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news/2024/9/11 2:44:43/ 标签: 线性代数, 算法

文章目录

  • 待定系数法
      • 应用示例
        • 1. 多项式除法
        • 2. 分式化简
        • 3. 数列通项公式
      • 总结
  • 递归数列特征方程
      • 特征根的求解
      • 通项公式的求解
      • 示例
  • 错位相减,差分
      • 错位相减法
      • 差分的应用
      • 结合理解
  • 韦达定理
  • 二项式定理
      • 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
      •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 应用
      • 示例
  • 一元二次求解
      • 1. 因式分解法
        • 示例:
      • 2. 公式法
        • 示例:
        • 共轭复根
  • 指数开根算法
  • 高次方程展开
  • 方程组求解
  • 数列相关求解
    • 猴子吃桃问题
      • 数学问题猴子吃桃,剩余个数为何是先减去1在除以2,题目明明是先吃一半,再多吃一个
    • 数列求通项公式
      • 1. 观察数列的前几项
      • 2. 尝试归纳通项公式
      • 3. 验证公式
      • 4. 使用数学方法求解
      • 5. 查找已知数列
      • 示例
        • 例1:
        • 例2:
  • 帕斯卡恒等式
    • 帕斯卡恒等式理解
      • 帕斯卡恒等式的表述
      • 理解帕斯卡恒等式
      • 应用
  • 判断素数时,为何内层for上限是int(num ** 0.5)

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是一种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处理多项式、分式、数列等领域。它的基本思想是先假设一个包含未知系数的表达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或性质,列出关于这些未知系数的方程(组),最后解出这些方程(组)得到未知系数的值,从而确定原表达式的形式。

应用示例

1. 多项式除法

问题:已知多项式 f ( x ) = 2 x 3 + 3 x 2 − 5 x + 1 f(x) = 2x^3 + 3x^2 - 5x + 1 f(x)=2x3+3x25x+1 除以 x − 1 x - 1 x1 的余数是 2,求 f ( x ) f(x) f(x) 除以 x − 1 x - 1 x1 的商式。

:设商式为 q ( x ) = a x 2 + b x + c q(x) = ax^2 + bx + c q(x)=ax2+bx+c,则

f ( x ) = ( x − 1 ) ( a x 2 + b x + c ) + 2 f(x) = (x - 1)(ax^2 + bx + c) + 2 f(x)=(x1)(ax2+bx+c)+2

展开得:

2 x 3 + 3 x 2 − 5 x + 1 = a x 3 + ( b − a ) x 2 + ( c − b ) x + ( c − 2 ) 2x^3 + 3x^2 - 5x + 1 = ax^3 + (b - a)x^2 + (c - b)x + (c - 2) 2x3+3x25x+1=ax3+(ba)x2+(cb)x+(c2)

通过比较同类项的系数,我们可以列出方程组:

{ a = 2 , b − a = 3 , c − b = − 5 , c − 2 = 1. \begin{cases} a = 2, \\ b - a = 3, \\ c - b = -5, \\ c - 2 = 1. \end{cases} a=2,ba=3,cb=5,c2=1.

解这个方程组,得到 a = 2 , b = 5 , c = 3 a = 2, b = 5, c = 3 a=2,b=5,c=3

因此,商式 q ( x ) = 2 x 2 + 5 x + 3 q(x) = 2x^2 + 5x + 3 q(x)=2x2+5x+3

2. 分式化简

问题:将分式 x 2 + 3 x + 2 x 2 + 2 x + 1 \frac{x^2 + 3x + 2}{x^2 + 2x + 1} x2+2x+1x2+3x+2 化为最简分式。

:首先,对分子和分母进行因式分解。

x 2 + 3 x + 2 x 2 + 2 x + 1 = ( x + 1 ) ( x + 2 ) ( x + 1 ) 2 \frac{x^2 + 3x + 2}{x^2 + 2x + 1} = \frac{(x + 1)(x + 2)}{(x + 1)^2} x2+2x+1x2+3x+2=(x+1)2(x+1)(x+2)

由于分子和分母都含有公因式 x + 1 x + 1 x+1,我们可以进行约分。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假设最简分式为 A x + 1 \frac{A}{x + 1} x+1A(其中 A A A 是待定的系数),然后通过比较系数来求解 A A A

由于 ( x + 1 ) ( x + 2 ) ( x + 1 ) 2 = x + 2 x + 1 \frac{(x + 1)(x + 2)}{(x + 1)^2} = \frac{x + 2}{x + 1} (x+1)2(x+1)(x+2)=x+1x+2,我们可以直接得出 A = x + 2 A = x + 2 A=x+2(但注意,这里 A A A 实际上是一个多项式,而不是一个常数)。因此,最简分式为 x + 2 x + 1 \frac{x + 2}{x + 1} x+1x+2

3. 数列通项公式

问题:已知数列 { a n } \{a_n\} {an} 满足 a 1 = 1 a_1 = 1 a1=1,且 a n + 1 = 2 a n + 1 a_{n+1} = 2a_n + 1 an+1=2an+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是一个一阶线性递推数列。我们可以先对递推关系式进行变形,使其形式更易于求解。

a n + 1 = 2 a n + 1 ⇒ a n + 1 + 1 = 2 ( a n + 1 ) a_{n+1} = 2a_n + 1 \Rightarrow a_{n+1} + 1 = 2(a_n + 1) an+1=2an+1an+1+1=2(an+1)

现在,数列 { a n + 1 } \{a_n + 1\} {an+1} 变成了一个等比数列,其首项为 a 1 + 1 = 2 a_1 + 1 = 2 a1+1=2,公比为 2。

因此,数列 { a n + 1 } \{a_n + 1\} {an+1} 的通项公式为 a n + 1 = 2 n a_n + 1 = 2^n an+1=2n

最后,解出 a n a_n an,得到 a n = 2 n − 1 a_n = 2^n - 1 an=2n1

总结

待定系数法是一种非常灵活且强大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看似复杂的问题。在应用时,关键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地假设一个包含未知系数的表达式,并通过题目给出的条件或性质,列出并解出关于这些未知系数的方程(组)。

递归数列特征方程

递归数列的特征方根(也称为特征根)是求解线性递归数列通项公式时的一个重要概念。线性递归数列是指满足形如 a n = c 1 a n − 1 + c 2 a n − 2 + ⋯ + c k a n − k a_n = c_1 a_{n-1} + c_2 a_{n-2} + \cdots + c_k a_{n-k} an=c1an1+c2an2++ckank(其中 c 1 , c 2 , … , c k c_1, c_2, \ldots, c_k c1,c2,,ck 是常数, c k ≠ 0 c_k \neq 0 ck=0)的数列,其中 k k k 是递归的阶数。

