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仅从纯历史层面归纳整理,不涉及其它层面。
一直以来,人们对朱元璋的认知停留在“一个碗”、“北伐成功收回燕云16州”上,本文不提上述两条,全面翻新洪武大帝的洪大武功和杰出用兵才能。
目录
前言
统一及征战历程
建元之初:落霞与孤鹜齐飞,南征与北伐并举
辉煌的南征:攻取八闽、平定两广、统一岭南
洪武元年·挥师西向、平定山西
洪武二年·占陕西
洪武二年·招抚乌斯藏
洪武三年·平定西北(立国后第一次北伐)
洪武四年·灭明夏、平定四川
洪武五年·出雁门关远征塞外图永清大漠(第二次北伐)
洪武五年·收复六百年之河西
洪武七年·升“乌思藏卫”
洪武十年·邓愈再次征西征剿吐蕃反抗势力
洪武十三年·沐英出塞(第三次北伐)、进兵哈密
洪武十四年·对塞外故元进行第四次进攻作战
洪武十五年·灭故元梁王、大理段氏,收复千年之云南
洪武十七年·对塞外故元进行第五次进攻作战
洪武二十年·第六次北伐、收复六百年辽东
洪武二十一年·对塞外故元进行第七次进攻作战
洪武二十三年·对塞外故元进行第八次进攻作战
洪武二十四年·第九次北伐
洪武二十四年·第十次北伐
洪武二十五年·第十一次北伐
洪武二十五年·第十二次北伐
洪武二十九年·对塞外故元进行第13次进攻作战
前言
朱元璋二十五岁从濠州城募兵(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四十岁建立明朝一共用了十五年。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正式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统一及征战历程
建元之初:落霞与孤鹜齐飞,南征与北伐并举
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朱元璋大手一挥直接驳掉众人意见,决定南北多线大规模作战:
[1]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由淮入河北进中原,攻取元大都(十月甲子,上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
命胡廷瑞率军攻取福建(是日又命胡美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 , 率师由江西取闽);
命杨璟率军攻取广西(同日复命杨璟、周德兴、张彬帅武昌、荆州、潭、岳等卫军取广西);
三道军令布局全盘、涉及南北多方向,想必筹谋已久,是一盘大棋,而他要做的就是坐镇中枢,监督各个方向战略进展及推进、观看由他谋划模拟的各方战略综合推演的实际版。
可以看到,北伐是因为收复了丢失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而闻名,但对于洪武大帝的光辉历程来说,此次北伐仅为冰山一角,几乎同时进行南征也很精彩、丝毫不逊色,两者均为进行经过与战略计划相吻合的经典战役,南方多线并行作战且最后也获得大胜平定岭南,可谓相得益彰。关于此空前绝后的军事计划,不少人提出异议:
乃太祖不并力中原而分兵南徼,不急争粤府而先事蛮方,缓急之数,得无出于下策乎?
