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 常用的Composition API

news/2025/2/6 21:55:40/
  1. setup配置项

    1. 理解: Vue3.0中一个新的配置项,值为一个函数。

    2. setup是所有Composition API (组合API) “ 表演的舞台”。

    3. 组件中所用到的:数据、方法等等,均要配置在setup中。

    4. setup函数的两种返回值:

      1. 若返回一个对象,则对象中的属性、方法,在模板中均可以直接使用。(重点关注!)

      2. 若返回一个渲染函数:则可以自定义渲染内容。(了解)

    5. 注意点:

      1. 尽量不要与Vue2.x配置混用

        1. Vue2.x配置(data、methos、computed...)中可以访问到setup中的属性、方法。

        2. 但在setup中不能访问到Vue2.x配置(data、 methos、 computed...) 。

        3. 如果有重名,setup优先。

      2. setup不能是一个async函数,因为返回值不再是return的对象,而是promise,模板看不到return对象中的属性。

  2. ref函数

    1. 作用:定义一个响应式的数据

    2. 语法: const xxx = ref(initValue)

      1. 创建一个包含响应式数据的引用对象(reference对象)。

      2. JS中操作数据: xxx.value

      3. 模板中读取数据: 不需要.value,直接: <div>{{xxx}}</div>

    3. 备注:接收的数据可以是:基本类型、也可以是对象类型。基本类型的数据:响应式依然是靠Object.defineProperty()get 与 set 完成的。。对象类型的数据:内部“求助”了Vue3.0中的一个新函数reactive 函数。

  3. reactive函数

    1. 作用:定义一个对象类型的响应式数据(基本类型别用它,用ref函数)

    2. 语法: const代理对象= reactive(被代理对象)接收一个对象(或数组) ,返回一个代理器对象(proxy对象)

    3. 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是“深层次的”。内部基于 ES6 的 Proxy 实现,通过代理对象操作源对象

    4. 内部数据都是响应式的

  4. Vue3.0中的响应式原理

    1. vue2.x的响应式

      1. 实现原理:

        1. 对象类型: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对属性的读取、修改进行拦截(数据劫持) 。

        2. 数组类型:通过重写更新数组的一系列方法来实现拦截。(对数组的变更方法进行了包裹) 。

      2. 存在问题:

        1. 新增属性、删除属性,界面不会更新。

        2. 直接通过下标修改数组,界面不会自动更新。

      3. 代码实现响应式示例

        let person = {name: 'zhangsan',age: 18
        }
        let p = {} Object.defineProperty(p, 'name' , {     configurable:true,    // 可配置----可删除,不可响应式get(){ //读取name时调用return person.name},set(value){ // 修改name时调用console.log('修改了name属性')person.name = value}
        })
        Object.defineProperty(p, 'age',{get(){ //读取age时调用return person.age},set(value){ //修改age时调用console.log('修改了age属性')person.age = value}
        })   
    2. vue3.x的响应式

      1. 实现原理:

        1. 通过Proxy(代理):拦截对象中任意属性的变化,包括:属性值的读写、属性的添加、属性的删除等。

        2. 通过Reflect(反射):对源对象的属性进行操作。

        3. MDN文档中描述的Proxy与Reflect:

          1. Proxy: Proxy - JavaScript | MDN

          2. Reflect: Reflect - JavaScript | MDN

      2. 代码实现响应式示例 (Proxy--代理对象,Reflect--反射对象)

        let person = {name: 'zhangsan',age: 18
        }const p = new Proxy(person,{//读取p的某个属性时调用get (target, propName){console.log(`读取了p身上的${propName}属性`)return Reflect.get(target,propName)},//修改p的某个属性、或给p追加某个属性时 调用set(target, propName, value){console.log(`修改了p身上的${propName}属性`)Reflect.set(target,propName,value)},//删除p的某个属性时调用deleteProperty(target, propName){console.log(`删除了p身上的${propName}属性`)return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propName)}
        })

