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笔记| 概述:5G三大应用场景、5G关键技术概览

news/2024/11/6 21:36:01/

什么是5G

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指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5G的特性

  • 高速率
  • 低时延
  • 大连接/高网络容量:两个层面,无所不包和无所不在
    具体而言,4G的大功率宏基站虽然覆盖范围大,但是距离基站远的位置信号弱;而5G大量密集部署小功率微基站,从而覆盖末梢通信点
  • 低功耗
    目的是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主要有eMTC和NB-IoT技术,它们都是基于4G的两种移动物联网制式(相当于阉割的4G协议,沿用到5G物联网中,是因为物联网不需要大速率/低时延,而是追求能够接入大量设备,如路灯、电表等)

eMTC和NB-IoT互为补充:

  • NB-IoT技术使得移动网络覆盖范围更大、能接入的设备更多、设备功耗更低,但是速率低、时延高
  • eMTC则网络速率高、时延短

5G的三大应用场景

5G三大应用场景:

  • 增强移动宽带业务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整体提升用户体验,即网络覆盖范围更大、速率更快、用户容量更多
  • 海量机器类通信业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属于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侧重人与物的信息交互,主要是依靠5G的大容量来支持海量终端接入,从而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工厂和智能家居等
  •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业务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也属于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侧重物与物的通信需求,主要是依靠5G的低时延、高可靠、高可用性来实现车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

可见,5G不单单是给人用的(2C),其变革性在于在垂直行业应用的拓展(2B)
上面的eMBB就主要适用于 2C 的 VR、AR、8K、云游戏等;而mMTC和uRLLC则是用于2B

目前在NSA组网下,仅实现了支持 eMBB 的 5G 网络

增强移动宽带业务eMBB的实现:高速率

根据香农公式 C = B l o g 2 ( 1 + S / N ) C=Blog_2(1+S/N) C=Blog2(1+S/N),提升传输速率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带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

  • 毫米波:电磁波波长短频率高,是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的发展
  • MIMO:利用空间资源,在不同空间信道上使用同样的频段,从而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主要带来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
  • 载波聚合CA:多个载波同时为用户传输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技术:

  • 同时同频全双工CCFD:提高传输效率
  • 3D波束赋形:控制信号相位,使其精准指向移动终端,从而留出更多的空间信道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抗干扰性
  • 设备到设备通信D2D:终端不经过基站直接通信,降低功耗

毫米波

毫米波带来了更丰富的频带资源,而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绕射能力越弱,穿透能力越强,传播中的能量消耗也越大

  • 故毫米波以直射波的形式进行视距传输,具有可靠性
  • 毫米波传输损耗大,传输距离短,覆盖范围小(因此基站的覆盖范围也随之减小,需要微基站)
  • 毫米波绕射能力差,易受阻挡
  • 毫米波波束很窄,方向性良好

5G其实没什么突破性的新技术,提升速率和容量无非就是:

  • Massive MIMO增加天线数量
  • 继续开发高频段,即毫米波波段,但又毫米波特性决定了覆盖范围小,必须使用微基站和超密集组网

波束赋形

聚拢信号能量,从而产生方向性波束(类比喊话时使用喇叭将声音聚拢,声波就能传输得更远),一般波束越窄,信号增益越大,但只要波束偏离用户,信号质量极差

  • 波束管理技术:将波束快速对准用户
  • 波束扫描:基站先用宽波束粗扫描,确定用户大致方向,然后用窄波束扫描,对准用户形成高质量链路
  • 波束匹配:对于发射波束,终端变换并选择最佳接受波束(从预先定义的码本中选择最优的码本进行接收),形成一对最佳波束对

多点协作传输CoMP技术:干扰抑制

多点协作传输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不同基站协作解决干扰问题,两种思路:避免干扰/将干扰转化为有用信号
CoMP本质上就是MIMO技术在多小区场景下的应用,即利用空间信道上的差异来传输信号

  • 动态小区选择DCS:多个协作小区都有要为终端发送的数据包,但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小区在向终端发送数据(根据信道状态选择发送数据的基站,多小区采用动态切换的方式发送数据到一个终端),最终消除了小区间干扰
  • 协同调度/波束赋形CS/CBF:协作小区通过波束协调调度,将波束的方向避开,减少波束间的互相干扰
  • 联合传输JT:多个协作小区在同一时刻发送(相同或者不同的)数据到同一终端,将小区间的干扰信号变为有用信号,从而减少小区间干扰