应该先取岭南,夯实了南方基地再图北伐,不少人给出差评,结果大家都知道。
整个北伐(首次北伐),正是基于明太祖的设计而行: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这里不多说北伐了,看看对于南征的布局。
辉煌的南征:攻取八闽、平定两广、统一岭南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陈友定被执杀,八闽全平,两路人马会师。
按照既定计划,洪武元年二月,以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将军,率舟师走海路直取广东:
彼闻八闽不守, 湖湘已平, 中心震慑, 无固守之志。若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徕之, 必有归款迎降者, 可不劳师旅, 慎勿杀掠, 沮向化之心。如其拒命, 举兵临之, 扼其险要, 绝其声援, 未有不下者。
这几句话,确定了用兵广东的方略,即以招抚为主,兵威为辅。能不打仗就尽量不打仗,战争难免造成破坏,两广已成囊中之物,再搞破坏就是砸自己的家当,得不偿失。
且广东要地,惟在广州,广州既下,则循海州郡可传檄而定,海南海北以次招徕,留兵镇守。
这是从战略角度指明广州对广东的重要意义,取下广州,全粤便不难传檄而定。
仍与杨璟合兵取广西,用兵方略,率用是道,肃靖南服,在此一举。
最后这几句,再一次强调进兵广东与进取广西, 是统一岭南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军事部署上虽然是分兵作战, 但不管杨璟、廖永忠两军进展的速度如何, 最后会师合取则是固定不变的作战方略。
这可以说是平定广东的一封锦囊,从政治到军事都包括在里面了。
为确保万无一失,朱元璋又在二月末命令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副使胡通帅本卫及南雄、韶州等卫军马,由粤北直捣粤西之德庆。
这个举动表明了一个令敌人恐怖的问题:即使已经派出多路兵马同时发动北伐与南征,明朝仍然有足够的实力再暴兵。对对手而言,这不啻是个晴天霹雳,两路已难挡,三路四路则是令人绝望。
廖永忠按照朱元璋的部署,以招抚为主。二月从福州出征,三月进抵潮州向何真招降,何真也是个聪明人,很快便奉表以降,广州、惠州、循州等州郡不战而取。
陆仲亨也进展顺利,四月,两军实现了广州会师,广州既下, 全省便不难大定。
相比广东,广西战事稍有挫折,杨璟和周德兴分别在永州和全州受阻,拖延到洪武元年四月才告拿下永州。廖永忠此时已拿下广东,于是率军从粤西突进,梧州、藤州的元朝守将先后归降。朱亮祖率兵追击撤退的元朝吏部尚书普颜贴木儿,在郁林将他斩杀。
六月,明军在靖江会师,经过激战后攻下靖江城。与此同时,廖永忠也拿下南宁,七月拿下象州。
至此,两广悉数平定。
[2] 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守备海南岛的臣子陈乾富向朱元璋递交投降的条款奏表,把他统领的海南岛土地归附明朝。三月,廖永忠攻克广州,接着派遣使者向陈乾富劝告投降。七月陈乾富降服明朝,遂克海南岛。
洪武元年·挥师西向平定山西
洪武元年八月十五日,帝复命徐达、常遇春挥师西向,攻取山西,命冯胜、偏将军汤和由河南渡河北向,以策应攻晋主力。
明军于十二月初一日攻取太原,徐达大败王保保,王保保仅以十八骑狼狈逃走,尽降其众四万余人,马四万余匹。乘胜分兵取平遥、介休、盂州(今山西盂县)、管州(今山西静乐)等地。
南路军于洪武二年(1369年)元月初五日与徐达会师太原。
十九日,命常遇春攻取大同,二月初七日明军进抵城下,元守将弃城而逃,遂克大同,历时5个月山西全境归明。
洪武二年·占陕西
洪武二年,明军渡河进军陕西,三月六日,明军控制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李思齐率十万不战而逃,逃往甘肃,兵不血刃攻下凤翔。直取临洮、兰州,朱元璋致书招降,右副将军冯胜往攻,李思齐出降。遂进攻庆阳。王保保来救庆阳,徐达逆击,败去,克庆阳,斩元将张良臣,陕西光复。
洪武二年·招抚乌斯藏
洪武元年(1369年),朱元璋派遣官员持诏谕前往西藏,着令各部归顺明朝。诏书说到:
“命将率师,悉平海内。臣民推戴为天下主,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式我前王之道,用康黎庶。惟尔吐蕃,邦居西土,今中国一统,恐尚未闻,故兹诏示”。
并未成功。
洪武三年·平定西北(立国后第一次北伐)
洪武二年六月,元惠宗迁都应昌府,和位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马上路程,形成了实在的军事威胁。
洪武二年十二月,扩廓经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实力大增,部众达到十余万开始南下,其率大军突然进至兰州城下进行围困,准备围点打援。
