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inux和防火墙

devtools/2024/11/19 5:59:10/

一、selinux

1、selinux说明

  •         SELinux(Security-Enhanced Linux)意思是安全强化的linux。主要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开发,开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资源的误用。NSA为了控制文件权限与进程的问题,就使用linux来作为研究目标,最后将研究的成果整合到linux内核里面去,也就是SELinux。
  •         SELinux是对程序、文件等权限设置依据的一个内核模块,能够限制进程对文件的权限。由于启动网络服务的也是程序,因此刚好也是能够控制网络服务能否访问系统资源的一道关卡。
  •         传统的文件权限与账号的关系:自主访问控制,DAC(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是进程和文件之间的普通权限关系。当某个进程想要对文件进行访问时,系统就会根据该进程的所有者/用户组/其他人,并比较文件的权限,若通过权限检查,就可以访问该文件了。(各种权限设置对root用户是无效的。)
  •         以策略规则制定特定程序读取特定文件:强制访问控制,MAC(Mandatory Access Control),是进程个文件之间的特殊权限关系。MAC可以针对特定的进程与特定的文件资源来进行权限的控制。也就是说,即使你是root,在使用不同的进程时,你所能取得的权限并不一定是root,而得要看当时该进程的设置而定。如此一来,就可以针对进程而不是用户对文件来进行访问控制。此外,这个进程也不能任意使用系统文件资源,因为每个文件资源也有针对进程设置可取用的权限。由于整个系统进程多,文件也多,所以SELinux也提供一些默认的策略(policy),并在该策略内提供多个规则,让你可以选择是否启用该控制规则。

linux%E7%9A%84%E5%B7%A5%E4%BD%9C%E5%8E%9F%E7%90%86">2、selinux的工作原理

        SELinux是通过 MAC 的方式来控制管理进程,它控制主体进程,而目标则是该进程能否读取的文件资源。
  • 主体subject):进程
  • 目标object):被主体访问的资源,可以是文件、目录、端口等。
  • 策略policy):由于进程与文件数量庞大,因此SELinux会依据某些服务来制定基本的访问安全策略。
        这些策略内还会有详细的规则(rule )来指定不同的服务开放某些资源的访问与否。目前主要的策略有
  • targeted:针对网络服务限制较多,针对本机限制较少,是默认的策略;
  • strict:完整的SELinux限制,限制方面较为严格。
        安全上下文(security context ):主体能不能访问目标除了策略指定外,主体与目标的安全上下文必须一致才能够顺利访问。
        最终文件的成功访问还是与文件系统的rwx权限设置有关 
#查看文件的安全上下文
[root@localhost ~]# ls -Z
-rw-------. root root system_u:object_r:admin_home_t:s0 anaconda-ks.cfg
安全上下文用冒号分为四个字段: Identify: role type
  • 身份标识(Identify:相当于账号方面的身份标识,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类型:
        root:表示 root 的账号身份;
        system_u:表示程序方面的标识,通常就是进程;
        unconfined_u:代表的是一般用户账号相关的身份。
  • 角色(role:通过角色字段,可知道这个数据是属于程序、文件资源还是代表用户。一般角色有:
        object_r:代表的是文件或目录等文件资源;
        system_r:代表的是进程。
  • 类型(type):在默认的targeted策略中,Identifyrole字段基本上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这个类型字段。而类型字段在文件与进程的定义不太相同,分别是:
        type:在文件资源上面称为类型。
        domain:在主体程序中则称为域。
        domain需要与 type 搭配,则该程序才能够顺利读取文件资源。
  • 最后一个字段是和MLSMCS相关的东西,代表灵敏度,一般用s0s1s2来命名,数字代表灵敏度的分级。数值越、灵敏度越
[root@localhost ~]# ll -Zd /usr/sbin/httpd /var/www/html/
-rwxr-xr-x. root root system_u:object_r:httpd_exec_t:s0 /usr/sbin/httpd
drwxr-xr-x. root root system_u:object_r:httpd_sys_content_t:s0 /var/www/html/
以上两个文件的角色字段都是object_r,代表都是文件,/usr/sbin/httpd属于httpd_exec_t类
型,/var/www/html/则属于httpd_sys_content_t类型
访问过程:
  1. 首先,触发具有httpd_exec_t这个类型的/usr/sbin/httpd这个可执行文件;
  2. 该文件的类型会让这个文件所造成的主体进程具有httpd这个域,我们的策略已经针对这个域制定了许多规则,其中包括这个域可以读取的目标资源类型;
  3. 由于httpd domain被设置为可读取httpd_sys_content_t这个类型的目标文件,因此httpd进程就能够读取在/var/www/html/目录下面的文件了;
  4. 最终能否读到/var/www/html/目录下面的数据,还要看rwx是否符合linux权限的规范。

