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模型介绍
- 2 各层功能
- 3 PDU
- 4 以太网和无线网的差异
- 5 IP地址
- 5.1 IP地址中的特殊地址
- 6 OSI模型中各层涉及协议
- 7 ARP和RARP
1 模型介绍
- OSI七层模型,从下至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TCP/IP五层模型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四层模型为网际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2 各层功能
- 物理层是进行物理连接的,用物理信号来表示0和1。设备代表为网线
- 数据链路层是主要是建立硬件地址寻址(MAC地址)。设备代表为交换机
- 网络层就是逻辑地址寻址(IP地址),连接不同网络。代表为路由器
- 传输层是规定数据传输的协议,主要是TCP传输和UDP传输,前者为可靠的建立连接的传输,速度慢。后者为不可靠传输,速度快,常用于流媒体和直播。代表设备为防火墙
- 会话层是建立会话的一个层
- 表示层是数据的表示,加密等处理
- 应用层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一个接口。最上面三层归为应用层,代表设备是计算机。
3 PDU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最小单元。在不同的网络层级和协议中,PDU的结构和命名可能会有所不同。
- 越往下,PDU越长
在TCP/IP协议中,常见的PDU包括: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最长):数据帧(Data Frame),包含源和目标MAC地址以及数据。
- 网络层(Network Layer):IP数据报(IP Datagram),包含源和目标IP地址、数据以及其他与路由相关的信息。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TCP报文段(TCP Segment)或UDP数据报(UDP Datagram),包含源和目标端口号、数据以及与传输控制相关的信息。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最短):应用层数据(Application Data),具体的数据内容,例如HTTP请求或SMTP邮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层级和PDU的命名是相对的,具体协议的实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以太网中,数据链路层的PDU被称为帧(Frame),而在无线网络中,它们可能被称为数据包(Packet)。
总之,PDU是网络中不同层级传输数据的基本单元,每个层级负责封装、传输和解封装自己所使用的PDU。这种分层结构使得网络协议的设计和实现更加模块化和灵活。
4 以太网和无线网的差异
以太网(Ethernet)和无线网络(Wireless Network)是两种不同的网络连接技术,它们在传输媒介、工作原理和特点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 传输媒介:以太网使用有线传输媒介,通常是双绞线或光纤。数据通过物理电缆传输,信号的传输稳定可靠。而无线网络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不需要物理电缆连接。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可以实现无线的移动连接。
- 覆盖范围:以太网通常用于局域网(LAN)环境,覆盖范围有限。典型的以太网覆盖范围为100米到数百米,可以通过交换机进行扩展。无线网络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点(AP)建立,覆盖范围相对较大,可以覆盖整个建筑物或广阔的区域。
- 速度和带宽:以太网通常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带宽。常见的以太网标准如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和十千兆以太网(10 Gigabit Ethernet)提供高速的有线数据传输。无线网络的速度和带宽相对较低,受到无线信号强度、干扰和设备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 安全性:以太网的有线连接相对较为安全,因为攻击者需要直接访问物理电缆才能进行入侵。无线网络的无线信号容易受到窃听和干扰,需要额外的安全措施,如加密和认证机制,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 灵活性和便携性:无线网络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携性,用户可以在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并连接到网络。以太网则需要有线连接,使用起来相对不太便捷。
需要注意的是,以太网和无线网络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可以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相互配合使用。例如,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通过有线以太网连接建立主干网络,而使用无线网络扩展到移动设备和无线终端。
5 IP地址
IP地址是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识设备的数字地址。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IP地址版本,它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dotted-decimal)表示法呈现。IPv6是下一代IP地址版本,由128位二进制数表示,采用冒号分隔的十六进制表示法。
在IPv4中,IP地址按照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划分进行分类。根据地址类别,IPv4地址分为以下几种:
- A类地址:以0开头的8位网络号和24位主机号。A类地址范围从1.0.0.0到126.0.0.0,用于大型网络,可容纳大量主机。