正月,朱元璋接到兰州被围的消息。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初三日,朱元璋以扩廓帖木儿屡扰西北进行北伐,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李文忠副将,中山侯汤和和为冯胜副将,出兵进攻北元。
此次征战,正是基于明太祖的设计而行:
朱元璋根据当时元主在应昌府,扩廓在定西的情况,决定: “分兵为二道:一令大将军自潼关出西安捣定西,以取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一令左副将军出居庸关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况元主远居沙漠,不意吾师之至,为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事有一举而两得者,此是也。”并命大同指挥金朝兴、大同都督同知汪兴祖(即张兴祖)等先期进攻山西、河北北部作为佯攻吸引北元兵力。
东线李文忠以十万人出野狐岭,至兴和,降其守将。进兵察罕脑儿,擒平章竹真。至骆驼山,破走平章沙不丁。进军开平,降平章上都罕等。此时元顺帝已死,太子爱猷识里达腊即位。
洪武三年三月,徐达率领十万大军,出安定州(今定西),再次进攻甘肃与扩廓会战。三月二十九日,徐达率军至定西,扩廓帖木儿围困兰州数月不下,又闻明朝援军将至,于是从兰州撤围回救,两军在沈儿峪(今安定)相遇,经定西沈儿峪之战(明元之间最大规模野战,双方投入二十万以上),扩廓战败遁入和林,其全部精锐丧失殆尽。
此次北伐,明军和“北元”在西起关陇、中至晋北、东达内蒙东的数千里战线上经过半年有余的艰苦拉锯,成功的将中原、西北地区纳入了行政版图,“北元”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朱元璋战略任务基本完成。
洪武四年·灭明夏、平定四川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出兵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
此次关于灭夏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正是按明太祖的设计而行:
“蜀人闻吾西伐,必悉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全称金牛峡,亦称五丁峡,在今陕西宁强境内)以拒我师。彼谓地险,吾兵难至,若出其意外,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
遂于洪武四年正月,指挥南北两路大军进军四川。南路以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并命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升等率京卫、荆、湘舟师由瞿塘趋重庆;北路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左副将军,并由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由秦、陇趋成都,水陆并进,征讨大夏国。
朱元璋以北宋初年大将王全斌进攻后蜀时的历史教训,告诫诸将整肃军纪,严格约束士卒。而且,朱元璋还令冯胜去陕西修筑城池,命卫国公邓愈往襄阳训练军马,运送粮饷,以保障征蜀部队的后勤供应。夏政权君臣面对强敌压境,战降不定。最后明升接受太尉吴友仁的主战意见,一面对明遣使修好,以争取备战时间;一面派平章莫仁寿、邹兴、丞相戴寿以及吴友仁以铁索横断瞿塘峡口,重兵扼守。
四月,北路军连克阶州(今甘肃武都)、文州(今甘肃文县),渡过青川(今嘉陵江支流,在四川平武、青川境内)迅速向蜀中推进,相继攻下江油(今属四川)、彰明、绵州(今四川绵阳)。克绵州后,再败向大亨与援军戴寿于汉州(今四川广汉)。分兵前后夹击,败蜀兵克夔州(今四川奉节),乘胜分道攻重庆,沿江各县闻风而降。军进重庆,明升被迫投降。进逼成都,守将戴寿等抵抗失败后,得知明升已降,亦率部出降。至此,四川之战结束,蜀境悉平。
此次战争的胜利,仅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朱元璋对作战双方军事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战略部署得当,是一个至为重要的原因。以南路军为正,以北路军为奇,奇正并用,水路分进合击,密切配合,使夏军腹背受敌疲于奔命,最终被明军各个击破。这是又一个战略计划和战争经过基本吻合的典型战例。蜀地悉平,为朱元璋彻底平定西南奠定了基础。
