划分,显视器可以分为CRT显视器( 阴极射线管显视器)、LCD显视器(液晶 矩阵平面显示器)和等 离子显视器等。其中常见的是CRT显视器和LCD显视器,而LCD显视器为未来几年的主流。
  显示器由 监视器(Monitor)和显示 适配器(俗称显卡Adapter)2部分组成。
  显示器的种类有很多,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等离子显示器(DDP)、 场发射显示器(PED)等等。但最具实用与商品化的是CRT和LCD。

性能指标

  1) CRT显示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A。分辨率;
  B。 扫描频率
  C。带宽;
  D。TCO认证。
  2) LCD显示器主要性能指标:
  A。响应时间;
  B。可视角度
  C。点距;
  D。分辨率
  E。 刷新率
  F。亮度;
  G。对比度。
  3)显示卡:又称图形适配器。目前 个人计算机采用PCI显示卡和AGP显示卡,一般都带有3D加速功能

CRT显示器分类

  分 球面显像管和纯平显像管两种。所谓球面是指 显像管的断面就是一个球面,这种显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弯曲的。而纯平显像管无论在水平还是垂直方向都是完全的平面,失真会比球面管小一点。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球面管显示器已经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平面直角"显像管, 平面直角显像管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面,只不过显像管的曲率比球面管小一点,接近平面,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已,目前市场上除了纯平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外都是这种球面管显示器,由于价格大多比较便宜,因此在低档机型中被大量采用。
   LCD液晶显示器大多都是TFT型液晶 显示器。
  CRT显示器的尺寸指显像管的对角线尺寸。 最大可视面积就是显示器可以显示图形的最大范围。显像管的大小通常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以英寸单位(1英寸=2.54cm),常见的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0英寸等。显示面积都会小于显示管的大小。显示面积用长与高的乘积来表示,通常人们也用屏幕可见部分的对角线长度来表示。15英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在13.8英寸左右,17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区域大多在15~16英寸之间,19英寸显示器可视区域达到18寸英寸左右。
  LCD显示器的尺寸是指液晶面板的对角线尺寸,以 英寸单位(1英寸=2.54cm),现在主流的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等。

编辑本段键盘

  

键盘

键盘(Keyboard)我想大家应该不陌生,我只简单作一些介绍。键盘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可以将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向计算机发出命令、输入数据等。自IBM PC推出以来,键盘经历了83键、84键和101/102键,Windows95面世后,在101键盘的基础上改进成
  了104/105键盘,增加了两个Windows 按键。为了使人操作电脑更舒适,于是出现"人体键盘",键盘的形状非常符合两手的摆放姿势,操作起来就特别的轻松。
   键盘的分类
  有机械式按键和电容式按键两种,在工控机键盘中还有一种轻触薄膜按键的键盘。 机械式键盘是最早被采用的结构,一般类似金属接触式开关的原理使触点导通或断开,具有工艺简单、维修方便、手感一般、噪声大、易磨损的特性,大部分廉价的 机械键盘采用铜片弹簧作为弹性材料,铜片易折易失去弹性,使用时间一长故障率升高,现在已基本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 电容式键盘。它是基于电容式开关的键盘,原理是通过按键改变 电极间的距离产生电容量的变化,暂时形成震荡脉冲允许通过的条件。理论上这种开关是无触点非接触式的,磨损率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没有接触不良的隐患,具有噪音小,容易控制手感,可以制造出高质量的键盘,但工艺较机械结构复杂。还有一种用于工控机的键盘为了完全密封采用轻触薄膜按键,只适用于特殊场合。
   键盘的外形
  分为标准键盘和 人体工程学键盘,人体工程学键盘是在标准键盘上将指法规定的左手键区和右手键区这两大板块左右分开,并形成一定角度,使操作者不必有意识的夹紧双臂,保持一种比较自然的形态,这种设计的键盘被微软公司命名为自然键盘(Natural Keyboard),对于习惯盲打的用户可以有效的减少左右手键区的误击率,如字母"G"和"H"。有的人体工程学键盘还有意加大常用键如空格键和回车键的面积,在键盘的下部增加护手托板,给以前悬空手腕以支持点,减少由于手腕长期悬空导致的疲劳。这些都可以视为人性化的设计。
   键盘的外壳
  目前台式PC电脑的键盘都采用活动式键盘,键盘作为一个独立的输入部件,具有自己的外壳。键盘面板根据档次采用不同的塑料压制而成,部分优质键盘的底部采用较厚的钢板以增加键盘的质感和刚性,不过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成本,所以不少廉价键盘直接采用塑料底座的设计。外壳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键盘的底部设有折叠的支持脚,展开支撑脚可以使键盘保持一定倾斜度,不同的键盘会提供单段、双段甚至三段的角度调整。
   键盘的接口
  有AT接口、PS/2接口和最新的 USB接口,现在的台式机多采用PS/2接口,大多数主板都提供PS/2 键盘接口。而较老的主板常常提供AT接口也被称为"大口",现在已经不常见了。USB作为新型的接口,一些公司迅速推出了USB接口的键盘,USB接口只是一个卖点,对性能的提高收效甚微,愿意尝试且USB 端口尚不紧张的用户可以选择。

