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VC和DSP降噪:
消费者在选购蓝牙耳机时,总会听到商家在宣传耳机所具备的CVC、DSP降噪功能,不管听过N多商家这样的描述,可不少消费者依然不是很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针对这样的一个技术问题,我们今天来科普下这两者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DSP是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简写,其工作原理:麦克风收集外部环境噪音,然后通过耳机内部的降噪系统功能,复制产生一个与外界环境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抵消,从而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CVC是英文(Clear Voice Capture)的简写,是一种软件降噪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耳机内置的消噪软件及麦克风,来抑制多种类型的混响噪音。
两者的区别:
1、针对对象不一样,CVC技术主要针对通话过程中产生的回声, DSP主要是针对外部环境中的高、低频噪声。
2、受益对象不同,DSP技术主要使耳机使用者本人收益,而CVC主要使通话的另一方受益。
归结而言采用DSP和CVC降噪技术的耳机,都能有效降低通话外部环境的噪音,显著提高耳机的通话、听歌音质。如纳音科技最新推出的 jetblue M8 磁控蓝牙耳机,就具备DSP和CVC这两种降噪功能,在音质上表现很出色。
2、ANC降噪:
ANC指Active Noise Control,主动降噪。基本原理是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图1是feedforward式主动降噪耳机的示意图。ANC芯片放置在耳机内。Ref mic(reference microphone)在耳机耳罩上,采集环境噪音。Error mic(Error Microphone)在耳机内,采集降噪处理后的残差噪声。Speaker播放ANC处理后的anti-noise。
图1
原理
图2
图2是ANC系统的原理图,一共三层,用虚线分隔。最上一层primary path是从ref mic到error mic的声学通道,响应函数用 P(z)P(z) 表示;中间一层是模拟通道,其中secondary path是adaptive filter输出到返回残差的通路,包括DAC、reconstruction filter、power amplifier、speaker播放、再采集、pre-amplifier、anti-aliasing filter、ADC;最下一层是数字通路,其中adaptive filter不断调整滤波器权系数来削减残差,直到收敛。最常用的方案是用FIR滤波器结合LMS算法来实现adaptive filter。简化图2,得到图3。
图3
先简要说几句adaptive filter和LMS(Least mean square)算法的原理,再说图3。如图4,给定输入xx和desired output dd,adaptive filter每次迭代会更新系数,使其输出yy与dd之差越来越小,直到残差足够接近0且收敛。LMS是adaptive filter的一种更新算法。LMS的目标函数是瞬时误差的平方e2(n)=(d(n)−y(n))2e2(n)=(d(n)−y(n))2,为了minimize目标函数,对其应用梯度下降就得到算法的更新公式。(这种利用gradient descent来最小化某个objective,从而得到待求参数的更新公式的算法思想非常常见,比如linear regression。)采用FIR滤波器的LMS算法的更新公式为:w(n+1)=w(n)+μe(n)x(n)w(n+1)=w(n)+μe(n)x(n),其中μμ为step size。如果随着迭代进行调整μμ的大小,就是变步长的LMS算法。
图4
再来说图3。这里adaptive filter输出后还要经过S(z)S(z)才去和desire output比较,S(z)S(z)会引起instability,用文献的话说,“the error signal is not correctly ‘aligned’ in time with the reference signal”,破坏了LMS的收敛性。(这里还没弄懂什么意思T__T)一种有效的方法是FXLMS(Filtered-X LMS),也就让x(n)经过Sˆ(z)S^(z)再输入给LMS 模块, Sˆ(z)S^(z)是S(z)S(z)的估计。FXLMS的objective:
所以gradient= −2e(n)s(n)∗x(n)−2e(n)s(n)∗x(n) ,其中 s(n)s(n) 未知,用其estimate近似,所以FXLMS的更新公式是
当adaptive filter收敛时,E(z)=X(z)P(z)−X(z)W(z)S(z)≈0E(z)=X(z)P(z)−X(z)W(z)S(z)≈0,因此W(z)≈P(z)/S(z)W(z)≈P(z)/S(z)。也就是说,自适应滤波器的权系数是由耳机的primary path和secondary path决定的。耳机的primary path和secondary path相对稳定,所以adaptive filter的权系数也相对稳定。因此为实现简单,某些厂家的ANC耳机的权系数在出厂时就确定了。当然这种ANC耳机的听感体验明显不及具有真正自适应意义的ANC耳机,因为在实际情况下,外部噪声相对耳机的方向、不同温度等因素会对耳机的通道响应有影响。
Matlab验证
写Matlab代码,用变步长LMS的adaptive filter,得仿真结果如图5。在0到2KHz范围内,利用feedforward ANC消高斯白噪,噪声衰减平均30dB+。Matlab库里的FXLMS是定步长的,效果要差一些。
图5
Q&A
遇到的困惑写出来分享一下。
1. ANC为什么只针对2kHz以下的低频噪音?
一方面,耳机的物理隔音方式(被动降噪)可以有效阻挡高频噪音,没必要用ANC降高频噪声。另一方面,低频噪声波长较长,可以承受一定的相位延迟,而高频噪声波长短,对相位偏差敏感,因此ANC消高频噪声并不理想。
2. 当electronic delay比primary delay大时,算法性能大大下降如何理解?
P(z)延时小,S(z)延时大,比如P(z)=z-1, S(z)=z-2,只有当W(z)=z才能满足要求,非因果,unreachable。
3. Feedforward ANC、narrow-band feedforward ANC、feedback ANC有什么区别?
Feedforwad结构有一个ref mic和一个error mic,分别采集外部噪音和内部残差信号。feedback结构只有一个error mic,由error mic和adaptive filter output生成reference signal。
Broad-band feedforward就是上面所述结构,而narrow-band结构中,noise source会产生某个signal触发signal generator,signal generator再生成reference signal送给adaptive filter。只适用于消除periodic noise。
Feedback ANC由于只有error mic,用error mic来恢复feedforward结构中ref mic采集的信号,通路不满足因果约束,因此只消除predictable noise components,即窄带周期性噪声。需要注意的是,feedforward如果不满足因果约束,即electronic delay比主通道acoustic delay长的话,也只能消除窄带周期性噪声。
另外还有一种Hybrid ANC的结构,同时包含feedforward和feedback结构,主要的优点是可以节省自适应滤波器的阶数。
Reference
主要参照[1],非常详细的一篇tutorial review,书[2]详细推导和说明了[1]中的细节。图1截自jabra官网,图2和图3来自[3],图4来自Wikipedia。
[1]: Kuo S M, Morgan D R. Active noise control: a tutorial review[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999, 87(6):943-973.
[2]: Kuo S M, Morgan D. Active Noise Control Systems: Algorithms and DSP Implementations[M].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3]: Kajikawa Y, Gan W S, Kuo S M. Recent advances on active noise control: open issues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s[J]. Apsipa Transactions on Signal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12, 1(2):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