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 TCP的生命周期
- 二、另外两种挥手情况
- 三、经典四问
- 总结
前言
博主个人社区:开发与算法学习社区
博主个人主页:Killing Vibe的博客
欢迎大家加入,一起交流学习~~
在正常情况下,TCP要经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四次挥手断开连接,但断开连接的时候,由于双方的关闭时机不同,双方也相应的会有不同的状态。
一、 TCP的生命周期
这里有张图很好的总结了TCP整个生命周期(情况一):
服务端状态转化:
- [CLOSED -> LISTEN] 服务器端调用listen后进入LISTEN状态,等待客户端连接;
- [LISTEN -> SYN_RCVD] 一旦监听到连接请求(同步报文段),就将该连接放入内核等待队列中,并向客户端发送SYN确认报文。
- [SYN_RCVD -> ESTABLISHED] 服务端一旦收到客户端的确认报文,就进入ESTABLISHED状态,可以进行读写数据了。
- [ESTABLISHED -> CLOSE_WAIT] 当客户端主动关闭连接(调用close),服务器会收到结束报文段,服务器返回确认报文段并进入CLOSE_WAIT;
- [CLOSE_WAIT -> LAST_ACK] 进入CLOSE_WAIT后说明服务器准备关闭连接(需要处理完之前的数据);当服务器真正调用close关闭连接时,会向客户端发送FIN,此时服务器进入LAST_ACK状态,等待最后一个ACK到来(这个ACK是客户端确认收到了FIN)
- [LAST_ACK -> CLOSED] 服务器收到了对FIN的ACK,彻底关闭连接。
客户端状态转化:
- [CLOSED -> SYN_SENT] 客户端调用connect,发送同步报文段;
- [SYN_SENT -> ESTABLISHED] connect调用成功,则进入ESTABLISHED状态,开始读写数据;
- [ESTABLISHED -> FIN_WAIT_1] 客户端主动调用close时,向服务器发送结束报文段,同时进入FIN_WAIT_1;
- [FIN_WAIT_1 -> FIN_WAIT_2]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对结束报文段的确认,则进入FIN_WAIT_2,开始等待服务器的结束报文段;
- [FIN_WAIT_2 -> TIME_WAIT]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来的结束报文段,进入TIME_WAIT,并发出LAST_ACK;
- [TIME_WAIT -> CLOSED] 客户端要等待一个2MSL(Max Segment Life,报文最大生存时间)的时间,才会进入CLOSED状态。
二、另外两种挥手情况
当然上面的图只是其中一种情况,对应了博主之前讲4次挥手的情况一(总共有三种情况)。
下面博主给大家带来另外两种变形的情况:(是不是究极折磨🤔):
分别是情况二 和 情况 三 :(先记住)
解析:
- 对于情况二,是客户端想关闭了,发送了个FIN到服务器。服务器收到FIN的同时也刚好想关闭,收到了FIN之后,把自己的FIN 主动发送了出去(顺带了个ACK),此时就没有CLOSE_WAIT状态了,因为服务器也是主动关闭的,客户端也没有了FIN_WAIT 2状态。(相比较于情况一)
- 对于情况三,是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FIN 之前,也想主动关闭,把自己的FIN 主动发送了出去。当处于FIN_WAIT 1状态的端 收到了对方传来的FIN,并且要回一个ACK的时候,就会进入CLOSING状态。
好,有了上述三种情况,就可以理解下面的TCP状态汇总图了(不理解也无所谓,记住挥手阶段有三种情况就行):
首先,大家握手的状态变化都是一样的,区别就在挥手阶段:
分了三种情况(这里说服务器和客户端是为了好理解):
情况一:四次挥手,服务器是被动关闭的一方,客户端主动关闭;
情况二:三次挥手,服务器和客户端都是主动关闭的一方;
情况三:四次挥手,服务器和客户端都是主动关闭的一方。
注意:(看了下面我说的,应该有助于理解)
CLOSE_WAIT 状态 :
留心观察一下三种情况,是不是发现这个状态只发生在情况一里面,也就是只发生在被动方身上,出现在只有一方提出了挥手(FIN)。
TIME_WAIT状态:
留心观察一下,这个状态三种情况都有,但是只发生在主动方身上,出现在基本挥手已经结束的情况。
三、经典四问
好了,到这里,相信读者们对这个状态转化有了初步了解,现在博主有四个问题,帮助大家更好理解这些状态:
问题一:
服务器上出现大量CLOSE_WAIT状态的TCP连接,请问这种现象是否合理?
答:
不确定。单纯这个现象无法明确断言是否正常的。
因为,如果我们的程序设计时,会出现比较长时间的单方面关闭的情况时,出现大量的CLOSE_WAIT是合理现象。
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设计,则不合理,可能的原因是我们这一侧忘记调用socket.close()
问题二:
服务器上发现了大量的TIME_WAIT的TCP连接,是否合理?
答:
理论上讲合理,就是代码正常的关闭了连接,只是主动关闭的TCP连接比较多罢了。
但是实践上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维护连接是有成本的(最主要的硬件成本就是内存)。
客户端上背负的连接比较少(几百条),服务器上背负的连接很多(几十万-几百万)。所以,如果让服务器背负这个TIME_WAIT连接的成本,相对压力较大,所以一般建议让客户端来背这个成本。
所以一般做网络编程设计时,不建议服务器去主动关闭连接(某些特殊情况下该主动关闭还是得主动的)
问题三:
既然挥手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要有个TIME_WAIT状态而不是直接进入CLOSED状态?
答:
1. 我们不能保证最后一个ACK 接收方一定能收到,如果接收方没收到就不能closed,就会重发FIN,如果发送方没有这个TIME_WAIT状态,收到FIN就不能ACK了,那接收方就关闭不了了。
2.TCP靠五元组来区分连接,五元组就是一条连接的主键信息,连接如果没有经过TIME_WAIT释放,则五元组就会立即又被分配出去了。如果此时收到了一些之前网络传输比较慢的一些数据,就不能判断是谁发过来的了,有可能是上一个进程发送的。
问题四:
为什么是TIME_WAIT的时间是2MSL?
- MSL是TCP报文的最大生存时间,因此TIME_WAIT持续存在2MSL的话就能保证在两个传输方向上的尚未被接收或迟到的报文段都已经消失(否则服务器立刻重启,可能会收到来自上一个进程的迟到的数据,但是这种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
- 同时也是在理论上保证最后一个报文可靠到达(假设最后一个ACK丢失,那么服务器会再重发一个FIN。这时虽然客户端的进程不在了,但是TCP连接还在,仍然可以重发LAST_ACK);
MSL是个理论值,实际中很多OS取的是经验值,一般取一分钟。所以默认情况下TIME_WAIT的持续时间是2分钟。这个值可以修改。
总结
以上就是TCP状态转移的三种情况,觉得有帮助的朋友可以点赞收藏一波,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