此后不久,贵州境内的播州、水西、水东土司归附明朝,播州杨氏继续担任播州宣慰使,水西水东则合二为一,合并为贵州宣慰使,设宣慰使司于今天的贵阳。同时在贵阳设立贵州卫(今贵阳)。 四大土司归附明朝,其他土司也望风景从,明朝设置了贵竹等十一个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将八番九安抚司改为长官司属贵州卫,又设立金筑、都云安抚司及普定、普安等土府。
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开始平定云南的时候,今天贵州大部分都已经被纳入了明的版图。
洪武五年·出塞第二次北伐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再次北伐消灭北元,旨在完成汉唐所未完成的历史功绩,永清蒙古大漠,史称岭北之役。
明军北征前,朱元璋一如既往地对整个北伐行动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对三支军队的职责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
甲戌,命祭告太岁、风云、雷雨、山川、旗纛等神,遣征虏大将军魏国公徐达、左副将军曹国公李文忠、征西将军宋国公冯胜等率师征王保保。上戒之曰:“卿等力请北伐,志气甚锐。然古人有言:‘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今兵出三道,大将军由中路出雁门,扬言趍和林,而实迟重,致其来,击之必可破也。左副将军由东路自居庸出应昌,以掩其不备,必有所获。征西将军由西路出金兰取甘肃,以疑其兵,令虏不知所为,乃善计也。卿等宜益思戒慎,不可轻敌。”达等遂受命而行。
此役分三路,中路军在野马川(胪朐河,今中蒙边境的克鲁伦河)击败扩廓帖木儿并一路追击。
三月二十日,蓝玉又于土剌河(即今土拉河,位于蒙古乌兰巴托西)再败扩廓帖木儿。
五月初六,北元扩廓帖木儿和贺宗哲的联军在岭北击败徐达的中路军主力,明军死万余人,被迫南逃敛军收塞,幸亏徐达及时“故垒而收之”, 才使部下“彻侯功臣无死者”。
东路军李文忠杀伤相当,一路以轻骑前进,斩获万计,追奔至称海。西路军冯胜与傅友德七战七胜,败失剌罕于西凉,至永昌,败太尉朵儿只巴,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斩首万级。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
中路军大败、西路军大胜、东路军得失相当,此次北伐整体未达战略目的。
洪武五年·收复六百年之河西
第一次北伐期间(1369年),徐达命左副将军邓愈率军西进河西走廊。
五月,明军三路出击:
...徐达率冯胜、傅友德穿越秦岭,攻取汉中,打开了进攻四川的门户。
...汤和率军北击宁夏,擒元猛将虎陈,缴获马牛羊十余万,进一步扫清了近塞的残元势力。
...邓愈率军西进河西走廊,击杀元将阿撒秃乾。
邓愈引军而西,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击败北元豫王,追击至西黄河,抵达黑松林杀元将阿撒秃乾,邓愈继续西进深入青藏高原千余里,向吐蕃各部宣谕大明国威招抚吐蕃各部,迫使河州以西,朵甘、乌斯藏诸部归附明朝。切断了青藏高原与北元的联系。
第二次北伐期间,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攻占甘肃。
名将邓愈:擅招降附
关于河西([3]):
自公元764年吐蕃占领凉州到1372年明朝政府收复河西,这期间凉州经历了唐末、宋、元,由吐蕃、党项、回鹘、蒙古等民族长达六百多年的统治时期。因为这些少数民族多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发展阶段,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常靠掠夺手段获取奴隶等财物。
因此虽在863年,汉族人张仪潮曾领兵收复了被吐蕃控制了约百年的河西重镇凉州,但在不久之后这里又重新被一股由吐蕃奴部与投奔吐蕃的汉人共同组成的“凉州嗢末”所统治。因此在吐蕃、蒙古等少数民族统治武威的六百多年里,除西夏党项族统治时期武威境内农业经济有所回升外,其他时期武威农业经济几乎停滞不前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明朝收复河西时,发现青海省,甘肃河西走廊,宁夏等地区,竟然找不到一个汉人。这些地区的人口几乎全部是元朝从西域地区带回来的色目人的后代。他们都书写阿拉伯文,说着河西土话。
洪武七年·升“乌思藏卫”
洪武七年(1374年),升“乌思藏卫”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后接而升“行都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下设若干行都指挥使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等。