编辑本段鼠标

  

鼠标

鼠标(Mouse)首先应用于 苹果电脑。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流行,鼠标变成了必需品,更有些软件必须要安装鼠标才能运行,简直是无鼠寸步难行。从接口来讲,鼠标有两种类型:PS/2型鼠标和串行鼠标。从鼠标的构造来讲,有机械式和光电式。 光电鼠标是利用光的反射来确定鼠标的移动,鼠标内部有红外光发射和接受装置,要让 光电式鼠标发挥出强大的功能,一定要配备一块专用的感光板。光电鼠标的 定位精度要比 机械鼠标高出许多。另外鼠标还有单键、两键和三键之分,苹果电脑通常都使用单键鼠标,两键鼠标通常叫做MS鼠标, 三键鼠标叫做PC鼠标。但鼠标用于两键或三键主要决定于软件,比如对于Windows 98和Windows95及其应用软件,鼠标只能用于两键状态,否则电脑不认,但有些软件可支持第三键,比如AutoCAD
  广义的硬件不是特指计算机硬件,而是指泛指一些设施、设备、材料等有形物质及无形的精神物质。 
   鼠标的接口类型
  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总线鼠标三种。串行鼠标是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有9针接口和25针接口两种。PS/2鼠标通过一个六针微型DIN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它与键盘的接口非常相似,使用时注意区分。总线鼠标的接口在 总线接口卡上。
   鼠标的工作原理
  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 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 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 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
  鼠标按外形分为两键鼠标、三键鼠标、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的左右按键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不着三键鼠标的中间按键,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软件时(如AutoCAD等),这个键也会起一些作用;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在笔记本电脑上用得很普遍,往不同方向转动鼠标中间的小圆球,或在感应板上移动手指,光标就会向相应方向移动,当光标到达预定位置时,按一下鼠标或感应板,就可执行相应功能。
   无线鼠标和3D鼠标
  新出现无线鼠标和 3D振动鼠标都是比较新颖的鼠标。无线鼠标器是为了适应大屏幕显示器而生产的。所谓"无线",即没有电线连接,而是采用二节七号电池无线摇控,鼠标器有自动休眠功能,电池可用上一年,接收范围在1.8米以内。
  3D振动鼠标是一种新型的鼠标器,它不仅可以当作普通的鼠标器使用,而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具有全方位立体控制能力。它具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移动方向,而且可以组合出前右,左下等等的移动方向。
  (2) 外形和普通鼠标不同。一般由一个扇形的底座和一个能够活动的控制器构成。
  (3) 具有振动功能,即触觉回馈功能。玩某些游戏时,当你被敌人击中时,你会感觉到你的鼠标也振动了。
  (4) 是真正的三键式鼠标。无论 DOS或 Windows环境下,鼠标的中间键和右键都大派用场。

编辑本段其他硬件及设备

   主板诊断卡
  也叫POST卡(Power On Self Test加电自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主板中BIOS 内部程序的检测结果,通过主板诊断卡代码一一显示出来,结合诊断卡的代码含义速查表就能很快地知道 电脑故障所在。尤其在PC机不能引导操作系统、黑屏、喇叭不叫时,使用本卡更能体现其便利,事半功倍。
  主板上的BIOS在每次开机时,会对系统的电路、存储器、键盘、 视频部分、硬盘、软驱等各个组件时行严格测试,并分析硬盘 系统配置,对已配置的基本I/O设置进行初始化,一切正常后,再引导操作系统。其显著特点是以是否出现光标为 分界线,先对关键性部件进行测试,关键性部件发生故障强制机器转入停机,显示器无光标,则屏幕无任何反应。然后,对非关键性部件进行测试如有故障机器也继续运行,同时显示器显示出错信息当机器出现故障。当计算机出现关键性故障,屏幕上无显示时,很难判断计算机故障所在,此时可以将本卡插入扩充槽内,根据卡上显示的代码,参照计算机所所属的BIOS种类,再通过主板诊断卡的代码含义速查表查出该代码所表示的故障原因和部位,就可清楚地知道故障所在。
  主板诊断卡的功能很强大,报告错误的能力远远超过BIOS自身通过铃声报错的能力,既适合于 电脑爱好者个人使用,也可以适合于 主板维修行业。