 3、selinux的启动、关闭与查看

1SELinux三种模式:
  • enforcing:强制模式,代表SELinux正在运行中,开始限制domain/type
  • permissive:宽容模式,代表SELinux正在运行中,不过仅会有警告信息并不会实际限制 domain/type的访问。
  • disabled:关闭,SELinux并没有实际运行。
#查看目前的模式
[root@localhost ~]# getenforce
Enforcing#查看目前的selinux使用的策略
[root@localhost ~]# sestatus
SELinux status: enabled # 是否启用selinux
SELinuxfs mount: /sys/fs/selinux #selinux的相关文件数据挂载点
SELinux root directory: /etc/selinux
Loaded policy name: targeted #目前的策略
Current mode: enforcing
Mode from config file: enforcing
Policy MLS status: enabled
Policy deny_unknown status: allowed
Max kernel policy version: 31#查看selinux的策略:
[root@localhost ~]# vim /etc/selinux/config改变策略之后需要重新启动;
如果由enforcing或permissive改成disabled,或由disabled改为其它两个,也必须要重新启动。将selinux模式在enforcing和permissive之间切换的方法为:
setenforce 0 转换成permissive宽容模式
setenforce 1转换成enforcing强制模式
(2)修改安全上下文
chcon命令:
chcon [-R] [-t type] [-u user] [-r role] 文件
-R:连同该目录下的子目录也同时修改;
-t:后面接安全上下文的类型字段;
-u:后面接身份识别;
-r:后面接角色
chcon [-R] --reference=范例文件 文件 (将文件的安全上下文按照范例文件修改)
(比如:chcon -R --reference=/user/share/nginx/html /www)
restorecon命令: 
restorecon [-Rv] 文件或目录
-R:连同子目录一起修改;
-v:将过程显示到屏幕上restorecon怎么会知道每个目录记载的默认selinux type类型呢?
因为系统将每个目录的默认selinux type类型记录在/etc/selinux/targeted/contexts/目录内。
但是该目录内有很多不同的数据,所以我们可以用semanage这个命令的功能来查询与修改。修改selinux type类型:
semanage {login|user|port|interface|fcontext|translation} -l
semanage fcontext -{a|d|m} [-frst] file_spec
-l为查询;
-a:增加一些目录的默认安全上下文的设置;
-m:修改;
-d:删除。

linux%E5%AF%B9linux%E6%9C%8D%E5%8A%A1%E7%9A%84%E5%BD%B1%E5%93%8D">4、selinuxlinux服务的影响

实验一:使用web服务演示安全上下文值的设定
#服务端的IP地址为192.168.230.135,服务端的设置如下: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now
[root@localhost ~]# getenforce
Enforcing
[root@localhost ~]# cat /etc/nginx/conf.d/test_ip.conf
server{listen 192.168.230.100:80;root /www/ip/100;location / {}
}
server{listen 192.168.230.200:80;root /www/ip/200;location / {}
}#创建网页文件
[root@localhost ~]# mkdir -pv /www/ip/{100,200}
[root@localhost ~]# echo this is 100 > /www/ip/100/index.html
[root@localhost ~]# echo this is 200 > /www/ip/200/index.html
#重启nginx服务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此时通过客户端测试,出现403状态码,因为无法读取文件
[root@client ~]#curl 192.168.230.100#修改自定义目录的安全上下文的值:
[root@localhost ~]# chcon -t httpd_sys_content_t /www/ -R#修改之后即可成功访问。
实验二:使用web服务端口的改变来演示端口的设定
[root@localhost ~]# vim /etc/httpd/conf.d/host.conf
[root@master-dns ~]# cat /etc/nginx/conf.d/test_port.conf
server {listen 192.168.230.123:80;root /www/port/80;location / {}
}
server {listen 192.168.230.123:10000;root /www/port/10000;location / {}
}#创建网页的index.html文件
[root@localhost ~]# mkdir -pv /www/port/{80,10000}
[root@localhost ~]# echo the port is 80 > /www/port/80/index.html
[root@localhost ~]# echo the port is 10000 > /www/port/10000/index.html
#重启nginx,但是因为selinux限制了可访问端口所以会重启失败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服务重启失败,查看日志
[root@localhost ~]# tail -f /var/log/messages#添加10000端口为服务端口:
[root@localhost ~]# semanage port -a -t http_port_t -p tcp 10000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测试可以访问成功
[root@localhost ~]# curl 192.168.230.123:10000
the port is 10000