同时同频全双工CCFD

传统的双工方式:TDD和FDD,它们都需要将通信资源分为两份,供双向通信使用,需要双倍的资源开销
同时同频全双工CCFD:在同一时间和同一频段实现双向通信,提升了频谱效率,增加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CCFD的关键技术:自干扰消除,也就是消除自己发出的信号
自干扰消除具体有三类:

  • 天线抑制消除:增加收发天线的隔离度,从而自己的发射天线发出的信号无法进入接收天线
  • 射频干扰消除:将发射天线的信号作为干扰参考信号,从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参考信号(实际上还需要经过反馈电路调节干扰参考信号的幅度相位)
  • 数字干扰消除:解调后的信号,减去在数字域重建的干扰信号

正交频分复用OFDM与F-OFDM

传统的复用有TDM、FDM、CDM,其中CDM的思想是用正交的扩频码处理数据,使得数据能够在同时同频上传输,并且还能被完全分离

到了4G时代,提出的复用技术是OFDM
相比FDM,OFDM的各个子载波不需要保护频带,即使这样各载波也能完全分离,原因就在于各个子载波之间正交(正弦/复指数信号的正交特性),其思想与CDM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OFDM信号,在连续的频带内虽然无需保护频带,但在频带的边缘,仍然逃不了使用保护频带,在 4G 网络中,这个保护频带所占用的带宽要达到总带宽的10%,也就是说 10%的频率资源都白白浪费掉了

5G的改进在于使用F-OFDM,泄漏情况大大改善,保护频带所占用的频带缩减到 2-3%,从而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提升 8%左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海量机器类通信业务mMTC的实现:非正交多址NOMA

即使是F-OFDM 的复用效率,远远没法支撑 mMTC 宏大的目标:每平方公里能同时接入100 万个设备

海量机器类通信业务mMTC的场景,需要实现大量终端的同时通信,因此引入了非正交多址NOMA

复用技术,就是同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
多址技术,就是同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且每个数据流服务一个用户,最终同一信道服务多个用户

多址技术的演进:

  • 1G为FDMA,2G为TDMA,3G为CMDA
  • 4G为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一般OFDMA指的是OFDM/FDMA,即:同一时刻,频带资源分成多份,供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甚至可以动态为不同用户分配子载波数

OFDM中同一时刻仅一个用户,占用所有频带资源;
而OFDMA是OFDM与多路存取的结合,有OFDM/FDMA、OFDM/TDMA、OFDM/CDMA

  • 5G为正交频分复用NOMA:发送端非正交发送,主动引入干扰(虽然单个用户仍为OFDMA,但不同用户的子载波重叠在同一个频段,这样总体上就是“非正交多址”);接收端使用串行干扰删除SIC技术解调(依次分离功率最强的信号)

NOMA的具体方案有:华为的 SCMA、中兴的 MUSA 、大唐的PDMA等

NOMA的优势:

  • NOMA在时域、频域、码域之外,开辟了新的功率域,通过串行干扰删除SIC技术解调
    原来多个用户之间互相竞争频谱资源,而NOMA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频谱资源,从而所有终端都能获得最大的可接入带宽,最终可以容纳大规模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原先的正交多址OFDMA需要严格的接入流程和调度控制,成本高且接入节点数量受限;
    而NOMA连接成本和功耗低,可实现海量接入(类比传统收费站,货车和轿车严格接收分别的调度;而NOMA就好比ETC,自动识别车辆和费用,控制开销很小)

  • NOMA无须知道每个信道的状态信息

但是要注意,NOMA的缺点也很明显:

