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 背景
- 二、 数字化转型实施
- 1.1 指定转型规划
- 1.2 组织落地实施
- 1.3 开展成效评估
- 1.4 推进迭代优化
- 三、 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
- 1.1 强化研发设计云端协同
- 1.2 推动生产过程智能转型
- 1.3 加速运维服务模式创新
- 1.4 促进经营管理流程优化
- 1.5 提升供应链弹性和韧性
- 1.6 探索跨场景集成优化
- 四、分类推进数字化转型
- 1.1 行业龙头企业引领“链式”转型
- 1.2 大型企业加速“整体”转型
前言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以解决企业痛点难点问题为目标、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以场景数字化为切入点,综
合考虑技术成熟度、经济可行性、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精准识别数字化转型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
一、 背景
2024年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指南主要考虑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企业系统谋划能力,引导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二是加强企业对标研判能力,通过场景转型,形成企业整体转型。三是明确企业差异化转型路径,明确企业转型重点和策略。四是健全企业转型保障体系,引导数字化要素向制造业企业集聚,形成转型推进合力。
二、 数字化转型实施
指南推荐的数字化转型实施为分步实施方式,通过如下四步来逐渐实现数字化转型:
1.1 指定转型规划
通过利用评估标准开展评估诊断,梳理当前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的基础条件,摸清企业数字化发展实际情况,识别转型痛点需求和应用场景。建立分阶段子任务和实施项目清单,为下一步组织实施提供清晰明确的方向内容。
评估标准可考虑如下官方发布的标准:
-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
-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
- 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
1.2 组织落地实施
企业需要通过加强组织和条件保障,组建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队伍,引导全员强化数字
化理念,强化外部服务商的深度融合等措施形成系统实施推进合力。高标准推进项目实施,从而实现数字化项目与企业业务更好适配融合,达到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精益管理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不断优化数字化转型实施效果的目标。
1.3 开展成效评估
企业需要以经营目标改善和业务流程优化为导向,开展转型绩效评价,梳理总结转型目标达成情况,提出优化改进方向。开展数字化能力评价,梳理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经营目标和业务流程优化可以考虑如下指标:
- 营收增长率
- 利润率
- 研发周期
- 生产运营效率
- 库存周转率
- 客户满意度
数字化能力可以考虑如下指标:
- 系统易用性
- 标准符合性
- 数据质量水平
1.4 推进迭代优化
企业需要根据数字化成效评估的结果,找到转型实施中的短板和不足,迭代解决方案,优化实施效果。通过自身战略定位和业务发展方向的定位,进一步制定下阶段数字化转型目标和任务,从而螺旋式推进场景数字化改造和业务数字化升级,持续强化全流程精益管理水平。
三、 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
1.1 强化研发设计云端协同
- 云端研发设计:按需订阅产品设计、仿真模拟等软件服务,提升产品仿真效率,降低软件运维成本。
- 协同研发设计,建设协同设计平台,强化设计协同,鼓励配套零部件企业使用平台,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 探索智能研发新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研发设计软件,构建设计模型、仿真模型等数据集,开展模型训练,发展创成式设计、实时仿真等创新应用,加速新产品研发。
1.2 推动生产过程智能转型
- 生产全过程的透明化管理,鼓励部署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订单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轻量化工业 APP,提升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控能力。
- 部署先进控制系统(APC)、实时优化控制系统(RTO),推广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决策管控应用,通过贯通数字主线提升生产工艺、装备调参、物料平衡等生产作业的智能化水平。
-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设计、排程、加工、检测等数据流转,发展“人工智能+”外观设计、排程排产、缺陷检测等新模式,通过模型传递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基于实时数据开展节能降耗、减碳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探索实践,以数字化提升企业绿色化、安全化水平。
1.3 加速运维服务模式创新
-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等领域率先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 开展存量设备管理优化,实时采集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探索推动人工智能在设备运维场景落地,开发实时监测、运行优化、自动告警和预测性维护等应用,保障设备的高效运行和安全稳定。
- 挖掘设备和产能潜在价值,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设备信息和闲置产能,发展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共享制造等增值服务。
- 基于数据的产品服务化、工程服务化和知识服务化等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
1.4 促进经营管理流程优化
- 建设统一的经营管理平台,开展端到端的流程重构和组织优化,实现基于平台的跨层级、跨企业协同管理。
- 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重构和集成商业智能(BI),通过办公自动(OA)、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不同业务信息系统,开展经营数据汇聚和经营分析模型应用,实现基于模型的智能决策。
- 数字化手段优化财务管控流程,通过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集成,实现业务活动全流程资金及时响应。
1.5 提升供应链弹性和韧性
- 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多级供应商采购管理系统,基于模型优化供应资源结构,及时备份关键供应节点,保障供应持续稳定。
- 基于数字化平台开展订单全流程跟踪,
- 基于数据优化仓储布局和出入库管理,
- 基于模型算法设计优化供应物流网络,实现订单精准配送和准时交付。
- 全维度绘制客户画像,开展产品全流程信息追溯,实时响应客户产品维保需求,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和交付质量。
-大数据建模构建供应链风险预测分析和评估诊断模型,基于模型对供应链风险精准识别和应急防控。
1.6 探索跨场景集成优化
- 绘制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推动产业链环节的模块化表达,引导企业开展跨场景数据、模型流转应用探索,带动上下游工具打通、数据互连、模型互认,建立功能完备的产品工具体系,实现跨场景环节的协同优化。
- 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开展产品模型在需求、设计、分析、验证等集成管理,提高产品设计、生产、运维一体化管理水平。
- 基于数据和模型重塑业务系统、创新商业模式,打通用户需求和企业产能、研发设计和售后服务之间的数据流,发展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
- 开展工业操作系统转型升级,提升工业操作系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水平。
四、分类推进数字化转型
1.1 行业龙头企业引领“链式”转型
- 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为导向,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
- 建设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耦化的数字工具,打造贯通工具链、数据链、模型链的数字底座。
- 引导上下游企业开放制造能力、设计创意、专业知识,推动订单协同、研发协同和服务协同,提升社会制造资源配置效率。
- 鼓励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分析,提升风险联动预测和协同处置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风险防范能力。
1.2 大型企业加速“整体”转型
- 大型企业坚持系统思维、创新引领,制定转型整体规划,推进全流程、全场景、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数据采集、知识沉淀、业务打通、生态搭建等能力,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决策和运营深度优化。
- 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推动管理架构从科层制向柔性组织转变,构建网络化、扁平化、开放化的新型组织体系,探索基于实时数据的动态管理、透明管理,加快企业管理模式变革。
- 创新业务模式,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供应链协同的制造体系,探索用户个性需求与设计制造精准对接的机制创新,推动面向质量追溯、设备健康管理、产品增值服务的服务化转型,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中小企业实施“梯次”转型 - 中小企业坚持因“企”制宜、重点突破,评估转型潜在价值和可行性,明确转型优先级。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应加强关键业务系统部署应用,围绕产品数字孪生、设计制造一体化、个性化定制等复杂场景开展系统化集成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
-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应以需求迫切的场景为突破口,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
- 小微企业应考虑自身资源条件限制,开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积极上云上平台,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运营优化等订阅式产品服务,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提升企业经营水平。
- 强化与龙头企业的标准适配、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全面融入产业链供应链。
参考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解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关于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