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制器 (MCU) 的时钟系统是系统运行的核心,它提供了各模块所需的时钟信号。本文以 GD32E103 系列 MCU 为例,详细讲解其 时钟树结构(Clock Tree)。通过理解时钟源、分配与预分频器设置,可以灵活配置系统时钟以实现高性能与低功耗平衡。
因为最近发现纯软件实现的AI应用并没什么竞争力,或者说被抄袭的成本比较低,复制也比较简单,于是重新开始上课学习MCU,顺便记录一点东西
在前面的文章如何在资源受限例如1核和1G内存的设备上运行一个合适的向量存储库及如何优化 有简单测试了下可能性,后续我会慢慢实现,做一个只能的玩偶~
时钟源
GD32E103 支持多种时钟源,提供不同的频率和应用场景:
-
HSI (High-Speed Internal)
- 内部高速RC振荡器,频率为 8MHz。
- 默认的系统启动时钟源,启动速度快。
-
HSE (High-Speed External)
- 外部高速晶振(通常为 4~32MHz)。
- 提供精确、稳定的时钟信号,适合对频率精度要求高的场景。
-
LSI (Low-Speed Internal)
- 内部低速RC振荡器,频率为 40kHz。
- 用于低功耗模式或独立的 RTC(实时时钟)功能。
-
LSE (Low-Speed External)
- 外部低速晶振(通常为 32.768kHz)。
- 主要用于 RTC 的时间保持。
-
PLL (Phase-Locked Loop)
- 相位锁定环倍频器,支持输入时钟的多倍频输出。
- 倍频后可生成高达 120MHz 的主系统时钟,适合高速运算场景。
时钟分配与分频
时钟源经过分配和分频器后被用于不同模块:
1. 系统时钟路径
- 系统时钟(CK_SYS)通过多路选择器选择以下来源:
- HSI
- HSE
- PLL 输出
- GD32E103 的系统时钟最高支持 120MHz。
2. 预分频器
系统时钟通过预分频器分配到不同总线和外设:
-
AHB(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Bus)
- 主总线,连接 CPU、SRAM、DMA 等核心模块。
- 最大频率:120MHz。
-
APB1(Advanced Peripheral Bus 1)
- 低速外设总线(如 USART、I2C、定时器等)。
- 最大频率:60MHz。
-
APB2(Advanced Peripheral Bus 2)
- 高速外设总线(如 GPIO、SPI 等)。
- 最大频率:120MHz。
3. 外设分频器
部分外设的时钟需要进一步调整:
- 定时器
- 可直接使用倍频后的 PLL 时钟。
- ADC 分频器
- 降低时钟频率以满足 ADC 的 40MHz 输入限制。
特殊用途的时钟
-
USB 时钟
- USB 模块需要精确的 48MHz 时钟。
- 由 PLL 倍频输出的专用通道生成,确保符合 USB 协议。
-
RTC 时钟
- RTC 可选择 LSE、LSI 或 HSE 的低频分频信号作为时钟源。
- 支持低功耗时间保持功能。
时钟配置举例:生成 120MHz 系统时钟
以下是实现 120MHz 系统时钟的一般步骤:
-
选择 HSE 作为输入时钟
- 假设外部晶振频率为 8MHz。
- 配置 PLLPRESEL = 1(选择 HSE)。
- 配置 PREVDIVSEL = 1(无分频,直接进入 PLL)。
-
设置 PLL 倍频系数
- 设置 PLLMF = 15。
- PLL 输出频率为:
[
8 , \text{MHz} \times 15 = 120 , \text{MHz}
]
-
配置系统时钟选择器
- 将系统时钟选择器设置为 10,选择 PLL 输出作为系统时钟。
动态切换时钟源
GD32E103 支持在运行时通过控制信号动态切换时钟源:
- 00:HSI
- 01:HSE
- 10:PLL
例如,当外部晶振失效时,系统可自动切换到内部 HSI,保障时钟连续性。
总结
GD32E103 的时钟树结构设计灵活,能满足多种应用场景:
- 高速运算: 通过 PLL 提供高达 120MHz 的系统主频。
- 低功耗模式: 支持低速 RC 振荡器 (LSI) 和低速晶振 (LSE)。
- 外设优化: AHB、APB1、APB2 总线分频器实现不同频率的精确匹配。
理解时钟树结构和时钟配置方式是优化系统性能和功耗的关键。
做了一些个练习,几乎所有的控制一开始就需要设置时钟,而且用逻辑分析仪分析I2C等数据传输时,也有单独的时钟线。据我目前唤醒的记忆理解,时钟应该是一切行为的最小周期(至少数字或编程层面吧),而不同的时钟频率也就对应了不同的速率。某些电机的控制需要脉冲信号的,我记得大概一个脉冲某些个时钟周期内给出一个高电平的1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