        对比使用windows上Reflect的defineProperty,和Object上的defineProperty

        let obj = {a:1,b:2} //使用Object上的defineProperty--------------
        try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c',{ get(){return 3}})Object.defineProperty(obj, 'c',{ get (){return 4}}) 
        } catch (error) { console.log(error) 
        }//使用Reflect上的defineProperty-------------
        const x1 = Reflect.defineProperty(obj,'c',{ get (){return 3}
        }) 
        console.log(x1) 
        const x2 = Reflect.defineProperty(obj,'c',{ get (){return 4}
        }) if(x2){console.log('某某某操作成功了!')
        }else{console.log('某某某操作失败了!')
        }
  5. reactive对比ref

    1. 从定义数据角度对比:

      1. ref用来定义:基本类型数据。

      2. reactive用来定义:对象(或数组)类型数据。

      3. 备注: ref也可以用来定义对象(或数组)类型数据,它内部会自动通过reactive转为代理对象。

    2. 从原理角度对比:

      1. ref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get 与 set 来实现响应式(数据劫持)。

      2. reactive通过使用Proxy来实现响应式(数据劫持) ,并通过Reflect操作源对象内部的数据。

    3. 从使用角度对比:

      1. ref定义的数据:操作数据需要.value,读取数据时模板中直接读取不需要.value。

      2. reactive定义的数据:操作数据与读取数据:均不需要.value。

  6. setup的两个注意点

    1. setup执行的时机。

      1. 在beforeCreate之前执行一次, this是undefined。

    2. setup的参数。

      1. props: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部传递过来,且组件内部声明接收了的属性。

      2. context: 上下文对象

        1. attrs: 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部传递过来,但没有在props配置中声明的属性,相当于 this.$attrs。

        2. slots: 收到的插槽内容,相当于 this.$slots。

        3. emit:分发自定义事件的函数,相当于 this.$emit。

  7. 计算属性与监视

    1. 计算属性computed

      1. 与Vue2.x中computed配置功能一致

      2. 写法

        import {computed} from 'vue'
        setup(){//计算属性—简写 --- 只读let fullName = computed(()=>{ return person.firstName + '-' + person.lastName })//计算属性—完整  ---可读可写let fullName = computed({get (){return person.firstName + '-' + person.lastName},set (value){const nameArr = value.split('-')person.firstName = nameArr[0]person.lastName = nameArr[1]}})
        }
    2. watch函数

      1. 与Vue2.x中watch配置功能一致

      2. 两个小“坑”:

        1. 监视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时: oldValue无法正确获取、强制开启了深度监视(deep配置失效) 。

        2. 监视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中某个属性时: deep配置有效。

      3. 写法

        //数据
        let sum = ref(0)
        let msg = ref('你好啊')
        let person = reactive({name:'张三',age:18,job:{j1:{salary:20}}
        }
        ​
        //情况一:监视ref所定义的一个响应式数据
        watch(sum, (newValue,oldValue)=>{console.log('sum变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 
        ​
        //情况二:监视ref所定义的多个响应式数据
        watch([sum,msg], (newValue,oldValue)=>{console.log('sum或msg变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 
        ​
        //情况三:监视reactive所定义的一个响应式数据的全部属性
        //1.注意:此处无法正确的获取oldValue
        //2.注意:强制开启了深度监视(deep配置无效)
        oldValuewatch(person.value, (newValue,oldValue)=>{console.log('person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deep: false}) // 此处的deep配置不生效
        ​
        //情况四:监视reactive所定义的一个响应式数据中的某个属性
        watch(()=>person.name, (newValue,oldValue)=>{console.log('person的name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
        ​
        //情况五:监视reactive所定义的一个响应式数据中的某些属性
        watch([()=>person.name, ()=>person.age], (newValue,oldValue)=>{console.log('person的name或age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 
        ​
        //特殊情况
        watch(()=>person. job, (newValue,oldValue)=>{console.log('person的job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deep:true}) 
        //此处由于监视的是reactive素定义的对象中的某个属性,所以deep配置有效 
    3. ref定义的值的监听注意事项

