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devtools/2025/2/12 15:06:31/

定义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使得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多个处理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每个对象在处理请求时,可以决定将请求传递给链中的下一个对象。

特性

  • 请求传递:请求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对象有机会处理请求,但只有一个对象最终会处理它。
  • 解耦发送者和接收者:请求的发送者不需要知道谁会处理请求,只需将请求传递给链上的第一个对象即可。

场景

适用场景:

  • 请求处理逻辑多样:当请求的处理逻辑不确定且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处理方式时,责任链模式提供了一个灵活的结构来组织这些处理方式。
  • 请求需要按顺序进行处理:请求需要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被多个对象处理,每个对象都可能做出不同的处理。
  • 解耦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当请求的发送者不关心具体的处理者时,责任链模式能够将请求的处理过程与具体处理者解耦。
  • 条件判断复杂:当多个条件影响请求的处理时,通过链条将条件分散到不同的处理节点中进行判断。

应用场景

  • 权限管理:多个权限验证对象按顺序验证用户权限,直到验证通过为止。
  • 事件处理系统:事件可以被多个处理器处理,依照顺序进行处理,直到某个处理器完成操作。
  • 日志记录:多个日志记录器可以按顺序处理日志请求,每个记录器可以选择是否记录日志。

类设计

责任链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角色:

  1. Handler(处理者接口):定义处理请求的接口,通常包含 setNext() 和 handleRequest() 方法。
  2.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实现 Handler 接口,处理具体的请求。每个具体处理者可以处理请求,也可以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3. Client(客户端):客户端构建责任链并发送请求。

代码实现

我们通过设计一个 审批系统 来演示责任链模式。在这个系统中,多个审批者(如经理、总监、CEO)按顺序处理请假申请,每个审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决定是否批准请求。如果不能处理,请求将传递给下一个审批者。

1. 定义处理者接口(Handler)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处理者接口
class Approver {
protected:Approver* nextApprover;  // 下一个处理者public:Approver() : nextApprover(nullptr) {}void setNext(Approver* next) {nextApprover = next;  // 设置下一个处理者}virtual void handleRequest(int days) = 0;  // 处理请求virtual ~Approver() {}
};
  • Approver 是处理者接口,定义了 setNext() 方法来设置下一个处理者,并定义了 handleRequest() 方法来处理请求。

2. 定义具体处理者类(ConcreteHandler)

// 经理审批者
class Manager : public Approver {
public:void handleRequest(int days) override {if (days <= 2) {cout << "Manager approved the leave request for " << days << " days." << endl;} else if (nextApprover) {nextApprover->handleRequest(days);  // 转发请求给下一个处理者} else {cout << "Manager cannot approve the leave request for " << days << " days." << endl;}}
};// 总监审批者
class Director : public Approver {
public:void handleRequest(int days) override {if (days <= 5) {cout << "Director approved the leave request for " << days << " days." << endl;} else if (nextApprover) {nextApprover->handleRequest(days);  // 转发请求给下一个处理者} else {cout << "Director cannot approve the leave request for " << days << " days." << endl;}}
};// CEO审批者
class CEO : public Approver {
public:void handleRequest(int days) override {cout << "CEO approved the leave request for " << days << " days." << endl;}
};
  • Manager、Director 和 CEO 都是具体的处理者类,继承自 Approver 并实现 handleRequest() 方法。
  • 每个处理者根据请求的天数来决定是否处理请求。如果一个处理者无法处理请求,它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3. 客户端调用

int main() {// 创建处理者Approver* manager = new Manager();Approver* director = new Director();Approver* ceo = new CEO();// 设置责任链manager->setNext(director);director->setNext(ceo);// 客户端发送请求cout << "Requesting leave for 1 day:" << endl;manager->handleRequest(1);  // Manager handlescout << "\nRequesting leave for 3 days:" << endl;manager->handleRequest(3);  // Director handlescout << "\nRequesting leave for 7 days:" << endl;manager->handleRequest(7);  // CEO handles// 清理内存delete manager;delete director;delete ceo;return 0;
}

4. 输出结果

Requesting leave for 1 day:
Manager approved the leave request for 1 days.Requesting leave for 3 days:
Director approved the leave request for 3 days.Requesting leave for 7 days:
CEO approved the leave request for 7 days.
  • 在这个例子中,客户端请求不同天数的请假。请求依次传递给 Manager、Director、CEO 进行处理,直到找到合适的处理者。

