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收集与整合
- 用户行为数据:收集用户在电商平台上的各种行为数据,包括浏览历史(用户浏览了哪些商品页面、停留时间长短等)、购买历史(购买过的商品类别、品牌、价格等)、收藏夹内容、加入购物车但未购买的商品信息。例如,通过记录用户在服装类目中经常浏览运动品牌的跑步鞋,并且多次将某几款鞋子加入购物车,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后续推荐的重要依据。
- 商品数据:对电商平台上的商品进行详细的特征提取,如商品的类别、品牌、价格、功能、材质、风格等。以电子产品为例,一款手机的品牌是苹果,价格在 5000 - 6000 元,功能包括高像素摄像头、5G 网络支持,材质是玻璃机身等,这些商品数据会和用户数据结合起来用于推荐。
- 用户画像构建: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构建用户画像。用户画像可以包括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消费习惯(是价格敏感型还是注重品质型)、兴趣爱好等多个维度。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用户是一位 25 - 30 岁、居住在一线城市、注重时尚且消费能力较高的女性,喜欢购买高端化妆品和时尚服饰,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精准推荐符合她喜好的商品。
- 推荐算法应用
-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这种算法是根据商品的内容特征和用户过去喜欢的商品特征来进行推荐。例如,如果一个用户之前购买了多本科幻小说,系统会分析这些科幻小说的内容特点,如主题(星际探索、人工智能等)、作者风格等,然后推荐具有相似内容特征的其他科幻小说给用户。
- 协同过滤算法:
-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找到与目标用户行为相似的其他用户,根据这些相似用户的购买和浏览行为来推荐商品。比如,用户 A 和用户 B 都购买了相似的电子产品,并且在服装和家居用品的浏览偏好上也很相似。当用户 A 购买了一款新的智能家居设备后,系统就会考虑将这款设备推荐给用户 B。
- 基于商品的协同过滤:根据商品之间的相似性来推荐。如果商品 X 和商品 Y 经常被同一批用户购买,或者购买了商品 X 的用户也有较高的概率购买商品 Y,那么当一个用户购买了商品 X 后,就会向他推荐商品 Y。例如,在健身器材类别中,哑铃和健身垫经常被同时购买,当用户购买哑铃后,系统就可以推荐健身垫。
- 深度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利用神经网络对用户行为和商品特征进行深度建模。例如,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将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商品数据作为输入,经过多层神经网络的训练,模型可以学习到用户和商品之间复杂的潜在关系,从而更精准地进行推荐。例如,将用户的浏览、购买、收藏等行为序列和商品的品牌、价格、功能等特征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输出针对该用户的推荐商品列表。
- 实时反馈与优化
- 用户反馈收集:收集用户对推荐结果的反馈,如用户是否点击了推荐商品、是否购买了推荐商品、用户对推荐商品的评价(好评、差评、认为不相关等)。例如,通过用户在推荐商品页面的操作行为(是否查看详情、加入购物车、下单等)来判断推荐的有效性。
- 算法参数调整: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推荐算法的参数。如果发现某一类推荐商品的点击率和购买率较低,就需要分析是推荐算法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用户画像不准确,还是商品相似性计算有误等,然后针对性地调整参数。例如,通过增加或减少某些商品特征在推荐计算中的权重,来优化推荐结果。
- 模型更新与重新训练:定期或根据用户行为的重大变化更新推荐模型。随着用户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商品的更新换代,需要及时更新模型以适应这些变化。例如,当电商平台上新了一批具有全新功能的电子产品后,需要重新训练推荐模型,让模型学习到这些新产品的特征和适合的用户群体,从而更好地进行推荐。