  • NOMA仅适用于单用户传输少量的数据,而用户数量很大的场景
  • 用户需要高速率传输大量数据时,用户之间的干扰,会直接抹平 NOMA 复用效率的提升

因此,只有 mMTC场景下,会采用 NOMA

此外,对于uRLLC场景,也不需要连续传输大量数据,用 OFDM 或者 NOMA 都有可能

5G的复用和多址技术,不是单一的 OFDM,而为了适应更多场景,会采OFDM+NOMA 的结合

各频段的频谱利用

高频段和中低频段都要充分利用,一方面高频段解决了热点地区的容量问题,另一方面中低频段解决网络覆盖,保证远距离通信,高中低频段相互补充

  • 增强中低频段的利用,使用频谱共享技术,细分为频谱聚合(多个载波碎片聚合为一个更宽的频谱)、射频聚合(不同网络链路如LT)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业务uRLLC的实现

移动边缘计算MEC

  • 移动云计算:[集中式大数据处理]计算任务在云端完成,终端只负责数据输入输出

如果终端直接访问移动云计算,带来大量数据传输,增加网络牙利

  • 移动边缘计算MEC:[边缘式大数据处理]在接近终端的位置提供云计算,将计算能力下沉到分布式基站(原来的数据中心分为多个小型的数据中心,并部署在核心网边缘)
  • 移动边缘计算MEC有助于实现低时延和高带宽,可用于增强现实AR、车联网、智能视频加速等

扩展现实XR与5G

XR扩展现实,包括VR、AR等技术
传统VR设备,对于CPU与GPU的算力要求高,故导致了VR眼睛设备庞大;
而如果利用移动边缘计算,结合5G的高速率和低时延,使CPU与GPU从VR眼镜中分离出来放在云端,直接将渲染好的图像传输至VR设备,VR眼镜转变成了单纯的显示设备,即可实现轻量化

R17将评估边缘云+轻量化终端的分布式架构是否能支撑XR应用场景

终端直通技术D2D

终端与终端在近距离内自建链路进行通信,而无须经过基站,从而降低核心网压力,实现低延迟

  • 集中式控制D2D:基站获得链路信息,控制D2D连接
  • 分布式D2D:设备获取链路信息,自主建立D2D连接

D2D可用于本地业务、基站受损时的应急通信、车联网中的V2V通信

5G网络架构

  • 接入网:密集的基站部署、智能的基站间协作
  • 承载网(打通基站和中心机房之间的数据传输,连接接入网与核心网,也连接核心网内部的电信机房与骨干网):带宽更大,时延更短
  • 核心网(数据的处理和路由,超级路由器):虚拟化,灵活分配资源

超密集组网架构

5G使用更高频段(毫米波),带来了更丰富的频带资源,而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绕射能力越弱,穿透能力越强,传播中的能量消耗也越大,从而基站的覆盖范围也随之减小,因此需要微基站的密集建设,微基站功率更小,离移动终端更近

具体实现中,有两种超密集组网架构

  • 宏基站&微基站部署模式:宏基站(含接入集中控制模块)管理微基站,微基站对用户提供服务,而对于一些快速移动的终端,为了防止频繁切换基站,直接由宏基站提供服务
  • 微基站&微基站部署模式:微基站共同协作,为某片区用户提供服务,即虚拟宏小区技术:一个微基站(含接入集中控制模块)代替之前的“主管”宏基站,而所有基站之间占用部分信道资源进行协调

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UCN

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UCN(User-Centric Networks),核心思想:终端用户可以按需选择和控制为其服务的网络

  • 传统网络,用户优先连接信号最好的基站,因而在两个基站边缘需要进行切换,这可能造成“掉线”问题
  • 5G微基站下,切换更频繁,更可能产生“掉线”问题
  • 5G将[以基站为中心]的架构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维护动态站点集合,用户与多个基站/基站群连接,从而保证用户始终处于“逻辑小区”的中心,消除边界上的切换和信号弱的问题(即使一部分基站在切换,终端也与其他一些基站保持连接)

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RAN

网络架构的演进:

  • 传统一体化基站:每个基站自成体系,基站和配套设施在机房内,然后基站经过馈线与铁塔上的天线连接
  • 分布式基站:将基站分为室外的远程无线电单元RRU和室内的基带带宽单元BBU,一个BBU带动多个RRU,两者由光纤连接
  • C-RAN:减少基站数量从而降低功耗,另外通过集中式、协作式技术,将基站集中为一个大的基站资源池,并通过虚拟化集群实现基站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调度,最终高效利用资源。
    5G在无线资源虚拟化中引入NFV和SDN,进一步根据处理内容的实时性,将BBU切分为中央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CU处理非实时的无线高层协议栈,DU处理实时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为节省RRU和DU的传输资源也可将部分物理层功能上移至RRU

