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凭借新颖、实用的功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为人们的未来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
想象一下,我们身边的眼镜、手表、水杯、桌椅、衣服、腰带等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活”起来,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可穿戴设备不再只是人体的附属品,而是会更智能、更深入地影响并改变我们的情绪、行为甚至是生活。
可穿戴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
在年初的MWC展会上,众多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全场最惊艳的产品。例如,HTC Vive、LG 360 VR、索爱Xperia Ear等。业界普遍认为,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设备发展将提速。市场调研公司高德纳预计,至2016年,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并有望引领未来的潮流。
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从2016年开始,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正式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截至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仍处在探索期,表现为各类产品规模均有限,消费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而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将进入启动期。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类产品逐步成熟,产品差异化加大。
从2019年开始,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商业模式逐渐完善,产品被消费市场接受,健康大数据服务更加成熟,产品更加细分。2022年进入市场成熟期,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趋于成熟,进入门槛提高。
可穿戴产品丰富多彩
从产品角度看,2015年,谷歌推出头戴手机盒子Cardboard,苹果正式发布Apple Watch,SONY发布虚拟现实头盔,给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三星、英伟达、爱可视、卡尔蔡司,雷蛇都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而在中国,华为、小米、中兴、盛大、百度等企业的产品覆盖智能腕带,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大朋、暴风科技等企业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如果将目前已经问世的可穿戴设备进行盘点,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运动和健康辅助的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等;第二类,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机的独立智能设备Apple Watch、三星Gear、华为智能手表等;第三类,作为互联网辅助产品的谷歌眼镜和百度Eye类产品;第四类,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体感设备,如无线臂环MYO等。此外,非主流的功能性产品还有拐杖、轮椅、绷带、书包、服装等。
2016年,可穿戴市场将进入启动期,可穿戴产品将迎来新一波的创新热潮。尤其在VR/AR领域,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资本与创新者。相信2016年,可穿戴产品的创新将层出不穷。
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功能和待机
那么,2016年,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这必须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可穿戴智能设备时,功能是考虑的主要因素。超过80%的消费者购买智能可穿戴设备时会关注产品的功能。其次消费者会考虑价格与外观。智能可穿戴厂商应尽量避免功能上的同质化竞争,在垂直细分领域形成相应的技术壁垒,同时也需要兼顾产品设计及成本控制。
而在具体功能方面,健康监测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功能,消费者对健康指标的追踪功能最感兴趣,其次是监测睡眠和GPS定位功能,除此之外,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信息通知遥控电器等功能的兴趣程度也相对较高,而对支持SIM卡、游戏等功能的兴趣程度相对较低。
在交互方式方面,消费者对触控的交互方式最感兴趣,其次是体感交互和语音交互,感兴趣比例均超过半数。
同时,多数人希望待机时间足够长,52%的消费者希望待机时间能超过5天,对于目前已经有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多种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而言,并不希望增加更多需要充电的设备,能够接受一天一充的用户只占到5%,可见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待机问题,消费者的容忍度较低。
MWC 上海:可穿戴设备点亮生活
为了能够抓住可穿戴市场的巨大机遇,全球的企业都积极行动起来。
而中国的可穿戴市场仍面临诸多问题,好在业界已经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一,推进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可穿戴专用芯片和操作系统、传感器等技术开发,为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第二,促进典型业务推广,从当前健康、运动、康复等易被大众接受的典型应用入手,探索可持续的、可推广的可穿戴产品与服务商业模式。第三,营造健康应用环境。建立可穿戴设备信息安全体系,规范企业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范围和行为,营造可穿戴设备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第四,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完善关键环节标准,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建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在众多推动可穿戴产业发展的举措中,大型国际展会是展示创新,推动业界交流的好机会。在MWC期间,可穿戴设备已经大放异彩。而在今年6月即将召开的MWC上海期间,可穿戴设备仍将是各大终端厂商除智能手机外展示的重点。
作为MWC上海的赞助者之一,来自瑞士的时尚智能手表品牌MyKronoz,将举办智能手表时尚挑战,参与者不仅能亲身体验MyKronoz手表,感受可穿戴设备的便利性和智能化,还可以发挥各种创意和设计才能,制作个性专属表带。
MWC期间,虚拟现实展区吸引了大量参会者,而此次MWC上海也设置了虚拟现实展区。参会者可以在展区领略全球领先的VR/AR公司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而消费者和VR迷们则可以充分感受360度的互动体验。HTC也将作为合作伙伴出现在虚拟现实展区、虚拟现实体验区以及虚拟现实峰会,参会者将有机会感受HTC所带来的虚拟现实体验。
