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好的PP构成的因素包括:感光度、正确的白平衡、正确的测光模式、适合的快门速度、适合的光圈、正确的对焦、准确的曝光。
在全手动模式下的具体步骤
1、在拍照模式下将机顶的模式拨盘拨到M档。
2、设置正确的白平衡,选择对应的白平衡模式。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带一张尽量接近纯白的白纸,大小适中,能充满整个显示屏,但为了反射环境光线不适宜太小。为方便考虑,可设置打印建为自定义白平衡。方法详见说明书102页,并选择自定义白平衡。设置完成之后在拍照前就可让白纸充满整个画面之后按下打印键自定义白平衡,这样得到的色温就是当前光线下正确的了。以后都可沿用。
3、根据你所拍摄主体大小进行测光模式的选择。为了便于构图和计算主体面积建议先打开全部网格线,方法为:拍摄模式下按下Menu键,在拍摄选项也就是一个相机图标的选项下选择覆盖显示按左右调整为“全部”,屏幕上将出现纵横各两条直线将屏幕分割为9格,最终将以这9格作为测光面积大小的标准。如果主体面积大于50%就应该选择评测测光,感光元件(CCD)将以进入镜头的所有光线做评测,最终将会在屏幕最右侧的光线评测浮标上表现出来!最终出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要以此作为依据!!置中即为所选择测光模式下最佳的曝光效果!!!如果所有设置都正确而PP中主体过曝或偏暗的话就是测光模式不正确。如果主体较小,大小和正中网格差不多的话就应选择中央重点测光,而光线评测浮标上表现出来的即为中央网格的光线评测。点测光主要用于表现小物体的细节,多用于微距。选择点测光模式后会在中央网格的正中出现中缺的长方框,尽量让主体位于中缺长方框内以得到正确的曝光度。
4、根据主体运动状态选择快门速度。如想捕捉清晰的主题画面,主体运动速度越快,相应快门速度也必须提高到相应速度,比如当拍拍摄行走或者快速移动时,快门速度设置在 1/250秒左右合适,这样可以得到相对清晰并没有抖动的画面;要拍摄更快的自由落体或飞驰的物体,则需要将快门速度提高到1/400秒左右;而要拍摄极快速飞行,则要1/800秒以上了。相反,如果你想拍摄例如刀光剑影等相对模糊且另有意境的照片时,相对降低快门会得到更佳的效果,比如使用1秒,1/2 秒等... ...
5、根据需要景深选择光圈。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景深: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成像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说得通俗一点,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我们知道,在精确调焦的主体前后,还会有一段相对比较清晰的范围。比如拍摄时向某人物对焦,那么该人物必然处于清晰点上,而此时在他前后的一丛矮树和一间房子也相对比较清晰,因此,我们可以说矮树与房子都处于清晰范围之内,也就是在景深范围之内。景深,也就是景物清晰的深度。这里我们所说的相对比较清晰,是因为前后景物的清晰程度毕竟不如对焦点上的那个物体,但是可以为人们的视觉所接受。想要得到虚化的背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浅景深就尽量加大光圈、背景尽可能的远、长焦端对焦、尽量离主体近,比如微距、特写等。虚化背景能更加突出拍摄主体,这样的技巧还可用于因背景杂乱而不想把背景拍摄出来的时候。如果想得到大景深就将光圈减小到F8.0(A590最小光圈),以得到主体前后很远距离都清晰的风景。
6、感光度。根据主体性质决定你所要的快门速度或光圈大小(景深)之后再进行感光度的选择进行组合得到正确的曝光度。不同的场景对于三者的要求不尽相同:拍摄运动物体主要控制快门速度+适当的光圈来(以取得较满意的景深)+最后才是感光度;拍摄风景对于快门速度的要求就次于对于光圈的要求。毕竟静止的物体是不会移动的,即使移动幅度速度也很小。所以就先决定光圈(所希望的景深)+最低的感光度(使用较低感光度得到较好画质)+其次才是快门速度(过慢的快门会加大手抖的几率从而加大“糊”的危险,最好是控制在1/20或更高的快门速度)。这三者任意一项的变动都会影响到曝光度的变化,所以都可通过互易来得到近似的效果,只是近似而不是完全相同,虽然可能微小的差异肉眼分别不出来。
7、目测主体距离+观察显示屏画面锐度判断手动对焦的准确度。目测主要用于5厘米至5米以内,判断相机与主体之间的大概距离。调好大概焦距后仔细观察显示屏中心位置放大对焦点的画面锐度,同时按动左右键调整焦距,调到适当的位置后微微前后移动相机并凝神观察显示屏中心画面的锐利程度,确认对焦完成后咔嚓!一张好PP出炉啦~看!还在冒烟儿~
最重要的准则:一切都调好后记得观察“光线评测浮标”,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