对于二阶线性递归数列 a n = p a n − 1 + q a n − 2 a_n = pa_{n-1} + qa_{n-2} an=pan1+qan2(其中 p , q p, q p,q 是常数,且 q ≠ 0 q \neq 0 q=0),其特征方程是一个二次方程 x 2 = p x + q x^2 = px + q x2=px+q。这个方程的根 x 1 , x 2 x_1, x_2 x1,x2 被称为该递归数列的特征根。

特征根的求解

  1. 写出特征方程:对于二阶递归数列 a n = p a n − 1 + q a n − 2 a_n = pa_{n-1} + qa_{n-2} an=pan1+qan2,其特征方程为 x 2 − p x − q = 0 x^2 - px - q = 0 x2pxq=0

  2. 求解特征方程:使用求根公式(韦达定理)求解该二次方程,得到两个根 x 1 x_1 x1 x 2 x_2 x2

    • 如果 Δ = p 2 + 4 q > 0 \Delta = p^2 + 4q > 0 Δ=p2+4q>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x 1 , x 2 x_1, x_2 x1,x2
    • 如果 Δ = p 2 + 4 q = 0 \Delta = p^2 + 4q = 0 Δ=p2+4q=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x 1 = x 2 x_1 = x_2 x1=x2
    • 如果 Δ = p 2 + 4 q < 0 \Delta = p^2 + 4q < 0 Δ=p2+4q<0,则方程有两个共轭复根 x 1 = r + s i x_1 = r + si x1=r+si x 2 = r − s i x_2 = r - si x2=rsi(其中 r , s r, s r,s 是实数,且 s ≠ 0 s \neq 0 s=0)。

通项公式的求解

  • 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如果 x 1 ≠ x 2 x_1 \neq x_2 x1=x2,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n = C 1 x 1 n + C 2 x 2 n a_n = C_1 x_1^n + C_2 x_2^n an=C1x1n+C2x2n,其中 C 1 , C 2 C_1, C_2 C1,C2 是由初始条件 a 0 , a 1 a_0, a_1 a0,a1(或其他给定的初始项)确定的常数。

  • 两个相等的实根:如果 x 1 = x 2 x_1 = x_2 x1=x2,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n = ( C 1 + C 2 n ) x 1 n a_n = (C_1 + C_2 n) x_1^n an=(C1+C2n)x1n,其中 C 1 , C 2 C_1, C_2 C1,C2 同样是由初始条件确定的常数。

  • 两个共轭复根:如果 x 1 = r + s i , x 2 = r − s i x_1 = r + si, x_2 = r - si x1=r+si,x2=rsi,则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a n = C 1 ( r + s i ) n + C 2 ( r − s i ) n a_n = C_1 (r + si)^n + C_2 (r - si)^n an=C1(r+si)n+C2(rsi)n。利用复数的三角形式,这可以进一步化简为 a n = D 1 cos ⁡ ( n θ ) + D 2 sin ⁡ ( n θ ) a_n = D_1 \cos(n\theta) + D_2 \sin(n\theta) an=D1cos(nθ)+D2sin(nθ) 的形式,其中 D 1 , D 2 D_1, D_2 D1,D2 θ \theta θ 是由 r , s r, s r,s 以及初始条件确定的常数和角度。

示例

考虑递归数列 a n = 3 a n − 1 − 2 a n − 2 a_n = 3a_{n-1} - 2a_{n-2} an=3an12an2,其特征方程为 x 2 − 3 x + 2 = 0 x^2 - 3x + 2 = 0 x23x+2=0。求解得 x 1 = 1 , x 2 = 2 x_1 = 1, x_2 = 2 x1=1,x2=2。如果初始条件为 a 0 = 1 , a 1 = 3 a_0 = 1, a_1 = 3 a0=1,a1=3,则通项公式为 a n = C 1 ⋅ 1 n + C 2 ⋅ 2 n a_n = C_1 \cdot 1^n + C_2 \cdot 2^n an=C11n+C22n。通过解方程组

{ C 1 + C 2 = 1 , C 1 + 2 C 2 = 3 , \begin{cases} C_1 + C_2 = 1, \\ C_1 + 2C_2 = 3, \end{cases} {C1+C2=1,C1+2C2=3,

得到 C 1 = − 1 , C 2 = 2 C_1 = -1, C_2 = 2 C1=1,C2=2,因此通项公式为 a n = 2 n + 1 − 1 a_n = 2^{n+1} - 1 an=2n+11

错位相减,差分

“错位相减差分”可能涉及到数列求和中的一种特定方法,即错位相减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相乘构成的数列的求和。然而,“差分”一词在数学中通常指的是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形成的新数列称为差分数列。但在这里,“错位相减差分”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数学术语,可能是对错位相减法及其与差分概念结合的一种非标准描述。

不过,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两部分来理解:错位相减法和差分的应用。

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主要用于求解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相乘形式的数列的前n项和。其基本步骤如下:

  1. 写出数列的前n项和: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 S n S_n Sn,通常表示为等差数列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的形式。
  2. 对原式进行变形:通常是将原式两边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一个新的等式。
  3. 错位相减:将原式与新式进行错位相减,即新式的每一项都与原式中对应的后一项相减,这样可以消去大部分项,得到一个等比数列或易于求和的数列。
  4. 求和并化简: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或其他方法求出剩下的项的和,并进行化简。

差分的应用

在数列中,差分主要用于分析数列的性质,如单调性、周期性等。对于错位相减法而言,虽然直接不涉及差分计算,但在分析数列结构时,了解数列的差分性质有助于判断是否可以应用错位相减法进行求和。

结合理解

虽然“错位相减差分”不是一个标准的数学术语,但从其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在错位相减法中,可能需要借助差分概念来分析数列的结构或性质,从而更好地应用错位相减法进行求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错位相减法主要关注的是数列的等差和等比特性,而不是直接进行差分计算。

综上所述,“错位相减差分”可能是一个对错位相减法及其与差分概念结合的非标准描述。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数列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求和方法。

韦达定理

韦达定理(Viète’s Formulas)是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ax^2 + bx + c = 0 ax2+bx+c=0(其中 a ≠ 0 a \neq 0 a=0,且判别式 Δ = b 2 − 4 a c ≥ 0 \Delta = b^2 - 4ac \geq 0 Δ=b24ac0,以保证方程有实数解),设其两个根为 x 1 x_1 x1 x 2 x_2 x2,则韦达定理可以表示为:

  1. 根的和: x 1 + x 2 = − b a x_1 + x_2 = -\frac{b}{a} x1+x2=ab
  2. 根的积: x 1 ⋅ x 2 = c a x_1 \cdot x_2 = \frac{c}{a} x1x2=ac

这两个等式分别给出了方程的两个根的和与积与方程的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定理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非常有用,比如可以用来验证一组数是否是一个给定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或者在已知一个根的情况下求出另一个根和方程的系数等。

韦达定理的推广可以涉及到更高次的多项式方程,但在中学阶段,通常只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情况。此外,韦达定理的发现者弗朗索瓦·韦达(François Viète)是16世纪法国的一位杰出数学家,他对方程论和代数符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代数符号之父”。

二项式定理

二项式定理是一个在代数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二项式(即形式为 ( a + b ) n (a+b)^n (a+b)n的表达式,其中 n n n是正整数)展开后的系数规律。具体来说,二项式定理给出了 ( a + b ) n (a+b)^n (a+b)n展开后每一项的通项公式以及各项系数(通常称为二项式系数)的确定方法。

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

对于 ( a + b ) n (a+b)^n (a+b)n的展开,其通项公式为:

T r + 1 = C n r ⋅ a n − r ⋅ b r T_{r+1} = C_n^r \cdot a^{n-r} \cdot b^r Tr+1=Cnranrbr

其中, T r + 1 T_{r+1} Tr+1表示展开后从左到右数第 r + 1 r+1 r+1项(注意项数是从1开始计数的), C n r C_n^r Cnr是组合数,表示从 n n 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r r r个元素的组合方式数,也可以写作 ( n r ) \binom{n}{r} (rn) n ! r ! ( n − r ) ! \frac{n!}{r!(n-r)!} r!(nr)!n!(其中 n ! n! n!表示 n n n的阶乘,即 n × ( n − 1 ) × ⋯ × 2 × 1 n \times (n-1) \times \cdots \times 2 \times 1 n×(n1)××2×1,特别地, 0 ! = 1 0! = 1 0!=1)。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二项式系数 C n r C_n^r Cnr(或 ( n r ) \binom{n}{r} (rn))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包括但不限于:

  1. 对称性 C n r = C n n − r C_n^r = C_n^{n-r} Cnr=Cnnr,即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
  2. 增减性与最大值:当 ( n + 1 ) / 2 ≤ r ≤ n / 2 (n+1)/2 \leq r \leq n/2 (n+1)/2rn/2时( n n n为偶数)或当 ( n + 1 ) / 2 ≤ r ≤ ( n + 1 ) / 2 (n+1)/2 \leq r \leq (n+1)/2 (n+1)/2r(n+1)/2 n n n为奇数)时,二项式系数 C n r C_n^r Cnr达到最大。
  3. :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为 2 n 2^n 2n,即 C n 0 + C n 1 + C n 2 + ⋯ + C n n = 2 n C_n^0 + C_n^1 + C_n^2 + \cdots + C_n^n = 2^n Cn0+Cn1+Cn2++Cnn=2n

应用

二项式定理在组合数学、概率论、微积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组合数学中,它用于计算组合数;在概率论中,它用于计算独立重复试验成功的次数的概率分布(即二项分布);在微积分中,它用于推导泰勒公式和麦克劳林公式等。

示例

考虑 ( a + b ) 3 (a+b)^3 (a+b)3的展开,根据二项式定理,其展开式为:

( a + b ) 3 = C 3 0 ⋅ a 3 ⋅ b 0 + C 3 1 ⋅ a 2 ⋅ b 1 + C 3 2 ⋅ a 1 ⋅ b 2 + C 3 3 ⋅ a 0 ⋅ b 3 (a+b)^3 = C_3^0 \cdot a^3 \cdot b^0 + C_3^1 \cdot a^2 \cdot b^1 + C_3^2 \cdot a^1 \cdot b^2 + C_3^3 \cdot a^0 \cdot b^3 (a+b)3=C30a3b0+C31a2b1+C32a1b2+C33a0b3

= 1 ⋅ a 3 ⋅ 1 + 3 ⋅ a 2 ⋅ b + 3 ⋅ a ⋅ b 2 + 1 ⋅ 1 ⋅ b 3 = 1 \cdot a^3 \cdot 1 + 3 \cdot a^2 \cdot b + 3 \cdot a \cdot b^2 + 1 \cdot 1 \cdot b^3 =1a31+3a2b+3ab2+11b3

= a 3 + 3 a 2 b + 3 a b 2 + b 3 = a^3 + 3a^2b + 3ab^2 + b^3 =a3+3a2b+3ab2+b3

一元二次求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a x 2 + b x + c = 0 ax^2 + bx + c = 0 ax2+bx+c=0,其中 a ≠ 0 a \neq 0 a=0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主要有两种方法: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

1. 因式分解法

如果方程 a x 2 + b x + c = 0 ax^2 + bx + c = 0 ax2+bx+c=0 的左侧可以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即 a x 2 + b x + c = ( p x + q ) ( r x + s ) = 0 ax^2 + bx + c = (px + q)(rx + s) = 0 ax2+bx+c=(px+q)(rx+s)=0,那么方程的两个解就是 p x + q = 0 px + q = 0 px+q=0 r x + s = 0 rx + s = 0 rx+s=0 的解。

示例:

解方程 x 2 − 5 x + 6 = 0 x^2 - 5x + 6 = 0 x25x+6=0

将左侧因式分解: x 2 − 5 x + 6 = ( x − 2 ) ( x − 3 ) = 0 x^2 - 5x + 6 = (x - 2)(x - 3) = 0 x25x+6=(x2)(x3)=0

解得: x − 2 = 0 x - 2 = 0 x2=0 x − 3 = 0 x - 3 = 0 x3=0

所以, x 1 = 2 x_1 = 2 x1=2 x 2 = 3 x_2 = 3 x2=3

2. 公式法

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ax^2 + bx + c = 0 ax2+bx+c=0,其解为:

x = − b ± b 2 − 4 a c 2 a x = \frac{-b \pm \sqrt{b^2 - 4ac}}{2a} x=2ab±b24ac

这里, Δ = b 2 − 4 a c \Delta = b^2 - 4ac Δ=b24ac 称为判别式。

  • Δ > 0 \Delta > 0 Δ>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 Δ = 0 \Delta = 0 Δ=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即一个实根)。
  • Δ < 0 \Delta < 0 Δ<0 时,方程没有实根,但有两个共轭复根。
示例:

解方程 2 x 2 − 4 x + 1 = 0 2x^2 - 4x + 1 = 0 2x24x+1=0

首先,确定 a = 2 , b = − 4 , c = 1 a = 2, b = -4, c = 1 a=2,b=4,c=1

计算判别式: Δ = ( − 4 ) 2 − 4 × 2 × 1 = 16 − 8 = 8 \Delta = (-4)^2 - 4 \times 2 \times 1 = 16 - 8 = 8 Δ=(4)24×2×1=168=8

因为 Δ > 0 \Delta > 0 Δ>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使用公式法求解:

x = 4 ± 8 4 = 2 ± 2 2 x = \frac{4 \pm \sqrt{8}}{4} = \frac{2 \pm \sqrt{2}}{2} x=44±8 =22±2

所以, x 1 = 2 + 2 2 x_1 = \frac{2 + \sqrt{2}}{2} x1=22+2 x 2 = 2 − 2 2 x_2 = \frac{2 - \sqrt{2}}{2} x2=222

共轭复根

当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Δ = b 2 − 4 a c < 0 \Delta = b^2 - 4ac < 0 Δ=b24ac<0 时,方程没有实数解,但存在两个复数解,这两个复数解是共轭的。

共轭复数是指两个复数,它们的实部相同,虚部互为相反数。例如, z z z z ˉ \bar{z} zˉ 是共轭复数,如果 z = a + b i z = a + bi z=a+bi,那么 z ˉ = a − b i \bar{z} = a - bi zˉ=abi,其中 a a a b b b 是实数, i i i 是虚数单位(满足 i 2 = − 1 i^2 = -1 i2=1)。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0 ax^2 + bx + c = 0 ax2+bx+c=0(其中 a ≠ 0 a \neq 0 a=0),当 Δ < 0 \Delta < 0 Δ<0 时,其解可以表示为:

x = − b ± Δ 2 a = − b ± b 2 − 4 a c 2 a = − b ± i − ( b 2 − 4 a c ) 2 a = − b ± i 4 a c − b 2 2 a x = \frac{-b \pm \sqrt{\Delta}}{2a} = \frac{-b \pm \sqrt{b^2 - 4ac}}{2a} = \frac{-b \pm i\sqrt{-(b^2 - 4ac)}}{2a} = \frac{-b \pm i\sqrt{4ac - b^2}}{2a} x=2ab±Δ =2ab±b24ac =2ab±i(b24ac) =2ab±i4acb2

这里, − ( b 2 − 4 a c ) \sqrt{-(b^2 - 4ac)} (b24ac) 是不存在实数解的,因此我们用 i 4 a c − b 2 i\sqrt{4ac - b^2} i4acb2 来表示它,其中 i i i 是虚数单位。

于是,方程的两个解就是:

x 1 = − b + i 4 a c − b 2 2 a , x 2 = − b − i 4 a c − b 2 2 a x_1 = \frac{-b + i\sqrt{4ac - b^2}}{2a}, \quad x_2 = \frac{-b - i\sqrt{4ac - b^2}}{2a} x1=2ab+i4acb2 ,x2=2abi4acb2

可以看出, x 1 x_1 x1 x 2 x_2 x2 的实部都是 − b 2 a \frac{-b}{2a} 2ab,虚部互为相反数,即它们是共轭复数。

例如,考虑方程 x 2 + 1 = 0 x^2 + 1 = 0 x2+1=0,其判别式 Δ = 0 2 − 4 × 1 × 1 = − 4 < 0 \Delta = 0^2 - 4 \times 1 \times 1 = -4 < 0 Δ=024×1×1=4<0。根据公式法,其解为:

x = 0 ± − 4 2 = ± 2 i 2 = ± i x = \frac{0 \pm \sqrt{-4}}{2} = \frac{\pm 2i}{2} = \pm i x=20±4 =2±2i=±i

这里, i i i − i -i i 就是共轭复数解。

指数开根算法

余数补两个0,拿商补被除数个位

高次方程展开

对于 ( a + b ) 3 (a+b)^3 (a+b)3的展开,我们同样可以使用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但在这个特定情况下,由于它是一个三次方,我们也可以直接通过乘法来展开它。不过,为了与之前的解答保持一致,我们还是用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来展示。

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为:
T r + 1 = C n r ⋅ a n − r ⋅ b r T_{r+1} = C_n^r \cdot a^{n-r} \cdot b^r Tr+1=Cnranrbr

对于 ( a + b ) 3 (a+b)^3 (a+b)3,我们有 a , b a, b a,b作为二项式的两项, n = 3 n = 3 n=3

  1. r = 0 r = 0 r=0时:
    T 1 = C 3 0 ⋅ a 3 − 0 ⋅ b 0 = 1 ⋅ a 3 ⋅ 1 = a 3 T_1 = C_3^0 \cdot a^{3-0} \cdot b^0 = 1 \cdot a^3 \cdot 1 = a^3 T1=C30a30b0=1a31=a3

  2. r = 1 r = 1 r=1时:
    T 2 = C 3 1 ⋅ a 3 − 1 ⋅ b 1 = 3 ⋅ a 2 ⋅ b = 3 a 2 b T_2 = C_3^1 \cdot a^{3-1} \cdot b^1 = 3 \cdot a^2 \cdot b = 3a^2b T2=C31a31b1=3a2b=3a2b

  3. r = 2 r = 2 r=2时:
    T 3 = C 3 2 ⋅ a 3 − 2 ⋅ b 2 = 3 ⋅ a ⋅ b 2 = 3 a b 2 T_3 = C_3^2 \cdot a^{3-2} \cdot b^2 = 3 \cdot a \cdot b^2 = 3ab^2 T3=C32a32b2=3ab2=3ab2

  4. r = 3 r = 3 r=3时:
    T 4 = C 3 3 ⋅ a 3 − 3 ⋅ b 3 = 1 ⋅ 1 ⋅ b 3 = b 3 T_4 = C_3^3 \cdot a^{3-3} \cdot b^3 = 1 \cdot 1 \cdot b^3 = b^3 T4=C33a33b3=11b3=b3

将上述所有项相加,我们得到:
( a + b ) 3 = a 3 + 3 a 2 b + 3 a b 2 + b 3 (a+b)^3 = a^3 + 3a^2b + 3ab^2 + b^3 (a+b)3=a3+3a2b+3ab2+b3

这就是 ( a + b ) 3 (a+b)^3 (a+b)3的展开式。

方程组求解

鸡兔共30只,脚共90只,问鸡兔各多少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鸡的数量为 x x x,兔子的数量为 y y y
根据题目描述,我们可以建立以下两个方程:

  1. 鸡和兔子的总数量是30只,所以:
    x + y = 30 x + y = 30 x+y=30
  2. 鸡有2只脚,兔子有4只脚,它们的脚总数是90只,所以:
    2 x + 4 y = 90 2x + 4y = 90 2x+4y=90
    将上述两个方程组合,我们得到方程组:
    { x + y = 30 2 x + 4 y = 90 \begin{cases} x + y = 30 \\ 2x + 4y = 90 \end{cases} {x+y=302x+4y=90
    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可以将第二个方程除以2,得到:
    x + 2 y = 45 x + 2y = 45 x+2y=45
    现在我们有了简化后的方程组:
    { x + y = 30 x + 2 y = 45 \begin{cases} x + y = 30 \\ x + 2y = 45 \end{cases} {x+y=30x+2y=45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解这个方程组来找出 x x x y y y的值。

数列相关求解

猴子吃桃问题

【例4-24】猴子吃桃问题。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了一半,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多一个。至到第10天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解答】
这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解决。我们知道第10天剩下1个桃子,根据题目描述,可以逆推回去计算第9天、第8天等之前每天的桃子数量。

为何先加上1再乘以2,下个标题有解答

逆推公式为:
x 1 = 2 × ( x 2 + 1 ) x_1 = 2 \times (x_2 + 1) x1=2×(x2+1)
x 2 = 2 × ( x 3 + 1 ) x_2 = 2 \times (x_3 + 1) x2=2×(x3+1)
. . . ... ...
x 10 = 1 x_{10} = 1 x10=1

我们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或手动计算来逆推:

第10天:1
第 9天:2 * (1 + 1) = 4
第 8天:2 * (4 + 1) = 10
第 7天:2 * (10 + 1) = 22
第 6天:2 * (22 + 1) = 46
第 5天:2 * (46 + 1) = 94
第 4天:2 * (94 + 1) = 190
第 3天:2 * (190 + 1) = 382
第 2天:2 * (382 + 1) = 766
第 1天:2 * (766 + 1) = 1534

所以,第一天猴子共摘了1534个桃子。

数学问题猴子吃桃,剩余个数为何是先减去1在除以2,题目明明是先吃一半,再多吃一个

逆推问题,必须按次序,来完全逆推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数学上的逆向思维问题。我们需要理解题目描述的吃桃过程,然后逆向推导出第一天的桃子数量。

根据题目描述,猴子每天都会吃掉前一天剩下的桃子的一半,然后额外多吃一个。这个过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x n + 1 = ( x n 2 ) − 1 x_{n+1} = \left(\frac{x_n}{2}\right) - 1 xn+1=(2xn)1

这里, x n x_n xn 是第 n n n 天剩下的桃子数量, x n + 1 x_{n+1} xn+1 是第 n + 1 n+1 n+1 天剩下的桃子数量。

为什么是先加上1再乘以2,而不是先乘以2再加上1呢?这是因为我们需要逆向推导。如果我们从第 n + 1 n+1 n+1 天的桃子数量开始,要找到第 n n n 天的桃子数量,我们需要先确定第 n n n 天猴子吃掉的最后一个桃子(即额外多吃的那一个),然后再恢复到第 n n n 天开始时的桃子数量。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先将第 n + 1 n+1 n+1 天的桃子数量加1,然后乘以2来找到第 n n n 天的桃子数量:

x n = 2 × ( x n + 1 + 1 ) x_n = 2 \times (x_{n+1} + 1) xn=2×(xn+1+1)

这个公式反映了猴子在第 n + 1 n+1 n+1 天吃掉一半再多吃一个桃子后,第 n n n 天开始时的桃子数量。

以第10天为例,如果剩下1个桃子,根据逆向公式:

x 9 = 2 × ( 1 + 1 ) = 4 x_9 = 2 \times (1 + 1) = 4 x9=2×(1+1)=4

这意味着在第9天开始时有4个桃子,猴子吃了2个(一半),然后多吃了一个,剩下1个。

通过这种方式逆向计算,我们可以找到第一天的桃子数量。

数列求通项公式

找出一串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一个需要观察、归纳和验证的过程。不同的数列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步骤和技巧:

1. 观察数列的前几项

首先,观察数列的前几项,看是否有明显的规律。这些规律可能包括:

  • 等差数列:数列中任意两项的差是常数。
  • 等比数列:数列中任意两项的比值是常数(且不为0)。
  • 其他模式:如平方数列、立方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尝试归纳通项公式

基于观察到的规律,尝试归纳出一个可能的通项公式。

  • 对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通常是 a n = a 1 + ( n − 1 ) d a_n = a_1 + (n-1)d an=a1+(n1)d,其中 a 1 a_1 a1 是首项, d d d 是公差。
  • 对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是 a n = a 1 × r ( n − 1 ) a_n = a_1 \times r^{(n-1)} an=a1×r(n1),其中 a 1 a_1 a1 是首项, r r r 是公比。
  • 对于其他类型的数列,如平方数列 a n = n 2 a_n = n^2 an=n2,立方数列 a n = n 3 a_n = n^3 an=n3 等,直接根据数列的生成规则写出通项公式。

3. 验证公式

使用归纳出的通项公式计算数列的后续项,并与原数列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如果符合,那么公式很可能是正确的;如果不符合,需要重新观察数列并尝试其他可能的公式。

4. 使用数学方法求解

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列,可能需要使用数学方法(如递推关系、差分方程、生成函数等)来求解通项公式。

  • 递推关系:如果数列满足某种递推关系(如 a n = a n − 1 + a n − 2 a_n = a_{n-1} + a_{n-2} an=an1+an2,这是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可以通过解递推关系来找出通项公式。
  • 差分方程:对于某些数列,可以将其视为差分方程的解,通过解差分方程来找出通项公式。
  • 生成函数:生成函数是数列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构造数列的生成函数并求解,可以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5. 查找已知数列

如果数列是已知的(如常见的数学数列),可以直接查找相关的数学资料或在线资源来获取通项公式。

示例

例1:

考虑数列 1 , 3 , 6 , 10 , 15 , … 1, 3, 6, 10, 15, \ldots 1,3,6,10,15,,观察发现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 d = 2 d = 2 d=2,首项 a 1 = 1 a_1 = 1 a1=1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 a 1 + ( n − 1 ) d a_n = a_1 + (n-1)d an=a1+(n1)d,代入 a 1 = 1 a_1 = 1 a1=1 d = 2 d = 2 d=2,得到 a n = 1 + 2 ( n − 1 ) = 2 n − 1 a_n = 1 + 2(n-1) = 2n - 1 an=1+2(n1)=2n1