编辑本段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由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指构成计算机的电子线路、 电子元器件和机械装置等物理设备,它包括计算机的主机及外部设备。
  软件系统:指程序及有关程序的技术文档资料。包括计算机本身运行所需要的 系统软件、各种应用程序和用户文件等。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具体工作的程序和数据,是整个计算机的灵魂。
   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部分组成。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冯? 诺依曼原理
  “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是1946年由美籍 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又称为“冯?诺依曼原理”。该原理确立了 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工作方式,直到现在,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依然沿着“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内容
  ①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②将程序(数据和指令序列)预先存放在主存储器中(程序存储),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程序控制)。
  ③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3)计算机工作过程(见下图)
  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
  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做什么事。
  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
  第四步: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编辑本段保护电脑配件

硬盘

  最忌震动
  运送带硬盘的电脑不能简单把它们搬运到 某个地方,要注意防止一些大的震动的产生。因为硬盘是复杂的机械装置,装在电脑内部,容忍度有限。大的震动会让磁头组件碰到盘片上,引起硬盘读写头划破盘表面,这样可能损坏磁盘面,潜在地破坏存在硬盘上的数据(你的心血哟!),更严重的还可能损坏读写头,永久的使硬盘无法使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读写头安置在盘的安全区,然后才能搬动;在搬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如果打算用车来运输它,最好把它放在车厢的后面位置上;如果是通过邮寄,请将它很好地包裹起来。

主板

  最忌静电和形变
  静电可能会蚀化主板上 BIOS芯片和数据,损坏各种基于mos 晶体管的接口门电路,它们一坏,所有的“用户”(插在它上面的板卡或设备)都互相找不到了,因为它们的联系是靠总线、控制芯片组、控制电路来协调和实现的。
  所以,要尽量用柔软、防静电的物品包裹主板,注意用手触摸它时,要先触摸一下导体,使手上的静电放出,再轻拿轻放。
  另外,主板的变形可能会使线路板断裂、元件脱焊,主板上的线路可是密得很,断裂了你根本就找不到。因此携带主板时尽量不要让其它物品放在主板上面,最好将其放入主板包装盒中携带;在安装主板时,一定要仔细将其平稳的安装在机箱上,不要一边高一边低;在插显卡、声卡或其它卡时,注意一定要压力适中,平衡施力。

内存

  最忌超频
  因为内存与CPU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内存是CPU提速最难解决的 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两者之间加入了 高速缓存来缓解cpu与主存速度的不匹配问题。外频越高,工作的速度也就越快,同时,内存由于需要工作在CPU的相同外频下,所以当CPU超频时,内存是否同外频保持一致,是超频成功的关键,最重要是超频一旦使内存达不到所需频率,极易出现黑屏,甚至发热损坏。

CPU

  最忌高温和高电压
  虽然CPU有小风扇保护,但随着耗用电流的增加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从而使CPU的温度将随之上升。高温容易使内部线路发生电子迁移,导致电脑经常死机,缩短CPU的寿命,高电压更是危险,很容易烧毁你的CPU。
  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方法有加装辅助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要保持干净,定期做预防保养;打雷下雨天,不打开电脑,且将电脑的电源插头拨下;配用稳压器;超频时应尽可能不要用提高内核电压来帮助超频,因为这是得不偿失的。

光驱

  最忌灰尘、震动和粗劣的光盘
  光驱出现读盘速度变慢或不读盘的故障,主要是激光头出现问题所致。除了激光头自身寿命有限的原因外,无孔不入的灰尘也是影响激光头寿命的主要因素。灰尘不仅影响激光头的读盘质量和寿命,还会影响光驱内部各机械部件的精度。所以保持光驱的清洁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光驱的机械部件一般使用棉签 酒精擦拭即可,但激光头不能使用酒精和其他清洁剂,可以使用气囊对准激光头吹掉灰尘。
  由上可知,灰尘是激光头的“ 杀手”,但震动同样会使光头“打碟”,损坏光头。所以,我们在先择光驱时,震动大小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要素,同时,在安装光驱时,尽量将光驱两旁的螺丝扭紧,让其固定在机箱上,也可以减小其震动。
  另外粗劣的光盘也是光驱的大敌,它会加大光头伺服电路的负担,加速机芯的磨损,加快激光管的老化。不知道你信不信,现在市面上流行的DVCD是光驱最危险的敌人,因为它的光点距离与普通光驱设计标准点距小的多,光驱读它就像近视眼人看蝇头小字一样困难,说不定哪天就“瞎眼了”。

