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资源:
湖科大教书匠
1、因特网
网络之间需要路由器进行互联,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因特网是最大的互联网,连接到网络的设备称为主机,一般不叫路由器为主机。
因特网发展:ARPNET->三级结构因特网(NSFNET)->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1983,TCP/IP诞生,因特网诞生时间,因为它采用TCP/IP协议族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三大运营商等等)
因特网标准化:RFC文档
习题1
1、 因特网的前身是1969年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A. internet B. Internet C. NSFNET D. ARPANET
2、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A. TCP/IP B. 局域网技术 C. 远程通信技术 D. 光纤技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如电话交换机接通链路的方式。
建立连接:分配通信资源,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不会被其他人占用
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缺点:若计算机之间采用这种方式,线路的传输效率一般会很低
分组交换:交换结点存储转发报文最终到达目的主机
优点:无建立连接释放连接、逐段占用通信链路、独立选择转发路由
缺点:首部开销、转发有时延、可能用网络拥塞、可能出现失序丢失问题
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前身,报文整个发送
交换结点只有完整收到整个报文才进行转发
经比较,分组交换最适合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
习题2
1 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经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而且是不固定的,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 虚电路交换
2 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延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 信元交换
3 因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 光交换
3、计算机网路的定义和分类
早期:互联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现在: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联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 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习题3
A. 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B. 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C. 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
D. 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
A. 局域网和广域网
B. 本地计算机网和通信网
C.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D. 服务器和工作站
3 网络>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网络的作用范围
B. 网络的拓扑结构
C. 网络的通信方式
D. 网络的传输介质
4、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
速率:bit/s,区分数据量单位和速率单位
带宽:bit/s,通信链路所能传送的数据能力,单位与速率一样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实际数据量
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所耗费的时间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后两者不方便计算)
习题4
1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最小单位,可简记为b。字节Byte也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可简记为B,1 B = 8
bit。常用的数据量单位还有kB、MB、GB、TB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
2
连接在网络>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其最小单位为bps,常用单位还有kbps、Mbps、Gbps、Tbps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
3
假设主机A和B之间的链路带宽为100Mbps,主机A的网卡速率为1Gbps,主机B的网卡速率为10Mbps,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的最高理论速率为A. 1Mbps
B. 10Mbps
C. 100Mbps
D. 1Gbps
4 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0MB的数据块,链路带宽为10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A. 1s
B. 8s
C.
8.4sD. 5us
5 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B的数据,链路带宽为1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A. 1us
B. 5us
C. 8us
D. 16us
5、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丢包率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
表达的是管道的容积
往返时间:RTT,发送端发送数据到发送端接受到数据为止。卫星链路上传播时延大
利用率:
链路利用率:某条链路有百分之几时间是被利用的
网络利用率:网络所以链路链路利用率加权平均
丢包率:丢失的分组数量占总分组数的比例
习题5
1 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是20ms,带宽为20Mbit/s,则该段链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 200000bit
B. 400000bit
C. 100000bit
D. 800000bit
2 传播时延最大的链路是
A. 广域网链路
B. 城域网链路
C. 局域网链路
D. 同步卫星链路
6、三种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原理参考模型:
习题6
1 OSI/RM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原理体系结构的分层数量分别为
A. 4,5,6
B. 5,6,7
C. 7,4,5
D. 7,6,5
2 在OSI/RM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相邻上层为
A. 数据链路层
B. 会话层
C. 应用层
D. 网络层
3 在TCP/IP体系结构中,网际层的相邻下层为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接口层
C. 运输层
D. 应用层
4 在原理体系结构中,应用层的相邻下层为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接口层
C. 运输层
D. 应用层
5 因特网采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是
A. OSI/RM体系结构
B. TCP/IP体系结构
C. 原理体系结构
D.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6 TCP/IP体系结构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RM体系结构的
I. 物理层 II. 数据链路层 III. 网络层 IV. 运输层
A. I、II
B. II、III
C. I、III
D. II、IV
7、分层的必要性
习题7
1 负责将比特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的是
A. 应用层
B. 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层
2 MAC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
A. 物理层
B. 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
D. 应用层
3 IP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
A. 网络接口层
B. 网际层
C. 应用层
D. 运输层
4 实现进程间基于网络通信的是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运输层
5 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的是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应用层
D. 运输层
8、分层思想举例
习题8
1 在数据从源主机传送至目的主机的过程中,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
A. 数据链路层 B. 会话层 C. 应用层 D. 物理层
2、假设五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的应用层欲发送500B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外,其他各层在封装PDU时均引入20B的首部,数据链路层还要引入10B的尾部,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
A. 96.2% B. 94.3% C. 89.3% D. 87.7%
9、专用术语
实体:
协议:语法、语义、同步
服务:
习题9
1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的传输单位(或称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是
I. 帧 II. 比特 III. 报文段 IV. 分组(数据报)
A. I、II、IV、III
B. II、I、IV、III
C. I、IV、II、III
D. III、IV、II、I
2 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 第N+1层将给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3 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是指
A. 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
B. 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软件进程
C. 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D. 收发双方不同层次中的实体
4 在OSI参考模型中,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称为
A. 实体
B. 协议
C. 服务
D. 对等实体
习题答案
习题1:D、A
习题2:B、A、C
习题3:B、C、A
在网络>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是其基本组成部分。这是因为:
通信子网:负责数据的传输,确保信息能够在网络中不同的点之间进行有效的传递。它的作用类似于交通网络,能够将数据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资源子网:则涉及到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和管理,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这部分确保网络中的设备和资源能够被有效利用和访问。
习题4:B、A、B、C、C
习题5:B、D
习题6:C、B、B、C、B、A
习题7:D、C、B、D、C
习题8、D、D
习题9、B、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