想象一下,我们身边的眼镜、手表、水杯、桌椅、衣服、腰带等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活”起来,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可穿戴设备不再只是人体的附属品,而是会更智能、更深入地影响并改变我们的情绪、行为甚至是生活。
可穿戴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
在年初的MWC展会上,众多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全场最惊艳的产品。例如,HTC Vive、LG 360 VR、索爱Xperia Ear等。业界普遍认为,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设备发展将提速。市场调研公司高德纳预计,至2016年,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并有望引领未来的潮流。
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从2016年开始,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正式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截至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仍处在探索期,表现为各类产品规模均有限,消费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而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将进入启动期。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类产品逐步成熟,产品差异化加大。
从2019年开始,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商业模式逐渐完善,产品被消费市场接受,健康大数据服务更加成熟,产品更加细分。2022年进入市场成熟期,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趋于成熟,进入门槛提高。
可穿戴产品丰富多彩
从产品角度看,2015年,谷歌推出头戴手机盒子Cardboard,苹果正式发布Apple Watch,SONY发布虚拟现实头盔,给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三星、英伟达、爱可视、卡尔蔡司,雷蛇都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而在中国,华为、小米、中兴、盛大、百度等企业的产品覆盖智能腕带,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大朋、暴风科技等企业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如果将目前已经问世的可穿戴设备进行盘点,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运动和健康辅助的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等;第二类,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机的独立智能设备Apple Watch、三星Gear、华为智能手表等;第三类,作为互联网辅助产品的谷歌眼镜和百度Eye类产品;第四类,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体感设备,如无线臂环MYO等。此外,非主流的功能性产品还有拐杖、轮椅、绷带、书包、服装等。
2016年,可穿戴市场将进入启动期,可穿戴产品将迎来新一波的创新热潮。尤其在VR/AR领域,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资本与创新者。相信2016年,可穿戴产品的创新将层出不穷。
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功能和待机
那么,2016年,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这必须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可穿戴智能设备时,功能是考虑的主要因素。超过80%的消费者购买智能可穿戴设备时会关注产品的功能。其次消费者会考虑价格与外观。智能可穿戴厂商应尽量避免功能上的同质化竞争,在垂直细分领域形成相应的技术壁垒,同时也需要兼顾产品设计及成本控制。
而在具体功能方面,健康监测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功能,消费者对健康指标的追踪功能最感兴趣,其次是监测睡眠和GPS定位功能,除此之外,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信息通知遥控电器等功能的兴趣程度也相对较高,而对支持SIM卡、游戏等功能的兴趣程度相对较低。
在交互方式方面,消费者对触控的交互方式最感兴趣,其次是体感交互和语音交互,感兴趣比例均超过半数。
同时,多数人希望待机时间足够长,52%的消费者希望待机时间能超过5天,对于目前已经有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多种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而言,并不希望增加更多需要充电的设备,能够接受一天一充的用户只占到5%,可见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待机问题,消费者的容忍度较低。
MWC 上海:可穿戴设备点亮生活
为了能够抓住可穿戴市场的巨大机遇,全球的企业都积极行动起来。
而中国的可穿戴市场仍面临诸多问题,好在业界已经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一,推进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可穿戴专用芯片和操作系统、传感器等技术开发,为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第二,促进典型业务推广,从当前健康、运动、康复等易被大众接受的典型应用入手,探索可持续的、可推广的可穿戴产品与服务商业模式。第三,营造健康应用环境。建立可穿戴设备信息安全体系,规范企业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范围和行为,营造可穿戴设备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第四,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完善关键环节标准,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建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在众多推动可穿戴产业发展的举措中,大型国际展会是展示创新,推动业界交流的好机会。在MWC期间,可穿戴设备已经大放异彩。而在今年6月即将召开的MWC上海期间,可穿戴设备仍将是各大终端厂商除智能手机外展示的重点。
作为MWC上海的赞助者之一,来自瑞士的时尚智能手表品牌MyKronoz,将举办智能手表时尚挑战,参与者不仅能亲身体验MyKronoz手表,感受可穿戴设备的便利性和智能化,还可以发挥各种创意和设计才能,制作个性专属表带。
MWC期间,虚拟现实展区吸引了大量参会者,而此次MWC上海也设置了虚拟现实展区。参会者可以在展区领略全球领先的VR/AR公司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而消费者和VR迷们则可以充分感受360度的互动体验。HTC也将作为合作伙伴出现在虚拟现实展区、虚拟现实体验区以及虚拟现实峰会,参会者将有机会感受HTC所带来的虚拟现实体验。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