责任链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降低耦合:请求发送者和请求处理者之间没有直接依赖,发送者只需要知道责任链的第一个处理者。
  • 增强灵活性:通过动态地调整责任链的处理顺序,可以很容易地改变处理逻辑。
  • 职责链模式非常适合多个处理者需要按顺序执行时,它能够帮助解耦和简化处理过程

缺点:

  • 可能导致链条过长:如果责任链的层级过多,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且处理逻辑变得复杂。
  • 无法确定处理者:如果链条中没有合适的处理者,客户端可能无法得到合适的响应。

场景

适用场景

  • 请求处理:当请求的处理逻辑不固定,且有多个处理者时,责任链模式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处理者。
  • UI事件处理:在GUI编程中,不同的事件处理程序可能会依赖于事件的类型,责任链模式能够为这些事件处理提供灵活的支持。
  • 权限检查:在权限管理系统中,多个权限验证对象可以按顺序验证用户权限,直到验证通过为止。

编程相关的案例

  1. 表单验证:在表单提交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多层次的验证(如基本验证、数据验证、权限验证等),每个验证步骤可以通过责任链模式进行组织。
  2. 日志处理:在日志系统中,多个日志处理器(如控制台输出、文件输出、远程服务器输出等)可以按顺序处理日志请求,直到满足输出条件。
  3. 多层级审批系统:像前面例子中的请假审批,每个审批者有不同的权限,当一个审批者无法批准请求时,它会传递给下一个审批者。

总结

责任链模式通过将请求传递给链上的多个处理者来完成任务,每个处理者有机会处理请求,直到一个处理者完成任务为止。它通过解耦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特别适合在复杂的请求处理场景中使用。


http://www.ppmy.cn/devtools/157805.html

相关文章

软件工程-分析建模

结构化&#xff08;传统/面向对象&#xff09;分析模型 核心是数据字典DD 面向对象分析模型 核心是使用实例&#xff08;用例&#xff09; 分析模型描述工具 结构化分析工具 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和加工说明PSPEC【功能模型】 DFD、DD具体介绍见往期文章 加工说明PS…

设计模式——状态模式

设计模式——状态模式 简单介绍一个例子一些思考 简单介绍 状态模式&#xff08;State Pattern&#xff09;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xff0c;它允许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其行为。状态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将状态的转换逻辑和状态相关的操作封装在不同的类中&#xff0c;从而使…

kafka服务端之副本

文章目录 概述副本剖析失效副本ISR的伸缩LWLEO与HW的关联LeaderEpoch的介入数据丢失的问题数据不一致问题Leader Epoch数据丢失数据不一致 kafka为何不支持读写分离 日志同步机制可靠性分析 概述 Kafka中采用了多副本的机制&#xff0c;这是大多数分布式系统中惯用的手法&…

Apache SeaTunnel 整体架构运行原理

概述 SeaTunnel 缘起 数据集成在现代企业的数据治理和决策支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数据源的多样化和数据量的迅速增长及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xff0c;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集成能力来高效地处理数据。SeaTunnel通过其高度可扩展和灵活的架构&#xff0c;帮助企业…

selenium使用

浏览器操作(方法) 1.maximize window()最大化浏览器 2.set window_size(width,height)设置浏览器宽、高(像素点) 3.set _window_position(x,y)设置浏览器位置&#xff0c;浏览器左上角相对于屏幕左上角位置 4.back()后退 5.forward()前进 6.refresh()刷新 7.close()关闭当前页面…

Elasticsearch 开放推理 API 增加了 Azure AI Studio 支持

作者&#xff1a;来自 Elastic Mark Hoy Elasticsearch 开放推理 API 现已支持 Azure AI Studio。在此博客中了解如何将 Azure AI Studio 功能与 Elasticsearch 结合使用。 作为我们持续致力于为 Microsoft Azure 开发人员提供他们选择的工具的一部分&#xff0c;我们很高兴地宣…

【深度学习】基于MXNet的多层感知机的实现

多层感知机 结构组成 大致由三层组成&#xff1a;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xff0c;其中隐藏层大于等于一层 其中&#xff0c;隐藏层和输出层都是全连接 隐藏层的层数和神经元个数也是超参数 多层隐藏层&#xff0c;在本质上仍等价于单层神经网络&#xff08;可从输出方程…

java-异常家族梳理(流程图)

前言: 使用流程图梳理异常,便于理解 梳理: Throwable ├── Error(严重错误,无需捕获) │ ├── OutOfMemoryError │ ├── StackOverflowError │ └── ... ├── Exception(可捕获处理) │ ├── RuntimeException(非检查异常/Unchec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