- B类地址:以10开头的16位网络号和16位主机号。B类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0.0,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
- C类地址:以110开头的24位网络号和8位主机号。C类地址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0,适用于小型网络。
- D类地址:以1110开头,用于多播(Multicast)通信,不分配给特定的主机或网络。
- E类地址:以1111开头,保留给特殊用途,不分配给主机或网络。
此外,还有私有IP地址范围,用于局域网和私有网络内部使用,不在公共互联网中路由。常见的私有IP地址范围包括:
- A类私有地址:10.0.0.0 到 10.255.255.255
- B类私有地址:172.16.0.0 到 172.31.255.255
- C类私有地址:192.168.0.0 到 192.168.255.255
IPv6地址由全球单一的地址空间组成,它采用128位地址表示,通常以冒号分隔的十六进制表示法呈现。IPv6地址的划分较为灵活,其中包括前缀部分和子网标识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划分和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IPv4地址的可用范围已经相对有限,IPv6作为IPv4的扩展和替代方案,正在逐渐被广泛采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互联网需求。
5.1 IP地址中的特殊地址
IP地址中有一些特殊地址,用于特定的目的或表示特殊的网络情况。
- 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广播地址用于向同一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发送数据包。在IPv4中,广播地址的格式是主机号全为1,例如,对于一个C类地址(192.168.0.0/24)的网络,广播地址为192.168.0.255。在IPv6中,广播地址被替代为多播地址。
- 网络地址(Network Address):网络地址表示整个网络的标识,即网络号全为0,主机号全为0。在IPv4中,网络地址用于标识网络本身,例如,对于一个C类地址(192.168.0.0/24)的网络,网络地址为192.168.0.0。在IPv6中,网络地址由网络前缀部分表示。
- 主机地址(Host Address):主机地址是一个特定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对于IPv4,主机地址中网络号和主机号均不全为0或全为1的地址都属于主机地址。
- 回环地址(Loopback Address):回环地址用于将数据包发送给自身。在IPv4中,回环地址为127.0.0.1,通常用于本地测试和通信。在IPv6中,回环地址表示为::1。
- 零地址(Zero Address):零地址用于表示任何网络或任何主机。在IPv4中,零地址为0.0.0.0,用于网络配置和路由表中的默认路由。在IPv6中,零地址表示为::。
这些特殊地址在网络通信和配置中具有特殊用途,用于满足特定的需求和标识网络中的特殊情况。
6 OSI模型中各层涉及协议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一种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解为不同层级的框架。每个层级负责特定的功能和协议。以下是每个层级的一些常见协议示例: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比特流,例如电缆、光纤等。常见的协议包括:
- Ethernet(以太网)
- IEEE 802.11(Wi-Fi)
- RS-232(串行通信)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常见的协议包括:
- Ethernet(以太网)
- PPP(点对点协议)
-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常见的协议包括:
-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常见的协议包括: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在实际中,很少有明确的会话层协议,会话管理功能通常由应用层处理。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加密解密。在实际中,表示层的功能通常由应用层处理。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提供用户与网络服务之间的接口,包括各种应用程序。常见的协议包括:
-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使用的协议可能会跨越多个层级,而且不是每个层级都有明确定义的协议。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协议和技术用于不同的网络层级和应用场景。
7 ARP和RARP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和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用于在网络中解析和映射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关系的协议。
- ARP属于网络层(第3层)。它用于将目标IP地址解析为对应的MAC地址,以便在以太网等物理网络中进行通信。ARP在本地网络内部工作,通过广播请求来查找特定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 RARP属于数据链路层(第2层)。它与ARP相反,用于将MAC地址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RARP通常用于无盘工作站等场景,其中设备没有预先配置的IP地址,需要通过RARP请求从服务器获取IP地址。
需要注意的是,ARP和RARP通常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交互,但它们本身不是严格按照OSI模型的层次结构定义的协议。它们提供了一种在网络中解析地址映射的机制,以支持数据包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