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都以基本要素为基础。也就是说,所有专业知识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
那么,想要有效处理分歧,你首先要明确沟通的基本要素。避免频繁遭遇沮丧,或者谈话脱轨导致彼此。
有效处理分歧的基本要素,大部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主题:让谈话对象成为伙伴,而不是敌人。为达到这一目标,你要明白你想从这次谈话中获得什么,对对方的意图不持抵抗情绪,认真倾听对方并寻求有来有回的互动(而非一味接受对方或者向对方灌输)。学会倾听是第一步。你要克服自己的冲动,不要着急说出所想之事。你还要知道在何处结束你的谈话。
1. 明确目标
人们开始进入谈话的原因千差万别。不同的情况会对应不同的沟通目标,如果你能预先确定好自己的沟通目标,那么接下来的路会变得轻松。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我正在进行这次谈话;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想从谈话中获得什么。
2. 伙伴关系
只有给予对方友善、同情、尊严和尊重才有可能改变、影响他人的观念,与他人建立关系并维护友谊。我们会友善回应一个愿意倾听我们,并优待我们的人。敌对的关系和威胁的元素则会让我们更加坚守自己的观念。我们很容易讨厌那些在我们看来心胸狭窄,对我们态度糟糕的人,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但是,要知道,把对方当作伙伴,并不意味着要接受他们给出的结论,或是被他们的理论说服。这仅仅意味着你在尝试与他人一同思考,尝试理解他们所相信的内容,尝试理解他们相信的原因,而对方也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白你的观点,或意识到他们自己的错误,当然你也有可能会发现一直以来抱有错误观念的人恰恰是自己。把对方当作伙伴无关乎你是否赞同对方的观点,而是在于你们能否在这一过程中相互理解。
3. 融洽关系
当你与谈话伙伴建立了融洽的关系,你们更容易和睦相处、相互体谅,朝着建立互信的方向努力。这一步至关重要,它可以避免分歧的产生,增进彼此的情感,帮你们更好地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说把谈话看作是伙伴关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建立和维护友好氛围就更进一步改善了整个局面。人们的分歧越大,建立并维护融治关系就越重要。当你和谈话对象之间的关系升温,他的戒心很可能会降低,他会更欢迎你的建议。
友谊让信任和包容诞生,如同一座可以连接分歧的桥梁。记住这一名言:没人关心你知道什么,直到他们知道你有多关心他们。这说明,重要的是你有多关心他们以及他们所关心的事,而不是你的政治或道德评论。
4. 倾听
当人们在被别人倾听时,他会感到深深地满足,如果你认真诚恳地倾听他人,你会收获巨大的回报。如果你不倾听对方,你就无法理解对方。如果你不能理解对方,你们之间的交流就不能称为沟通。倾听需要练习。你可以尽可能选择让倾听成为你沟通的重点。
5. 别做无效沟通
区分传达信息和真诚沟通。传达信息就像是说教,这时的谈话是“给予一接受”式的。如果你脑海中有这样的想法“只要他们能理解这一点,他们就会改变想法”,那么你就是在传达信息。因此,我们在谈话的过程中不妨问问自己:“对方邀请我分享这一内容了吗?”如果是后者,你很可能在传达信息。
6. 假定对方的意图比你想象得更好
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阐明了他的观点 —— 人并不是故意追求坏的事物。人们的行动、信念和渴望都基于他们获得的信息。如果他们所了解的信息不同,他们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人们都有追求美好的冲动,然而,由于缺乏对事物的全面了解,导致人们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你遇到一个同你持不同观念的人,你不妨思考一下他是从何种角度思考问题的。你可能会发现他的初衷是想要帮忙,而非他有多么疯狂或者恶毒。
当分歧产生,我们往往倾向于假定自己的意图和动机优于对方。我们倾向于认为是对方的缺点激发了我们的争论,但这往往是错误的。
如果你提前假定了你的谈话伙伴带有不良意图,那么你的语言会变得刻薄,对方会因此进入防御状态,让你更难倾听对方。
如果你必须对谈话伙伴的意图做出假定,那就只假定这一种:他们的意图比你想象得要好。
7. 学会及时结束
即使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你也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离开。
如果你向对方施压,让对方脱离了他的舒适区,就会使对方关闭倾听模式,开启防御态势,结果就是你们的谈话会变得令人沮丧。这有可能让你的谈话对象坚持他原本的观点,对你们的友谊造成伤害。
有时你用尽了话题,感到自己已经说无可说,这时很多人往往会陷入试图“填补”或重置话题的陷阱,其实这时的正确做法反而是应该友好地离开。
人们需要时间来解决质疑,整合信息,琢磨难题和不同的观点,以及重新思考他们的立场。你也同样需要这样的时间。改变他人的思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要在符合对方心理和习惯的前提之下。强迫对方在他的舒适圈外和你交谈,反而会让你丧失反思的机会,给你们带来压力。在相对融洽的时机礼貌地结束一场谈话,可以给双方都提供反思自己观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