洪武十年·邓愈再次征西征剿吐蕃反抗势力
洪武十年(1377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当地土司向明朝求援。
四月初二,明太祖朱元璋以吐蕃(今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地区)阻截乌斯藏(今西藏)贡道为由,命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副将军,率师进击。
“邓愈分兵三道,督军昼夜兼程,紧追不舍,至昆仑山遇敌,且战且进,大败吐蕃兵,俘斩其众万余”
吐蕃首领见明军势众,知硬抗难胜,遂引兵退去。邓愈、沐英领兵至甘肃、青藏,分三路前进,进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追杀敌人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朱元璋见到捷报后,降旨嘉奖邓愈,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
洪武十三年·沐英出塞(第三次北伐)、进兵哈密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三次北征。二月,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领上万人在和林屯扎,怀疑有南侵动向。十一日,朱元璋命令西平侯沐英率其陕西明军进攻北元。 三月二十一日,沐英行军到达灵州(今宁夏灵武),侦察到脱火赤已经到了乃路(今内蒙古额集纳旗东南)。于是沐英急行军七昼夜,渡过黄河,经宁夏翻过贺兰山进行突袭;在距离脱火赤军营50里的地方分兵四路,分别从各个方向乘夜合围攻袭。脱火赤、爱足等遭突然袭击,未经激烈抵抗就被明军俘虏南下。
沐英出塞,登贺兰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分四翼夜击之,而自以骁骑冲其中坚。擒脱火赤及知院爱足等,虏其全部而归。
同年,明太祖派都督蹼英进兵哈密,哈密王“兀纳失里惧,遣使纳款”。(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明置哈密卫。)
洪武十四年·对塞外故元进行第四次进攻作战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北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南侵明边境。
关于此次北征的战略战术,朱元璋作了如下指示:
首先派侦察部队出塞,刺探军事情报,若有埋伏,则诱其深入,待其困疲而反击之;若无埋伏,即以精兵直捣其营。
四月十五日,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分两路出塞北征。
东路以傅友德为先锋,在灰山(今内蒙古宁城东南)大败元军,俘获不少元军人畜;又行军到北黄河(即潢河,今西辽河),遇到的北元部队不战而逃,被明军追击,北元平章别里不花、太史文通等被俘。
西路军以沐英为先锋出长城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攻取高州(今河北平泉境内)、嵩州(可能是指松州,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渡过胪朐河(今中蒙边境克鲁伦河),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 八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
傅友德为先锋,渡北黄河,袭灰山,斩获甚众。其余虏军不战而逃,获北元平章别里不花、太史文通等。沐英攻取高州,嵩州(可能是指松州,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渡过胪朐河(今中蒙边境克鲁伦河),擒北元知院李宣,尽俘其众。
洪武十五年·灭故元梁王、大理段氏,收复千年之云南
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梁王以昆明为其统治中心,仍奉元朝正朔,服从退据蒙古沙漠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的命令。土酋段氏则控制着大理一带,虽然直属北元政府管辖,但处于半独立状态,与梁王政权之间不时发生武装冲突。明太祖朱元璋欲以和平方式解决云南问题,曾多次派使者前往谈判,均被杀害,遂决定用武力统一云南。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日,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30万人荡平云南。