验证:当 n = 1 , 2 , 3 , 4 , 5 n = 1, 2, 3, 4, 5 n=1,2,3,4,5 时, a n a_n an 分别为 1 , 3 , 5 , 7 , 9 1, 3, 5, 7, 9 1,3,5,7,9,与原数列相符,因此通项公式 a n = 2 n − 1 a_n = 2n - 1 an=2n1 是正确的。

例2:

对于数列 1 , 4 , 10 , 22 1, 4, 10, 22 1,4,10,22,我们可以观察其增量来尝试找出通项公式。
首先,计算数列的一阶增量,即原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
4 − 1 = 3 4 - 1 = 3 41=3
10 − 4 = 6 10 - 4 = 6 104=6
22 − 10 = 12 22 - 10 = 12 2210=12
观察这些一阶增量 3 , 6 , 12 3, 6, 12 3,6,12,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并不是等差数列,但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其二阶增量(即一阶增量之间的差):
6 − 3 = 3 6 - 3 = 3 63=3
12 − 6 = 6 12 - 6 = 6 126=6
二阶增量 3 , 6 3, 6 3,6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3 3 3
由于二阶增量是等差数列,我们可以推断原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与二阶等差数列有关。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尝试将原数列表示为关于 n n n的二次函数形式。
设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n = a n 2 + b n + c a_n = an^2 + bn + c an=an2+bn+c
其中 a , b , c a, b, c a,b,c是待求的常数。
我们可以使用数列的前三项来建立方程组求解这些常数:
{ a 1 = a + b + c = 1 a 2 = 4 a + 2 b + c = 4 a 3 = 9 a + 3 b + c = 10 \begin{cases} a_1 = a + b + c = 1 \\a_2 = 4a + 2b + c = 4 \\a_3 = 9a + 3b + c = 10 \end{cases} a1=a+b+c=1a2=4a+2b+c=4a3=9a+3b+c=10
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得到:
{ a = 1 b = − 1 c = 1 \begin{cases} a = 1 \\b = -1 \\c = 1 \end{cases} a=1b=1c=1
因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n = n 2 − n + 1 a_n = n^2 - n + 1 an=n2n+1
验证:当 n = 4 n=4 n=4时, a 4 = 4 2 − 4 + 1 = 16 − 4 + 1 = 13 a_4 = 4^2 - 4 + 1 = 16 - 4 + 1 = 13 a4=424+1=164+1=13,但原数列中 a 4 = 22 a_4 = 22 a4=22,这里似乎出现了矛盾。然而,我们注意到在求解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是基于数列的一阶增量和二阶增量的规律来推测通项公式的,而没有直接利用到所有给定的项。
重新检查原数列,我们发现它并不严格遵循二阶等差数列的规律(即二阶增量不是常数)。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考虑通项公式的形式。
观察原数列,我们可以尝试将其表示为:
a n = 1 × ( n − 1 ) + 1 + 1 × ( n − 1 ) × ( n − 2 ) a_n = 1 \times (n-1) + 1 + 1 \times (n-1) \times (n-2) an=1×(n1)+1+1×(n1)×(n2)
即:
a n = n 2 − n + 1 a_n = n^2 - n + 1 an=n2n+1(对于 n = 1 , 2 , 3 n=1, 2, 3 n=1,2,3
但这对于 n = 4 n=4 n=4不成立。实际上,原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二次函数。
再次观察数列,我们可以发现:
a n = 1 × ( n − 1 ) + 1 + n ( n − 1 ) 2 × 2 a_n = 1 \times (n-1) + 1 + \frac{n(n-1)}{2} \times 2 an=1×(n1)+1+2n(n1)×2
即:
a n = n ( n − 1 ) 2 × 2 + 1 a_n = \frac{n(n-1)}{2} \times 2 + 1 an=2n(n1)×2+1
简化后得到:
a n = n 2 − n + 1 a_n = n^2 - n + 1 an=n2n+1(但这只对 n = 1 , 2 , 3 n=1, 2, 3 n=1,2,3成立)
然而,对于 n = 4 n=4 n=4,这个公式给出 a 4 = 13 a_4=13 a4=13,仍然不正确。
实际上,我们需要一个更复杂的公式或者一个分段函数来描述这个数列。但在这个特定情况下,由于数列项数较少且没有明确的生成规则(除了直接给出的项),我们通常不会尝试找出一个对所有项都成立的通项公式,除非数列有明显的数学结构或规律。
不过,如果我们只关注前四项并尝试找出一个“拟合”这些项的公式,那么我们可以说(尽管这有些牵强):
对于 n = 1 , 2 , 3 , 4 n=1, 2, 3, 4 n=1,2,3,4,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拟合”为:
a n = { n 2 − n + 1 , if  n ≤ 3 n ( n + 1 ) 2 + n , if  n = 4 a_n = \begin{cases} n^2 - n + 1, & \text{if } n \leq 3 \\ \frac{n(n+1)}{2} + n, & \text{if } n = 4 \end{cases} an={n2n+1,2n(n+1)+n,if n3if n=4
但请注意,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通项公式,因为它只对前四项有效,并且对于 n > 4 n>4 n>4的项没有定义。
在实际问题中,如果数列的项数较多且存在明显的数学规律,我们通常会尝试找出一个对所有项都成立的通项公式。但在这个例子中,由于数列项数较少且没有明显的数学结构或规律(除了直接给出的项),我们可能无法找出一个简洁的通项公式。
答案见:上面兔子吃桃

帕斯卡恒等式

组合公式 C ( n , m ) = C ( n − 1 , m − 1 ) + C ( n − 1 , m ) C(n, m) = C(n-1, m-1) + C(n-1, m) C(n,m)=C(n1,m1)+C(n1,m)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恒等式,它被称为“帕斯卡恒等式”(Pascal’s Identity)或“组合数的递推关系”。这个恒等式提供了计算组合数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当需要编程计算大量组合数时。

这个恒等式的直观解释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考虑:

  1. 包含某个特定元素(比如第n个元素)的组合数:如果我们决定在组合中包含第n个元素,那么剩下的m-1个元素就必须从前面的n-1个元素中选择,即 C ( n − 1 , m − 1 ) C(n-1, m-1) C(n1,m1)

  2. 不包含那个特定元素的组合数:如果我们决定在组合中不包含第n个元素,那么m个元素就必须完全从前面的n-1个元素中选择,即 C ( n − 1 , m ) C(n-1, m) C(n1,m)

由于这两种情况是互斥且完备的(即一个组合要么包含第n个元素,要么不包含),所以总的组合数就是这两部分之和,即 C ( n , m ) = C ( n − 1 , m − 1 ) + C ( n − 1 , m ) C(n, m) = C(n-1, m-1) + C(n-1, m) C(n,m)=C(n1,m1)+C(n1,m)