二、防火墙

1、防火墙简介

        防火墙: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屏障,它按照系统管理员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进出。

        防火墙又可以分为硬件防火墙与软件防火墙。

  • 硬件防火墙是由厂商设计好的主机硬件,这台硬件防火墙的操作系统主要以提供数据包数据的过滤机制为主,并将其他不必要的功能拿掉。
  • 软件防火墙就是保护系统网络安全的一套软件(或称为机制),例如Netfilter与TCP Wrappers都可以称为软件防火墙。

主要介绍linux系统本身提供的软件防火墙的功能,就是Netfilter,即数据包过滤机制

数据包过滤:
       就是分析进入主机的网络数据包,将数据包的头部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分析,以决定该连接为放行或抵挡的机制。由于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分析数据包头部数据,包括硬件地址,软件地址, TCP、UDP、ICMP等数据包的信息都可以进行过滤分析,因此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分析OSI七层协议的 2、3、4层)。由此可知,linux的Netfilter机制可以进行的分析工作有:

  • 拒绝让Internet的数据包进入主机的某些端口;
  • 拒绝让某些来源ip的数据包进入;
  • 拒绝让带有某些特殊标志(flag)的数据包进入,最常拒绝的就是带有SYN的主动连接的标志;
  • 分析硬件地址(MAC)来决定连接与否。

虽然Netfilter防火墙可以做到这么多事情,不过,某些情况下,它并不能保证我们的网络一定就很安全。例如:

  • 防火墙并不能有效阻挡病毒或木马程序。(假设主机开放了www服务,防火墙的设置是一定要将www服务的port开放给client端的。假设www服务器软件有漏洞,或者请求www服务的数据包本身就是病毒的一部分时,防火墙是阻止不了的)
  • 防火墙对于内部LAN的攻击无能为力(防火墙对于内部的规则设置通常比较少,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内部员工对于网络无用或滥用的情况)
        netfilter这个数据包过滤机制是由linux 内核内建的,不同的内核版本使用的设置防火墙策略的软件不一样,在红帽7 系统中 firewalld 服务取代了 iptables 服务,但其实 iptables 服务与 firewalld 服务它们都只是用来定义防火墙策略的“ 防火墙管理工具 而已,他们的作用都是用于维护规则,而真正使用规则干活的是内核的netfilter