朱元璋根据云南军事地理形势,亲自制定进军云南的战略:
自永宁先遣骁将别率一军以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并力于此,以抗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制胜,正在于此。
既下曲靖,3将军以1人提兵向乌撒,应永宁之师,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使疲于奔命,破之必矣。
云南既克,宜分兵径趋大理,先声已振,势将瓦解。其余部落,可遣使诏谕,不烦兵而下矣” 。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二十六日,傅友德率军抵达湖广,兵分两路,从东、北两方面进攻云南。北路由都督郭英、胡海洋、陈桓等率兵5万人,由永宁(今四川叙永)趋乌撒(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这里是云南、四川、贵州3省交界处,为当时的一个军事重地。东路由傅友德等亲率大军由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趋贵州,进攻普定(今贵州安顺)、普安(今贵州盘县特区)。共歼灭驻扎云南之鞑虏精锐十余万,擒元平章达里麻,流血十余里,迫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尽。
洪武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攻克大理,段氏就擒。继克鹤庆(今属云南)、丽江(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至此平定云南全境。
平定云南以后,明朝政府为开发西南,巩固边防,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建立云南都指挥使司和云南布政使司,管理云南军政事务,并于军事要冲地区,设置卫所,屯兵戍守。其后乌撒各部发生复叛,均被官军镇压。至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傅友德、蓝玉率征南大军班师回朝,留沐英镇守云南。此后,沐氏子孙世代承袭,经理云南达260余年,直至明朝灭亡。 此战明军正确判断敌情和地形,避实就虚,出其不意,较快地取得了胜利。
云贵的收复与彻底的同化,堪称贡献巨大!
洪武十七年·对塞外故元进行第五次进攻作战
明洪武十七年(1384)五月,北元海道千户也先帖木儿于西番反明,明百户刘林率兵往攻,战死。凉州卫指挥宋晟奉命进击,至亦集乃(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大败虏军,生擒也先帖木儿及吴国公,俘其众近两万。
洪武二十年·第六次北伐、收复六百年辽东
洪武二十年,故元太尉纳哈出拥众数十万人,占据松花江以北广大地区,活动于辽东及辽河流域之间,为大明帝国在东北之大患。
是年正月初二日,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前军都督商焉参赞军事,率师20万人北征故元太尉纳哈出。
冯胜遣蓝玉率轻骑乘大雪出兵,杀其平章果来,擒其子不兰奚,获人马而还。
明得其军民24万余人,羊、马、驴、驼、辎重无数,最后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六月底,傅友德以新得到的辽地汉人军士驻守大宁,冯胜等胜利班师。辽东从此成为明朝势力范围,后来成为奴儿干都司的一部分。
洪武二十一年·对塞外故元进行第七次进攻作战
洪武二十一年,元顺帝孙脱古思帖木儿嗣立,扰塞上。
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三十日,朱元璋诏命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都督佥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率军15万人第六次北征北元。
蓝玉于捕鱼儿海大败虏军,杀太尉蛮子等,元主与太子天保奴仅以数十骑奔遁。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并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无算。蒙古上层三千多人被俘虏,并逼辱其妃,让蒙古尝受靖康之耻般的屈辱!此次大捷,动摇了北元根基。
洪武二十三年·对塞外故元进行第八次进攻作战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至三月,朱元璋对塞外故元进行的第八次进攻作战。