这个恒等式可以通过组合数的定义(即使用阶乘)来证明,但直观解释通常更容易理解。

例如,考虑 C ( 4 , 2 ) C(4, 2) C(4,2),我们可以使用帕斯卡恒等式来计算它:

C ( 4 , 2 ) = C ( 3 , 1 ) + C ( 3 , 2 ) C(4, 2) = C(3, 1) + C(3, 2) C(4,2)=C(3,1)+C(3,2)
= 3 ! 1 ! ( 3 − 1 ) ! + 3 ! 2 ! ( 3 − 2 ) ! = \frac{3!}{1!(3-1)!} + \frac{3!}{2!(3-2)!} =1!(31)!3!+2!(32)!3!
= 3 × 2 1 × 2 + 3 × 2 2 × 1 = \frac{3 \times 2}{1 \times 2} + \frac{3 \times 2}{2 \times 1} =1×23×2+2×13×2
= 3 + 3 = 3 + 3 =3+3
= 6 = 6 =6

这与我们之前使用组合数的定义直接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帕斯卡恒等式理解

帕斯卡恒等式(Pascal’s Identity)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定理,它建立了相邻两行二项式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恒等式提供了一种简洁的方式来理解二项式系数的结构,并使得在需要时能够方便地计算或推导特定的组合数。

帕斯卡恒等式的表述

对于任意的非负整数 n n n k k k(其中 n ≥ k n \geq k nk),帕斯卡恒等式可以表述为:

( n k ) = ( n − 1 k − 1 ) + ( n − 1 k ) \binom{n}{k} = \binom{n-1}{k-1} + \binom{n-1}{k} (kn)=(k1n1)+(kn1)

这里, ( n k ) \binom{n}{k} (kn) 表示从 n n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k k k 个元素的组合数,也称为二项式系数。

理解帕斯卡恒等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帕斯卡恒等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1. 几何视角
    想象一个杨辉三角(Pascal’s Triangle),其中每一行的数字都是上一行相邻两个数字之和。帕斯卡恒等式正是这个几何形状的数学表达。具体来说,它告诉我们,在杨辉三角中,任意一个数都等于它正上方和左上方两个数之和。

  2. 组合视角
    从组合的角度来看, ( n k ) \binom{n}{k} (kn) 表示从 n n n 个不同元素中选择 k k k 个元素的组合方式数。而 ( n − 1 k − 1 ) \binom{n-1}{k-1} (k1n1) 表示先选择一个特定的元素(比如第 n n n 个元素),然后再从剩下的 n − 1 n-1 n1 个元素中选择 k − 1 k-1 k1 个元素; ( n − 1 k ) \binom{n-1}{k} (kn1) 则表示不选择这个特定元素,直接从剩下的 n − 1 n-1 n1 个元素中选择 k k k 个元素。由于这两种选择方式是互斥的(即它们没有交集),并且它们的并集就是所有从 n n n 个元素中选择 k k k 个元素的组合方式,因此它们的和就是 ( n k ) \binom{n}{k} (kn)

  3. 递归视角
    帕斯卡恒等式提供了一种递归地计算二项式系数的方法。如果我们知道了第 n − 1 n-1 n1 行的所有二项式系数,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系数来计算第 n n n 行的所有二项式系数,而无需使用组合数的定义式(即 ( n k ) = n ! k ! ( n − k ) ! \binom{n}{k} = \frac{n!}{k!(n-k)!} (kn)=k!(nk)!n!)进行复杂的计算。

应用

帕斯卡恒等式在组合数学、概率论、统计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概率论中,它可以用来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在统计学中,它可以用来推导某些统计量的分布性质。此外,帕斯卡恒等式还是许多数学定理和公式的基础,比如二项式定理、多项式定理等。

综上所述,帕斯卡恒等式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揭示了二项式系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理解和应用组合数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判断素数时,为何内层for上限是int(num ** 0.5)

质数就是素数
在判断一个数 num 是否为素数时,内层循环的上限设置为 int(num ** 0.5) 是基于数学上的一个优化策略。这个优化基于以下事实:

如果 num 有一个大于其平方根的因子,那么它必定还有一个小于或等于其平方根的配对因子。这是因为如果 num 可以被 ab 两个大于 sqrt(num) 的数整除,那么它们的乘积 a * b 会大于 num,这与 num 是它们乘积的因数相矛盾。因此,如果 num 有一个大于 sqrt(num) 的因数,那么它至少还有一个小于或等于 sqrt(num) 的因数。

由于我们只需要找到 num 的一个非1和非自身的因数就能确定它不是素数,所以我们只需要检查到 sqrt(num) 就可以了。如果 num 没有小于或等于 sqrt(num) 的因数(除了1和它自身),那么它就没有大于 sqrt(num) 的因数,因此它是素数。

num ** 0.5 转换为整数 int(num ** 0.5) 是为了确保我们检查的是整数范围内的数,因为因数必须是整数。同时,由于浮点数运算可能引入微小的误差,将结果转换为整数可以确保我们不会错误地跳过 sqrt(num) 的整数部分。

因此,内层循环的上限设置为 int(num ** 0.5) 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迭代次数,从而提高判断素数的效率。这是素数检测算法中常用的一个优化技巧。

点击链接加入群聊算法量化开发交流


http://www.ppmy.cn/news/1507523.html

相关文章

怎样才算精通 Excel?

最强AI视频生成&#xff1a;小说文案智能分镜智能识别角色和场景批量Ai绘图自动配音添加音乐一键合成视频百万播放量https://aitools.jurilu.com/ 高赞回答很系统&#xff0c;但普通人这么学&#xff0c;没等精通先学废了&#xff01; 4年前&#xff0c;我为了学数据分析&#…

Cycript安装报错 Library not loaded终极解决方案

一、下载安装 Cycript 官方完整 资源下载完成后&#xff0c;解压。目录如下&#xff1a; 二、执行 打开命令终端,cd到对应目录&#xff0c;然后执行./cycript #第一步&#xff1a;cd到解压的目录 cd /xx/cycrpt_0#执行&#xff1a; ./cycript 2.1、报错Library not Loaded …

【wsl】wsl + vscode 中使用 typora 打开 markdown 文件

vscode 连接好wsl 使用Open in External App 一个五星好评的插件Open in External App则可以在vscode中用typora打开md文件&#xff0c;不仅如此&#xff0c;还有设定其他应用打开相应的文件&#xff0c;比如chrome打开html。插件食用方法也比较简单&#xff0c;安装后&#…