2iptables

1iptables介绍
        防火墙会从以上至下的顺序来读取配置的策略规则,在找到匹配项后就立即结束匹配工作并去执行匹配项中定义的行为(即放行或阻止)。如果在读取完所有的策略规则之后没有匹配项,就去执行默认的策略。一般而言,防火墙策略规则的设置有两种:一种是“通 (即放行),一种是 (即阻止)。
        当防火墙的默认策略为拒绝时(堵),就要设置允许规则(通),否则谁都进不来;如果防火墙的默认策略为允许时,就要设置拒绝规则,否则谁都能进来,防火墙也就失去了防范的作用。
        iptables服务把用于处理或过滤流量的策略条目称之为规则,多条规则可以组成一个规则链,而规则链依据数据包处理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 在进行路由选择前处理数据包,用于目标地址转换PREROUTING);
  • 处理流入的数据包(INPUT);
  • 处理流出的数据包(OUTPUT);
  • 处理转发的数据包(FORWARD);
  • 在进行路由选择后处理数据包,用于源地址转换POSTROUTING)。
        iptables命令可以根据流量的源地址、目的地址、传输协议、服务类型等信息进行匹配,一旦匹配成功,iptables 就会根据策略规则所预设的动作来处理这些流量。
配置: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iptables-nft-services -y
#使用iptables要注意关闭防火墙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rt iptables
#查看规则表
[root@server ~]# iptables -nL --line-numbers
语法格式:
iptables -t 表名 <-A/I/D/R> 规则链名 [规则号] <-i/o 网卡名> -p 协议名 <-s源IP/源子网> --sport 源端口 <-d 目标IP/目标子网> --dport 目标端口 -j 动作如:
拒绝172.24.8.129通过ssh远程连接服务器: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I INPUT -p tcp -s 172.24.8.129 --dport 22 -j REJECT

参数说明:

参数说明
-t
对指定的表进行操作, table 必须是 raw nat filter mangle 中的一个。默认是 filter表。
-p
指定要匹配的数据包协议类型
-s
--source address[/mask][,...] :把指定的一个或者一组地址作为源地址,按此规则进行过滤。当后面没有mask 时, address 是一个地址,比如: 192.168.1.1 ;当 mask 指定时,可以表示一组范围内的地址,比如:192.168.1.0/255.255.255.0
-d
--destination address[/mask][,...] :地址格式同上,但这里指定地址为目的地址,按此进行过滤
-i
--in-interface name :指定数据包的来自来自网络接口,比如最常见的 eth0 。注意:它只对 INPUT FORWARD PREROUTING 这三个链起作用。如果没有指定此选项, 说明可以来自任何一个网络接口。同前面类似,"!" 表示取反
-o
--out-interface name :指定数据包出去的网络接口。只对 OUTPUT FORWARD ,POSTROUTING 三个链起作用
-L
--list [chain] 列出链 chain 上面的所有规则,如果没有指定链,列出表上所有链的所有规则
-A
--append chain rule-specification :在指定链 chain 的末尾插入指定的规则,也就是说,这条规则会被放到最后,最后才会被执行。规则是由后面的匹配来指定
-I
--insert chain [rulenum] rule-specification :在链 chain 中的指定位置插入一条或多条规则。如果指定的规则号是1 ,则在链的头部插入。这也是默认的情况,如果没有指定规则号
-D
--delete chain rule-specification -D, --delete chain rulenum :在指定的链 chain 中删除一个或多个指定规则
-R
num
Replays 替换 / 修改第几条规则
-P
--policy chain target :为指定的链 chain 设置策略 target 。注意,只有内置的链才允许有策略,用户自定义的是不允许的
-F
--flush [chain] 清空指定链 chain 上面的所有规则。如果没有指定链,清空该表上所有链的所有规则
-N
--new-chain chain 用指定的名字创建一个新的链
-X
--delete-chain [chain] :删除指定的链,这个链必须没有被其它任何规则引用,而且这条上必须没有任何规则。如果没有指定链名,则会删除该表中所有非内置的链
-E
--rename-chain old-chain new-chain :用指定的新名字去重命名指定的链。这并不会对链内部造成任何影响
-Z
--zero [chain] :把指定链,或者表中的所有链上的所有计数器清零
-j
--jump target < 指定目标 > :即满足某条件时该执行什么样的动作。 target 可以是内置的目标,比如 ACCEPT ,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链
-h
显示帮助信息
2)实验
实验一:搭建web服务,设置任何人能够通过80端口访问。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80 -j ACCEPT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L --line-numbers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D INPUT 1实验二:禁止所有人ssh远程登录该服务器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22 -j REJECT
#删除设置的拒绝ssh连接:
[root@localhost Desktop]# iptables -D INPUT 1实验三:禁止某个主机地址ssh远程登录该服务器,允许该主机访问服务器的web服务。服务器地址为
172.24.8.128
#拒绝172.24.8.129通过ssh远程连接服务器: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I INPUT -p tcp -s 172.24.8.129 --dport 22 -j REJECT
#允许172.24.8.129访问服务器的web服务: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I INPUT -p tcp -s 172.24.8.129 --dport 80 -j ACCEPT