明太祖以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屡为边患,命晋王朱冈、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并以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为左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为左右参将,督兵从征。
三月初二日,燕王率军出长城古北口(在今北京密云北),侦知乃儿不花等屯驻迤都(今蒙古苏赫巴托之达里甘戛附近),遂乘大雪直捣其营,攻其不备。三十日,师抵迤都,先派与乃儿不花有旧的观童入营求见,大军进围其营,乃儿不花等被迫投降,悉收其部落数万人、马驼牛羊数十万头而还。 晋王率军出塞,不见故元人马而还。
洪武二十四年·第九次北伐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由于蒙古各部酋的投降,是继纳哈出势力之溃灭及脱古思帖木儿汗之覆亡而来的大动荡的余波,因此,当这次动荡稍一平息,因安置不当,他们又各自叛去。兀良哈三卫部众也不例外,叛去后,又来进犯明的边境,明朝出动大军征讨三卫地方。
洪武二十四年(辛未)春三月,元辽王阿札失理寇边,命颍国公傅友德率列侯郭英等讨之。五月,至哈者舍利王道,友德遽下令班师,敌闻,信之。越二日,忽趋师深入。六月,至黑岭、鸦山等处洮儿河,获人口马匹,驻师金鞍子山。七月,复征黑岭、寒山,至磨鎌子海、兰尖山,追其渠札都,深入黑松林之地野人所居熊皮山。追达达兀刺罕,掩袭其众,大获而还。
洪武二十四年·第十次北伐
洪武二十四年,哈密寇边,命都督宋晟、刘真率师讨之。九月,晟等破哈密,擒其王子别别怯、豳王桑里失哥、知院岳山等,杀其国公阿朶只,俘众一千三百人。
洪武二十五年·第十一次北伐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元太师也速迭儿弑其主脱古思帖木儿,自称全蒙古大皇帝,遣大将安答纳哈出策反失烈门等人。
二十二年,失烈门背叛明朝,袭杀捏怯来,明太祖大怒。
洪武二十五年,遣将周兴往讨其罪,追至彻彻儿山,大破之。自是,不敢近边者十余年。”先是兴率师至斡难河,转至兀古儿札河。按视安达纳哈出之地,见车马迹,遂追至兀者河,得空车百余辆,将还,适永平卫百户汪广报言:‘哨遇胡兵,与战,败之。追奔八十余里,胡兵弃辎重溃去。’兴乃遣燕山左护卫指挥谢礼率轻骑疾追之至彻彻儿山,又大败之。生擒五百余人,获马驼牛羊及银印、图书、银字、铁牌等物悉送京师。上令择胡兵有可用者,卯罕阿鲁温沙二人赍橹北,还招谕虏将阿札失(叛逃的辽王)等。
洪武二十五年·第十二次北伐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对北元进行第十二次北征。
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十九日辛巳,周兴等率师至开元卫,得知西阳哈在黑松林(今巴彦县北境黑山),命令指挥庄德,领吉林船厂舟师顺脑温江(嫩江)下忽剌温戳卢口(少陵河口)。时步军亦进至忽剌江(呼兰河),分为三道,宋晟率指挥钱忠、张玉、卢震军由西北同河(通河县西伯河)至阿阳哈寨,刘真率指挥房宽军,由松花江北岸东南戳卢口至蒙古山寨(今木兰县蒙古尔山)。
指挥景诚、朱胜军由中道忽剌温江东北出铜佛寨、者迷河(依吉密河)、黑松林等处。但是,明军扑了个空,西阳哈早已于二月河冻时过松花江。刘真等率兵由斡朵里(今依兰县马大屯)追至甫达迷旧城(今宾县永宁古城),适天雨昼晦,不及而还。获女直镇抚管三并男女六百五十余人,马四百余匹。遣人入奏。
洪武二十九年·对塞外故元进行第13次进攻作战
是年(1396年),朱元璋获悉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以北有北元军队活动,就命令驻扎在北平(今北京)的燕王朱棣领兵去大宁歼灭之。
燕王朱棣领兵至大宁讨虏,至彻彻儿山,大败虏军,俘索林帖木儿等数十人。追击至兀良哈秃城,遇虏将领哈剌兀,复大败之,振旅而还。
朱元璋用了洪武一个朝代基本完成和维护了地域大一统。
永乐元年在黑龙江、 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正式设立奴儿干都司,辖四百余卫所,设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
永乐五次北征,最远(第二次)打到了乌兰巴托,成为中国历史上御驾亲征最远的汉族皇帝。
部分参考:
[1] 朱元璋平定岭南之战:一切算无遗策,尽在掌握|陈友谅|元朝|南征_网易订阅
[2] 海南岛简史 - 简书
[3] 「西北历史」西北首府武威的兴衰以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_河西走廊_姑臧_文化人
、大明王朝对后世的贡献_地区_统治_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