C-RAN的特点:

  • 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 Processing
  • 协作式无线电Collaborative Radio
  • 云计算架构Cloud Infrastructure
  • 绿色无线接入网架构Clean system

网络切片技术

网络切片,就是将物理网络分为多个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对应不同场景,即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时延、带宽、可靠性),各个网络切片独立运行,各取所需,总体上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分类管理、灵活部署

具体实现上,使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这一工具,将网络切分为提供不同服务的网络切片,将网络设备分解为硬件和软件,用软件来控制真实硬件上的网络功能;
对应将网络分为物理链路层和逻辑链路层。逻辑上,切片就是根据需求来重组网络功能NF资源,底层数据的具体传输,则由通用服务器统一部署硬件来完成

无人机UAV基站

UAV基站就是用无人机搭载通信基站,可以灵活部署,提供空中接入,用于灾区临时基站、热点地区的补热覆盖、为建筑物阴影补盲等

5G非地面网络(5G NTN)

将5G用于非对地面通信(对空、对海等),可使5G用于无人机、船只通信,从而建设立体覆盖的网络

  • 对人通信:5G非地面网络,由THALES牵头
  • 对物通信:NB-IoT与eMTC非地面网络,由联发科牵头

6G技术

6G愿景:智慧连接、深度连接、泛在连接
具体技术:太赫兹通信、可见光通信、轨道角动量技术(传统使用电磁波的线动量)、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http://www.ppmy.cn/news/211991.html

相关文章

5G+边缘计算 学习笔记

OneNET EDGE 前言我以前了解的边缘计算wiki名词5GC中的一些词一些没那么常见但也可以知道的词边缘计算中的一些词MEC(Mobile Edge Computing)ECP(Edge Compute Platform)NFV(Network Function Vitualizaiton)云网融合云边协同dockerKubernetes我了解的容器docker和Kubernetes&a…

大话5G观书笔记

大话5G 1 移动通信发展1.1 从1G到4G1.2 通信发展 2 5G愿景2.1 无线网络2.2 万物互联--LoT打造未来新世界 3 网络篇3.2 多网络融合 1 移动通信发展 1.1 从1G到4G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20世纪80年代,移动通信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1…

TYPE1码本 一【5G笔记】

UE根据高层配置信息及CSI测量结果,通过获取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MI,表示相关信道描述,在每层选择一个波束,并反馈对应的码本。上报的PMI指示UE推荐的索引值,基站做调度和预编码时,也可以不依据UE的反馈。 对于…

5G学习笔记之RRC状态

参考资料:3GPP 38.331 RNA:RAN-based notification area,基于RAN的通知区域。 RNAU:RAN-based notification area update,RNA更新 1. UE的3种RRC状态 NR UE可以处于三种RRC状态之一:RRC_IDLE、RRC_CONNECT…

5G笔记| 概述:5G帧结构与频谱

5G帧结构 4G帧结构:帧长10ms,子帧长1ms,每个时隙周期固定0.5ms;频域的子载波间隔固定15kHz 5G帧结构:帧长10ms,子帧长1ms,每个时隙固定14个OFDM符号,但时隙可变(子帧中包…

5G学习笔记之系统消息

参考资料:3GPP 38.300、3GPP 38.331 1. 名词缩写 缩写全称描述SISystem Information系统信息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RMSIRemaining Minimum SI剩余最小SI,即除MIB外的最小SISSBSynchronization Sign…

5G学习笔记(1)

文章目录 第一章 5GNR原理与关键技术第一节 NR关键技术(重点前四部分)第二节 5G(NR)帧结构第三节 5G频谱划分与使用第四节 NR时频资源第五节 5G物理信道与信号 第二章 5G网络架构与组网部署第一节 5G网络架构概述第二节 5G核心架构与部署第三节 5G接入网架构与部署 第三章 物理…

【5G】5G 学习笔记

目录 一张图看懂LTE 无线承载 5G CU和DU分离(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单元;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单元 CU和DU分离到底有什么好处? 3. 满足5G复杂组网情况下的站点协同问题 【5G每日谈】5G的整体网络构架和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