3firewalld

firewalld简介:
        iptables service 首先对旧的防火墙规则进行了清空,然后重新完整地加载所有新的防火墙规则。(如果配置了需要 reload 内核模块的话,过程背后还会包含卸载和重新加载内核模块的动作,而不幸的是,这个动作很可能对运行中的系统产生额外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网络非常繁忙的系统中。)
        如果我们把这种哪怕只修改一条规则也要进行所有规则的重新载入的模式称为静态防火墙的话,那么firewalld 所提供的模式就可以叫做动态防火墙,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任何规则的变更都不需要对整个防火墙规则列表进行重新加载,只需要将变更部分保存并更新即可,它具备对 IPv4 IPv6 防火墙设置的支持。
        相比于传统的防火墙管理工具,firewalld 支持动态更新技术并加入了区域的概念。区域就是 firewalld 预先准备了几套防火墙策略集合(策略模板),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集合,从而实现防火墙策略之间的快速切换。
firewalld 中常见的区域名称(默认为 public )以及相应的策略规则
区域默认规则策略
阻塞区域 (block
拒绝流入的流量,除非与流出的流量相关
工作区域 (work
拒绝流入的流量,除非与流出的流量相关
家庭区域 (home
拒绝流入的流量,除非与流出的流量相关
公共区域 (public
不相信网络上的任何计算机,只有选择接受传入的网络连接
隔离区域 (DMZ
隔离区域也称为非军事区域,内外网络之间增加的一层网络,起到缓冲作用。对于隔离区域,只有选择接受传入的网络连接
信任区域 (trusted
允许所有的数据包
丢弃区域 (drop
拒绝流入的流量,除非与流出的流量相关
内部区域 (internal
等同于 home 区域
外部区域 (external
拒绝流入的流量,除非与流出的流量有关;而如果流量与 ssh 服务相关,则允许流量
firewalld 默认提供的九个 zone 配置文件都保存在 /usr/lib/firewalld/zones/ 目录下,分别为:
[root@localhost ~]# ls /usr/lib/firewalld/zones/
block.xml  drop.xml      home.xml      nm-shared.xml  trusted.xml
dmz.xml    external.xml  internal.xml  public.xml     work.xml
RHEL7 中, firewalld 服务是默认的防火墙配置管理工具,他拥有基于 CLI (命令行界面)基于
GUI (图形用户界面)的两种管理方式。
        firewall-config firewall-cmd 是直接编辑 xml 文件;
        firewall-config是图形化工具, firewall-cmd 是命令行工具。
安装 firewalld 服务的软件:
[root@localhost ~]# rpm -qa | grep firewall
firewall-config-0.3.9-14.el7.noarch
firewalld-0.3.9-14.el7.noarch
firewall-cmd 命令的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作用
--get-default-zone
查询默认的区域名称
--set-default-zone=< 区域名称 >
设置默认的区域,使其永久生效
--get-zones
显示可用的区域
--get-services
显示预先定义的服务
--get-active-zones
显示当前正在使用的区域与网卡名称
--add-source=
将源自此 IP 或子网的流量导向指定的区域
--remove-source=
不再将源自此 IP 或子网的流量导向某个指定区域
--list-all
显示当前区域的网卡配置参数、资源、端口以及服务等信息
--list-all-zones
显示所有区域的网卡配置参数、资源、端口以及服务等信息
--add-service=< 服务名 >
设置默认区域允许该服务的流量
--add-port=< 端口号 / 协议 >
设置默认区域允许该端口的流量
--remove-service=< 服务名 >
设置默认区域不再允许该服务的流量
--remove-port=< 端口号 / 协议 >
设置默认区域不再允许该端口的流量
--reload
永久生效 的配置规则立即生效,并覆盖当前的配置规则
--panic-on
开启应急状况模式
--panic-off
关闭应急状况模式

 