键盘

  最忌潮气、灰尘、拉拽
  现在大部分的键盘都采用塑料薄膜开关,即开关由三线塑料薄膜构成,中间一张是带孔的绝缘薄膜,两边的薄膜上镀上金属线路和触点,受潮腐蚀、沾染灰尘都会使键盘触点接触不良,操作不灵。发现这种情况后应很仔细地打开键盘的后盖用棕刷或吸尘器将脏物清除出来。拖拽易使键盘线断裂,使键盘出现故障。
  所以,我们要尽量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特别是键盘边上要干净;不要在电脑附近吸烟;不要在键盘附近吃东西;不要把喝水的杯子放在键盘附近;不要带电地插拔键盘;定期地用纯酒精擦洗键盘;使用键盘时,尽量不拖拽键盘;键盘不用时,要盖上保护罩。

鼠标

  最忌灰尘、强光、拉拽
  现在大多数人使用的都还是光电鼠标,这类鼠标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脏,小球和滚轴上沾上灰尘会使鼠标机械部件运作不灵。另外,强光会干扰光电管接受信号,拉拽同样会使“鼠尾”断裂,使鼠标失灵。
  所以,我们要定期清洗鼠标的小球和滚轴;尽量使用专用鼠标垫,定期清洁鼠标垫,鼠标垫要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清洁剂,能用清 水解决问题最好;避免在阳光下打开、使用鼠标。

显示器

  最忌高温、高压等
  显示器是与人进行交流的界面,也是整个 电脑系统中的耗电大户,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它最忌的是冲击、高温、高压、灰尘、很高的亮度和对比度等,由于显像管很精密,瞬间冲击会损伤它,容易发生诸如断灯丝,裂管颈、漏气等问题;高温易使电源开关管损坏,温度越高开关管越容易击穿损坏,所以它的散热片很大;灰尘易使高压电路打火。很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会降低 荧光粉的寿命,使显示器用不了几年就会“面目无光”,色彩黯淡。
  所以我们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不要频繁地开机、关机,因为显像管的灯丝冷阻很小,刚开机时冲击电流很大,频繁开机不利于保护灯丝,另外对显像管阴极度也有影响;要避免太阳光、高强度电光直接照射显示器,因为它们会提升显示器的温度,加速显示器显像管老化,显示器不用时请用罩布罩好;如长期不用,应定期加电驱潮,防止突然开机产生高压打火,造成烧坏元器件故障;显示器应放置在通风散热良好的地方,顶部的散热孔不要放置其他物品。

http://www.ppmy.cn/news/317583.html

相关文章

【那些年学过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发展史(图片版)

计算机发展史 (内容来源于网络,本文将对计算机发展大事件进行持续完善和更新) 一、史前时代【1623——1895】 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

乔布斯的设计理念

苹果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简化”。在乔布斯看来,少即是多。“苹果的核心优势就是知道如何让复杂的高科技为普罗大众所理解,随着科技日趋复杂,这一点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乔布斯对《纽约时报杂志》说。 “真是一群…

Talk about----计算机发展编年史

一、史前时代【1623——1895】 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

乔布斯在苹果-工作

一个可以有两次生命、两次带领科技业革命的人,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真是一群白痴”   当时在苹果负责Mac OS人机界面设计小组的柯戴尔瑞茨拉夫(Cordell Ratzlaff)认为,将丑陋的旧界面装在优雅的新系统上简直是个耻辱,于…

我的10年富士康故事

富士康真的是血汗工厂吗?富士康真的只能做代工吗? 曾在富士康工作10年的谢冠宏并不这么认为,“我在富士康看到的完全不是这样的。” 万魔声学创始人兼董事长谢冠宏,曾是郭台铭身边最年轻的事业群级总经理,在富士康主导…

谁是幕后英雄?笔记本代工关系大揭秘

十大代工厂一览 NO.1 广达—全球最大的IT代工厂商,目前全球有至少1/3的笔记本电脑均出自于广达之手... NO.2 仁宝—成立于1984年,是全球第二大笔记本代工厂,规模和实力仅次于广达... NO.3 纬创—作为泛宏碁集团的三大支柱之一,纬…

买新电脑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买电脑需要考虑的电脑配置 品牌:(个人罗列,排名不分先后,蓝色为本人比较了解的,不懂可以私聊本人) 华硕、联想、苹果、戴尔、三星、神舟、ThinkPad、麦本本、宏碁、雷神、微星、惠普、炫龙、外星人、中柏、…

计算机组装配置(各品牌主板BIOS下U盘优先启动热键一览表)

各品牌主板BIOS下U盘优先启动热键一览表 一、电脑如何进入BIOS?在BIOS模式下USB的启动热键是什么?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电脑型号,选择相应的热键,直接启动一键U盘装系统工具设置(重要提示:在选择启动热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