      1. ref定义的简单数据类型不能加value

      2. ref定义的对象需要加value

    4. watchEffect函数

      1. watch的套路是:既要指明监视的属性,也要指明监视的回调。

      2. watchEffect的套路是:不用指明监视哪个属性,监视的回调中用到哪个属性,那就监视哪个属性。

      3. watchEffect有点像computed:

        1. 但computed注重的计算出来的值(回调函数的返回值),所以必须要写返回值。

        2. 而watchEffect更注重的是过程(回调函数的函数体) ,所以不用写返回值。

        //watchEffect所指定的回调中用到的数据只要发生变化,则直接重新执行回调。
        watchEffect(()=>{const x1 = sum.valueconst x2 = person.ageconsole.log('watchEffect配置的回调执行了')
        })
  8. 生命周期

  9. 自定义hook函数

  10. toRefs


http://www.ppmy.cn/news/100460.html

相关文章

聊天系统(一)

游戏以出现的位置决定&#xff0c;团队的统一&#xff0c;聊天的方式是放鸽子&#xff0c;传送阵放鸽子&#xff0c;手环为鸽子接收地。红包任务&#xff0c;无剧情过程&#xff0c;任务以拼建地形组成。红包为语句发送形式&#xff0c;自选系统任务类型。 解释&#xff1a; …

Nginx域名重定向

nginx域名重定向包括&#xff0c;Location匹配与Rewrite重写 一、Location 下次有空再补充 二、rewrite rewrite功能就是&#xff0c;使用nginx提供的全局变量或自己设置的变量&#xff0c;结合正则表达式和标志位实现url重写以及重定向。 rewrite只能放在server{},locatio…

实验 3:图形数据结构的实现与应用

东莞理工学院的同学可以借鉴&#xff0c;请勿抄袭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达到&#xff1a; 理解和掌握图的基本概念、基本逻辑结构&#xff1b; 理解和掌握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邻接链表存储结构&#xff1b; 理解和掌握图的 DFS、BFS 遍历操作的思想及其实现&#xff1b; …

哈希表(模拟散列表 字符串哈希)

目录 一、哈希表的概念二、模拟散列表题目代码实现①拉链法②开放寻址法 三、字符串哈希题目思路注意点代码实现 一、哈希表的概念 哈希表&#xff08;又称为散列表&#xff09;&#xff0c;将一个比较大的值域映射到一个小的范围。 例如有哈希函数 h(x)&#xff0c;将区间 [ …

【Linux】Pinctrl子系统学习笔记

简介 Linux Pinctrl&#xff08;Pin control&#xff09; 是一个子系统&#xff0c;控制芯片的引脚复用、电气属性和其他和硬件相关的设置。本文将介绍 Linux Pinctrl 子系统的基本概念&#xff0c;架构和使用方法。 基本概念 学习内容【Linux】Pinctrl子系统简介 作者希希雾里…

【Linux】搭建SFTP文件服务器

一、协议介绍1.1 FTP 协议1.11 特点1.12 基本工作原理 1.2 SFTP协议1.21 特点1.22 基本工作原理 1.3 ssh协议1.31 特点1.32 基本工作原理 1.4 其他常见文件传输协议 二、搭建Linux的SFTP文件服务器三、连接测试3.1 电脑连接3.2 手机连接 一、协议介绍 1.1 FTP 协议 1.11 特点…

14、JavaEE--Mybatis注解与Ajax技术

目录 单表注解 Param注解 基于注解的一对一关联查询&#xff08;one&#xff09; 一对多查询&#xff08;many&#xff09; Ajax的概念 Ajax 开发 Ajax的核心代码: Ajax五步使用法 步骤1 创建 XMLHttpRequest 对象 步骤2 指定异步提交的目标和提交方式 步骤3 指定 X…

NET框架程序设计-第1章.NET框架开发平台体系架构

1.1 .NET 框架基本组成 .NET 框架的核心便是通用语言运行时&#xff08;Commomn Language Runtime&#xff0c;简称 CLR&#xff09;&#xff0c;CLR 是一个可被各种不同的编程语言所使用的运行时。 托管模块(mangaed module)&#xff1a; 一个需要 CLR 才能执行的标准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