配置: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op iptables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firewalld
[root@localhost ~]# firewall-cmd --help #查看帮助
[root@localhost ~]# firewall-cmd --list-all #查看所有的规则
[root@localhost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service=服务名
使用firewalld配置的防火墙策略默认为当前生效,会随着系统的重启而失效。如果想让策略一直存在,
就需要使用永久模式了,即在使用firewall-cmd命令设置防火墙策略时添加--permanent参数,这样
配置的防火墙策略就可以永久生效了,最后想要使用这种方式设置的策略生效,只能重启或者输入命令:
firewall-cmd --reload
#禁止某个ip地址进行ssh访问,应该写成ip/32
#配置端口转发(在172.24.8.0网段的主机访问该服务器的5423端口将被转发到80端口)
[root@system1 ~]#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rich-rule='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172.24.8.0/24" forward-port port="5423"
protocol="tcp" toport="80"'

http://www.ppmy.cn/devtools/135135.html

相关文章

基于Java Springboot宠物猫售卖管理系统

一、作品包含 源码数据库全套环境和工具资源部署教程 二、项目技术 前端技术&#xff1a;Html、Css、Js、Vue、Element-ui 数据库&#xff1a;MySQL 后端技术&#xff1a;Java、Spring Boot、MyBatis 三、运行环境 开发工具&#xff1a;IDEA/eclipse 数据库&#xff1a;…

开源项目低代码表单设计器FcDesigner获取表单的层级结构与组件数据

在使用开源项目低代码表单设计器FcDesigner时&#xff0c;获取和理解表单的层级结构非常关键。通过getDescription和getFormDescription方法&#xff0c;您可以清晰掌握表单组件的组织结构和层次关系。这些方法为操控表单的布局和配置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源码地址: Github | G…

Java项目实战II基于Java+Spring Boot+MySQL的共享汽车管理系统(源码+数据库+文档)

目录 一、前言 二、技术介绍 三、系统实现 四、文档参考 五、核心代码 六、源码获取 全栈码农以及毕业设计实战开发&#xff0c;CSDN平台Java领域新星创作者&#xff0c;专注于大学生项目实战开发、讲解和毕业答疑辅导。获取源码联系方式请查看文末 一、前言 在共享经济…

C语言项⽬实践-贪吃蛇

目录 1.项目要点 2.窗口设置 2.1mode命令 2.2title命令 2.3system函数 2.Win32 API 2.1 COORD 2.2 GetStdHandle 2.3 CONSOLE_CURSOR_INFO 2.4 GetConsoleCursorInfo 2.5 SetConsoleCursorInfo 2.5 SetConsoleCursorPosition 2.7 GetAsyncKeyState 3.贪吃蛇游戏设…

Qt对话框与界面设计——常见的对话框

目录 QMessageBox - 提供不同类型的消息对话框 QFileDialog - 文件选择对话框 QColorDialog - 颜色选择对话框 QFontDialog - 字体选择对话框 QInputDialog - 输入对话框 QPrintDialog - 打印机选择对话框 QProgressDialog - 进度对话框 QMessageBox - 异常类型提示 QF…

基于java SSM springboot动物检疫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

基于java SSM springboot动物检疫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 &#x1f345; 作者主页 网顺技术团队 &#x1f345; 欢迎点赞 &#x1f44d; 收藏 ⭐留言 &#x1f4dd; &#x1f345; 文末获取源码联系方式 &#x1f4dd; &#x1f345; 查看下方微信号获取联系方式 承接各种定制系…

PostgreSQL加密连接SSL配置

PostgreSQL加密连接SSL配置 环境说明 操作系统主机名IP类型说明CentOS Linux release 7.6.1810 (Core)centos7.6192.168.1.150PostgreSQL ServerPostgreSQL 12.17CentOS Linux release 7.6.1810 (Core)testLinux192.168.1.200clientpsql 13.11Winserver 2012192.168.1.99clie…

实用教程:如何无损修改MP4视频时长

如何在UltraEdit中搜索MP4文件中的“mvhd”关键字 引言 在视频编辑和分析领域&#xff0c;有时我们需要深入到视频文件的底层结构中去。UltraEdit&#xff08;UE&#xff09;和UEStudio作为强大的文本编辑器&#xff0c;允许我们以十六进制模式打开和搜索MP4文件。本文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