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主板硬件问题的常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清洁法:
- 使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
- 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此时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然后重新插接。
-
观察法:
- 反复查看待修的板子,检查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
- 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
- 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能是芯片故障,可考虑换一块芯片试试。
-
电阻、电压测量法:
- 在加电之前,测量主板上电源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防止发生意外。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应为300Ω,最低也不应低于100Ω。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则说明有短路发生,应检查短路原因。
- 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电源与地是否短路,特别是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
- 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
- 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
拔插交换法:
- 该方法可以确定故障是在主板上还是在I/O设备上。
- 即更换同类型的插板或芯片,然后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来判断故障。
- 主要用于易插拔的维修环境,比如内存自检出现错误,可以更换相同的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
-
静态、动态测量分析法:
- 静态测量法:让主板暂停在某一状态下,根据电路逻辑原理或芯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万用表或逻辑笔测量相关点电平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 动态测量分析法:编制专用论断程序或人为设置正常条件,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判断故障部位。
-
软件诊断法:
- 通过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
- 利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取电路的状态和芯片的状态(如寄存器)来识别故障位置。
- 此法往往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应用前提是CPU及基总线运行正常,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能够运行安装于I/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
-
先简单后复杂并结合组成原理的判断法:
- 可先判断逻辑关系简单的芯片及阻容元件,后将故障集中在逻辑关系难以判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综上所述,排查主板硬件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也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判断。在排查过程中,需要保持耐心和细心,以避免误判或遗漏故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