前端已经学会vue,做粒子效果

目录 1. Canvas API 2. WebGL 3. 粒子系统 4. 动画与性能优化 5. 现有库和框架 6. Vue 组件和状态管理 实践项目建议 案例1 案例2雪花 已经熟悉了 Vue、TypeScript 和 JavaScript&#xff0c;下面是一些你可以学习的内容&#xff0c;以帮助你实现粒子效果的界面&#…

python async

要使用 Python 的 async 特性编写一个代码&#xff0c;以交替使用两个 AI API 处理数据&#xff0c;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假设这两个 AI API 的调用是异步的&#xff0c;并且我们需要在两个 API 之间轮流处理一组数据。 import asyncio import aiohttp async def call_ap…

处理Pandas中的JSON数据:从字符串到结构化分析

在数据科学领域&#xff0c;JSON作为一种灵活的数据交换格式&#xff0c;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然而&#xff0c;JSON数据的非结构化特性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本文将指导读者如何使用Pandas库将DataFrame中的JSON字符串列转换为结构化的表格数据&#x…

sql语句+mysql权限

sql语句 1.新增 2.删除 3.修改 4.查询 单表查询 select 字段名列表 from 表名&#xff0c;索引 聚合函数 只有 select ⼦句和 having ⼦句、order by ⼦句中能使⽤聚合函 数&#xff0c;where ⼦句不能使⽤聚合函数。当使⽤聚合查询以后&#xff0c;不能 使⽤where条件&a…

【mysql 第一篇章】系统和数据库的交互方法

一、宏观的查看系统怎么和数据库交互 在我们刚刚接触系统和数据库的时候不明白其中的原理&#xff0c;只知道系统和数据库是需要交互的。所以我们会理解成上图的形式。 二、MYSQL 驱动 随着我们的学习时间的加长以及对程序的了解&#xff0c;发现链接数据库是需要有别的工具辅…

乐凡三防平板:制造业移动作业平台的专业高效之选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xff0c;移动作业平台成为了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流程的关键工具。其中&#xff0c;三防平板因其卓越的防护性能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xff0c;正逐渐成为制造业移动作业的首选设备。本文将探讨三防平板如何为制造业带来专业高效的移动作业…

全新Bty分销系统源码v1.0/宝塔分销系统开源版源码/独立后台(附安装教程)

源码简介&#xff1a; 全新Bty分销系统源码v1.0&#xff0c;它作为宝塔分销系统开源版源码&#xff0c;功能强大&#xff0c;它内置了易支付功能&#xff0c;方便多了&#xff01; 这个Bty分销系统开源版&#xff0c;宝塔分销系统开源版。它基于宝塔开放的API底层控制器&…

鸿蒙AI功能开发【hiai引擎框架-主体分割】 基础视觉服务

hiai引擎框架-主体分割 介绍 本示例展示了使用hiai引擎框架提供的主体分割能力。 本示例模拟了在应用里&#xff0c;选择一张图片&#xff0c;识别其图片中的显著性主体并展示出来主体的边界框的数据。 需要使用hiai引擎框架通用文字识别接口hms.ai.vision.subjectSegmenta…

Npm使用教程(详细讲解)

​ 大家好&#xff0c;我是程序员小羊&#xff01; 前言 npm&#xff08;Node Package Manager&#xff09;是世界上最大的包管理器和软件注册表&#xff0c;专为 Node.js 生态系统设计。它是Node.js 的默认包管理工具&#xff0c;用于管理 JavaScript 项目的依赖项和包的安装、…

R 语言学习教程,从入门到精通,R 数据类型(6)

1、R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指的是用于声明不同类型的变量或函数的一个广泛的系统。 变量的类型决定了变量存储占用的空间&#xff0c;以及如何解释存储的位模式。 R 语言中的最基本数据类型主要有三种&#xff1a; 数字 逻辑 文本 数字常量主要有两种&#xff1a; 逻辑类型在许多…

Python知识点:使用Transformers进行预训练语言模型应用

使用Transformers库&#xff08;Hugging Face提供&#xff09;进行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应用涉及几个步骤&#xff1a;安装库、加载预训练模型、进行文本生成或分类任务。以下是一个详细的示例流程。 安装依赖 首先&#xff0c;确保你安装了Transformers和其他必要的库&#xff1…

从数据分析到智能生产:AI在工业中的应用与未来

导语 |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xff0c;正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而至。尽管 AI 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部署仍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xff0c;但这并不能阻挡历史趋势的车轮滚滚向前&#xff0c;AI 正在为工业领域带来新的变革。今天&#xff0c;我们特邀了上海腾展长融董事 &…

iOS ------ 事件响应链

响应者链 响应者链是由一系列链接在一起的响应者&#xff08;UIResponser之类&#xff1a;UIApplication&#xff0c;UIViewController&#xff0c;UIView&#xff09;注组成的。一般情况下&#xff0c;一条响应链开始于第一响应者&#xff0c;结束于application对象。如果一个…

【生成式人工智能-七-大型语言模型的可解释性】

大型语言模型的可解释性 语言模型是如何工作的1.把文字变成Token2.将Token表示成向量3.考虑上下文Attention4.编码器和解码器 语言模型无法解释体现在那些方面&#xff1f;语言模型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获得解释性通过语言模型的神经网络进行分析找出哪些是影响输出的关键输入分析a…

某永PM2项目管理系统ExcelIn接口任意文件上传漏洞复现 [附POC]

文章目录 某永PM2项目管理系统ExcelIn接口任意文件上传漏洞复现 [附POC]0x01 前言0x02 漏洞描述0x03 影响版本0x04 漏洞环境0x05 漏洞复现1.访问漏洞环境2.构造POC3.复现某永PM2项目管理系统ExcelIn接口任意文件上传漏洞复现 [附POC] 0x01 前言 免责声明:请勿利用文章内的相…

cpp笔记07:STL

STL 基本概念 STL&#xff08;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xff0c;标准模板库&#xff09; STL从广义上分为&#xff1a;容器&#xff08;container&#xff09;算法&#xff08;algorithm&#xff09;迭代器&#xff08;iterator&#xff09; 容器和算法之间通过迭代器…

Postgresql数据库密码忘记的解决方法

如果你忘记了PostgreSQL数据库的密码&#xff0c;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重置密码&#xff1a; 方法一&#xff1a;修改 pg_hba.conf 文件 找到 pg_hba.conf 文件&#xff1a; 这个文件通常位于 PostgreSQL 数据目录中。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找到该文件的位置&#xff1a; 复制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